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牛為什麼不及時救治師侄常遇春,致使常遇春被張無忌誤打誤撞減了幾十年壽命?

古梁鏞


《倚天屠龍記》中,醫仙胡青牛不治常遇春,卻讓張無忌死馬當活馬醫這一段,是金庸先生一處非常高明的情節設置。這個設置,不但通過藝術的方式,解釋常遇春這個歷史人物暴疾而卒的原因,更是藉助這個歷史事件,成功引出了讓張無忌學醫的必要情節,環環相扣地為張無忌日後得有奇遇作好了鋪墊。因為張無忌若沒學醫術,後來的他,不可能練到“九陽神功”。



張無忌跟隨常遇春上蝴蝶谷尋醫,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旅程,也是身中“玄冥神掌”的他最終得以痊癒的一個轉折點。

當年張三丰為了救身中“玄冥寒毒”的張無忌,不惜自降尊嚴到少林求換“少林九陽功”,只可惜少林一派心胸狹隘,拒絕了張三丰所求。無奈之下,張三丰只好帶著張無忌返回武當,卻在歸途中遇到了被元軍追殺的常遇春,張三丰仗義救下常遇春,就有了託付常遇春帶張無忌到蝴蝶谷求醫一事。

然而號稱“見死不救”的胡青牛,並不是一般的好說話。他聽說張無忌是武當的人,自立嚴規不醫非明教中人的他,斷然拒絕了醫治張無忌。有情有義,也是為報張三丰救命之恩的常遇春,提出“一命換一命”的要求,寧願自己不用胡青牛的醫治,也要讓胡青牛醫救張無忌。但是胡青牛的“見死不救”並不是浪得虛名的,他對常遇春的要求並不以為意。不過胡青牛真的是不醫常遇春嗎?很明顯不是。假如胡青牛真的不救他,那他根本沒必要強行點了常遇春的穴道,將他留在蝴蝶谷。

胡青牛冷笑道:“你說一個換一個,我幾時答允了?你不要我治,便兩個都不治。”隨手拿起桌上的半段鹿茸,呼的一聲,擲了出去,正中常遇春膝彎穴道。常遇春咕咚一聲,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來。《倚天屠龍記•第十一章》

胡青牛可以不救任何非明教中人,但是胡青牛卻不能不救常遇春。這是因為胡青牛假如眼見不救,沒救明教的兄弟,常遇春真的因此死去,胡青牛可是犯了明教的教規。胡青牛之所以故意刁難常遇春,最主要還是為了教訓一下常遇春,讓常遇春明白他胡青牛並不是可以用交易,就能去破壞他所立下的規矩。


而胡青牛出手醫治張無忌,並不是真的因為常遇春提出的“一個換一個”的要求。他是因為遇到“玄冥寒毒”這樣千載難逢的症狀,壓抑不住自己的手癢。因此他給自己找了一個藉口,那就是先把張無忌醫好,再殺了張無忌,這樣就不算破壞自己立下的規矩了。這點小說中也是說的明白。

但“玄冥神掌”所發寒毒,他一生之中從未遇到過,而中此劇毒後居然數年不死而纏入五臟六腑,更屬匪夷所思。他本已決心不給張無忌治傷,然而碰上了這等畢生難逢的怪症,有如酒徒見佳釀、老饕聞肉香,怎肯舍卻?尋思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妙法:“我先將他治好,然後將他弄死。”《倚天屠龍記•第十二章》

所以說,即使張無忌不在第六天去大膽醫治常遇春,到了第七天,胡青牛也會找出一個藉口去救常遇春的。只是張無忌對常遇春大膽的醫治,引起了胡青牛的好奇心,他想看張無忌究竟能從他的醫術中學到多少本事,而且他從張無忌開始下針的手法和所開的藥方,看出張無忌了在醫術上是個可塑之才,並沒有胡亂的醫治,才放任張無忌去“肓醫治瞎馬”之事。不然他斷不會在看了張無忌開的藥方之後,變相的提醒張無忌藥量過重了。


