孫臏有什麼厲害的地方?

右惜


孫臏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一書流傳後世。那麼,孫臏到底有哪些厲害的地方呢?今天有書君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能屈能伸,“裝瘋賣傻”逃離險境。

孫臏早年跟從鬼谷子學習兵法,他有一個師弟叫龐涓。龐涓對於比自己技高一籌的孫臏很是嫉妒。但是龐涓為人奸猾,嘴上從沒有流露過。龐涓還一再表示,將來有了出頭之日,一定要舉薦師兄。心地善良的孫臏對龐涓毫不設防。

幾年過去,孫臏和龐涓經過鬼谷子的精心調教,兵法和韜略大有長進。龐涓是魏國人,在得知魏惠王招賢納士的消息後,他下山應招。

龐涓到魏國以後,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賞識,封為將軍。

但是龐涓知道,論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孫臏之外,

沒人能趕上自己。他想要是把孫臏推薦給魏惠王,孫臏的聲名威望很快就會超過自己;如果不舉薦他,孫臏一旦去了別的國家,施展起才能來,自己同樣不是對手。

於是龐涓就派人給孫臏寫了一封信,說是自己在魏國受到重用,並且也向魏王極力推薦了師兄的蓋世才能。魏王同意請師兄來朝就任將軍之職。

孫臏覺得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對龐涓很是感激,立即隨同來人趕往魏國的都城大梁。

孫臏到來幾日,龐涓也不提讓魏王召見孫臏的事。有一天,一群兵士闖進來,把孫臏捆綁起來,並判定孫臏犯有私通齊國之罪,並要處以臏、黥之刑。

孫臏醒悟過來,高聲為自己辯白。可是一切都晚了,如狼似虎的兵士拔刀剜去了孫臏的兩個膝蓋骨,並在他的臉上刺上罪犯的標誌,孫臏倒在血泊之中。

原來龐涓把孫臏騙來之後,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誣陷,使孫臏遭此大禍。龐涓以為受刑後的孫臏成了一個殘疾人,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和自己較量了。

孫臏的傷口漸漸癒合,便再也站不起來,而且時刻有人監視著他。孫臏只能在心裡謀劃如何逃離虎口。

不久,孫臏瘋了,一會兒哭一會兒笑。送飯的人拿來吃的,他竟連碗帶飯扔出去。

龐涓不相信孫臏真的會瘋,便叫人把他扔到豬圈,又派人偷偷觀察,孫臏披頭散髮地倒在豬圈裡,弄得滿身是豬糞,甚至把糞塞到嘴裡大嚼起來。龐涓認為孫臏是真的瘋了,從此看管逐漸鬆懈下來。

孫臏裝瘋產生了作用。他暗中加緊了尋找逃離虎口的機會。後來,齊國有個使臣來到大梁,孫臏找機會偷偷前去拜訪。

齊國使臣見孫臏談吐不凡,答應幫他逃走。這樣,孫臏便藏在齊國使臣的車子裡,秘密地逃到了齊國。

二、頗具謀略,田忌賽馬才華初現。

齊國的大將田忌和齊威王進行賽馬。

當時參加比賽的馬分上、中、下三個等次。而齊威王每個等次的馬都比田忌的馬略好一些,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後來,孫臏給田忌出主意說,用你的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然後用你的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用你的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這樣你三局兩勝就會贏了比賽。果然不出所料。

田忌贏了以後,齊威王詢問原因,田忌就藉機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

齊威王見孫臏對兵法瞭如指掌,對答如流,從此以先生相稱。孫臏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三、精於軍事,圍魏救趙、馬陵之戰留下千古奇談。

公元前354年,魏國將軍龐涓發兵8萬,採用突襲的辦法,將趙國的都城邯鄲包圍,趙國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就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發兵8萬,救援趙國。孫臏提出,可以趁魏國國內兵力空虛之機,發兵直取魏國的都城大梁,迫使魏軍棄趙回救。

這樣,避免了齊軍長途奔波的疲勞,卻致使魏軍處於奔波被動之中。

孫臏的計策被採納,齊軍殺入大梁。魏軍正在邯鄲激戰,卻傳來了齊軍攻打大梁的消息。龐涓顧不得休整,帶領部隊緊急前往大梁。不料行軍到桂陵時,陷入齊軍包圍。魏軍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魏國只好和齊國議和。

