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私域流量的邏輯,再推薦一款中國移動的泛智能終端直銷系統

商業的本質是什麼?不管線上線下,不管賣的是什麼,銷售最關心的是應該是四個指標: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翻譯成白話就是:有多少人來,有多少人買,花多少錢買,買幾次。

流量,何謂公域和私域?從字面解釋,公域流量,公就是公眾,意思是粉絲是屬於公眾平臺,和你個人無關;私域流量,私,相對於公而言,是你自己的,粉絲是因為你這個人來的,與平臺無關。劉潤老師有個比方:“抖音,更偏向於培養的是公域流量;而快手,更偏向於培養私域流量。” 如果從銷售角度來講,可以用天貓在2019年提出的“旗艦店2.0升級計劃”來看,天貓商家從對“貨”的運營全面轉向對“人”的運營。本質可以說是針對私域流量的運營。這也為“薇婭”“李佳琦”等網絡直播博主帶來商機。淘寶的數據,2019年天貓“雙11”開場僅1小時03分,直播引導的成交量就超過去年“雙11”全天;8小時55分,淘寶直播引導成交量已破100億元。

當百度、天貓、京東、今日頭條、抖音等公域流量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企業更傾向於通過App、公眾號、微信群等私域留量做用戶運營。

那麼是不是隻有電商才有私域流量?不是的。梁寧老師在得到上講《增長思維三十講》,曾舉過化妝品品牌玫琳凱的例子。玫琳凱把缺乏資源,又渴望成就感的女性發展為美容顧問,把化妝品直接賣給一個個美容顧問。這些美容顧問就可以選擇做全職銷售、兼職銷售或者只是買了化妝品自己用。銷售的模式就是不斷用各種方式拉新人,通過講解美容化妝知識來圈流量做銷售。這是線下私域流量。

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促進了聯接,通過合適的工具及其組合,比如直播、公眾號、微信群、建立起與用戶的連接,積累與沉澱出自己的私域流量。

企業自建私域流量,就是把人變成自己的粉絲, 粉絲積累到一定程度,對自己產生了足夠的信任,就為私域流量運營打好了基礎。私域流量的運營最重要的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構建對私域流量主的信任。粉絲因為對私域流量主的信任,而信任私域流量主推薦的產品和服務。舉例來說,因為你在中國移動,在中國移動終端公司,所以我相信你在通信領域、在手機領域的專業性,如果你給我的價格是最具性價比的,我就找你辦套餐,買手機。私域流量主不是在賣東西,而是在幫粉絲買東西。粉絲和私域流量主建立起遞進的關係,從流量,到用戶,到會員,最終是應該成為共同體。

這一場疫情,讓大家發現,其實用戶是會在線上買東西的。那麼在電商平臺上,你是怎麼決策要不要買某樣東西?象礦泉水這種便宜的產品、書這種標準化的產品,手機殼這種價格不高的產品,大概瞭解些信息就買了。買房子這事,估計再AR/VA是不夠的,還是要去現場,仔細看看,回家再想幾天才下手。可見,產品的客單價越高,用戶就越需要越多信息,用以支撐決策判斷。隨著技術的發展,文字、圖片、小視頻、直播…… 互聯網能夠提供的信息越來越多時,電商所能賣的東西就越來越多,客單價也越來越高。

終端品類,就是很適合直播。比如,小度音箱,裡頭有很多的小學課本,是免費提供給用戶的。我們用圖片、文字描繪地再多,可能都不如主播在直播時,“小度、小度”的演示,並隨時和粉絲的互動。

聊聊私域流量的邏輯,再推薦一款中國移動的泛智能終端直銷系統

(在移動營業廳店,做了一場終端品類的線上直播帶貨)。

將私域流量逐步運營起來,建立起用戶與私域流量主的信任關係,提供最適合用戶的產品與服務,在長期運營服務過程中,逐漸實現購買轉化和復購。這裡有一個現實的問題,需要一個工具,解決交付的環節。而將來,私域流量積累越多,與用戶的關係(信任度及親密度)越緊密,還需要有一個支持復購的工具來完成。

中國移動旗下的“和助力”,一個泛智能終端直銷系統,可以解決隨時影響和觸達用戶群,提供良好的交付體驗。只要保存私域流量主(每一位有志於從事泛智能終端的朋友)的電子名片,粉絲要復購很方便。對於每一位私域流量主來說,只要維護好粉絲,產品的上架、收款、發貨等等一系列工作,都由中國移動終端公司來完成。而對於企業來說,就是“處處都是營業廳,人人都是分銷員”了。

聊聊私域流量的邏輯,再推薦一款中國移動的泛智能終端直銷系統

(一圖講清楚什麼是和助力)

聊聊私域流量的邏輯,再推薦一款中國移動的泛智能終端直銷系統

(我的和助力商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