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如果作者活着的话,有没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阿修罗君


不论什么奖项,它的评选一定是有自己或明或暗的标准的。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西方最有影响的文学大奖,它的评判标准,可以肯定的说,也是西方式的。同时,在每一个时代,影响评选的因素也会有变化。就如列夫托尔斯泰来说,他的作品可比大多数获得诺奖的作品更成功,更对西方乃知整个世界很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可是他依然不曾获奖。也有人用鲁迅做例子,而鲁迅当年对诺奖的态度其时也很能说明问题。鲁迅先生,首先并不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奖,同时对评奖的标准和影响也有深刻认识,而他的认识当然也有他时代性。

《红楼梦》和《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时代的两部重要作品,无遗是有着重大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但它们产生的时代首先就已经与诺贝尔文学奖错位。即使能够把它们当做参选作品,把它们放到百年诺奖的不同时代去参选,其评价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不是一个奇怪的事情。所以偶然性的存在也不一定就敢说他们能不能获奖。

而即使他们获奖,既不能增加诺奖的伟大,也不会贬损这两部书的成功和影响力。反而我们也可以这样想,假设这两部作品去参加诺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不太自信的表现。我们当代难道没有任何可以和西方相比较的作品,以至于要拿祖先的东西来与现代西方人进行比较呢。


无心随墨


《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如果作者活着的话,有没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我个人认为《红楼梦》是一家有这个资格,但是到底会不会颁发给曹雪芹,那就要看瑞典文学院的心情了。其实了解这个奖项的人都知道,最近这几年诺贝尔文学奖慢慢地在变味,太过于偏重西方,完全是以西方的作家为主,很少考虑其它地区的作家,特别是对于亚洲有一种本身的偏见。我不想说意识形态,西方人其实一直觉得亚洲文学不行,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只不过颁发给了五位亚洲作家,可见西方一直是有偏见。


曹雪芹即使是在当下写出《红楼梦》,那么瑞典文学院也不可能颁发给他,西方人一直很傲慢,认为自己是世界的救世主,觉得他们的文学超越了宇宙,我读过一些西方文学作品,但是无法引起我的共鸣,尽管现在的作家一直偏向西方,一直借鉴西方的表现手法,但是不得不说,这些作品那完全就像是翻译体,读起来不够流畅。但是《红楼梦》就不一样,它整部小说洋洋洒洒,写得很深刻,也非常的流畅,而作者的写作手法,也是完全继承了明清小说的风格。

我个人认为一部《红楼梦》就足以傲视群雄,令世界上所有的小说黯然失色,里面浓缩成了一个世界,可以把它当成一部百科全书,里面不仅涉及到了诗词、绘画、建筑、音乐、饮食等等,可以说是各个方面都有描写,并且写得极为详细,这样的作品放眼世界,那也是难以寻找到另一部相同的小说。

曹雪芹经过十年的写作,最终完成了这部经典名作,这样的作品如果拿去瑞典文学院参加评奖的话,可能对于很多的评委来说,他们可能内心会觉得不错,但是要他们投一票给这部小说,相信他们一定不会,至少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西方文学才最伟大,举一个例子来说,人们当年认为第一届的诺贝尔文学奖会颁发给托尔斯泰,但是很可惜最终颁发给了法国的一位不太知名的诗人,可见这个奖项一直是存在争议,当时的西方人认为前苏联属于亚洲,这是不可能颁发给亚洲的作家,所以托尔斯泰与这个奖失之交臂。

虽然《红楼梦》很伟大,可是对于西方的文学评论家来说,他们可能不可能会承认它的价值,更何况这些人对于中国文学一直是不看好,再加上翻译后的作品,那自然是无法也汉语相比,失去了神韵,这也使得人们对于这部小说会有不同的看法。

那么《西游记》也是一样,它同样不会入选,这毕竟只是我们的神话故事,西方人有着自己的价值观,也有自己的神话故事,这样的作品拿出评奖的话,相信也是会被否定掉。说到底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文化信仰,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并不代表什么,以当代的莫言来说,他尽管获得了这一奖项,但是我个人认为即使是贾平凹的小说都比他写得更好。

诺贝尔文学奖只不过是西方人自娱自乐的一个奖项,它存在着偏见,还有意识形态,所以无论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还是吴承恩的《西游记》,那都不可能获得这个奖,毕竟对于很多的西方人来说,他们一直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认为亚洲是没有真正的文学。


品诗读词


我国的四大名著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也有人认为《聊斋志异》和《金瓶梅》应当算入六大或者五大名著之一。四大名著只是一种普遍的文学说法而已。

单说四大名著,那是我国明清时期白话文小说的重要经典之作,在民间流传广泛,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都能说上那么几句。随着现代影视媒体的大肆宣扬,不仅国内闻名,在国外也是备受欢迎。研究四大名著的学者专家更是多如牛毛,著作更是叠出不穷。可见四大名著之影响穿越了岁月,穿越了国界,艺术魅力散发着永恒的光辉。

为什么就一定要拿中国的四大名著去评这个奖呢?四大名著的优秀程度,居士认为那是无可取代的。再说,评了这个奖就能算多么好多么好的作品了吗?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没有意义,拿中国人几百年前的伟大作品去套一个外国文学奖的评价标准,这不是削足适履吗?这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好是孬,我想国人心中自有一杆秤,世人皆有一颗明亮的心。



小米影剪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典《电视剧》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华影云集


诺贝尔奖诞生于1900年,那时候《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已经属于“古人”的范畴了。

