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二大城市 實力僅次於武漢 歷經172次戰爭 被譽華夏第一城


說起湖北,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是荊楚文化,作為先秦時期楚國的地域,湖北源遠流長的楚文化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源頭。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的襄陽市,總面積1.97萬平方千米,人口605萬人,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據記載,歷史上這裡曾發生過172次有名的戰爭,素有“華夏第一城池”之稱。

地處漢江中游平原腹地的襄陽,作為漢水流域最重要的水陸碼頭,自古就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如今,襄陽港已成為中國第20大內河港口和“西煤東調、北煤南運”的主要中轉港口,2019年前三季度,襄陽實現生產總值3187.07億元,僅次於武漢,位居全省第二。

今天的襄陽雖然名氣不如武漢,在東漢到南宋時期卻是湖北最大的城市。這塊土地上不但孕育了“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還是“三顧茅廬”、“隆中對策”等三國故事的發源地,武俠大師金庸先生曾讚美襄陽“外攬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勝”,是“中華腹地的山水名城”。


說到襄陽的歷史,就不得不提起襄陽北街。坐落在襄陽城中心十字街之北的北街,北連古城牆,南接昭明臺,總長860米,自唐宋以來就是襄陽城最繁華的街區。走進北街,仿明清建築隨處可見,門窗雕花古樸典雅,現已成為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張重要“名片”。

北街的盡頭,便是被譽為“襄陽城第一勝蹟”的昭明臺。據記載,南北朝梁武帝之子蕭統,天資聰慧,精通文學,曾主持編撰了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漢族詩文總集《文選》,他病逝後諡為昭明太子,因其出生於襄陽,並在此讀書,清順治年間將古城內的鐘鼓樓命名為“昭明臺”。

襄陽作為三國文化的發源地,歷史上著名的“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策”等故事,就發生在市區以西13公里處的古隆中。景區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豐富,早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就被載入史冊。2020年1月7日,古隆中被批准成為襄陽首家5A級旅遊景區。


襄陽自古人傑地靈、鍾靈毓秀,位於古城北門漢江之畔的米公祠,是為紀念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1051--1107年)而修建的祠堂。祠堂內珍藏有清雍正八年由其後裔摹刻的米芾手書法巾45碣,還陳列著米蘇黃蔡遺墨石刻100多塊,堪稱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

位於襄陽城東南隅的襄王府,是明仁宗之子、明宣宗之弟朱瞻墡的王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王府門前一座全長24.56米的綠影壁上,綠色砂岩浮雕百龍飛舞、雄偉壯觀,更難得的是各石質部件均為榫卯相接,鑲嵌巧妙,被譽為“中國四大影壁”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