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長安十二時辰》中,李泌與賀監最後的對話,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柳九公子


早晨從下午開始,帶你一起讀馬伯庸原著《長安十二時辰》第十三回。

看原著,更深入。

李泌被迫來見賀監

李泌與賀知章一直是面和心不和,對此他們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

雖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輔佐太子登基,但是他們的方式方法和側重點卻是不一樣的。

這次李泌好不容易通過焦遂的死,把賀知章這個靖安令給氣病回家,自己獨自掌管靖安司了。

如果不是因為必須要賀監幫助,他是決不會來找賀監的。

那李泌是因為什麼事呢?

因為他預感到長安依舊處於非常的危險之中,還有一個巨大的危機在積蓄。

而能夠拯救長安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張小敬。

可是張小敬此刻卻被右驍衛抓了,而整個靖安司只有賀監一人能夠有影響力將張小敬救出來。

李泌來到賀監家

賀知章的家在宣平坊,是樂遊原的東北角。

賀知章家中有一個木訥的中年人,叫賀東,他並非賀知章的親子,而是養子。

賀東熱情地邀請李泌進來,但並不希望李泌去打擾賀知章。

但是在李泌的強烈要求下,賀東不得已才讓李泌進了賀知章的屋,此時屋裡就只有李泌和賀監兩人。

此時的賀知章雙眼渾濁,說話都很費勁了。

李泌向賀知章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請賀知章去跟右驍衛交涉,放了張小敬,否則長安不靖,太子難安。

但是賀知章卻不認可李泌的想法,只說了幾個字:不可,右相。

賀監與李泌道不同

此時的賀知章的思路還在於朝廷的爭鬥,而沒有去想長安會有什麼災難。

賀監只看了,如果救出張小敬,那麼就會給右相李林甫留下更多的攻擊口實,這樣就會對太子不利。

這就說明了賀知章是要防人,做事需滴水不漏,和光同塵。

而李泌則是要做事,所以必須不擇手段地掃平障礙。

李泌為此十分著急,他不由提高了聲音,強調了如今時間緊迫,長安還有許多的猛火雷下落不明,如若不能及時找到,那麼長安危險。

但是賀知章卻還是不為所動,他的意思非常明確:

事情要做,但是不能用張小敬。

李泌致使賀監昏迷

李泌見賀知章如此堅決,知道勸說已經是毫無用處了。

此時他想到了張小敬能夠為了辦案,不惜殺死了自己的暗樁小乙,他知道他們是同一種人。

自古華山只有一條路,為了保護太子,保住百姓,縱然粉身碎骨也再所不惜。

於是李泌下定決心,絕不退讓。

或許連賀知章本人都沒有想到,李泌居然敢對他做這樣的事:

茵芋酒一次不宜引用過多,否則就會誘發大風疾。

李泌手持藥盞,藥盞里加入的是藥王的茵芋酒,他面無表情地將酒和藥一起灌進了賀知章的嘴裡。

接著他用枕頭捂住他的嘴,等待著病情發作,後來賀知章就昏迷了。

李泌說服甘守誠

賀監昏迷後,李泌就隨手拿走了他靖安令的印信。

然後他就去找右驍衛將軍甘守誠談判。

李泌對甘守誠說:賀監聽說右驍衛私自扣留了有功之臣,氣得病症發作,當場就不省人事了。

甘守誠知道賀監在天子心中的位置,如果天子聽說賀知章是被他甘守誠的魯莽活活氣死的話,那麼天子震怒之下,他一個個區區右驍衛將軍可承受不了。

甘守誠權衡之下,真的不願意為了一點兒利益,去冒這麼大的風險。

再加上李泌的咄咄逼人,而且還有賀監的兒子在一旁相助。

甘守誠終於不得已讓了步,張小敬也就在最危險的時候,被放走了。

早晨從下午開始,和你一起看原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第十三回。

喜歡請點贊,加關注,歡迎評論,還有後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