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閉症孩子一條出路——老李的夢想

我的夢想是,這家小店能夠維持下去,讓兒子一點一點地學會更多照顧自己的技能,如果可以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和他一樣的自閉症家庭,那就再好不過了。“——老李

無意中聽友人說起老李的故事,於是輾轉來到這裡。

這是一家位於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的普通食用油店。店面不大,卻很乾淨。此時店裡就一個人,想必就是老李了。和老李表明來意,老李雖有些意外,還是熱情的招呼我們坐下。

給自閉症孩子一條出路——老李的夢想

老李說話慢條斯理,娓娓道來的,卻是一個自閉症家庭,在這10多年間的不易與努力。

2006年,老李還在一家外企上班,收入各方面都不錯。而老李也從甜蜜的小兩口到幸福溫馨的三口之家。為了能夠給老婆孩子更好的生活,老李工作越來越忙碌。

雖然累,但對老李來說一切都是幸福的,除了2歲多的兒子還不會講話外。

兒子1歲多快2歲時,還沒學會說話,也不和小區裡的同齡小孩玩。一開始老李夫妻倆都以為是孩子發育的晚,性格比較內向,所以才這樣,雖然一直在引導教育他,但也並沒有多想。

在一次和朋友的閒聊中,老李提到了兒子的情況。朋友建議老李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下,症狀有點像他之前見過的自閉症孩子。聽了朋友的話,老李夫妻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馬上帶孩子上醫院檢查。期間老李一直在安慰自己:不會的,孩子只是語遲和內向。終於,在接連收到幾家醫院的確診報告之後,老李夫妻倆的世界瞬間崩塌了——他們的孩子是自閉症患者。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或孤獨性障礙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代表性疾病,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直至目前為止,科學上仍沒有自閉症產生的確切病因,也沒有特效藥物治療,只能通過干預治療,改善情況,讓患者最大程度的適應社會生活。自閉症,幾乎是伴隨一生的。

給自閉症孩子一條出路——老李的夢想

在突如其來的磨難面前,沒有誰一開始就能坦然接受、微笑面對。

確診之後,老李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是好,甚至內心深處仍然不願意相信這一切。可是更害怕耽誤孩子的治療。後來的生活似乎就再也沒有停下來的時候,除了上班,還要上網各種查資料,奔波在全國各地的康復中心。聽說香港有比較先進的自閉症療法,就飛去香港。後來又聽別人說,青島有一家自閉症學校,是全國有名的,老李又馬不停蹄的帶著孩子去青島。

讓孩子進自閉症學校,似乎是老李能做的最好的選擇。只是青島的那家自閉症學校,只接收0-6歲的自閉症兒童,老李開始憂心6歲之後,他兒子該何去何從呢?老李的公司是外企,經常會接觸國外客戶。一次認識的加拿大客戶對老李說,不如試試農場療法,農場的環境對情緒療養效果比較好。

他要為孩子6歲之後的生活做打算。而在這幾年間,他也認識了好多和他家情況一樣的自閉症家庭,大家一起分享經驗,相互鼓勵,老李感受到來著這個自閉症群體的不易和溫暖。如果可以,他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自閉症家庭。於是老李萌生了建自閉症學校的想法,一個以農場療養及康復訓練為主的學校。

於是老李開始找農場場地,幾乎找遍了整個福州,最後在福州北峰找到了合適的場地。老李賣掉了家裡的房子,湊夠了錢,終於在山裡建起了一個農場。只是因為一些手續還有政策問題,學校還是沒能辦下來。

在山上的農場裡,除了有一個煮飯的阿姨,還有一個老教師,老李希望兒子可以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學習。老李自己一有時間,也會教兒子,希望他慢慢的多學會一些照顧自己的技能。而老李當時還在上班,老李妻子還要照顧開始上學的小女兒,所以老李夫妻倆在那幾年裡都是兩頭奔波,兩邊兼顧。雖然很累,但是看著兒子的情緒穩定,老李心裡還是很欣慰。

給自閉症孩子一條出路——老李的夢想

兒子14歲那年,煮飯的阿姨因為孫子出生要回老家照顧,而老教師也因為一些原因,沒辦法長期過來上課。一時沒找到合適的人可以替代,而且孩子14歲以後,就算是大齡孩子了,也不適合再送去康復機構。老李開始考慮兒子長大以後的路,他希望他能夠照顧自己,甚至在他們老了之後,兒子能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

於是,在和老婆商量了以後,夫妻倆決定開一家現榨食用油店。最開始朋友建議老李把店開在市中心,客流量多,生意會好點。但老李擔心,生意太忙,會照顧不到兒子,他希望可以空出時間手把手教會兒子店裡的簡單事務,比如包裝,比如挑花生,比如裝油渣……老李的店,除了老顧客光顧,也會有一些相熟的自閉症孩子的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過來,他們看到老李兒子情緒穩定,很少出現其他自閉症孩子會有的狂躁,甚至會跟著老李忙進忙出,都覺得驚訝。

因為現實中,很多自閉症患者,是不懂正常表達的,生活也不自理。有家長問老李是怎麼培養的,老李說:不打,不慣,培養他自己的自理能力,關愛孩子,但是不溺愛,引導孩子去做,讓孩子多體驗、多看,慢慢學。他們其實也都是普通的孩子,會有孩子消耗不完的精力,一直關在家裡,不敢讓他們做任何事情,反而情緒更容易暴躁。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他們認同感,給孩子成就感,有利於穩定他們的情緒。