馬陵之戰則是又一次著名的戰役。公元前342年,龐涓率領10萬大軍分三路進攻韓國。韓國國力衰弱,抵擋不住,也派出使臣向齊國求救。

孫臏出主意說,我們可以先答應韓國的請求,他們知道我們能出兵相救,必然全力抗擊入侵的魏軍。

而魏軍經過激烈拼殺,人力物力也會大大消耗,那個時候,我們再發兵前去攻擊疲憊不堪的魏軍,就可以以少勝多。齊王當即採用了孫臏的建議。

戰役之初,孫臏帶領部隊攻打魏國的都城大梁。龐涓得到消息,回師救援。孫臏假裝不敵魏軍,給龐涓形成齊軍軍心渙散的假象,誘敵深入。

龐涓果然中計,下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資,集中騎兵,輕裝前進,追趕齊軍。齊軍正好來到一個叫馬陵道的地方。

這裡處於兩座高山之間,山勢險要,中間只有一條狹窄的小路可走。

孫臏傳令就地砍樹,將小路堵塞,再選擇路旁的一棵大樹,颳去一段樹皮,在樹幹上面寫下“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大字。

隨後命令一萬名弓箭手埋伏在兩邊密林中,吩咐他們夜裡只要看見樹旁出現火光就一齊放箭。

到了傍晚,龐涓率領魏軍騎兵果真來到馬陵道。龐涓聽說道路被樹木堵塞,忙上前查看。朦朧間,他見路旁有一棵大樹,上面隱約有字,便命人點亮火把。

當龐涓看清楚樹上的那一行大字時,知道中了孫臏的計謀,便命令魏軍後退。

但是已經晚了,埋伏在山林的齊軍萬箭齊發,猝不及防的魏軍死傷無數,亂成一團,龐涓身負重傷,知道敗局已定,便拔出佩劍自殺。齊軍乘勝追擊,將魏軍的後續部隊打垮。

馬陵之戰,龐涓兵敗自殺,孫臏終於大仇得報。這次大戰以後,孫臏也淡出了歷史的舞臺。

四、著書立說,軍事思想廣為流傳。

馬陵之戰以後,孫臏開始寫《孫臏兵法》一書。這本書中,孫臏的軍事思想得到充分展現。

孫臏主張重視、慎重地對待戰爭。

他反對窮兵黷武,指出作戰勝利能夠挽救瀕臨滅亡的國家,但戰敗也同樣會失去土地、危害社稷。孫臏主張要想“強兵”必先“富國”,並指出民心軍心是取得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所以戰爭必須順應民心軍心。

孫臏還提出將領要知道戰爭的規律,這樣才能利用微妙的變化出奇制勝。要積極主動地進攻敵人防守的薄弱環節,掌握戰爭的主動權。還要充分利用敵我雙方的條件,以扭轉敵眾我寡的不利形勢。

在軍隊建設、管理方面,他提出忠君思想,也提出君主不應該干涉將領的具體軍務。他對將領的素質進行了較多的論述,可以概括為任用賢能、嚴明紀律、獎懲公平、賞罰及時等。這些軍事戰略思想,對後人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孫臏的確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他在逆境中能屈能伸,並能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脫離險境。

他有勇有謀,田忌賽馬使得他的謀略可見一斑。而圍魏救趙等戰役,又成為戰役的典範之作。他的軍事思想與理念,對後人也產生深遠的借鑑意義。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孫臏是戰國時期(約前475~前221年)人,是戰國時期齊國(戰國七雄之一)的軍師。據說,孫臏是一代兵聖孫武的後人。另外,孫臏還是一個殘廢(雙腳自膝蓋以下都缺失了),孫臏一生只能夠坐在馬車上!

那麼,孫臏有什麼厲害的地方呢?

第一,據說孫臏和魏國(戰國七雄之一)的大將龐涓是師兄弟關係,二人都是鬼谷子的學生。然後又據說,在孫、龐二人拜鬼谷子為師一起學藝的時候,孫臏就處處都顯得高過龐涓一籌了。比如說某一次,鬼谷子出題目考量孫臏和龐涓,要二人想辦法將自己(鬼谷子)從屋裡請到外面去。結果孫臏說我是沒有什麼辦法能夠把老師請到屋子的外面去的,但是我卻有辦法能夠把老師從外面請到屋子裡面來。結果,鬼谷子中了孫臏的計孫臏就贏得了這一次的比賽了。

第二,據說,被龐涓禍害得失去雙腿的孫臏,最終依靠裝瘋賣傻等計謀騙過了龐涓逃出生天來到了齊國了。當然了類似的依靠裝瘋賣傻得保命等的情況,在演義小說當中也是鮮有所見的。比如說《水滸傳》中的宋江等人就用過此招了,這或許只是編故事而已不足為信的。而真正讓孫臏聲名鵲起的是孫臏指導齊王田忌贏得賽馬勝利的故事。然後這個故事曾經入選過初中語文課本,大家對之都是耳熟能詳的了,筆者在這裡也就不再重複贅述了!