與其說是胡青牛故意放任張無忌去醫常遇春,倒不如說他是在考察張無忌的斤兩。雖然張無忌醫好了常遇春,卻讓他減了四十年的壽命,但他在醫治常遇春的過程中,他的醫學天賦不但是得到了胡青牛的認可,更是樹立起了自己學醫的信心。

張無忌心下暗暗立志:“我糊里糊塗地醫錯了常大哥,害得他要損四十年壽算。他身子在我手中受損,難道日後便不能在我手中受益?我總要設法醫得他和以前一般無異。” 自此胡青牛每日為張無忌施針用藥,消散他體內寒毒。張無忌卻孜孜不倦地閱讀醫書,記憶藥典,遇有疑難不明,便向胡青牛請教。《倚天屠龍記•第十二章》

蝴蝶谷學醫,是張無忌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旅程,也是他的“玄冥寒毒”最終得解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的蝴蝶谷經歷,為他日後的奇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假如張無忌沒有學醫,他後來在崑崙仙谷,就不可能去為白猿做手術,那也就不可能得到白猿腹中的《九陽真經》了,沒有《九陽真經》,他不可能練成“九陽神功”,祛除了體內的寒毒。

金庸先生安排張無忌尋醫蝴蝶谷,是環環相扣的鋪墊,是非常高明的一個寫作手法。

首先,他通過張無忌醫治常遇春一事,巧妙的藝術化的方式解釋了常遇春陽壽不長的原因,也藉助常遇春。常遇春是個歷史人物,歷史記載他暴疾卒,年僅四十,但究竟是患何暴疾突然病故,並未有詳述。金庸先生在小說中,結合特定的歷史背景,將這個歷史人物引入小說,並在小說中與男主的故事作了一個掛鉤。此舉不但藝術化地解釋了他的病因,更是藉助解釋常遇春人生遭遇的這個歷史事件,成功引出了讓張無忌學醫的寫作目的。這一切自然而不突兀,貼近歷史,又緊扣了小說的發展,實是高明。


其次,金庸先生安排讓張無忌學醫蝴蝶谷,為他日後崑崙仙谷的奇遇做好了鋪墊。正如前面所說,就是因為張無忌在蝴蝶谷學了醫術,在後來他誤入崑崙仙谷遇到那白猿時,才有能力替它做開腹手術,不但治好了白猿的病痛,還得到了它腹內的《九陽真經》,並練成“九陽神功”。而練就“九陽神功”是張無忌開掛人生的開始,正是有了這個基礎,後的他才能練成“乾坤大挪移”在光明頂扭轉乾坤,併成為明教教主,最終成就了屬於他的一段武林傳奇。

而且,安排張無忌學醫蝴蝶谷,對張無忌人生的影響,完全不亞於安排他在張三丰身邊的那幾年。我們都知道以張無忌那麼悲慘的童年遭遇,正常情況下他長大之後必定會是個充滿仇恨的暴戾之人,但我們看到的成年張無忌卻是剛好相反的一個形象,宅心仁厚心慈手軟。促使張無忌的人生出現這個改變的,一個是因為在張三丰身邊的幾年,張三丰對他的影響,另一個就是在蝴蝶谷學醫的過程中,受醫術仁心的影響,讓他進一步認識到生命的可貴,不應被仇恨矇蔽了雙眼,造成過多的殺戮。金庸先生通過這樣的情節設置,合理的解釋了張無忌人生的轉變。

而以上這一些,都是從胡青牛放任張無忌去醫治常遇春開始的。羽菱君每每看金庸先生對這段情節的設置,總會想起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安排的一段情節,那就是通過“唐太宗遊地府”這樣的設置,解釋了相國寺的來源,也通過這一節在之後的“水陸大會”,引出了最終的取經大業。金庸先生對張無忌醫治常遇春這段情節的設置,其表現出來的寫作手法,跟吳承恩寫《西遊記》中的這一段是一樣的,都是層層鋪墊,環環相扣。而且都是巧妙的藉助解釋歷史事件,去發展自己的故事情節,達成自己的寫作目的。



