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世紀鮮為人知的東南帝國


10 世紀鮮為人知的東南帝國 | 讀《閩國》於春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前承藩鎮割據,武將紛爭的唐末,後啟文風造極的趙宋之世。

城頭變幻大王旗的短短數十年間,出現了十個地方割據政權。紛繁複雜的政權更替,令人眼花繚亂。也難怪即使熟知歷史的人,也對 10 世紀的這段掌故不甚瞭然。


10 世紀鮮為人知的東南帝國 | 讀《閩國》於春

五代十國

而我們今天要談到的閩國,從地緣和影響力來看,也幾乎是十國中最不起眼的小國之一。平心而論,即使放到當代,福建依然不是一個容易被人關注到的省份,

一段容易被人忽視的歷史時期中,不被人熟悉的割據政權,恰恰就是《閩國》要介紹和討論的主題。



梗概

自黃巢起義起,唐王朝的喪鐘敲響。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的時代再次到來。大軍閥們爭奪中原,小軍閥們也想在亂世分一杯羹。流寇出身的王氏兄弟本是光州固始縣(今河南)的農民,因為跟著首領王緒南下,一路打到了閩地。德不配位的王緒嫉賢妒能,不久便被更有才略的王氏兄弟替代。

在長兄的王潮的領導下,王氏家族很快佔領了福建全境,並升任威武軍節度使。未幾,王潮病故,王審知得到了閩地的實際控制權。閩地也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強,稱雄一方。


10 世紀鮮為人知的東南帝國 | 讀《閩國》於春

閩地圖


然而上天對閩國的眷顧隨著王審知的去世也戛然而止。不知是基因突變還是王家的風水出了問題,即位的五任王氏子侄皆“望之不似人君”。亡國之君奢靡浪費、荒淫殘暴的特性他們一一體現。直到北部的南唐和吳越國瓜分了閩國,這個由王氏家族,滿打滿算經營了近一甲子的割據政權,終於壽終正寢。

10 世紀鮮為人知的東南帝國 | 讀《閩國》於春

閩國曆任統治者

大體上,這便是閩國時期的梗概。除此之外,全書還針對經歷、藝術、信仰等不同維度對閩國做了細緻的闡述,不一而足。畢竟,撇開《閩國》提及的山川人文,歷史依然是全書的重點。


《金鳳外傳》 —— 真假難辨的宮闈秘事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偏居東南的閩國雖然短短數十年,可八卦軼聞之事相比於中原王朝卻一點也不遜色。

先來說說一部《閩國》中不止一次引用到的文獻 —— 《金鳳外傳》。

我們姑且不論這本參考文獻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因為古往今來的普羅大眾,對歷史的態度往往是選擇性的相信那些更有故事性的記載當做事實。但客觀的說,金鳳外傳作為描繪閩國宮闈和皇族鬥爭的資料,客觀上體現了王審知死後,閩國皇室驕奢淫逸的生活。亡國,只是個時間問題。

所以,我們不妨多花些篇幅,來看看《金鳳外傳》到底講了什麼。

陳金鳳是閩惠宗王延鈞的王后。故事的開始就有一股熟悉的味道:閩王王審知納了十八歲的陳金鳳為才人。不久王審知過世,陳金鳳入寺為尼。到了王審知的次子王延鈞自立為大閩皇帝,內侍李仿極力舉薦金鳳。於是我們的皇帝就娶了自己的庶母並立為皇后。怎麼樣,妥妥的武則天的劇情吧?

當上皇后的金鳳和舉薦她入宮的李仿有了矛盾。李仿故技重施,舉薦自己的妹妹春燕入宮,閩帝大悅,專寵春燕,金鳳受了冷落。過了一陣子,閩帝生病,長子繼鵬入宮探望,也看上了自己的這位庶母春燕(真是有乃父之風),並因為她弄得父子反目,兵戎相見。閩帝和金鳳在戰亂中殞命,繼鵬當上了新的皇帝,也立了春燕為皇后。

不久之後,在王氏內部的皇位爭奪戰中,繼鵬再次兵敗身死,春燕也觸牆自盡。傳言日後閩國叛將李仁達派兵搜刮皇陵墓葬的時候,春燕和金鳳都面色如生。鮮血流淌過的地方,山都被染成了紅色,後人稱作胭脂山。

《金鳳外傳》據說是明萬曆年間福建的一個農夫刨地時偶然得到一個石頭盒子,裡頭裝著這本書,字跡已模糊難辨。後來一個叫王宇的人得到,並和朋友一起做了修復。作者在引用這段文獻時提到,他比對了所有同時期的史料,發現這本“小說”中提到的關鍵細節,並無明顯的錯謬衝突,因此引用時便“無有遲疑”了。

只不過事實上,這本書已經被史學界證明是偽作。另一位史學家曾提出過疑問:對於《金鳳外傳》中描寫的詩句,《閩國的作者》薛愛華真的相信一個婢女出身的女子會吟詩嗎?