第三,在後來的諸侯爭霸、齊國Vs魏國的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等的戰鬥過程當中,孫臏用“圍魏救趙”“減灶計”等計謀,最終是打敗併除掉了自己的宿敵龐涓,讓自己名揚天下贏得了各諸侯國的尊重了。而功成名就的孫臏立馬選擇了急流勇退、歸隱山林去了!

此外,孫臏還是中國歷史上早期著名的軍事家之一。據說孫臏著有《孫臏兵法》等軍事理論書籍。而圍魏救趙等計謀也成為了三十六計之一了。


騎蝸牛走高速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話就是出自孫臏的《孫子兵法》。

大凡優秀之人,也會遇到人生的挫折。比如孫臏與龐涓師出同門,本來應該相親相愛,一起幹出一番事業。但結果是,龐涓小肚雞腸。明知自己的能力不如孫臏,就只有想方設法地除掉他,龐涓才能出人頭地。在龐涓的眼中,既有瑜,就不能有亮。


最後孫臏成為階下囚,為了防止他逃走,龐涓還挖去了他的膝蓋。我想龐涓選擇這種方式,而不是殺了他。多半還是因為,當時處於春秋戰國時期,國家與國家,常常會有戰爭的發生。龐涓如果遇上自己搞不定的軍事問題,他還可以利用孫臏幫他出主意。

但是,令龐涓想不到的是,孫臏也不是吃素的。既然你都不念及同門之情,那就不能我不義了。藉助齊國的力量,終於逃出了龐涓的牢籠。在齊國,孫臏得到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待遇。最後在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中,成功打敗龐涓,為自己報仇雪恨。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能力對於一個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面對逆境時,我們要有抗壓力的能力。就像我們經常說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戶。道理都是相同的。

孫臏能夠成功打敗龐涓,那是因為他對龐涓有足夠的瞭解,知道他的致命弱點在哪裡。不管是在戰爭中,還是面對自己的競爭對手時,我們都要先了解清楚對方的底細。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火涅國度


孫臏,許多人都熟悉,戰國初期的軍事家,天下十豪之一。說到正史記載,《史記》相對接近事實,畢竟才相隔200多年。司馬遷把孫武吳起一起列為《史記》第65卷,孫臏作為孫武后代,相隔僅百年,也放在了一起。按照描寫的數字來說,吳起的筆墨最多,孫武和孫臏相仿。

孫臏的描述只有四段話,共800字左右。第一段說孫臏被龐涓迫害後,到齊國結識田忌;第二段講田忌賽馬後,孫臏受齊威王重用;第三段桂陵之戰中的圍魏救趙,軍事才能初顯;第四段馬陵之戰中,龐涓被殺,孫臏之名因此傳天下。

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與孫臏同時代的僅有“田單、趙奢、廉頗、李牧、王翦”。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從天下格局來說,戰國初期,魏國是霸主,田氏奪得齊國政權,引進孫臏後軍事逐漸強大,位居第二。經過兩次戰役,特別是馬陵之戰後,齊國奠定了霸主地位,而魏國一落千丈,雖然有田午的招攬人才之功,但孫臏對魏國的兩次打擊,才是奠定了齊國霸業的關鍵。


趣味的歷史


我們孰知孫臏,大概是因為幾個故事吧。比如圍魏救趙,田忌賽馬。

當然,孫臏真正出名是因為他超凡的能力。雖然收到了師兄龐涓的迫害受了臏刑。但是後來帶領齊國軍隊,救趙國,打敗當時不可一世魏武卒。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兩次打敗魏軍,吳起訓練出來的魏武卒消滅乾淨,成為了魏國由盛轉衰的節點。

孫臏還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只不過後期他的故事不多。


看點兒歷史


孫臏是孫武的後人,他和龐涓據傳都是鬼谷子的門人,龐涓先出山輔佐了魏惠王,被拜為上將軍統領三軍。由於龐涓非凡的軍事才能,他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建立了功業,被稱為戰神。

身陷囹圄,裝瘋賣傻

龐涓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如同門的孫臏,於是他派人把孫臏叫到了魏國,誣陷孫臏用刑把孫臏的膝蓋挖去,讓孫臏變成了廢人。由於行動不便,孫臏無法見到魏惠王,就失去了機會,達到了龐涓不可告人的目的。孫臏為了保住姓名,開始裝瘋賣傻,做了一把出色的演員,但是龐涓還是不太放心,想要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有小人迫害也有貴人相助,如果沒有齊國的使者訪問大梁,可能孫臏不久就會被龐涓除掉,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還好他遇到了齊國的使者,這位使者認可孫臏的能力,同情他的遭遇,便偷偷把孫臏帶回了齊國。

