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士隐和雨村的对话,暗藏作者废太子身世

一、凡例

一提起后四十回,很多朋友都会以为高鹗续写不屑一顾。朋友,告诉你,百年来诸多红学专家走进死胡同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殊不知高鹗压根就没有续写而是整理编纂,所以研究红楼梦可不能放弃后四十回,切,切!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士隐和雨村的对话,暗藏作者废太子身世

、甄士隐两遭劫难暗示太子两立两废

甄士隐此人乃《红楼梦》首登场人物,也是最后一个退场。作者如此安排有玄机:甄士隐是作者废太子胤礽的影子,也是男主贾宝玉的化身。甄士隐名字甄费(真废)暗示太子胤礽二次废黜乃“真废”了;甄士隐家住葫芦庙旁,“庙”字古有朝堂之意,暗示废太子胤礽家住皇宫朝堂之旁即毓庆宫;甄士隐两遭劫难,一劫丢失爱女英连,二劫庙里炸恭起火连带甄家火起烧为灰烬,家破而出家。暗示皇太子胤礽两立两废终被圈禁,圈禁并非监狱犹如出家。这也是男主贾宝玉终出家的脉线。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士隐和雨村的对话,暗藏作者废太子身世

二、第一百二十回士隐与雨村的对话,暗藏作者身世

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的题目就告诉我们,此回中甄士隐在作谢幕总结,可称其为谢幕词,字字句句彰显权威之能量,层层解密。至此,才真正凸显出“一字不可更改”的分量:

1、士隐道:“这一段奇缘(宝玉之奇缘),我先知之。昔年我与先生(雨村)在仁清巷旧宅门口叙话之前,我已会过他(宝玉)一面。”这里在说,士隐对宝玉之奇缘早有“先知”,而且“会过一面”。然后在雨村惊讶追问下又说“神交久矣!”我们细读文本,士隐与宝玉并无获面,那么何以“先知”?何谓“神交”呢?

原来“先知”和“神交”的脉线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一节中:“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与道人竟过了一座大石牌坊上面大书四字,乃是“太虚幻境”。

这也是“贾宝玉游幻境指迷十二钗”的草蛇灰线。是让甄士隐代贾宝玉初识“太虚幻境”。

原来甄士隐乃贾宝玉的化身即作者的影子,这就是甄士隐“先知”、“神交”、“一面之缘”的根本。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士隐和雨村的对话,暗藏作者废太子身世

2、雨村道:“既然如此,宝玉的下落仙长定能知之?”士隐道:“宝玉即‘宝玉’也。”重点来了:

“宝玉即‘宝玉’也,前面的“宝玉”即贾宝玉的名字,后面的“宝玉”是皇帝玉玺。所以,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宝玉者,传国玉玺也,即指胤礽。生而有为皇太子之资格,故曰衔玉而生。”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士隐和雨村的对话,暗藏作者废太子身世

3、雨村道“那年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重点解码:荣宁查抄隐喻太子胤礽被废事件,太子被废黜,太子位即失去,犹如贾宝玉失了“通灵宝玉”,丢了“命根子”。反应在文本中正是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妖花,失宝玉通灵知奇祸”一节,西府海棠逆时开花预示宝玉凶兆,于是宝玉丢失了“命根子”的“通灵宝玉”,随之神魂颠倒。这正是甲戌本脂砚斋所批注的“西堂故事”。

就在此时贾宝玉昏昏沉沉间迎娶薛宝钗,黛玉因之吐血身亡。士隐所说“钗黛分离之日”正是此时,“此玉早已离世”是指贾宝玉迎娶薛宝钗,黛玉因之吐血身亡之前,“命根子”的“通灵宝玉”早已丢失。

正是“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