綜合以上所述,單看小說的故事情節,胡青牛之所以放任張無忌去醫治常遇春,是為了考察張無忌在醫學上的天賦。而從小說這段情節背後作者的設置目的來說,金庸先生是藉助常遇春這樣特殊的歷史人物,去發展自己小說的故事情節,達到了自己的寫作意圖。金庸先生這種藉助解釋歷史事件去實現自己小說人物故事發展的寫作手法,屢見不鮮,《天龍》中喬峰平叛的“重元之亂”和《神鵰》結尾蒙哥之死的“襄陽大戰”,還有《鹿鼎記》中的吳三桂“藩王之亂”等等,都是這樣的表現。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倚天屠龍記》中的胡青牛號稱“見死不救”。這個江湖稱號的背後,有一段血淚教訓。

原文通過胡青牛講述,原來他還有個妹妹胡青羊。因年輕時救了華山弟子鮮于通,並與之義結金蘭,其妹芳心暗許,兩人互通曲款,並生懷六甲,哪知鮮于通小人翻臉無情,反而害死了胡青羊。以此後胡青牛心灰意冷,立下了非明教中人不醫治的規定。

胡青牛不及時對常遇春救治,並非以上原因,因為常遇春彼時也是明教中人。倒是有如下原因。

一,賭氣的成分。本來聽聞張無忌是武當後人,胡青牛嚴詞拒絕救治,但知道是殷天正的外孫,也同意了出手相救,可是條件是之後張無忌入天鷹教。小無忌拒絕,引起胡青牛的火氣。而常遇春想到一命換一命之法,瞬間惹怒胡青牛。此為一也。

二,引出無忌學醫。蝴蝶谷中,胡青牛不醫治,自然要想辦法醫治明朝的開國功臣常遇春,不然違背歷史常識。怎麼辦?只有無忌來,既合理佈局無忌學醫的原因,也為推動後文無忌使用醫學知識推動各種故事情節埋下伏筆(醫治白猿獲得九陽真經等)。此其二也。

三,符合歷史實際。《明史》中常遇春,四十而卒。作為武將,沒有戰死沙場,而且在建國功成後死去,作者以藝術化的手法,給予一個合理的原因說明。此其三也。

相比於武功絕學,醫學方面個人認知張無忌並未真正的領略到胡青牛的真傳,醫學功力不過爾爾,也許是武功值太高,掩蓋了醫學的光芒。不過主角光環太盛,萬能主角的定律有時反而減弱角色的魅力。



北望大坡灘


胡青牛這個人,是個神醫。一開始確實是想醫治常遇春的。因為常遇春是明教的人,但是由於常遇春說話的情商太低,導致錯過了神醫的妙手回春,耽誤了病情,減了幾十年的壽命。




這個變數還得i從張無忌說起。常遇春的意思是想讓胡青牛醫治自己和張無忌。但是呢,我們的胡青牛是出了名的見死不救,不是明教眾人,堅持不救。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當務之急,

就是迅速建立張無忌和明教之間的關係,而不是胡攪蠻纏。還好,張無忌背景實力雄厚,黑白兩道通吃,他的母親是天鷹教教主殷天正的女兒,而天鷹教是從明教衍生出去的,這樣一來,醫治張無忌並不算觸犯天規。所以看上去溝通成功的問題不大。




可是,劇情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張無忌寧死也不承認自己與明教之間的的千絲萬縷,這樣的話,自然是得不到胡青牛的醫治,在這個節骨眼上,常遇春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再次挑戰了胡青牛的底線,讓他以放棄救治自己,去救張無忌