田忌賽馬,避實就虛

在齊國孫臏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知己大將軍田忌,他先是做了田忌的一名客卿,等待時機一展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抱負。終於機會來了,田忌和齊王及諸位公子賽馬總是輸,孫臏看在眼裡便對田忌說,將軍我有辦法讓您贏得比賽,您儘管下重注就好了。田忌十分信任孫臏,便按照孫臏的話去做,邀請了齊王和諸位公子賽馬。



比賽開始之前,孫臏說出了自己的謀劃,因為比賽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上等馬、中等馬和下等馬。孫臏要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馬參加上等馬的比賽先輸一陣,然後用上等馬和其他人的中等馬比賽,用自己的中等馬去和其他人的下等馬比賽,結果最終贏得了比賽的勝利,這就是“田忌賽馬”的故事。


齊威王很奇怪,以前都是田忌輸,這次田忌卻一直在贏,便問原因。田忌藉此機會將孫臏推薦給了齊威王,齊威王聽了孫臏關於兵法的見解後,便拜孫臏為齊國軍事,為齊國謀劃各項軍事行動和軍隊的改革工作。

圍魏救趙,圍點打援

復仇的機會終於來了,魏國出兵攻伐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派使者來到了齊國的臨沂求見齊威王求救。齊威王準備拜孫臏為上將軍出兵救趙,孫臏說自己是個殘疾人不能為將,可以拜田忌為上將軍,自己為軍師,齊威王聽從了孫臏的意見。


田忌是個急脾氣,打算直接出兵邯鄲,去和龐涓拼個死活。孫臏說魏軍氣勢正盛,且魏武卒戰法天下聞名,不可與其正面爭鋒。現在龐涓率兵在外,魏國的國都大梁一定空虛,不去發兵直取大梁,這樣魏王必定要龐涓回兵來救。這樣不僅解了邯鄲之圍,還可以逸待勞採用埋伏的戰法擊敗魏國軍隊。田忌按照孫臏的辦法,果然擊敗了龐涓,獲得了勝利。

後來魏國攻擊韓國,孫臏又故技重施,並且在馬陵道殺死了輕敵冒進的龐涓報了自己的仇,擊敗當時戰國的霸主魏國,利用霸兵讓齊國從此走向了強國之路,這裡離不開孫臏的功勞。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戰略格局非常強!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伐謀伐交伐戰!公元前358年,魏國糾結五國聯軍伐齊國。孫臏先行伐謀,把齊國值錢的物件轉移到墨莒兩城,製造一種打下齊國也得不到任何財貨的表相,然後離間五國聯軍,讓五國聯軍伐齊乏力;再伐交盟秦,讓秦國出兵攻擊魏國河西;由於魏國退兵了,孫臏的伐戰才能沒有在這個時候得到體現。但,沒過多少年,魏國伐趙,孫臏所統領的齊軍戰力明顯不如魏武卒,於是,孫臏便設計疲魏,通過攻魏之所必救,讓魏武卒疲於奔命,而後用以逸待勞的齊軍伏擊,由此取得勝利!至此,孫臏已經用實際按理表示了伐謀伐交伐兵的幾個實際應用!而孫臏的伐謀還為後期齊國反擊燕國做了鋪墊!


優己


毛澤東寫過一篇軍事文章《游擊戰爭的戰略防禦》,文章中,毛主席引用了“圍魏救趙”這個成語。

這個成語來自於孫臏指揮的一場戰役。

孫臏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十分厲害的軍師謀士。他有哪些作為呢?

孫龐結拜弟兄,兩人盟誓互薦

孫臏,原來的名字已經被人遺忘,因為他受過臏刑,人們叫他孫臏。

臏刑就是把犯人的膝蓋骨挖掉。

孫臏是戰國時期軍事家。

他不是天生殘疾,而是被同學傷害致殘的。

孫臏跟隨鬼谷子學習兵法,一起學習的還有一個人,名字叫龐涓。

由於孫臏是孫武的後代,鬼谷子給孫臏一點特殊照顧:只讓孫臏一個人學習《孫子兵法》,其他學生沒讓學習。

龐涓很聰明,知道孫臏單獨學了《孫子兵法》,便十分嫉妒孫臏。

城府很深的龐涓,表面上不顯山不露水的,跟孫臏結為拜把弟兄,希望偷學《孫子兵法》。

下山取水的時候,龐涓聽說魏國正在高薪招才,而且安排的職位是將或者相。

自認為學有所成的龐涓,想到魏國去謀差事,鬼谷子同意他下山。

下山的前一天晚上,龐涓與孫臏二人,來到一處山谷中,對月盟誓:

