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不一定要必須相親,但要做到對自己,他人,以及婚姻負責

01

在快節奏的社會中,人們輕易不能在沉浮之中找到專屬於自身的那一份心安,對一些人來說,也難以找到那份讓時光都緩慢下來的愛情,那個身心疲憊後的休憩之所。

然“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條人類創造出來的定律又無時無刻不在人們的頭頂高懸,輕易擺脫不得,就像一個籠牢般,監督著人們不會脫離它的掌控。

但婚姻大事,不能以兒戲視之,儘管“結婚”二字高懸於年輕人頭頂,高壓下的生活也導致很多年輕人難以在生活間隙中找到那份廝守一生的愛,但對待婚姻依舊需要慎重。

為了順應快節奏時代下的規則,也為了不因定律的產生而耽誤終身大事,“相親”作為兩種時勢下的中和物,順勢而生,從它產生那刻起,便高調現世。

相親一度成為因各種原因,沒能在適合年齡結婚的年輕人首選,其自身攜帶的高度匹配性,高成功率,也使得男男女女通過相親在生活間隙中收穫到了相對滿意的婚姻。

儘管“相親”的出現有利於因各種原因而沒能結婚的年輕人,但並不代表所有此類年輕人都願意通過相親來完成終身大事。


年紀大了不一定要必須相親,但要做到對自己,他人,以及婚姻負責

02

對於年齡頗大的年輕人來說,著急結婚的不只是自身,還有著父母,一個家族的延續普遍來說無比重要,更別說父母比年輕人更盼望兒女能夠早早收穫人生中的幸福,在此前提下,哪怕年輕人表現出了不想相親的意圖,一般都會迫於父母壓力而不得不去相親。

在這種隱隱帶著些“不樂意”情緒的基礎上去相親,普遍來說成功率都不會太高,因為“相親”本身就需要端正態度去尋找那個最合適的人,如果帶有些消極情緒去相親,那麼便從最開始就提高了相親失敗的幾率。

但這並不會打消父母要求兒女去相親的決定,畢竟多數父母都希望親眼看到兒女步入婚姻殿堂,同時完成心中最大的希望,兒女有些不樂意情緒,也會迫於父母壓力被迫去相親,成為現代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如果在不樂意甚至反感的前提下選擇通過相親得到婚姻,用來寬慰父母,那麼這樣得到的婚姻本身就難以幸福,而古人也親身實踐證明了這一點。


年紀大了不一定要必須相親,但要做到對自己,他人,以及婚姻負責

03

唐朝女子步非煙,自幼才貌雙全,依父母之命嫁給河南功曹參武公業為妻,這段婚姻看起來圓圓滿滿,在當時社會中,算是嫁給了為數不多的好人家。

然武公業終究是一介武夫,成天只知舞刀弄槍,和步非煙全然沒有共同語言,儘管武公業用盡身心深深寵愛著步非煙,但彼此之間的代溝也是越來越深,最終步非煙難以忍受這種生活,選擇紅杏出牆,後被武公業得知,遭鐵鞭痛毆而死。

祝英臺父親執意將女兒嫁給馬文采,且不顧女兒是否願意,但祝英臺一顆心早已深系在同窗三年的梁山伯身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祝英臺只能被迫嫁給馬文采。

但在出嫁當日,祝英臺途徑因抑鬱而死的梁山伯墳墓前,突然狂風大作,墳墓裂開一道大縫,祝英臺跳入其中,不待多時,墳墓中出現兩隻彩蝶,雙宿雙飛,消失在人們視線之外。

古人用其所能為兩者之間的愛情畫上圓滿的句號,但幻想只能是幻想,拋開神話因素不談,那麼梁山伯與祝英臺只會以悲劇收場。

古人通過親身經歷告訴今人,不合適,不滿意的婚姻終究難以走到最後,儘管隨著當下人們思想逐漸開放,古人的悲劇不會再次上演,但不滿意相親方式的年輕人被迫去相親,並且在其中得到婚姻,與古人經歷的事情在本質上相同。


年紀大了不一定要必須相親,但要做到對自己,他人,以及婚姻負責

04

最近一段時間,網上有一個話題引起了爭議:“年紀大就應該接受相親嗎?”