我們知道,胡青牛是個非常有底線的人,說的難聽點,只認自己的死道理。張無忌前面已經冒犯了一次,可算作他小,不懂事。但常遇春是個成人,居然也犯了這個錯誤,直插了胡青牛的命門,所以馬上就被神醫掃地出門,看來,溝通真的很重要的啊。


不過電視劇這麼播也有原因,這樣就為以後張無忌學習醫學救治常遇春埋下了伏筆,也為常遇春減了幾十年壽命做了說明。




木瓜課堂


胡青牛本來是肯救常遇春的,但他絕不肯救張無忌。


常遇春為了逼胡青牛給張無忌治病竟然肯以自己的性命做交換,胡青牛性格執拗無比,說不救便不救,常遇春這一激適得其反,搞得胡青牛兩個都不救。

胡青牛不救張無忌是因為他立誓不救非明教人士,這裡面有一段傷心的往事


胡青牛醫術高超,但性格乖張怪癖,他只救明教人士,非明教的人士,縱然是奉上萬兩黃金,或者恃強威逼,胡青牛亦是不為所動。

因此他在江湖上獲得了一個“見死不救”的外號。


常遇春是明教中人,他為什麼肯用自己的命換張無忌呢。

一來是因為他是條義烈好漢,二來是張三丰於他有救命之恩。

常遇春和張三丰交談之際得知張無忌身受重傷,無藥可治,他便提出帶張無忌去找胡青牛。

張三丰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把張無忌交給了常遇春。

可是到了蝴蝶谷之後,胡青牛一聽張無忌是武當派門人,堅決不醫。

常遇春說出張無忌身世,胡青牛鬆了口,但他還是要求張無忌在病好之後要加入天鷹教。


張無忌寧死不肯和明教中人有瓜葛,堅決不答應胡青牛,常遇春急躁之下不讓胡青牛醫治自己,他要用自己的命換張無忌的命,不過胡青牛還是不肯,他上了牛脾氣,索性兩個人都不醫治,讓他們自生自滅。 其實胡青牛從前並不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他年少時也是個對生活充滿希望,夢想濟世救人的有志青年。

只是他當年救錯了一個人,這一舉動間接導致了自己妹妹的死,他悔恨不已。

那個人就是華山派掌門鮮于通,胡青牛治好了鮮于通的金蠶蠱毒,還把妹妹嫁給鮮于通。

誰知道鮮于通狼心狗肺,害死了胡青牛的妹妹,胡青牛幾次嘗試報仇,終究不是鮮于通的對手,還險些把自己搭進去,深感報仇無望的胡青牛憤而遷怒正派,認為他們都是偽君子,他發誓不為明教以外的人治傷。

胡青牛發誓之後真的說到做到,妹妹的死讓他變得扭曲,性格喜怒無常,常遇春竟然和他較勁,真是挑錯了人。

胡青牛發誓不救明教之人之後竟然做到了

不管是達官顯貴,武林中人還是平民百姓,只要他不是明教中人,一概不救,你死了和我無關。


甚至黛綺絲戴著韓千葉來求醫,胡青牛都不肯救治,黛綺絲原本是何等高傲之人,為了丈夫竟然肯低三下四的求胡青牛,胡青牛不為所動,韓千葉最終不治身亡,黛綺絲因此惱恨胡青牛,最終殺死了他。

常遇春在教中是小輩,竟然和胡青牛討價還價,縱然是楊逍這種身份的人來了,求他治教外之人都不好使,何況你一個毛頭小子,胡青牛豈能折了自己的面子。

胡青牛不救明教之外的人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的妻子王難姑

胡青牛和王難姑也真是一對冤家,脾氣都怪的狠。

王難姑人稱毒仙,用毒功夫及其高明,可有時候她下的毒會被胡青牛給醫好,這令她十分憤怒和不服。

她發誓要研究出一種毒藥,令胡青牛的束手無策。

明教嚴令教眾不可自相殘殺,王難姑自然不敢越雷池,她只好對教外的人下毒,胡青牛為了不激怒老婆,不得不見死不救,他曾為自己的善心付出了代價,他學精了,再不想為外人的生死壞了自己的生活。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胡青牛內心的良知被張無忌發掘出來,紀曉芙一行人被王難姑下毒的時候,胡青牛終於悄悄出手,開始醫治別人。