如果有機會升遷,二人一定相互舉薦,共同建功立業;如果違背諾言,一定被萬箭穿身。

孫臏非常感動,與龐涓兩人淚眼相望。

龐涓如願拜將,魏王尋求孫臏

戰國中期,七個較大的諸侯國都希望通過武力統一天下。

如果論實力,魏國最強。

龐涓來到魏國,自報家門說是鬼谷子的學生。魏惠王很高興,親自考察龐涓。

能說會道的龐涓,誇誇其談,向魏惠王了表明了自己的規劃、措施、以及能夠實現的目標。

當魏惠王聽到“龐涓一定能夠消滅六國而一統天下”的時候,十分高興,對龐涓賞識有加。

魏惠王拜封龐涓為大將,同時兼任魏國軍師。

龐涓大量提攜親戚朋友,兒子、侄兒都成為魏國將軍,一支“龐家軍”組織成功了。

龐家軍在龐涓帶領下,整天到晚操練不停,戰鬥力日漸長進。

很想建功立業的龐涓,主動率軍進攻宋國、衛國。由於宋國、衛國比較弱小,龐涓屢戰屢勝。

實力較強的齊國攻擊魏國,被龐家軍打得大敗。

龐涓威名大震。

魏惠王更加重用龐涓。

功成名就的龐涓,不想舉薦孫臏,擔心孫臏搶了自己的功利、蓋過自己的風頭。

但是,魏惠王聽說孫臏非常厲害,而且是龐涓的同學,便要求龐涓勸說孫臏,也來魏國建功立業。

孫臏來到魏國,龐涓設計陷害

不敢違背魏惠王的要求,龐涓寫了一封信,派人送給孫臏。

接到龐涓的信件,孫臏感動不已,對龐涓感恩不盡,他收拾行李直奔魏國。

看見孫臏到來,龐涓十分熱情,連續幾天盛情招待,帶領孫臏參觀自己的軍營。

突然,有人報告魏惠王說:截獲了一封齊國軍師寫給孫臏的信。

魏惠王認真閱讀信件,在信中,齊國軍師要求孫臏把魏國大將、軍師名單報給齊國。

魏惠王把龐涓找來,詢問怎麼回事。

龐涓說,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並建議魏惠王可以將計就計,把信件原封不動,傳給孫臏,看看孫臏有何反應。

魏惠王委任龐涓去辦理這件事。

幾天後,龐涓稟報魏惠王,孫臏的回信已經被攔截了。龐涓把孫臏寫的信交給魏惠王。

魏惠王發現,在信中,孫臏正是按照齊國軍師的要求,把魏國10位大將的信息詳細羅列出來。

孫臏私通齊國的事實擺在眼前,魏惠王非常惱火,命令處死孫臏。

為了騙取孫臏所學的《孫子兵法》,龐涓建議魏惠王保留孫臏一條活命,說不定還有更大的利用價值。

但是,龐涓又建議:死罪饒過,活罪不免。要對孫臏實施臏刑,再加上墨刑。

魏惠王採納了龐涓的建議,挖掉了孫臏兩條腿的膝蓋骨;在孫臏臉上刺字,並且用墨塗黑。

孫臏變成了一個十足的殘疾人。

龐涓還要利用孫臏,獲取《孫子兵法》。

龐涓假意同情,孫臏真心感動

成為殘疾的孫臏,生活上十分艱難,龐涓以老同學的身份,提供食物援助,並安排一個心腹,服侍孫臏。

孫臏由沮喪、絕望,慢慢恢復生活下去的勇氣與信心。

出於感激龐涓的大量資助,孫臏無法報答,就想把在老師那裡學到的兵法傳給龐涓。

直接面授吧,又怕龐涓不答應,於是孫臏打算把背下來的《孫子兵法》默寫出來,傳給龐涓。

孫臏每天忍受著身心兩個方面的劇痛,堅持一絲不苟默寫《孫子兵法》。

龐涓派來的心腹,早在心中不滿龐涓的奸詐,又看見孫臏如此真心,並告訴孫臏,龐涓在魏惠王面前陷害孫臏的全部過程。

孫臏回想很多細節,覺得龐涓心腹沒有欺騙自己。孫臏終於明白自己已經掉進了龐涓挖好的坑。

孫臏痛苦異常,可是無法改變現實,只能忍痛活著,等待重見天日的機會。

孫臏佯裝瘋癲,齊國偷走孫臏

雖然明白了龐涓的奸詐與狠毒,可是,孫臏已經身為殘疾,連走路都是奢望,哪一天才有機會重見天日?