相對來說,每個人都有適合結婚的年齡段,如果沒能在這段時間內結婚,那麼多數人也會通過相親的方式來達成結婚的目的,但相親只是一種得到婚姻的方式,是否選擇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婚姻,則是個人的權利。

相親究其本質只是一種時代造就的產物,它存在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年輕人在一個人為創造的圈子中找到那個相伴一生,這與年齡無關,也不是說年紀大就必須相親。

得到婚姻的方式有很多種,關鍵在於人們是否願意使用這種方式結婚,且每個人都有對婚姻的選擇權,不能因外在因素而干涉自身選擇,畢竟婚姻關係著一生的幸福,只有自身選擇的,相對來說才是最好的。

父母催促兒女相親的原因有很多種,或許是擔心兒女錯過最佳的結婚年齡後,未來更加難以結婚,又或許是在擔心血脈無法傳承下去,從而開始對兒女施壓。


年紀大了不一定要必須相親,但要做到對自己,他人,以及婚姻負責

但無論年齡多大,愛情該來的時候只會到來,不過是早晚問題而已,一份在被迫之下選擇的婚姻與耐心等待,自身願意接受的婚姻相比,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年輕人選擇在何時結婚,選擇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結婚,都是其自身選擇,通過自身選擇到的婚姻相對來說不會對其有多少排斥感,這種婚姻也容易得到幸福。

所以不要因外部原因而選擇一份自身不願意接受的婚姻,如果因為這份婚姻而導致一生不幸福,或者在中途就結束,那麼這份婚姻只會誤了彼此。

而父母擔心兒女是正常現象,但擔心過多便容易亂了步伐,年輕人不能因此被打亂自身節奏,同樣跟著亂下去,反而要理智地去衡量得失,在亂象中找到那個自身需要堅持的事物。


年紀大了不一定要必須相親,但要做到對自己,他人,以及婚姻負責

05

鄰居茹青現在的生活惹人羨慕,單身的她從沒有因生活產生過煩惱,一心享受著來自生活的美妙,儘管年齡已經32歲,妥妥的大齡剩女一枚,但她從沒因未婚這件事而發過愁。

她並非不願意結婚,而是在沒有找到心儀的結婚對象時,認為保持自身的優秀以及豁達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她曾說過:“我寧願一直單身,也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我希望得到的婚姻應該是一份高質量,我願意的婚姻。”

茹青是獨生子女,無論是父母未來的養老還是家庭血脈的延續,都需要她一人去擔負,但茹青的父母從沒有因此而催促她儘快結婚。

鄰居們不解,他們看著茹青長大,又看著茹青突破30歲大關,但依舊沒有流露出一絲要結婚的想法,茹青父母不著急,鄰居們急了,他們不能眼看著從小看到大的閨女單身一輩子,到處尋找著和茹青匹配的適齡青年。


年紀大了不一定要必須相親,但要做到對自己,他人,以及婚姻負責

茹青謝過鄰居們釋放的好意,依舊我行我素按著固有的節奏生活,她認為刻意促就並且內心反感的婚姻不是她最想要的婚姻,如果她內心同意這種方式,那麼也不至於32歲依舊未婚。

茹青父母也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女的事情也應該讓兒女去發愁,都是成年人了,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如果強迫她做一件不喜歡的事情,反倒給兒女平添困擾”

所以並非年紀大了必須要相親,每個人都會做到對自己負責,都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生活,並且成年人對婚姻都有自身的看法以及選擇,年齡因素並不能對其造成太多影響。

順著心意去走,不要被年齡約束過多,愛情早點來或晚點來都沒關係,重要的是要做到對自身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婚姻以及共有的一生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