可他轉變的晚了點,倒是苦了常遇春了,不苦也不行,金庸總不能改變歷史。


西堤君


我是七哥。

我們先看下《倚天屠龍記》中,這段劇情的發展:

首先,張三丰帶著張無忌,在返回武當的途中,偶然遇到了常遇春和周芷若。

當時,常遇春為了保護少女時期的周芷若,而與蒙古士兵交手,最後身中番僧的截心掌。張三丰見狀,便出手救了常遇春、周芷若。

在漁船上,四人相聚,相談甚歡。席間,常遇春得知張無忌小兄弟身中玄冥神掌,為了報答張三丰的救命之恩,便提出自己有辦法救治張無忌——常遇春帶張無忌去見自己的師伯蝶谷醫仙胡青牛。

胡青牛,明教中人,性情古怪,醫病救人只救明教中人,其他人一概不救,故而又被稱為見死不救。

來到蝶谷醫仙的地盤,胡青牛先是準備醫治常遇春,但常遇春覺得自己的情況並無大礙,便請求胡青牛先醫治張無忌。

胡青牛得知張無忌並非明教中人,便不肯醫治。

這時,常遇春講出了兩點理由,讓胡青牛醫治張無忌:

第一,張三丰救了自己,張無忌是張三丰的徒孫,胡青牛救了張無忌,自己就可以報恩,還可以與張三丰接下交情。

第二,張無忌身中玄冥神掌,本該死了,卻因為張三丰用自己的深厚內功為其續命,才得以存活。

胡青牛對張三丰的名號根本就不買賬,但對張無忌身上的疑難雜症到是十分感興趣。雖有興趣,但胡青牛也不想壞了自己的規矩,要張無忌加入明教。

張無忌遵守對張三丰的承諾,不願加入明教。

這時,胡青牛不依不饒,不參加就不醫。常遇春為了讓胡青牛醫治張無忌,便決定一命抵一命——只要胡青牛醫治張無忌,自己可以不要胡青牛醫治。

此話一出,胡青牛就上頭了,就不想管常遇春了,只說:你跟張無忌兩個,好好考慮下,到底是誰死?

劇情到這裡,我們就知道題目的答案了。

胡青牛本來是想救常遇春的。胡青牛給常遇春把脈,發現常遇春的問題不大,吃一下重藥就可以治癒。

聽師伯這麼一說,常遇春就感覺問題不大,於是想早點讓胡青山醫治張無忌。可這胡青山又是江湖上出了名的怪脾氣,“有原則的人”死活不救非明教中人。無奈之下,胡青牛隻好說一命抵一命,只救張無忌就可以了——這就讓胡青牛感覺有意思了,就果真把常遇春晾在一邊了。

再接著看劇情發展:

胡青牛很想醫治張無忌,但又不想違背原則,於是決定:先醫治好張無忌,接著再殺了張無忌。

在張無忌接受醫治的時候,恰巧看到一些胡青山醫治各種傷痛的醫術,其中就有一種可以醫治掌傷的醫術。

張無忌有心,便開始研究這部醫術,研究了個大概,便為常遇春做了一味重藥。外加張無忌略懂一些穴位針法,便死活當活馬醫給常遇春行醫 扎針了。

最後藥物過猛,針法穴位不準,常遇春雖然截心掌的傷好了,但卻白白損失了幾十年的壽命。

聽著胡師伯道完自己的真實情況,常遇春也是豁達,說了一番志向:男兒三十而立,三十歲就可以作一番事業,哪用等到四十歲?(本來可以活到80歲,看樣子現在也可以不用了)

我是七哥,關注我!一起看世間百態,品悟其中真味!