孫臏苦苦思索著。

意志超群的孫臏沒有徹底沉淪,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有時大哭、有時狂笑,孫臏失去了常人的理智和姿態。

晚上不睡覺,把寫好的書稿、準備寫的竹簡,一片片堆起來焚燒,並大喊鬼來了。

龐涓派人試探,孫臏披頭散髮,裝出要吃人的樣子。

龐涓親自觀察,孫臏還是瘋瘋癲癲,自己吃食大便,還要喂龐涓吃大便。

龐涓疑其有詐,派人把孫臏拖進豬圈。孫臏睡到豬糞上,發出呼聲。

龐涓對他的看管放鬆很多,但是,仍然派人監視。

白天,孫臏被扔到大街上亂爬;晚上,自己爬回豬圈睡覺。

半個月後,龐涓相信,孫臏真的瘋了。

齊威王聽說孫臏在魏國的遭遇,便派遣淳于髡帶領一批人訪問魏國。

訪問期間,淳于髡安排手下人秘密找到孫臏,告訴孫臏,齊威王希望孫臏到齊國去。

孫臏很高興,接受了齊國特使的秘密安排。

淳于髡的手下人提前帶著孫臏,乘坐馬車,偷偷回到了齊國臨淄。

孫臏能否在齊國大顯身手呢?

孫臏跟隨田忌,軍中出謀劃策

到了齊國,特使將孫臏交給將軍田忌。田忌很賞識孫臏,孫臏沒有辜負田忌。

孫臏略施小技,幫助田忌在賽馬中取得大勝。

齊威王親自接見孫臏,孫臏談了自己的軍事見解與兵書戰策。

齊威王覺得孫臏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任命他為齊國軍師。

孫臏站上了齊國的軍事舞臺,大展身手的機會終於來了。

魏國一心想佔領趙國的大片土地。

公元前354年,魏國大將龐涓率領8萬大軍,長驅直入趙國境內。

龐涓很快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邯鄲守將艱難苦守。

趙成侯派人求救於齊國。

齊威王答應了趙國的請求,任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隨軍軍師,乘坐軍中馬車,負責出謀劃策。

田忌與孫臏帶領8萬齊軍出發了。

圍魏救趙策略,桂陵消滅魏軍

出發之前,田忌主張率領大軍直接向邯鄲進發,攻擊魏軍。

孫臏不贊成直接進攻邯鄲。他分析道:

現在魏國把主力軍隊都用來攻擊趙國,國內留下的只是一些老弱病殘。我們避實就虛,進攻魏國都城大梁,攻擊空虛的後方,魏軍主力一定回來救援。我們就可以解除邯鄲之圍,拯救趙國了。在魏軍長途跋涉的途中,我們創造機會,給魏軍致命打擊。這樣,一舉兩得,大獲全勝!

聽了孫臏的分析,田忌非常高興,立即採納孫臏的計謀。

為了迷惑魏軍,孫臏要求田忌派兵進攻平陵,並且在與魏軍作戰中,故意失敗。

孫臏要求田忌派少量精銳軍隊進攻魏國都城大梁,後援軍隊也安排很少,讓敵人覺得齊軍力量微弱。

龐涓聽說齊軍在魏國接連失敗,便集中軍力進攻邯鄲。

公元前353年,魏軍終於攻克趙國都城邯鄲,龐涓被勝利陶醉了。

突然,龐涓接到魏惠王的文書,齊軍兵臨城下,大梁告急,命令龐涓快速回師救援。

軍隊還沒有來得及休整,龐涓便率領魏軍日夜兼程,急行軍向大梁趕去。

此時,齊軍主力部隊已經在桂陵埋伏就緒,以逸待勞,張開口袋,等待魏軍進入。

當龐涓率領的魏軍進入齊軍埋伏陣地後,齊軍萬箭齊發,射傷很多魏軍。隨後,士氣旺盛的齊軍像洪水一樣衝向魏軍,殺得魏軍卸甲丟盔、狼狽逃竄。

桂陵之戰,魏軍死亡幾萬人馬,只有少數敗將殘兵跟隨龐涓逃出齊軍的重圍。

“桂陵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成功戰例,充分顯示了軍事家孫臏的謀略與智慧。

“桂陵之戰”完美實現了孫臏的預定目標。

但是,孫臏還是沒有報仇雪恨,因為龐涓沒死。兩人之間的較量還要繼續。

韓國求救齊國,孫臏分析利弊

桂陵一戰,魏國損兵折將,但是長久稱霸的餘威還在,經過休整,又恢復了元氣。

幾年中,魏國不斷髮展壯大,魏惠王再次萌生了獨霸中原的野心。

公元前340年,也就是桂陵之戰13年後,魏惠王派遣龐涓大舉進攻韓國,理由是:韓國沒有參加當年的諸侯大會。

韓國軍事力量薄弱,經不起魏國的進攻。韓哀侯連夜派人向齊國求救。

接到韓國求救後,齊宣王召集大臣開會討論:救韓國?還是不救韓國?

