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VS買股?讀《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有感

這周在看《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這是一本專門為業餘投資者寫的投資書籍,通俗易懂,很推薦大家讀一讀。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沃頓商學院,畢業後進入富達基金公司,1977開始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


在擔任基金經理期間, 該基金管理的資產由2000萬美金成長到140億美金, 成為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基金,13年平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9%。


買房VS買股?讀《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有感


這篇讀書筆記是在讀的過程中引申出來想寫一寫投資中的股票和房產兩者的一些想法。


曾經我和朋友說過, “如果要參與到股票投資上, 我得至少有2套房子, 這是我的底層基礎, 最近還省省錢陸續買入一些可轉債,股票暫時沒有打算,還是看不懂”。朋友還一臉疑惑地看著我“真沒有買股票?”


很巧合地看了這本書,彼得·林奇第4章進入股市前的自我測試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先問問自己有一套房子” 嗎?


讓我試圖藉著彼得·林奇的書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1)“很少有人會在一次又一次的住房買賣中連續虧錢, 而在股票市場上一次又一次的股票買賣中連續賠錢卻屢見不鮮。很少有人因為購買一套房子而賠個精光, 結果一大早醒來發現自己購買的房屋竟然已經被宣佈資不抵債或者陷入破產, 而這種悲催的命運卻常常出現在許多公司證券上。”(來自《彼得·林奇成功投資》)


買房VS買股?讀《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有感


股市上90%以上的小散戶是虧錢的,也就是賺到錢的是少部分人, 我們的股市特點是熊長牛短, 能保持多年收益良好的投資人少之又少,更何況股票在熊市上跌幅可能高達50%-80%, 正是這種特點, 大部人承受不了大幅度跌直接割肉清倉。


反觀房價目前還從未出現過50%的下跌,基本在小幅微跌的狀況, 一線城市的核心地段,長遠來看還是抵禦通貨膨脹及資產躍遷的最好途徑(投資股票高手例外)


買股票容易出現虧損的原因之一是股票價格長期來是看是由企業的價值來決定的,短期受金融圈對股票未來收益預期的預估及當前企業利好,產品等等綜合因素反映到股票價格上,股價還有滯後性, 因此出現股價偏離本身價值(偏高或偏低), 一旦在高位買入, 價值迴歸, 就形成了虧損, 反之房價的價格是相對透明的, 只要鎖定樓盤名字, 通過中介溝通和查找成交記錄就立刻可以得到房子的價格, 價格的判斷本身就是買房比買股票容易成功的原因之一。


2)你只要先支付20%或更少的首期款就可以擁擁有自己的房屋, 這樣利用財務槓桿給你增添了很大的經濟實力(來自《彼得·林奇成功投資》)


買房VS買股?讀《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有感


廣州的首套房的貸款政策是30%的首付, 70%的餘款最長可以選擇30年來還款。


二套房的貸款政策, 首付是房款總額的70%(如有貸款還未還清), 房款的總額是50%(如銀行沒有貸款)


如果你的親戚朋友有做生意的, 中小企業的企業貸款是需要抵押物(法人、股東、第三方的房產(住宅、商鋪、寫字樓、廠房等))才可以貸款的, 房貸就相當於國家給普通的我們能夠買上房的一種支持。


我們來計算一下大概多少錢可以在廣州買房:220萬基本可以在廣州買到一套小2居室, 30%首付就是66萬, 70%餘款154萬, 4.9%的基準利率30年的還款期, 組合貸款每個月的還款金額是7217。


假設工作第一年基本工資按照5000計算, 公司和個人分別按照10%的公積金比例交, 每個月的公積金入賬大約是5000x20%=1000元, 公積金可抵扣貸款, 每個月的還款額剩下6000元左右。


6000的月供對於職場新人肯定是有壓力的, 對於有5年左右工作年限基本是沒有問題的, 再不行夫妻雙方一起供這6000元應該很容易了吧, 所以廣州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可以買上房子的。


真實案例:我堂姐月薪3500元加上姐夫月薪16000依然在廣州和海南分別買了一套房(雙方父母沒有任何資金支持), 所以買房這個事情主要還是看你有沒有這個決心, 有沒有為了這個目標制定合理的儲蓄規劃併為之而努力。


3)房地產跟股票一樣, 長期持有一段時間的賺錢的可能性最大, 與股票經常頻繁換手的不同, 房地產可能會被一個人長期持有, 我認為平均持有年限是7年左右, 人們買賣股票比房屋便捷的多(來自《彼得·林奇成功投資》)


