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为健康而战的邹平“卫健人”

致敬为健康而战的邹平“卫健人”

邹平市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董军(左)与工作人员交流疫情动态

大众网·海报新闻邹平3月9日讯(记者 韩金枝 通讯员 耿春梅 王恒)1月24日,大年三十,万家团圆的日子。晚上10时,邹平市卫生健康局会议室里,一份份特殊的“年夜饭”——尚未泡开的方便面在静静地等待着它们的主人。这座汇集了卫生健康局机关、疾控中心、卫生健康执法大队的办公楼,整夜灯火通明,分析研判形势、开会部署工作。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有一群人,主动扛起责任,“逆行”而上,不畏生死。自此,他们不再有假期,开启了“5+2”、“白+黑”的工作模式,以科学的理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抗击疫情之歌。他们就是勇敢的邹平“卫健人”。

致敬为健康而战的邹平“卫健人”

采样小组在夜间奔波

以“战时”机制统筹谋划,兵贵神速

1月24日,山东省启动突发公共事件Ⅰ级响应,设在邹平市卫健局4楼的邹平市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就一直高速运转着。

“这是卫健人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决战决胜疫情。”

邹平市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董军,全市5000多名卫健人的“主心骨”。董军作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综合协调专班和疫情防治专班副组长,每天在指挥部、卫生健康局、定点收治医院、留观点之间来回穿梭,既要统筹医疗卫生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又要回应、协调市指挥部的各方要求。“今天疫情监测情况如何?”“防护物资是否到位?”“目前还有什么困难?”董军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握疫情动态。

这是一场与病毒抢时间的赛跑。“院长,我没有孩子,没有负担,请一定安排我进隔离病房。”“主任,您放心,我从内蒙古开车回家一路不下车,绝对安全,初一早晚赶到邹平。”

有人取消出行、有人急速返程,全系统干部职工第一时间取消休假,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应急力量24小时备勤,党员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党员全天候值守。

邹平市卫健局成立各工作组,与市委指挥部各个工作专班对接配合,迅速形成政府领导、社会参与、防治结合、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

各医疗单位认真开展病例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院感防控、个人防护等内容全员培训和演练,提高防控和诊疗能力。

“全体卫生健康工作者必须全力以赴、日夜奋战,与时间赛跑。我们卫生健康人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在邹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紧密协作下,在广大群众的鼎立支持下,为邹平市铸造一道牢不可破的健康长城。”这既是董军对全市防控工作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对每一位卫生健康工作者的要求。

危难时刻见初心。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干部职工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虽鏖战月余,仍未显一丝疲态,因为他们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丝毫的麻痹大意,都可能让前期努力付之东流。他们伴着渐渐绽出的春枝,以坚定的信心和务实的作风,全力迎战。

致敬为健康而战的邹平“卫健人”

采样工作人员奋战在一线

以“战时”速度勇敢“逆行”,无论生死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刻不容缓,一支由重症医学、呼吸、感染性疾病、院感、急诊等专家组成的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对全市定点医院进行技术指导,对确诊患者按照“一人一案一专班”的要求,科学制定治疗方案,精心治疗。

“我是党员,我报名。”“我没有负担,我报名。”递交请战书、剪短头发、写下家书、做通家人工作,面对未知的风险,全市5000名白衣战士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勇敢地冲在了直面病毒的战“疫”第一线。

1月26日,邹平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被邹平市人民医院收治,8名医务人员毅然写下请战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8人团队”中,有亲历过“非典”的老党员,也有初出茅庐的护理新兵。“害怕还是有的,但病人需要我们,我们必须上。”邹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陈强说。

“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完成任务。”“那你想对家人说什么?”“我想说...”做为7岁孩子的妈妈,护士王丛丛在记者提及家人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的未婚夫是一名军人,我终于能像他一样,为保卫家国贡献一份力量,也算是我们心连心、心相通。”护士潘卉为能像未婚夫一样为祖国的安全出力而光荣。护士刘慧婷,1997年出生,是“8人团队”里最年轻的;护士柴玉莹,儿子刚满一岁,她奋战一线,毅然决然给孩子断奶。

根据疫情发展和上级要求,邹平市中医院被确定为集中救治医院。抬设备、搬重物、清杂物、改电路、调床位,36个小时,市中医院完成了病区改造,达到集中收治100名患者的能力。随之,医疗团队迅速组建,84名医护人员先后进入隔离病房。

走进隔离病房,与患者零距离接触,隔离服里的汗水、护目镜里的水汽、口罩勒痕下的压疮,他们经受了技术、耐力和精神各个层面的严峻考验。

肺病科医生明晓,从隔离病房建立开始,几乎没有回过家,他养成了穿着隔离服在办公室秒睡秒醒的习惯。

医院抽调成素珍、周平、张启发、贺瑞兴等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成专门医疗小组,不惜代价全力救治,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实行个体化治疗。根据新冠肺炎治疗方案等诊疗指南,医务人员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从病情、心态、饮食等方面综合考虑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的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有的患者情绪比较激动;有的非常消极,他们分别对症诊治。

“我们夫妻二人今天捐献了血浆,感觉很好。15天后,如果符合条件,我们继续捐赠。恢复这么快,特别感谢中医院的医护人员,谢谢你们。”2月28日上午,治愈患者李某夫妻在中医院医护人员陪同下到山东省血液中心采血房仓分别捐献血浆200ml后,在回忆治疗过程时连连为医护人员点赞。

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成效。“我来的时候心里很害怕,在医生护士的精心治疗下,我康复了,可以回家了,真是太高兴了。”2月20日下午,18岁的小孙治愈出院。现场,邹平市中医院向她赠送了10包中药,医生详细指导她回家后如何调理保养身体。

