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女英雄化名,牺牲19年后,丈夫看到一部电影才知妻子真实身份

1936年8月2日早晨,有位年轻女子被日本侵略者枪杀于珠河县小北门外,她就是抗日英雄赵一曼,牺牲时年31岁。1950年,她的丈夫看过一部电影《赵一曼》,1955年才得知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真实身份,原来就是自己的妻子。这位巾帼英雄就是赵一曼,她的丈夫叫陈达邦。

赵一曼生于1905年,原名叫李坤泰,1927年初,她以李一超之名考入国民政府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被编进入伍生总队政治大队女生队。

抗日女英雄化名,牺牲19年后,丈夫看到一部电影才知妻子真实身份

1927年8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奉命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教导团,乘船沿长江东下,明为参加“东征讨蒋”,因南昌起义惊动了敌人,教导团遭到拦截缴械,于是李一超去上海寻找党组织。

李一超到上海不久,受组织派遣,和一批同志远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此期间,她与黄埔同学陈达邦结婚。后因年少时患的肺病复发,耐不得莫斯科寒冷的气候,经申请获组织批准,身怀有孕的李一超离苏返国,而陈达邦则继续留在苏联深造。这一走,一对革命夫妻便天人永诀。

抗日女英雄化名,牺牲19年后,丈夫看到一部电影才知妻子真实身份

回上海不久,李一超被组织派到湖北宜昌建立地下交通站,在这里她生下了儿子宁儿。不久因交通站被敌人注意,赵一曼只好带着孩子返回上海东躲西藏,为了孩子安全,她把孩子送到陈达邦哥哥陈岳云家里抚养,临走时李一超抱着刚刚1岁多的儿子照了一张相片留作纪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根据组织安排,李一超被派赴东北工作,为了掩护地下活动,她化名赵一曼。赵一曼后来从地下工作转入军事系统,发挥了黄埔科班出身的优势,打起仗来智勇双全。

抗日女英雄化名,牺牲19年后,丈夫看到一部电影才知妻子真实身份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战斗中负伤落入敌手,在敌人拷打威逼下坚贞不屈,养伤时获营救但未成功,于次年8月2日英勇就义。

回过头来再看陈达邦,妻子离开后不久,他便加入了莫斯科外国出版社的中国部,开始从事共产主义文案的印刷工作,1942年回国。回国之后的陈达邦,由于没有栖身之所,只能去投靠在重庆凯邦印刷公司的五哥陈岳云。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从未谋面的儿子,而陈达邦也一直寻找着妻子的下落。

抗日女英雄化名,牺牲19年后,丈夫看到一部电影才知妻子真实身份

195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电影《赵一曼》,让当年英勇就义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1955年,也就是离赵一曼牺牲后的19年,在全国妇联以及东北抗战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协作下,赵一曼的身份才最终被确认,就是原上海机关工作人员李一超,四川宜宾人。陈达邦才终于得知: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正是他当年的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