奇聞異事與讖緯之說

以個人偏好而言,我最喜歡《閩國》的第六章:信仰。

儘管全書的行文流暢,語言輕鬆,但相較於莊重嚴謹的歷史經濟,奇聞異事自然更容易吊起讀者的胃口。

書中除了簡述列舉了五代時期閩地的宗教信仰外,還收錄了不少包括怪力亂神之事和讖緯之說。我們福建地勢險要,在古時候交通也不甚便利,民間信仰遍地都是,因此各種傳說層出不窮,亦不足為奇。但是讖緯之說,倒是令人稱奇。所謂讖緯,大義可以理解為預言。每當政權興衰,或國家有大事發生時,常常會有各種預言先兆,流傳於民間。受限於篇幅,這裡列舉三件小事:

  • 懿山寺的僧人曾告訴王審知,他的王朝壽命有多長,說到:“大王騎馬來,騎馬去”。王審知獲得閩地權柄在一個丙午馬年,而閩國覆亡,則在下一個丙午馬年。
  • 王審知曾令人在福州城北建“陶灶”,用於燒磚,磚身皆帶“錢”字。不久,閩國果被吳越國侵襲(吳越王姓錢)。
  • 相似的讖言,洪州的上藍和尚也曾說過:“不怕羊入屋,只怕錢入福”。楊指的是北邊吳國的楊氏;錢則是吳越王錢氏。

要知道,《閩國》的原作者是一位美國人。能夠對古代中國的這些“神蹟”加以詳實的蒐羅記述,著實不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閩國》成書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原作者是美國的漢學家薛愛華(1913—1991)。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柯睿(Paul W. Kroll),對他的評價是:以往四十年美國中古中國研究的同義詞。事實上,鑑於前文提及的閩國本身在歷史上所受的關注度低,導致相關的文獻資料存世甚少,導致了寫作素材的匱乏。中國本土的研究者對其尚且望而卻步,很難想象五十年代,一位遠在大洋彼岸的漢學家能夠在書中提供如此完備的材料信息,其背後所花的時間,所下的功夫,的確令人欽佩。

從這方面來看,《閩國》內容簡介裡的哪一句:“第一步全面研究閩國史的專著”,的確所言非虛。

如果你沒有留意到原作者美國人的身份,而是直接開讀,我相信或許你會一度和我有一樣的錯覺,這似乎並非是一本帶著濃濃譯製氣息的著作。除了薛愛華老師紮實的漢學功底,輕鬆活潑,可讀性強的內因外,南京大學的兩位老師對《閩國》的翻譯同樣功不可沒。

和我一樣細心的讀者或許會發現,本書的出版時間是 2019-8,且並非再版時間。足見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本描述東方世界的專著,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存世。得益於本書譯者 程章燦 / 侯承相 兩位老師的工作,中文版才得以面世。而且從書中的不少譯著中可以看出,二位老師在校對原文引用的文獻時糾正了不少謬誤的細節,實屬難能可貴。治學嚴謹,令人欽佩。


10 世紀鮮為人知的東南帝國 | 讀《閩國》於春

程章燦教授的兩部著作《閩國》與《山圍故國》

有趣的是,南京大學的程章燦教授正是福建福州閩侯人氏。相信這份奇妙的緣分,令程教授在《閩國》的翻譯過程中,或多或少帶著些許思鄉之情。多說兩句,源於對南京的喜愛,本人有幸拜讀過程教授的《山圍故國:舊聞新語讀南京》。如同身為西方人的薛愛華有著精深的漢學造詣,南京的人文掌故,古瓦新磚,也在程教授這個福建人的筆下詩意雋永,妙筆生花。不能不說,這或許是另一個奇妙而美麗的巧合。



尾聲

10 世紀的福建,距今已有千年。但開閩聖王王審知的印記,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尋得足跡。只不過,沒有太多本土人,瞭解千年前這個只存在了一甲子的東南帝國。

身為閩人,感謝《閩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