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爭不搶是謙虛?“競爭心”過弱,家長更應該警惕

小孩子有好勝心,假如你是家長會怎麼看?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好勝心其實是焦慮和擔憂的,雖然好勝心會多多少少的幫助孩子提升自己,但也會對孩子的品性意識等造成負面影響。

他們說,自己並不期望孩子多麼優秀,不希望孩子一定要達到什麼成就,只要孩子能夠平安快樂,順遂一生就好。

但這也僅僅是父母的想法,孩子並不是這樣想的。

01攀比和競爭都想讓人勝,其中的度需要家長掌握好

朋友說自己的孩子每次在學校參加運動會的時候,都要爭相報名,因為身邊熟悉的小夥伴曾經獲得過跳遠第一名,而且體育老師也誇獎過自己也是有天賦的。

然後,每次到了運動會,孩子就會報名很多項目,不管自己是否擅長,之後就會利用自己所有的時間去練習。

孩子不爭不搶是謙虛?“競爭心”過弱,家長更應該警惕

而且其中即使有自己沒有接觸過的項目活動,他也要去做,任何什麼都不能阻擋他想要獲獎想要勝利的急迫心情。

孩子出現了這樣強烈的好勝心,讓朋友有些擔憂和焦慮, 到底是好勝心能夠讓人進步,還是平平淡淡無慾無求呢?

攀比和競爭都讓人想要勝,但這其中的尺度是需要家長掌握好的,也值得家長思考。

02你所認為的“競爭好勝”其實是一種攀比

就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這種攀比:

比如小孩子上學,希望穿著更加好看的衣服,小朋友羨慕的眼神會讓孩子的心變得高高在上。

在家長開家長會時,小朋友都希望家長來參加,而且也期待著家長穿著更加好看的衣服來,這樣其他小朋友和自己說“你媽媽真好看”、“你爸爸真帥”等,會讓孩子更加開心。

同樣,很多家長出去聚餐時,在提到自己的孩子,都會說一說孩子成績如何,或者興趣怎樣。

或者在帶著孩子一起出去時,可能吃著吃著或者說著話,就讓孩子去表演一樣。

就比如在過年時,或者節假日回到老家或者一起聚餐時,都會讓孩子去前面給大家表演個節目,比如唱歌、跳舞等等。

于小彤在《脫口秀大會》中提到,和父母出去吃飯時,叔叔阿姨知道自己考上了北舞,於是就讓自己去跳一段,然後很多時候吃著吃著飯就開始跳芭蕾。

很多父母們讓孩子去中心去前面“展現”才能,或許這只是家長之間的攀比。

無論是聚餐吃飯,還是提及孩子的興趣,更多的都是在用孩子來進行家長們之間的一種比較。

孩子之間會攀比衣著、玩具,比較父母,其實成人也是一樣,很容易將孩子當作攀比的工具。

在現實生活中,競爭幾乎存在於許許多多的事情中,但卻很少有人正視競爭。

孩子不爭不搶是謙虛?“競爭心”過弱,家長更應該警惕

比如有的孩子成績可能下降了,面對家長的指責,孩子會變的不知所措,但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自身,都將之前的努力視為不存在,似乎這一次的成績下降,將之前所有的成績都化為烏有。

考試其實也是一種孩子們之間的競爭,而且只要競爭存在就會出現輸贏的情況。

但面對競爭,孩子可能沒有成熟的意識做到正視,但家長需要正視,無論當前結果如何,更應該被重視的應該是孩子前後的努力以及變化,不要因為一次的成績下降就將孩子的所有都否定。

03競爭存在於各種事件中,那為什麼很多人卻不會談及競爭呢?

或許就像是在很多比賽中,大家說的口號一樣: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說法一樣,大家以和為貴的傳統思想不斷傳承影響著每個人。

其實在很多人的內心都有競爭意識,只不過表面表現的卻是不在乎,大家將競爭藏於心底。

而且在很多人的心底,你說你要爭得第一,會讓人覺得你是吹牛,甚至會憎恨你,或者會鄙視你。

但如果你說“我不行,我做不到”,就會讓人喜歡你,讓人更容易接受。

你要強,無論是否取得好的成績,大家都不願接受,因為這樣的思想人們會覺得你會搶了他的什麼一樣,但如果你不斷的謙虛,就會讓人覺得你退出了,不會跟他搶什麼。

而這樣的謙虛,不過是人們在掩飾內心慾望的那塊遮羞布。

04家長、老師或者更多的前輩所灌輸傳承下來的“謙虛”的思想

你只有謙虛,才能讓你更能進步,這是很多長輩以及老師都有的思想,而且人們的潛意識都會這樣認為。但謙虛沒有錯,錯的是大家都把它當作退讓。

有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本就不行,不會取得好成績,而是很多人擁有的淡薄的競爭意識,讓人不能邁出那一步,也看不到那個好的結果。

走出舒適區會讓人害怕,害怕失敗,害怕受到傷害,或者被拒絕。

待在舒適區會讓人有安全感,待在自己喜歡的小世界裡,不需要克服恐懼,不需要被拒絕,不會面臨失敗,不需要面對挑戰。

孩子不爭不搶是謙虛?“競爭心”過弱,家長更應該警惕

什麼都不改變,就不會出現被拒絕,失敗的情況。

無論是不自信還是害怕,終究需要克服。競爭意識,可以讓我們走出舒適區,不斷的進步,這樣多次過後,也不會害怕,也會更加自信。

05競爭會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1、競爭心過強

競爭心過強,會讓人變的堅定,可失敗了,就容易讓人產生嫉妒或者自暴自棄的心理。這樣的競爭不是好的,而且也不利於社交,不利於處理人際關係。

2、競爭心過弱

競爭心過弱,容易讓孩子有一種隨遇而安的心態,喜歡根據自己的心情來做事,可競爭意識太弱,容易讓人不會取得進步,而且這樣其實也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害怕受到傷害,不願意表達自己,不願意接受新的事物。

06合理的競爭更利於孩子的成長

擁有合理的競爭心,可以讓孩子在其中看清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可以讓孩子從中發現需要提高的地方,這樣針對性的提高,看到他人的優點,也更利於團隊合作,而且無論什麼工作其實都需要合作,獲勝也是一樣。

競爭心的存在有利有弊,如何權衡,如何掌握尺度,這需要家長給孩子做好引導。

07家長應鼓勵孩子適當競爭,利於孩子成長

鼓勵孩子競爭這樣做:

一、引導孩子擁有正確的競爭心態和意識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擁有適當的競爭心態,可以讓孩子看清自己,瞭解自己,利於孩子成長。

孩子不爭不搶是謙虛?“競爭心”過弱,家長更應該警惕

正確看待競爭結果

競爭的存在,不僅僅是結果,更加重要的是心態。教會孩子正確的看待競爭,這樣情緒才會平和些,更能掌控自己,這更需要孩子學習。

二、父母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

作為家長,要正確理性的對待孩子的優缺點,利用孩子進行攀比,是不利於孩子的競爭的。

而且當你在和孩子玩遊戲時,也要尊重遊戲結果,正確看待。

面對競爭結果,家長要對孩子做好引導,無論結果如何,都應當作是一種成長,在其中汲取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自己,在其中更應該注重成長,而不是勝負。

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分享育兒相關知識,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轉發哦。如果您有不同意見,或者有什麼問題,也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我們一起探討,提出建議,共同分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