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繞不過去的坎,是什麼?

有品質的硬核科技互聯網


內容電商:拼多多繞不過去的坎?

公司分析 No.5

作者 | 鐵林


拼多多,一家長期處在暴風驟雨般的罵聲之中的公司,最近一次引來用戶的集體聲討,是因為拼小圈的上線。

拼小圈是拼多多在疫情期間推出的一個新功能,一旦選擇啟用它,用戶已生成的訂單以及已作出評價的訂單信息可以“有選擇性”地被同步至拼小圈,所有拼小圈好友均可瀏覽。

按照官方的解釋,拼小圈最初上線的目的,是為了加大對假劣口罩的打擊力度,以熟人圈子的評價來增強或者降低用戶對產品的信任度。

但極具拼多多氣質的拼小圈,延續了太多粗暴的產品體驗,

比如功能關閉的入口很深,誤操作會批量添加手機通訊錄好友,或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展示了自己的購物信息,又是熟悉的“先野蠻後發展”式的互聯網思維。

拼多多繞不過去的坎,是什麼?

罵聲之外,拼多多交出了一份喜憂參半的財報:

2019年,拼多多GMV首次超過萬億,達到人民幣10066億元,同比增長113%,全年實現營收301.4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130%。

不過四季度營收107.9億元,同比增長91%,低於預期111.2億元。

可以說,口碑不佳的拼多多靠著絕對本土化的打法,靈活使用並創新了不少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增長手段,在阿里京東的包圍之下,依然佔據了通往下沉市場的電商之路。

但是,如今的拼多多也在面臨自身的瓶頸。

一、為什麼要做拼小圈


藉助微信流量起家的拼多多,正在致力於提高主APP的流量效率,拼小圈上線的初衷,看上去就是為了提高用戶的黏性。

但是,與這個新功能有關的,出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的評價絕大部分是負面的:

“拼多多推薦拼小圈好友,手滑點錯,不認識的,不熟的,不聯繫的,絕交的一股腦都發送了好友申請。”


“明明關閉了訪問通訊錄的權限,還天天給我推送好友申請。”


“我自己收藏了啥,買了啥根本不想讓我的微信好友知道,前一天刷拼多多我姑父申請加我好友,嚇得我把拼小圈關了。”

拼多多繞不過去的坎,是什麼?


拼小圈試圖搭建一個存在於拼多多App內部的社交生態圈。先把人聚攏,再靠圈子內的“內容”提高功能的活躍度,最好能帶動交易。


拼多多繞不過去的坎,是什麼?

而這第一步需要建立在手機通訊錄的基礎上,一旦用戶允許拼多多讀取通訊錄,就可以在拼多多上添加通訊錄裡的人。多數用戶的意見也集中在這一步,有用戶發現,系統是自動幫助完成“添加好友”申請,一些並不熟悉的人也會收到該用戶發出的好友申請。

一旦形成一個廣泛的“拼小圈”好友圈子,用戶分享訂單的壓力也會隨之增大。雖然拼多多提示說敏感商品不會同步,但從個人主觀情況來看,每個人對敏感的定義不同,廉價商品本身或許就是最敏感的。

不過,粗暴式添加好友雖然付出了口碑成本,但構建關係的效率確實最高。這就是先野蠻後發展的典型模式,搶時間先將用戶聚集,再慢慢調整產品體驗。

拼小圈的第二步是分享購物信息,號稱“自主同步”,實際上是因為用戶在完成購買以及評價後,很難發現拼多多在分享前那段微小的提示,“拼單即將同步到拼小圈,點擊取消”。


在用戶普遍注意到之前,拼小圈的內容生態可能會迎來短暫的繁榮。

拼多多繞不過去的坎,是什麼?

按照拼多多的官方解釋,拼小圈最初上線的目的是打假。利用熟人對產品質量進行背書,提高打假效率,尤其是疫情期間,用戶對口罩等防疫產品的需求激增,口罩類商品成為假貨重災區。

上月初,拼多多公開數據顯示,前置攔截疑似假劣口罩類商品3萬多次、下架近500萬件商品;處罰涉及虛假宣傳和蹭關鍵詞店鋪超過6000家,並將相關線索同步給政府執法部門。

平臺審核,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無漏洞,拼小圈的評價功能,確實可以發揮部分的替代作用。

不過,如果只讓拼小圈發揮打假作用,那它存在的價值實在不高。電商產品的一切功能都需服務於成交,不管是低價吸引還是內容種草,單純增加停留時間對電商平臺本身的意義並不大。

要想對得起App首頁的核心位置,拼小圈必須有所成長。

二、拼小圈VS洋淘


平臺型電商產品,總是希望在平臺內部構建出有效的社交關係。這些關係能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是幫助產品增強用戶黏性,增加下單概可能性,提升客單價,並由此提高用戶的遷移成本。

淘寶花費多年時間進行社交功能的探索,但一直沒交出太好的成績單,比如早期慘淡收場的淘江湖。


最近幾年,隨著內容電商時代的到來,淘寶總算摸到了些許門道,通過將淘系內的店鋪和商品經過不同維度的再組織和串聯,用哇哦視頻、淘寶直播、微淘、洋淘等內容型產品,在用戶側塑造了一個全新的淘寶。

