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高鹗续写并未改变曹先生初衷

纵观《红楼》,贾母一直扮演不赞成“金玉良缘”,支持“木石前盟”的宽容慈爱角色。其实,细品之下,高鹗并未改变曹先生的初衷,贾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

只是她的制衡权术,隐藏于为人老练圆滑、和蔼面善的外表之下。

贾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高鹗续写并未改变曹先生初衷

“林家祖上,曾袭过列侯,业经五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林父乃是前科的探花,林母是贾府的嫡女千金,这样的婚姻,自然是门当户对。贾母为亲生女儿的婚嫁尚且选择门当户对,对待溺爱非常的亲孙子宝玉的婚事,又怎会“感情用事”!

贾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高鹗续写并未改变曹先生初衷

黛玉小时候,“常听得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林家家族关系简单,黛玉是唯一的独女。而贾敏口中的“与别家不同”,除门庭显赫之外,更指联姻家族,支派繁盛,关系复杂。所以连豪门显贵的林家千金黛玉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林母去世不久,贾母便“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黛玉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没甚亲支嫡派”——在黛玉父亲林如海康身体康健、官运亨通之时,将年幼无知又体弱多病的外孙女黛玉接回贾府,饮食起居皆需费心费力照顾,倘有不周未免引发林贾两家嫌隙。贾母深谙如此,却执意接回黛玉,除却念及女儿年轻早逝补偿思念之情之外,更多的是与林家继续修好,将林家财产收入贾府时名正言顺。接黛玉入贾府,林家自然会念及恩情,黛玉衣食住行亦会周旋妥当,同时贾家赚得“有情有义”的好名声,还能为将来谋利益。后来林父去世

,“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一切料理妥当,黛玉果然带回来很多书籍、器具及给其他人的心意——这才是见惯人情世故的贾母心中的真实盘算。

贾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高鹗续写并未改变曹先生初衷

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黛玉的一切皆参照宝玉。林家自然是放心的。名声自然是贾府“有情有义”。同时贾母传达出默认“宝黛爱情”的假象——宝玉是开心的,黛玉是满足的,以至于黛玉病重垂危之际,听了雪雁侍书的话,“老太太的主意亲上作亲,又是园中住着的,非自己而谁?”黛玉精神清爽了许多,“只因黛玉想着亲事上头一定是自己了”。黛玉这么个才学一流、聪慧机敏的人,都会错了老太太的意。

贾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高鹗续写并未改变曹先生初衷

“众人也都知道黛玉的病也病得奇怪,好也好得奇怪,三三两两,唧唧哝哝议论着”,不多几时,“连凤姐儿也知道了,邢王二夫人也有些疑惑,倒是贾母略猜着了八九”。

最终,听说宝玉宝钗已大婚,黛玉泣泪而亡。凤姐便背了宝玉,缓缓地将黛玉的事回明了。贾母眼泪交流说道,“是我弄坏了她了,但只是这个丫头也忒傻气!”——贾母既已猜出缘由,必知坚持宝玉宝钗尽快完婚冲喜,会要了黛玉性命。贾政“原为贾母作主,不敢违拗,不信冲喜之说”。可是贾母不改初衷——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要比精明,贾母当真是个厉害的角色!

贾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高鹗续写并未改变曹先生初衷

王夫人和薛姨妈百般谋划“金玉良缘”,若是老太太不点头,怕也是徒劳。这点王家和薛家自然清楚。若要老太太点头,王夫人和薛姨妈自然是要百般讨好,为“金玉良缘”挣一份前程。可是,“王夫人未及留,贾母也就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等语”。薛姨妈又私与王夫人说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王夫人知他家不难于此,遂亦从其愿。从此后薛家母子就在梨香院住了。王夫人既知薛家“费用自理”不难于此,道行更深的贾母自然对此“心知肚明”。住在自家空余的房间,还能收取开支费用——既拉拢了王家,又拉拢了薛家,同时还为“金玉良缘”提供了机会——老太太一边暗示着赞同“宝黛爱情”,一边暗度陈仓,为“金玉良缘”搭桥铺路。