大臣中有人主張救韓國,也有人主張不救韓國。

猶豫不決中,齊宣王徵求孫臏的看法。

孫臏說:魏國打敗趙國後,又來進攻韓國,魏國時刻準備進攻齊國。如果任由韓國投降魏國,魏國更加強大,對齊國不利。

孫臏繼續分析:如果太早出兵幫助韓國,就是齊國與魏國打仗,齊國消耗太大,對齊國極為不利。

齊宣王急忙詢問怎麼辦。

孫臏說:為了讓齊國損失最小,應該答應韓國一定相救。韓國一定盡最大力量自衛;魏軍看見韓國抵抗不降,必然盡力攻打。等到魏國與韓國雙方消耗殆盡的時候,齊國出兵攻打疲憊的魏國。這樣,既可以很快打敗魏國,又能拯救韓國,事半而功倍。

齊宣王覺得孫臏分析的非常合理,決定據此行事。

齊宣王告訴韓國使臣:齊國救兵早晚就要到了。

得到後援保證,韓哀侯率領軍隊奮力抵抗魏軍;但是,連續6場戰鬥,韓國全都失敗。

韓國再次派使臣,請求齊宣王儘快發兵。

幾場戰鬥下來,魏國士氣磨滅了很多,也有不小傷亡。

齊國判斷魏軍已經疲憊,進攻魏國的時機已經到來。

齊宣王便任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率領幾萬大軍,精神飽滿地去進攻魏國。

魏國吸取教訓,孫臏減灶誘敵

決定再一次使用“圍魏救趙”的策略,齊國大軍向魏國大梁直奔而去。

吸取13年前桂陵之戰的慘痛教訓,魏惠王接報齊軍攻來,便立即命令龐涓率軍回國。

龐涓這一次沒有輕敵,而是集中10萬大軍,火速回撤,準備與齊軍決一死戰。

孫臏分析魏軍此次來勢兇猛,不可硬戰,只能計取。

孫臏告訴田忌:魏軍一向認為齊軍膽怯,我們將計就計,誘敵深入。

田忌詢問如何用計。

孫臏告訴田忌:我們逐漸退兵。第一天建造鍋灶供10萬人吃飯;第二天建造鍋灶只夠8萬人吃飯,第三天建造鍋灶只夠5萬人吃飯。魏軍看見我們鍋灶減少,一定以為我們的士兵逃跑很多。魏軍越發追擊我們,消耗很大力量。等待時機,我們用計殺敵。

聽了孫臏的計謀,田忌十分高興,決定按照計策行動。

魏軍急速從韓國返回魏國,快到都城大梁的時候,發現齊軍卻已經撤退逃竄。

生性多疑的龐涓擔心齊軍用計,開始追擊齊軍時,小心翼翼,保持魏軍前後呼應。

追擊兩天後,龐涓發現齊軍做飯的鍋灶每天都在減少,判斷齊軍士氣低沉,逃兵很多。

認為雪洗桂陵之戰恥辱的大好機會來了,龐涓十分興奮,傳令步兵在後面行走,自己率領騎兵,馬不停蹄,儘快向前追趕齊軍。

等待龐涓的將會是什麼呢?

孫臏馬陵設伏,龐涓死於此地

根據偵探的報告,撤退行程中的孫臏,計算著龐涓的路程。

得知魏軍已過沙鹿山時,孫臏料定魏軍傍晚一定趕到馬陵(今河南範縣西南)。

馬陵道,夾在兩山中間,道旁樹木叢生,地勢險峻,狹窄逼人,是設伏殲敵的極好戰場。

孫臏命令齊軍砍伐樹木,堵塞馬陵道路,在兩邊山坡上埋伏重重士兵,準備圍殲追敵。

孫臏特別命令兵士將一棵大樹颳去一段樹皮,在白色的樹幹上用黑煤書寫8個大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這棵大樹位置十分顯眼。

挑選精銳弓弩手1萬人,埋伏在大樹兩旁的山坡上。

孫臏命令弓箭手:“天黑以後,只要看見火把,就一齊射箭!”