其中,淘寶直播、洋淘相對成功,和聚划算、天天特賣等重要業務板塊一起,放到了淘寶首頁。

四歲的拼多多,作為用戶體量已經不小的電商平臺,也開始在社交化和內容化方向探索,這在某種程度上算是和淘寶殊途同歸。

不過,拼小圈邁出的步子還比較小,目前以熟人之間自發分享為主,並未放開內容供應側,引入MCN機構或者KOL等頭部內容賬號。在拼小圈中,好友和好友之間可以相互評價、點贊,但沒有私信功能,點擊對方個人主頁,可詢問對方的真實身份。

以用戶測評內容帶動購買為核心的產品,在手淘體系內就是洋淘,前身是洋蔥秀。

但洋淘整體畫風更像是小紅書,且主要內容由專業的MCN機構提供,互為洋淘好友的訂單內容單獨成列。洋淘鼓勵用戶自行生產測評內容,在選擇以往實際購買的訂單後,才可進行內容拍攝製作。

拼多多繞不過去的坎,是什麼?


理論上,一部分站外種草,由此可能變成了站內種草,縮短了用戶的購物路徑。

洋淘好友之間可以互相瀏覽動態,評論、轉發、點贊以及私信聊天,拼小圈與此類似。但是,熟人好友提供的洋淘內容分享,遠比不上洋淘信息流裡的內容,前者不夠專業,分享內容也比較單一。

雖然都立足於產品測評內容分享,但洋淘幾乎沒有“打假”這個功能上的訴求,可以說完全服務於種草。洋淘對用戶訂單隱私也更為尊重,除了用戶主動分享的訂單測評內容(不包括常規的訂單評價),不管是陌生人還是好友,都無法查看用戶的購買清單等個人信息。

現在的拼小圈只具備了洋淘的一部分功能,還冒著“洩漏隱私”的風險,說不上是一個成功的嘗試。

淘寶對利用“買家秀”,發展C2C社交,有過多年的嘗試,只是一直沒有成功的產品。洋淘比較高效地聚集和推薦“買家秀”內容,但最終形成的,還是類似KOL與粉絲之間的關係。

想要真的有C2C類互動產品的落地,對電商平臺來說,難度較大。

對拼小圈來說,看起來合理的發展方向只有兩個,轉移微信社交關係到平臺內部,形成一個真正的“熟人購物分享圈”;或者轉型成徹底的內容電商產品,增加給用戶種草的功能。

不過前者由於和“訂單隱私”牽扯到一起,暫時來看用戶的使用體驗並不好,社交關係的轉移沒有想象中輕鬆;後者看起來是一個突破口,但要求平臺方有較強的商品內容運營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態以後,才有可能成為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內容產品。


三、拼多多App的流量生意


從試水內容電商的角度看,拼多多在上線拼小圈以前已經有了佈局嘗試,也就是直播帶貨的出現。

在拼多多App 裡,有多個入口開通了直播提示:

進入首頁信息流的店鋪商品,如果正在直播,會有“直播中”的入口提示;用戶關注店鋪會進入底部功能欄的關注流,過往的直播記錄以及正在直播,都會進入關注流;底部聊天欄點開後也會有同城直播的提示,以及我要直播的入口,個人商家還可以通過同城獲取流量。

拼多多繞不過去的坎,是什麼?


和淘寶一樣,拼多多直播不設置打賞,完全服務於帶貨。

趕在淘寶之後嘗試直播的拼多多,享受了站在巨人肩上的紅利。

從一開始,拼多多上的直播主力,就是商家。雖然個人主播也可以通過拼多多直播帶貨,但相較於店鋪直播,個人主播的流量入口幾乎只有一個同城直播,其他流量均給到了店鋪。

因為淘寶直播起家時,商家對直播帶貨的效果還顧慮重重,不願意嘗試,直到直播電商爆發,才有越來越多的店鋪開通直播帶貨。和淘寶相比,拼多多不需要花太多的成本來說服商家開通直播。

開始試水電商平臺內容化的拼多多,前提需要保證主App有足夠的自有流量,才能支撐產品的發展。但是,起家於微信社交流量的拼多多,一開始在這方面受到的質疑很多,包括後來的百億補貼計劃,也因為是否可以留存用戶,提高用戶復購率而引來外界的擔憂。

但從拼多多四季度財報看,百億補貼帶來虧損的同時,也換來了看起來不錯的用戶數據: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5.852億,單季度淨增4890萬,較上一年同期淨增1.67億。四季度,拼多多App平均月活用戶數達4.815億,單季度淨增5190萬,較上一年同期淨增2.09億。

此外,拼多多活躍買家的年平均消費額也進一步增長至1720.1元,較上一年同期的1126.9元增長53%。

自2018Q2以來,拼多多App月活用戶與年活躍用戶數之比就在逐步提高,據互聯網鬥獸場計算,這一數據已從2018Q2的56.75%上升至2019Q4的82.28%。

拼多多繞不過去的坎,是什麼?


