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篇!重慶大學科研成果登上軟件工程領域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由重慶大學大數據與軟件學院引進的

百人計劃研究員鄢萌作為第一作者,重慶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論文《Just-In-Time Defect Ident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 A Two-Phase Framework》被軟件工程領域頂級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TSE)》錄用

該論文針對即時軟件缺陷預測與定位問題,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程序分析技術,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即時缺陷預測與定位兩階段框架,為即時軟件缺陷預測與定位提供了一種高效可靠的解決方案。

首篇!重慶大學科研成果登上軟件工程領域國際頂級期刊!

該項研究成果第一作者為重慶大學鄢萌研究員,合作作者包括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夏鑫博士、加拿大皇后大學Ahmed. E. Hassan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學David Lo教授、浙江大學李善平教授和博士生範元瑞。

鄢萌研究員本科、碩士、博士都畢業於重慶大學大數據與軟件學院,導師為張小洪教授,博士畢業後前往浙江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前往蒙納士大學做訪問學者,於2019年10月引進為重慶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是重慶大學CPS-DSC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智能軟件工程研究所所長,IEEE/ACM/CCF/會員。

近年來,鄢萌主持中國博士後基金面上資助及特別資助各一項,作為項目骨幹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浙江大學-阿里巴巴聯合研究中心資助項目等多項,在軟件工程著名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20餘篇,包括軟件工程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TSE)以及EMSE, IST, JSS, ICSME, ESEM,中國科學,軟件學報等著名刊物,與加拿大皇后大學、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浙江大學等海內外著名高校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此外,鄢萌

還擔任多個國際會議和期刊審稿人,包括NASAC,COMPSAC, PROMISE, EMSE, TR, JSS, SCIS等,積極參與國際會議組織與管理工作,例如擔任SANER 2019會議的Registration chair,擔任NASAC 2019的組織委員會委員等。

軟件缺陷預測與定位是近年軟件工程領域的熱點與重點研究問題,對於即時地發現並修復缺陷,減少軟件缺陷為社會生產和國民經濟帶來的損失,助力軟件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現有軟件缺陷預測與定位技術具有"滯後性",影響了缺陷修復的即時性。針對這一難題,鄢萌研究員此次發表的論文成果創新性地提出即時的缺陷預測與定位兩階段框架,該框架能在軟件變更提交時即時完成缺陷預測與定位,輔助開發人員即時的完成缺陷修復。該思路、實驗與貢獻得到了TSE審稿人的充分肯定,並被認為有廣泛的影響力。

首篇!重慶大學科研成果登上軟件工程領域國際頂級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TSE)》期刊是軟件工程領域的頂級期刊,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推薦的"國際頂級刊物,鼓勵我國學者去突破"的A類期刊,JCR 1區期刊,該論文成果也是重慶大學首篇TSE文章,這一成果對學校軟件工程學科建設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重慶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