果然不出所料,黃昏稍後,龐涓率領騎兵趕到了馬陵道。

農曆十月下旬,天黑較早。

看見路障,龐涓判斷齊軍害怕,故意阻擋魏軍追趕的道路。

剛停下來,龐涓看見一棵樹上有大片白色,隱隱約約寫有文字,但是看不清楚。

龐涓命令士兵點亮火把,照亮樹幹。

看清文字的時候,龐涓大驚失色,知道中了孫兵的計謀。

龐涓急忙命令退兵,為時已晚。

看見火光,埋伏的齊軍士兵萬箭齊發。

魏軍亂作一團,無法組織抵抗。亂軍之中,多支箭弩射中龐涓。

絕望之中,龐涓對天長嘆:

吾恨不殺此刖夫,遂成豎子之名!

龐涓拔劍自刎,加速自己死亡!

10萬魏軍幾乎全軍覆滅。

齊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龐涓被萬箭穿身,應驗了當初的盟誓。

馬陵之戰,孫臏發揮聰明才智,消滅了敵人,洗雪了致殘的恥辱。

圍魏救趙、桂陵之戰、減灶誘敵、馬陵之戰,這些都是孫臏的智慧,這些超人的用兵策略,都被寫入了中國戰爭史,都成為後人模仿的成功戰法。

(圖片選自網絡)


歷史教員張



我們中國人做事講究借鑑古人智慧,比如遇到一些處境我們就會採取“調虎離山”“聲東擊

西”,甚至“美人計”“空城計”“苦肉計”還有使用頻次最多的“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些都出

自《孫子兵法》,是孫武所著,老孫家的軍事家都挺厲害的,你知道還有個《孫臏兵

法》嗎?今天我們就來知道知道孫臏。



孫臏,孫臏是孫武的後代,是戰國時期的的軍事家,效力於齊國,說起來,孫臏去齊國

還有個故事。孫臏和龐涓是同窗,龐涓在效力於魏國,他覺得自己和孫臏比還差了點,

便讓人請孫臏來魏國,實際上是為了監視孫臏,孫臏去了魏國以後,龐涓就立刻馬不停

蹄地陷害孫臏,孫臏被治罪,遭到了臏刑和黥刑,把他雙腿砍斷不說,還在他臉上刻

字,經過這樣一番折磨,龐涓認為孫臏已經不能翻身了,一輩子就這樣了,結果孫臏被

眼尖的齊國使者看上了,帶他去了齊國。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對孫臏有些印象了?或許還不夠有印象,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孫

臏,你絕不可能不知道田忌賽馬,田忌之所以能贏,全靠孫臏給他支招。這種只調整順

序就瞬間逆轉敵我形勢的逆天神招,沒有人在聽過後不為之驚歎。田忌賽馬的故事我們

已經很熟悉就不多說,從這個故事我們可窺見一二的是,這孫臏被龐涓毀成這般模樣,

還能被人發現進而發光發熱,可見其才能真是非同一般,這麼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還

真不是一句只能安慰人的話。


作為軍事家,光有小妙招贏賽馬是遠遠不夠的,他真正發揮才能的地方是在作戰上。孫

臏有兩場著名戰役被後世稱道,即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



首先,桂陵之戰。這場戰役在歷史中的著名程度,我們就用四個字便能概括——圍魏救

趙。這又是孫臏拋開表象打破常規思維的一次例證。因為趙國和魏國之間的恩怨,兩國

開戰,打到第二年,趙國像齊國求救,齊王就開了會,讓臣子們就“救不救,如果救要怎

麼救”的問題進行討論,孫臏便提出了趁魏過軍隊主力攻打趙國之時,咱們去攻打魏國都

城,如此一來,魏國必然顧此失彼,趁魏國自顧不暇之時一舉拿下,齊王應允,於是齊

國就贏了這場與魏國的桂陵之戰。而馬陵之戰則是孫臏對圍魏救趙戰術的再次運用,更

加爐火純青,就是這場戰役使得魏國損失慘重,霸主地位盡失。



孫臏的經歷告訴我們,在面臨人生黑暗之時,不要心灰意冷,應該相信自己的才能是有

用武之地的,並去努力實現自己的抱負。身殘志堅應當是我們從孫臏身上得到的鼓勵,

無論人生面臨怎樣的狀況,我們不該被痛苦和絕望打到,決不放棄自己才能找到出路。


一枚俗咖


2資源整合:從田忌賽馬事件中能看出孫臏的能對己方優勢發揮最高效果,孫臏對整個局面充分了解和掌握具體情況,也從後來圍魏救趙計謀可以看出對全戰局的瞭如指掌。

3心理戰鼻祖:孫臏對龐涓的兩次戰役都對龐涓個人態度和心理都把握得當,而龐涓對孫臏行動部署都不知曉,戰爭一開始龐涓就已經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