買房VS買股?讀《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有感


廣州房子限售2年, 長沙, 海口城限售期是5年, 在限售期內不允許賣出,這就等於要求你必須長期持有房產,基本我觀察買入一套房子,出於改善或者教育的目的, 大家一般會居住在5-7年左右才會更換居住的空間。


但是股票不同, 一打開各大券商的APP, 馬上就可以直觀地看到股價, 尤其是跌的綠的更是醒目, 買賣股票更是簡單直接一個按鍵賣出就可以搞定,房子的買賣就複雜多了, 這些都直接導致了房屋更加容易長期持有, 而股票長持要經受住心理的鬥爭, 在長持上明顯房產更加容易做到。


房產投資和股票投資關於長期持有是相同的, 建議如果你有深入研究這隻股票買入就堅定地長期持有, 少關注股價的變化, 多關注持股公司的經營情況, 每一個季度或半年對持股的基本面進行再次核查, 少和他人談論股票, 保持獨立思考。


4)在房屋方面你之所以是一位優秀的投資者, 是因為你懂得怎樣判斷房子的好壞, 你可以親眼去考察房子的公共設施, 採光, 佈局, 你可以沿著小區看看附件的地區情況, 房頂有沒有漏水, 水管有沒有生鏽,有沒有裂縫等等(來自《彼得·林奇成功投資》)


買房VS買股?讀《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有感


一般買房子都會自己看一遍, 看中了還會帶有經驗的父母或者朋友來參謀, 房子就是一個實物放在你面前去做判斷, 而股票卻需要大量去研究形成股價價值的因素。


一般選房子我會花上幾個月的時間, 大部人都會這樣, 很謹慎, 而現實大部分選股票就是道聽途說,憑感覺憑運氣的居多, 所以大部分人都可以在房屋投資上成為一個優秀的買手。


5)普通人一般買房的過程如下:先買一套面積較小的房子(第一套房子),然後換成一套面積中等大小的房子, 再往後再換成一套大房子, 最終等孩子們長大搬出去以後, 你就不再需要這麼大的房子了, 這時你就可以賣掉這套大房子, 搬到一套較小的房子裡去, 在這樣一連的搬遷中你會賺到一筆可觀的利潤足於讓你安度晚年(來自《彼得·林奇成功投資》)


買房VS買股?讀《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有感


買第一套房不可能一步到位, 尤其是在今天高房價的時期, 普通人往往都是通過買第一套房子一步一步地置換,我觀察了下週圍熟悉的朋友小區媽媽們的居住路徑, 都是買入一套2居室的起步(條件好的上3居), 基本集中在市區的邊緣地帶, 待條件改善就往越秀或天河北遷移(學位需求), 往蘿崗或牛奶廠遷移(改善和學位需求),往天河公園遷移,珠江新城遷移(改善和享受需求),瞭解未來人群的可能遷移方向對於買到保值的房子也是有利的, 大家都是往資源越來越集中的區域去居住的。


實例:朋友在12年入了東圃的天力居2房(85萬總價),19年以250萬賣出買入華陽學位房690萬, 2016年底以350萬買入美林湖畔3房, 現價是600萬,通過這樣的不斷置換買入更大戶型更好地段實現了資產的增值。


分享一次我同學的經歷, 有一次同學買房錢不夠就想著有沒有什麼途徑籌首付, 就想利用手裡的30萬股票做抵押, 但是銀行並不認可股票的價值而建議我同學用另外一套房子做抵押,還有現在提倡的以房養老 ,老年人把自己的住房作為抵押擔保物,向銀行貸款作為自己養老的費用, 這些例子說明了房子的金融屬性, 只要這個屬性還在, 房子就是一個保值的硬資產。


最近股市外圍大跌, 各大群都在熱熱鬧鬧地聊股票, 很明顯大家對理財投資的熱情是越來越高漲的, 迴歸冷靜真想參與到市場去就要下苦專研, 進入股市將要面對競爭對手是專業的機構, 到底有幾分勝算? 是否具備沉穩冷靜的性格+完整的投資體系+豐富的金融史與投資心理學知識+獨立於大眾的堅定立志?


如果還不具備,就讓我們聽從彼得·林奇建議的“先有一套房”,要不就聽從巴老的 “我會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一個低成本的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基金,然後繼續努力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