同時,人均消費金額和復購用戶量都在增長。

此外,在下沉市場增長乏力後,拼多多將視線調回一二線城市,力圖通過百億補貼完成“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這一招引起了其他電商平臺的不安。阿里重啟聚划算,雙12上線百億補貼,雙向防禦。京東上線京喜,主攻下沉市場。

當拼多多把用戶從微信轉移到自有App以後,流量生意的故事好講了一點點。2019Q4營收雖然不及市場普遍預期,營銷費用支出也在擴大,但虧損卻明顯收窄,主要原因在於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大幅上升,達到96.87,同比增長91%,遠高於Q3的67.11億元。

拼多多繞不過去的坎,是什麼?

和交易服務收入相比,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是平臺型電商的營收大頭,跟阿里電商的收入邏輯類似,掙得是商家的推廣費。

為了讓商家乖乖掏腰包,自有App用戶就是成敗的關鍵。


一方面,拼多多從外找流量,比如百億補貼,引導微信流量跳轉等;另一方面,拼多多要想辦法留住這部分湧入的流量,提升新增流量的復購率。

拼多多未來如果想轉虧為盈,必須在穩定App流量的基礎上,提高流量的廣告價值才行。當然,阿里和京東願意花多大力氣和它競爭,可能是影響其何時能夠盈利更為主要的因素。

四、更多“拼小圈”的可能性?


和手淘相比,拼多多App在產品迭代上還有更多需要探索的東西。


手淘經過多年的迭代,首頁任意露出都意味著巨大的流量端口和商業機會,哇哦視頻此前被寄予厚望,一度享受著手淘首頁的流量入口待遇,但從帶貨效果看,短視頻雖然成了店鋪必備,但要獨立成一個電商產品功能似乎還不夠強勢,直播間有低價折扣和瞬時衝量做底牌,短視頻卻看不到太明顯的優勢。

哇哦視頻的前身為愛逛街,是手淘電商短視頻集合發佈欄目。除了引入頭部KOL達人,也讓品牌方、導購等從業者拍攝短視頻發佈到平臺上。哇哦視頻此前或曾期待可以孵化出短視頻領域的李佳琪和薇婭,但最終並未獲得外界太多關注。

手淘首頁的內部競爭慘烈,試水功能沒有取得預期效果,馬上會被取代。有淘系網紅公司負責人表示,首頁業務欄的調換會影響到公司的具體業務,一旦少了首頁的露出,相應業務流量會受到極大影響。

現在的拼多多App首頁以強商品信息流為主,除了拼小圈,還沒有一款內容類產品被單獨放到開屏頁。這一方面說明拼多多還沒有開始足夠多的嘗試,另一方面對拼小圈也意味著一個發展的黃金時期。一旦有成熟的內容產品,帶來的消費轉化效果超越拼小圈,那麼它就有可能被取而代之。

就發展前景來說,拼小圈還處於“意味不明”的階段。

如果只是做單純的清單分享,微信的好物圈已經被驗證為暫時失敗,預想中的基於熟人關係的社交推薦、好物分享,並不能調動用戶分享和購買的慾望。如果拼小圈享受著首頁絕佳的流量位置,卻無法促成有效地成交轉化,一定不是該產品上線的最終目的。

淘寶已經示範瞭如何向內容電商轉型,由此重組了淘系商品和賣家在用戶側的展現形態,比如以小紅書的邏輯做買家秀,打造電商直播,同時不放棄對C2C社交關係的探索。

拼多多在平臺化後,也可能會越來越接近淘寶的內容產品模式。

但淘系產品遇到的問題,拼多多同樣會遇到。每一個內容產品到了電商平臺內,都要服務於帶貨,整個運營邏輯完全不同於常規的內容社區產品。

只是拼多多還有一些特殊性。


淘寶的路線是從一二線向外擴展,從子女向父母滲透,包括親情號等產品,還是由子女帶動父母來使用。

拼多多的用戶生態天然接近七大姑八大姨,拼小圈誕生之初,就有人說“男朋友都能知道我媽今天買了鹹鴨蛋”“和爸爸互相偷窺彼此又買了什麼鬼東西”“二姨知道我媽媽在拼多多買的髮箍、鹹菜、豆子是什麼樣子”,父母很可能更早用上拼多多,不需要克服“子女帶動父母”使用的門檻。

拼多多繞不過去的坎,是什麼?

年輕人最擔憂的是訂單隱私,但父母們從微信鏈接“砍一刀”開始,就沒有擔心過這個問題。拼小圈對於這部分年長的用戶來說,也可能有新的社交玩法出現。

已經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的拼多多,在向淘寶靠攏的同時,聽到的罵聲卻依然沒有停歇。但拼多多本身已經有了用戶基礎,未來和阿里、京東的衝突只會更多。

拼小圈只是拼多多App在內容電商上的早期嘗試,其可能形成獨特的拼多多社交或者內容生態,更契合價格敏感型用戶的需求,也可能在嘗試失敗後悄然退出。

但拼多多朝著內容電商方向佈局的決心,應該不會變了,哪怕不是拼小圈,也會有其他的產品,來改變拼多多開屏頁的佈局。

(完)


拼多多繞不過去的坎,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