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高管自愿降薪,良心公司还是一场秀?

昨天,携程CEO孙洁发布内部信称:

从本月开始自己和梁建章开始0薪;公司高管层也提出自愿降薪,最低半薪,直至行业恢复;其他员工暂缓涨薪;服务部一线员工可正常调涨薪资。

孙洁表示,经历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帮扶产业链供应商为主的“战疫”第一阶段,上周开始,携程已经进入“战疫”的第二阶段,联动数百个目的地、全产业链资源方共同启动了“旅游复兴V计划”。

携程高管自愿降薪,良心公司还是一场秀?

除了爆出大数据杀熟等负面新闻和老板出来鼓吹人口危机等时候,携程大部分时间在大家眼里是家低调的公司。

但携程其实是家非常赚钱的行业霸主。

从1999年诞生算起,携程到今年已经整整21岁。

凭借“鼠标+水泥模式”,从事旅游电子商务的携程发展迅速,2003年12月,携程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在线旅行服务商(OTA)第一股。

2016年,携程“吃掉”艺龙、去哪儿网,开始成为行业霸主。虽然自2017年开始增速一路下跌,阿里飞猪、美团这些非传统“中式OTA” 模式的的“超级大平台”开始威胁携程的霸主地位。但这并不妨碍携程继续在中高端市场活得很滋润。

虽然今年的疫情重创旅游业,作为行业领头羊的携程自然也受到很大影响。

但自诞生以来,携程就一直是投资者公认的“中概绩优股”。梁建章自豪地说“携程的血液里流淌着盈利的基因”。

携程CEO邮件中也提到,携程拥有整个行业内最强的资金储备。

就在前两天,携程刚刚联合数百目的地启动10亿元复苏基金,发布“旅游复兴V计划”和将首期上线的“预约未来旅行”预售产品,刺激旅游消费。

“旅行行业为全球贡献了超过10%的GDP,疫情期间也是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损失可能还会因为一些不确定性继续扩大。”在发布会上,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这样说。旅行也是被业内认为,最有可能出现报复性增长的行业之一,他认为疫情给旅行的冲击是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旅行产业的发展趋势。

由此可见两点:

1.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作为行业领头羊的携程并未遇到现金流问题;

2.携程对未来疫情过后的发展预期良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携程高管自愿降薪,良心公司还是一场秀?

我们再来看看邮件的两个关键点:

1.老板(梁建章)和CEO0薪,高管自愿降薪;

2.员工暂停涨薪,服务部一线员工(客服这类低薪岗位)可正常涨薪;

该怎么理解呢?

a.老板(股东)拿工资不是问题(只要在公司有具体岗位),但老板本来靠的就不是薪水,而是分红与股票(东哥年薪1块钱拿了多少年了);

b.CEO和高管属于职业经理人,自愿降薪的确是做出了个人利益的牺牲,但要知道,作为很早就在美国上市的携程,一定有成熟的股权激励计划,对高管这个层级来说,工资占他们整体收入的比重并不高;

c.对员工来说,整个行业受到重创是事实,虽然今年没了涨薪,但好歹也没降薪还能接受;

总之一句话就是:

高管的损失不至于伤筋动骨,员工的影响不至于不可接受。

谁最后得利呢?

当然是老板,不但收获了面子(良心公司),还有了里子(节省了成本)。

虽然员工涨薪、高管降薪那点钱对老板的身家来说不值一提,但蚊子再小总是肉啊!

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经营者思维!

虽然分钱的时候没有想着你们,但赔钱的时候一定不会忘了你们那一份!

不能共富贵,但一定可以共患难!

我认同高管团队要与企业共患难,因为做到这个层级的员工,一定不能把自己视为很少享受公司发展红利的普通员工;通常只有高管才能享受超额奖金、盈利分红、股权激励等,但共患难的前提一定是公司真的出现了经营困难,而不是像携程这种:明明能拿出来10个亿投资市场,却非要让高管团队自愿降薪。

所以,更有可能的推测是(仅代表个人意见):

1.高管自愿降薪只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让员工接受不涨薪;

2.用股票等方式对高管团队做了弥补,只是对外不公布邮件里没说;

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呢:

虽然我也可以直接宣布员工不涨薪,但我先说了高管降薪你们心理上是不是就好接受一点?

到底是良心公司,还是表演给员工看的一场秀,大家自行判断,我们也可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