給自閉症孩子一條出路——老李的夢想

當然,老李兒子也有讓老李煩惱的地方。和其他自閉症孩子不一樣,老李兒子很喜歡說話,店裡有顧客來時他會跟在媽媽身邊一起招待,還會熱情的拉著顧客的手,老李教育了兒子好幾次也不管用。一開始顧客會覺得有些困擾,但是久了之後,大家都瞭解了老李家的情況,慢慢的也習慣了老李兒子這種熱情的表達方式。

在與老李的談話間,有三三兩兩的顧客進店,老李起身接待。看顧客和老李熟絡的樣子,應該是老顧客。果然,在老李送走顧客後重新坐回位置上,他便開口說到:“來光顧的一般都是老顧客”。因為位置的關係,客流量本就不多,再加上老李一心投入在引導兒子和做花生油上,對於店的宣傳這塊,也確實分身乏術。雖然店裡冷清,但是當老李說到老顧客誇自己做的油又香又好,會再次過來購買時,那種高興是發自內心的。

不知不覺聊到了12點,當時正值飯點,老李的兒子帶著裝好飯菜的飯盒到店裡。老李說,現在在家裡他兒子可以自己收拾衛生、洗地板,還會自己盛飯、洗碗。孩子他媽有時候忙,米飯也是兒子做的,只要告訴他米、水的量就可以了,會炒些簡單的菜,現在也會自己給老李送飯。

這些看似簡單的事,老李夫妻倆卻需要一遍遍的教,而兒子每學會一樣,老李就會開心很久很久……

給自閉症孩子一條出路——老李的夢想

一個自閉症會毀掉3個家庭,誰也不會想到有一天那裡面會有自己的家庭。只是,當磨難降臨時,在經歷了悲傷憤恨之後,需要做的就是接受它、面對它、克服它。

他也曾帶著孩子在期望中等待被命運救贖,後來才明白,孩子等不了,而他是孩子的天,他必須撐起孩子的明天,所以他一步步的,堅持到今天。

或許就是在這樣的忙碌下,讓老李忘卻了最初的無助、難過、怨恨、不甘……後來,有人問老李:這些年,累嗎?老李說:很艱難,卻也這麼過來了,他不想讓難過在臆想中一步步擴大,於是撐著、堅持成了人生信條。人生不過百來年,遇到的這些坎坷,回過頭來看,是磨難,也是磨練。

小店現在主要是老李夫妻倆還有兒子三個人在經營。老李說,他希望食用油店能夠維持下去,哪怕賠錢,也要經營下去,教會兒子照顧自己是作為父母的責任,而這家店是自己和妻子能給兒子的最好的禮物,它期望這個店能夠給孩子帶來像普通人一樣的生活。所以他對自家產品的要求很高,從種植花生、到挑選新鮮合格的花生,再到最後的成品油裝瓶,半點不敢馬虎。老李懷著敬畏的心在榨每一滴花生油,他希望來買過一次的人,能夠因為質量好再來光顧,他希望能讓每一個客人都成為回頭客。

給自閉症孩子一條出路——老李的夢想

給自閉症孩子一條出路——老李的夢想

給自閉症孩子一條出路——老李的夢想

給自閉症孩子一條出路——老李的夢想

老李在儘自己所能為孩子鋪好後面的路,這家店,就是孩子的出路。之前有一次在山上收玉米,一連幾天都幾乎沒有休息的挑著玉米,等忙完之後,腰卻痛得直不起來。去過醫院,也去過針灸館,效果反覆,一直沒見好,好在後來在一個出生於中醫世家的博士那裡治好了。這是老李第一次覺得害怕,他怕自己年紀越來越大,會越來越力不從心。

磨難,給予了老李苦痛,同時也給予了老李珍惜感恩,推己及人。

從幼兒開始長期不間斷的干預治療費用,而生活中至少需要有一個家長全職照顧孩子,家庭經濟收入很有限。自閉症是會伴隨終生,有些症狀嚴重的自閉症患者是沒辦法工作,而有些症狀比較輕的自閉症患者卻因為一些異樣的目光,也沒有工作機會。所以對自閉症家庭來說,經濟壓力也是一個很重的負擔。這些年,老李在他們的自閉症家長群裡聽過、也見過很多被自閉症拖垮的家庭。現在社會上已經出現越來越多幫助自閉症群體的社會組織和康復機構。老李說,如果可以,自己也希望可以做更多的事來幫助自閉症家庭。或許可以從這個店開始,讓這個店成為自閉症孩子的出路,給更多自閉症孩子一個工作的機會,讓這群星星的孩子可以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照顧自己,也可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老李食用油店的店名叫“鮮油坊”,老李笑著說,其實這家店應該叫“老李的夢想”!

給自閉症孩子一條出路——老李的夢想

給自閉症孩子一條出路——老李的夢想

老李的夢想“鮮油坊”開在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井店一路43號君臨香格里B區,如果你剛好經過這裡,如果你想要買現榨的花生油、芝麻油,可以到老李的店裡逛逛,支持下老李。如果,老李的兒子熱情的招待你,不要害怕,因為這是他表示喜歡的一種方式。倘若可以,回他一個微笑,這個微笑會成為溫暖他心靈的一束陽光。

給自閉症孩子一條出路——老李的夢想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