贾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高鹗续写并未改变曹先生初衷

当张道士想为宝玉寻亲事,说需要“金”来配“玉”时,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贾母的要求宽泛到似乎没有要求,黛玉、宝钗、宝琴、湘云,以至于京城里适龄的姑娘,都是可选之人,每个人都在心里想着自己有机会——贾母的不置可否,便是故弄玄虚——贾府众人皆知宝钗有金锁,湘云亦有金麒麟。若要真是“金玉良缘”,也并非宝钗一人可选。此时贾府,还需要林家、薛家、史家的关系经营。

贾母见了宝琴,又赏衣服又合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薛姨妈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贾母一反常态的高调寻亲,其实早已心知宝琴许了人家,故意吊着薛家,同时暗示王夫人及薛姨妈等人,宝钗并不是我钟意的上佳人选,掩饰自己看上薛家“财力雄厚”的真实意图。

贾母对待湘云,更注意攻心。湘云在贾府住了两日,因要回去。贾母因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史湘云听了,只得住下。湘云请贾母等赏桂花。贾母等都说道:“是她有兴头,须要扰她这雅兴。”至午,果然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姐兼请薛姨妈等进园来”——贾母一面拉拢薛家,一面讨好史家——为贾家作长远打算。

贾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高鹗续写并未改变曹先生初衷


“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姐,宝玉为弱弟,是以怜爱宝玉,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元妃省亲时,对初见的黛玉赞不绝口。端午赐节礼时,却改变了初衷,支持宝钗——元妃是贾母一手调教的,她的改变,必是受到了贾母王夫人等人的影响。

当林如海已葬入祖坟,诸事停妥,林家再无风光之时,贾母便开始借冲喜之由,着手“金玉良缘”。“老太太心里早有了人了,就在咱们园子里的。大太太那里摸的着底呢。又听见二奶奶说,宝玉的事,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凭谁来说亲,横竖不中用。”雪雁和侍书的对话,说得明明白白,这是连贾府里的小丫头都知道的道理,王夫人和薛家自然是心知肚明。贾母指定的“孙媳”人选是宝钗,雪雁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怎么说,白白的送了我们这一位(黛玉)的命了

。”

贾母一直都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高鹗续写并未改变曹先生初衷

当宝玉丢了玉,病得糊涂时,贾母安排赖升媳妇出去叫人给宝玉算算命,“这先生算得好灵,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扶他,必要冲冲喜才好,不然只怕保不住”,贾母又道“我们两家愿意,孩子们又有金玉的道理,婚是不用合的了,即挑了好日子,按着咱们家分儿过了礼,赶着挑个娶亲日子,只可越些礼办了才好。”

贾母明知宝玉疯癫是为黛玉而起,欲要告诉薛姨妈真相,“又恐气急生变”——贾母支持“金玉良缘”已经昭然若揭。贾母对薛姨妈道:“宝玉和你们姑娘生来第一件大事,况且费了多少周折,如今才得安逸,必要大家热闹几天。亲戚都要请。”薛姨妈听说,自然也是喜欢的,便将要办妆奁的话也说了一番。贾母道:“咱们亲上做亲,我想也不必这些。若说动用的,他屋里已经满了。必定宝丫头他心爱的要你几件,姨太太就拿了来。”——都是聪明人,薛姨妈用办妆奁的话感谢贾母,贾母亦“含蓄接收”。

王熙凤深知贾母脾性,一早也以为贾母认定黛玉为“孙媳”,多次打趣黛玉“你既吃了我家的茶,何时与我家做媳妇?”当看清贾母真正选择的良人是宝钗时,果断站队提出了“偷梁换柱”的主意。若是贾母支持“宝黛爱情”,一锤定音“木石前盟”,想必他人如何谋划“金玉良缘”,亦是枉然!除非“金玉良缘”本就是贾母所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