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學會使用工具之前是如何與猛獸毒蛇鬥爭的?跑也跑不過,防禦基本為0,咋打?

男性保護協會會長


跑得掉就跑,跑不掉就被吃。猿人類在剛到地面時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暴露於天敵的視野之下易被捕食,也缺少熟悉的食物,幸好在滅絕前人類掌握了足夠的力量。

在這個問題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種群。生物進化是以種群為單位,不斷地繁衍就是適應了生物個體有各種意外死亡的危機,所以在古猿來到地面生存的時候,並不是單一個體的行為,而是由於生存競爭或者環境變化使得種群生活的地方不能提供那麼多的食物,使古猿中數量不小的一支迫不得已來到地面探索新的棲息地。

剛來到地面的時候,面臨不是很熟悉的生活環境,對於人類來說自然是一場危機,沒有了樹枝的遮擋,也沒有了樹上豐富的食物,死亡的風險比較大。幸運的是人類在沒有死絕前就靠著自己獨一無二的才能適應了地面的生活,保持著一個規模較大的種群,給進化提供了基礎條件,在後來的進化歷程中,人類逐漸掌握了武器和火焰的應用,逐漸稱為地球上戰鬥力最強的動物,從那之後人類開始向更廣闊的地區遷徙,造就了現代不同地區的人類。

從身體構造上來看,缺少粗長濃密毛髮和汗腺發達的人類也很適合奔跑,有利於捕獵;上肢有力也能攀援,根據露西少女等古猿化石,人類早期還保留著攀援的特徵,用於休息或者躲避天敵,上肢的力量可以使猿人迅速地爬上樹躲避危險,而沒來得及爬上樹的則可能被吃掉,對於成規模的猿人團體來說,偶然地死掉一個同類對整個種群的影響也不是很大,而且那時的猿人壽命短,傾向於更早滴繁衍,生長髮育所需時間也更短,能夠較快地補充種群的損失。

人類能在地球上存留至今主要因為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就是比較幸運,沒滅絕就掌握了足夠的力量,另一方面來到地面後需要探索新的居住地和食物,探索是人類認識自然的開始,促進了人類力量的增長。而且對於猿人類來說,也並不是毫無抵抗力,人類在整個進化歷程中都是群居的生活方式,以小規模的團體存在,面對一些猛獸也是有一爭之力的。

以現代的眼光去看遠古的猿人,很容易陷入它們沒有任何武力的誤區,對於群居、個體體型最高的1.3米左右的猿人類,並不會簡簡單單地就滅絕,就像現代有一定數量的猴群,即便滅絕也得相當長一段時間。


來看世界呀


早期猿人身體更強壯,生存方式跟現在猩猩類似,雖然沒有石器與火,但群居可以相互告警,合力打怪,同時也能運用石頭等工具進行自衛,臂力也足夠殺死一些低級捕獵者;這個階段人類勉強能夠存活,是人類最黑暗的時期。

在學會運用火焰後,人類文明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期,除了驅趕毒蟲猛獸外,熟食讓消化系統為大腦發育騰出空間,然後逐步進化到我們今天用手機上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