歲七夸父


胡青牛為何不及時救治師侄常遇春,致使常遇春僅活了四十年便一病而終,這與張無忌為何要辭去教主之位而讓朱元璋做了皇帝一樣,都是作者為了符合史實而創設的過程。



當年,常遇春為報答張三丰的救命之恩,帶張無忌到蝴蝶谷求自己的師叔神醫胡青牛醫治張無忌的寒冥玄掌之毒,胡青牛號稱“見死不救”,其中有幾個規矩,其中一條是不醫非明教中人,而張無忌非明教中人,胡青牛自然不肯醫治張無忌,常遇春提出“一命換一命”的要求,被胡青牛斷然拒絕。常遇春是個重承諾的好爽漢子,見胡青牛不答應救治張無忌,便情願陪張無忌赴死。這樣才有了以後張無忌自讀醫書,探索醫藥,救治常遇春,靜兒救治眾人的故事情節的發展。



作者不讓胡青牛及時救治常遇春,致使常遇春減壽40年,既使歷史上的常玉春夭壽的結局有了一個圓滿解說,又塑造了常遇春的正真象爽,重諾豁達,張無忌聰慧好學,憨厚淳樸,胡青牛醫術高明,性格倔強等人物形象。是《倚天屠龍記》既有歷史的影子,又有文學的魅力。


萍風竹雨123


常遇春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大將,在倚天屠龍記中出現的時候,他還是一個無名小卒,和張無忌結緣,完全是出於一場偶然。當日他帶著主公的孩子,被元朝的官兵追殺,恰巧遇到張三丰和張無忌從少林下來,張三丰當即使出陰陽無極功救了常遇春,才有的後面發生的種種故事!

後來,常遇春為了報答張真人的救命之恩,決定將張無忌帶到他的師叔,胡青牛面前醫治。胡青牛號稱蝶谷醫仙,名氣和本事一樣大,張三丰聽後便決定死馬當作活馬醫。哪知道,胡青牛這個人特別有原則,非明教中人不救。

考慮到他外公是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白眉鷹王,便讓他改投天鷹教,就同意救他性命,可是張無忌死也不肯,這才惹怒了胡青牛。常遇春感念張三丰的救命之恩,不顧自己深受重傷,求胡青牛“一命換一命”,將救治自己的機會讓給張無忌。

但是胡青牛不肯,日子一天天過去,胡青牛放話,若是現在醫治,常遇春保管痊癒,若是七天之後,命可以回來,但是武功盡失,十四天後,神仙也難救回!正是這句話刺激到了張無忌。

張無忌對常遇春是有感激之情的,不願意看到他死去,便決定自己研習胡青牛的醫書,用針灸之術將常遇春的內傷竟讓奇蹟般地治好了!而這一切,胡青牛都看在眼裡,還大肆嘲笑這二人:“一個真敢治,一個真敢被治。”

他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醫學之道哪裡有那麼容易,張無忌雖然恰巧找到了醫治的辦法,但是沒有實戰經驗,針灸時候太過緊張,導致力度太大,雖然救了常遇春,但是仍然讓他的身體大大受損。

胡青牛斷言,依照常遇春的身體,他至少可以活到80歲,但是這麼一來,他減少了一半的壽命。最終歷史上的常遇春,竟然真的在40歲戰死,為胡青牛的醫術更是增添了神乎其技的感覺。


十點歷史君


真實的常遇春本來就是這個年紀去逝的,胡青牛想救也救不了


水城攝友


他知道,那樣會改變歷史的


蝕月599


時間太久,記得不是太清楚,好像是胡青牛發誓不救魔教的人,但是又想救常遇春,於是借張無忌的手,好像是這樣。小說而已,何必這麼認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