诺贝尔奖是不会颁奖给古人的,一般都是给在世的人,只有两个特例是193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和196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曾颁发给已去世的人,但那也是刚去世不久的人,并不属于“古人”。

后来到1974年的时候,诺贝尔基金会明确规定,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据说曾经在1968年打算把文学奖颁给老舍,后来因为得知老舍去世而作罢。

注意这是“据说”,未得到验证。

因为诺贝尔奖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候选人的名单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每年可能出现的各种传说,说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其真实性必须50年后才能得到验证。1968年的50年后就是2018年,很快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据说”是不是真的了。

但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至少能从一个侧面说明,诺贝尔奖一般是只考虑活人的。

不要说什么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偏见,他们西方自己的伟大先辈,如莎士比亚这样的人物,不也一样没获得

诺贝尔奖诞生于1900年,那时候《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已经属于“古人”的范畴了。

诺贝尔奖是不会颁奖给古人的,一般都是给在世的人,只有两个特例是193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和196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曾颁发给已去世的人,但那也是刚去世不久的人,并不属于“古人”。

后来到1974年的时候,诺贝尔基金会明确规定,诺贝尔奖原则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据说曾经在1968年打算把文学奖颁给老舍,后来因为得知老舍去世而作罢。

注意这是“据说”,未得到验证。

因为诺贝尔奖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候选人的名单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每年可能出现的各种传说,说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其真实性必须50年后才能得到验证。1968年的50年后就是2018年,很快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据说”是不是真的了。

但不管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至少能从一个侧面说明,诺贝尔奖一般是只考虑活人的。

不要说什么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偏见,他们西方自己的文化伟人如莎士比亚,不也没获得诺贝尔奖么~~


话说电影TOP


《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如果作者还活着,能否获得诺贝尔奖?农夫的回答是:不能。因为虽然“诺贝尔奖“是世界级的文学大奖,但授奖权掌握在西方学者手里,他们的"审美"标准始终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未必会获得他们的认同。

众所周知,自从公元1901年开始诺贝尔文学奖评奖以来,我国曾出现了很多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例如鲁迅,老舍,沈从文,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难道无一个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吗?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我们认为优秀的,未必会获得他们的认可。


秦一农夫


我想会的[灵光一闪]

这两部著作对人物,环境,故事情节都也独特的描写[害羞]

《红楼梦》:人物众多,个性鲜明,人际关系复杂,社会背景强大,生活环境特定,通过宝黛钗爱情主线的描写,引申出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每个人物的命运,都随着家族利益的崩塌而变得那么的渺小与悲情[泣不成声]

《西游记》:由师徒四人西去取经为主线,所到之处,每经一难,一个故事!同时,带有批判性的色彩把每个人物与社会背景交代清楚,讽刺了一些社会现象[嘘]

《红楼梦》《西游记》不仅仅是中国名著,也是世界名著[强]



阚伊


可以肯定地说:不能。这不是一个消极的观点,而是有理由的。

其一,不是说这些古典小说作者的写作水平不够或者这些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不高。而是文学作品在不同国家不同语种之间流传时,作品本身的韵味都会或多或少地减少。外国的语种多数侧重于工具性,而我们汉语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这个人文性在语言翻译过程中就很难完整地保留下来。尤其古典小说,语言的韵味更是浓厚。翻译成外语,很难保留全貌。

其二,西方文学的审美体系和价值体系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也有很好的作家,也有很好的作品,而这么多年只是出了莫言一个获奖者。文化需要融合,也需要独立。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要总盯着诺贝尔文学奖。从创立至今,有很多人获奖。你能叫出名字的有几个?你都看过谁的作品?不是每个评上的人都实至名归,不是每个未获奖的人都平庸。我们应该自己创立一个国际文学奖项,让外国人争着拿我们的文学奖。





时间,你好!


其他的我不敢说,曹雪芹绝对有实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空说无凭,拿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做对比。莫言的写作风格是魔幻现实主义,要说这种风格,《红楼梦》的神话现实笔法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准,这都是得到专家一直认同的。

《红楼梦》有很多高大上的评价:“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蕴含着一部“二十四史”,对封建制度、封建文化深刻的批判。抛开这些光环,《红楼梦》的作者不是“神”,而是生活在几百年前的普通而正常的男人。作者的伟大之处,在那片男权的大陆上,作为一个男性,居然开辟了一条澄澈的“女儿河”。人物形象极具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审美寄托,即便是一些次要人物、条件人物也能够陪衬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勾连故事脉络等作用。语言描写新奇雅致、生动活泼、细腻逼真。豪端隽秀、口角含香的曹雪芹,真正是进入语言自由国度的佼佼者。《红楼梦》当之无愧。





发呆小兔


可能性不大。一方面,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作品基本上关注的都是世界性、普遍性、一般性人类命题,而《西游记》和《红楼梦》带有浓郁的中华文化个性,不易于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彻底理解和接受。其中反封建、儒道等隐喻思想更非大多数外国人能领悟。另一方面,翻译文本也大有关系,据了解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通晓中文的评委寥寥无几,仅凭阅读翻译文本很难透辟领悟古典名著的精髓。钱钟书先生就曾为巴金同志未入选诺贝尔奖鸣不平:把巴金先生的作品翻译成那样,是欺负巴金不懂英文吗?

由此看来,我认为红楼和西游很难评选诺贝尔奖,我们也不必稀罕什么诺贝尔奖,它并不是什么无比公平的最高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