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之52:空中行刺

前面《潘氏雙賢》中的潘文珊,另一個名字是潘佩珠。之所以改名,是因為1907年阮福永珊登基號維新帝,避“珊”字之諱。

潘佩珠在1904年成立維新會,1905年赴日本遊說試圖獲得援助。在日期間,結識了梁啟超、孫文等人,寫下《越南亡國史》。1912年,受辛亥革命影響,潘佩珠在廣州成立越南光復會,1925年被捕,軟禁在西貢至1940年去世。

1927年,阮太學成立越南國民黨,雖然潘佩珠身陷囹圄,但普遍認為這黨與他有莫大的關係。(另有一說是潘佩珠於1924年在廣州成立越南國民黨)他在越南的地位類似孫文,而越南國民黨跟孫文的國民黨算是兄弟黨。

1930年,阮太學在安沛起義,被捕後處決,越南國民黨因此元氣大傷。1946年,在越南受降的盧漢率軍回國之後,越南國民黨再次遭到越盟打擊,於是在1954~1955年的大遷徙中,全部遷往南部。

1960年,越南國民黨領導人之一阮文陸被捕,罪名是反吳廷琰政府,在監獄呆了一個月後,獲釋。

本來,這事就這樣結了。

越南戰爭之52:空中行刺


但他有個兒子在南越空軍服役:1934年生的次子阮文舉(Nguyễn Văn Cử),A-1攻擊機的少尉飛行員。

A-1機長12米翼展15米,空重5.4噸正常起飛重量8.2噸;配4門20mm機炮,而且作為攻擊機,可以掛一堆的各種炸彈。

雖然是最後一代的活塞式戰機,但對當時的越南還比較新,1962年時,南越只有22架。飛行員方面,是從飛行時數1000小時左右的飛行員中挑選,而且是送到美國本土培訓。

所以,阮文舉算是南越的飛行精英。

老父的牢獄之災自然引起阮文舉的不滿,另一方面,作為南越空軍沒機會與北越空戰,整天干的就是打打游擊隊這種空軍並不擅長的活,再一方面,他跟很多人一樣認為吳廷琰家族是一心為了自己的權位,而不是抵抗北越的游擊隊。

自己不願去打游擊隊,又覺得吳廷琰做的不夠,蠻矛盾的。

不論如何,三個因素加起來,他決定行刺。

一個人力量不足,他找到了中尉範富國。範也是有越南國民黨背景的飛行員,而且跟阮正詩一樣,受到吳廷琰親自嘉獎,不過倒是沒有阮正詩的“義子”身份。

1962年4月27日清晨,兩人受命前文西貢南部60公里處攻擊游擊隊,但途中他們改變航線飛向西貢的總統府。時間0700,兩人在總統府上低空掠過觀察,然後回頭扔炸彈。

據估計,當時兩機所帶的炸彈足以摧毀90X20米的總統府,但不知是怕誤傷無辜還是胸有成竹,兩人只扔了幾顆航彈。第一顆500磅/230公斤高爆彈,直接命中了吳廷琰所在的房間。

吳廷琰當時就在那裡看書。

航彈沒爆,啞了。

就這麼巧。

越南戰爭之52:空中行刺


兩機隨後衝著總統府來回掃射了30分鐘,但吳廷琰此時已經跟吳廷俶吳廷瑈陳麗春通過地下通道逃離了總統府。事件造成總統府內三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大街上一看熱鬧的美國人死亡,陳麗春奔跑中摔倒手臂骨折。

地面部隊到來後,阮文舉成功逃往金邊,範富國在西貢河上空被炮艇擊落,隨後被俘。

事件平息的很快,吳廷琰隨後在電臺發表講話,將他的生還歸為“神的護佑”,並表示不會追究阮文舉空軍同袍的責任。

美國方面比較積極,肯尼迪立即譴責此舉是“具有破壞性且惡毒的行為”,對吳廷琰的倖免於難表示“終於放下心來”。駐越大使諾爾丁則表示“刺殺為個人行為,吳廷琰總統還是為廣大越南人所愛戴的”云云。

但此事之後,吳廷琰對美國的看法更為負面,認為是美國新聞界不負責任的誹謗式報道,才導致了事件的發生。事實上,當時美國的左派民權運動勢頭正旺,而新聞屆基本都是偏左,所以對吳廷琰獨裁作風的口誅筆伐確實是不少。

民權運動是美軍敗走越南的一大因素,甚至是第一大因素,回頭有時間的話會說說這個。

俺的看法,這樁案子恐怕不是個人行為這麼簡單,原因有二:一是第一枚航彈即準確擊中吳廷琰所在房間,讓人很難相信這是巧合。按這思路追尋下去,那麼就是總統府內有線人知道吳廷琰的起居習慣,而邊和基地給阮文舉下令的長官有重大的配合嫌疑。

第二個就相當耐人尋味,新加坡陳加昌的《越南,我在現場》一書裡,提到他在刺殺發生前偶遇當年日內瓦會議英國代表團成員蘭開斯特時,蘭開斯特對他說過“(1960年西貢兵變之後的)下一次就不會是陸軍了,會是空軍”

(序言說過是參考E文,但越南這一時段的E文記錄比較有限,於是查了部分繁體)

所以,將這次行刺完全歸於阮文舉個人行為的話,這兩疑點很難解釋,以後找找再說吧。

1963年11月吳廷琰身亡之後,阮文舉回到越南,範富國也從監獄裡被放了出來。之後範富國在1965年的軍事行動中殉職,而阮文舉在1975年滅國之後,被教育10年,於1985年獲釋,1991年移居美國。

如果注意看的話,1960年11月西貢兵變之後,吳廷琰並沒有處決任何人;而這1962年的行刺,範富國也沒有被處決。如果說1960年是因為主謀全部逃脫的話,這範富國是絕對的主謀,沒道理關到1963年11月。

一個說法是吳廷琰雖然不滿越南國民黨,所持路線也與潘佩珠不同,但他對潘佩珠還是相當尊敬,每次到西貢時都去拜會軟禁中的潘。所以,大約是這個緣故,沒將範富國問斬。

不論如何,吳廷琰不算太獨,否則的話,一個事件掉幾十具人頭是正常的吧?

----------------------

越南戰爭比太平洋海戰複雜太多,看來是真的並行不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