邹平市中医院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完整的、流畅的诊疗流程,确保患者尽早、及时使用中医药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疫病的特色优势,在该院住院的确诊患者中西结合治疗率达100%。

战时的节奏,战时的状态,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医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战“疫”一线,给全市人民以信心和希望,成为白色的“风景线”。

在这支队伍里,有16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逆行一线,走村串巷、宣传防疫科普知识、转运发热病人、指导辖区内防疫消杀、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测量体温、送药、进行心理疏导等健康随访工作。有200余名白衣“战士”分布在各高速路口、交界关卡路口、高铁站等检疫点,一天24小时倒班,严格把控疫情“入口”关。

有654名乡村医生,走街串巷指导村里防疫消毒、参与返乡人员排查、入户为居家隔离观察对象进行体温监测、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引导群众如何正确戴口罩、勤洗手等自我防护,筑起了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线。有在滨州“小汤山”滨城区市立医院参与患者救治工作的高丽娟、王滨,当然,还有勇敢逆行的“战地玫瑰”邹平市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佳欣。

1月28日,王佳欣随同山东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湖北黄冈。1月31日,进驻黄冈职业学校改造的临时收治点。2月2日,转战挺进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截至3月1日,她和战友们累计救治患者263人,其中重症病区收治患者近30人,治愈出院118人。王佳欣说:“作为女儿,我对老人万分愧疚,作为母亲,我对儿子同样愧疚,或许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强,但我一定尽全力完成任务,待樱花盛开,我定如约而至。”

以“战时”状态科学防控,护佑健康

夜以继日,连续30余天加班至深夜,吃住几乎都在办公室,成为办公楼中的“常住人口”,这已是战“疫”先锋队---邹平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的“工作常态”。

“我年轻,病例流调让我来。”“父母能帮我照看孩子,实验室加班先派我上。”这是疾控人的请战。1月26日,当邹平市首次出现确诊病例后,他们迅速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各有关部门对接分析病例的活动轨迹、查找传染源、密切接触人员追踪调查,奔波在医院病房、病人家中,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扩散。疫情发生以来,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104人。

采样工作就是“虎口拔牙”,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穿四五个小时,中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面对面与被采样人进行近距离接触,稍有不慎,采样人员就有可能被感染。

一次采样回来已经深夜11时,组员阎鑫累到没有了脱防护服的力气,但她说:“比起武汉的医护人员,我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无论深夜还是凌晨,“送样六姐妹”随时待命,提着采样箱,坐在密闭的车里,N95口罩把鼻梁压的生疼,整个身体在防护服内不透气,呼吸不通畅,遇上高速路堵车,那种焦急带来的排尿感就会愈加强烈,不能开窗,不能下车,越憋心理情绪就会越急躁,进而就越喘不过气来,那种无助感难以表达。为此,成人纸尿裤成了六姐妹的必需品。

在做好疫情监测报告统计上报、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协查、隔离医学观察指导等工作外,他们还承担着重点场所喷洒消毒工作,是这场战“疫”的急先锋。40斤的消毒液喷雾器,直面病毒,确诊病例家中、集中隔离点、医院,他们去的都是最危险的地方;桌面、墙角、门把手,他们细心认真的对每一个角落进行着消毒。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还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逆风而行,用爱和奉献保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身体安全,他们就是邹平市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

“作为一名监督员,我就必须履行好我的职责,和一线医务人员一起和这场疫情作斗争。”市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崔鲁玺说。

在各类公共场所,以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商场超市以及宾馆、旅店、招待所等存在风险的公共场所为重点,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监督公共场所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场所内空气质量、公共用品用具及环境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知识培训以及个人防护、顾客信息登记、体温监测情况等。

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展地毯式监督检查,仔细排查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医务人员防护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方面是否存在卫生隐患,并及时复查。

在疫情突发的危急时刻,他们身着一袭蓝衣,竭尽全力,践行着护卫人民健康的誓言,护卫白衣天使的职业安全。

以“战时”思维宣传引导,凝聚力量

“这次疫情感觉不一样,大家一定要‘瞪’起眼来,做好时刻结束假期的准备。”1月22日,曾经历“非典”的宣传老兵、现任宣教股股长耿春梅凭着敏锐的宣传嗅觉,果断将健康邹平微信《健康幸福过大年》的内容改为了《新冠肺炎科普知识》,随即在她的带领下,邹平市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的健康教育、科普宣传,迅速展开。

1月26日,邹平市卫健局宣教股集体抽调到市委指挥部宣传舆情专班,没有丝毫犹豫,即刻全员准时到岗到位。一个多月过去,他们至今仍坚守在宣传前线,及时发布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普及科普知识,传递邹平卫生健康系统正能量,向社会宣传“疫”线“战士”的奋斗身影。

这个小团队中有工作22年的宣传老兵耿春梅,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她果断将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这不仅是身为母亲保护孩子的本能,更是做好了长期战“疫”的准备。

家在外地的宣传新兵景鹏,大年初一赶回邹平,由于长时间统计全市各类新闻宣传数据,她的颈椎病犯了引起恶心呕吐,去洗手间清理干净,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四川妹子魏佳,比平时多几倍工作量的改稿和修图,让她忘记了周几,甚至忘记了孩子的生日。

团队里唯一的“绿叶”王恒,家中的二宝才三个月,硬是穿上防护服、扛起录像机出现在了集中救治医院的现场。

防控疫情,等不得,也慢不得,必须雷厉风行、分秒必争,迅速抢占疫情防控宣传主阵地。他们坚持疫情面前“笔杆子”就是“枪杆子”的“战时”工作思维,7×24小时“作战”,采取一线采写+后方制作+审核发布工作模式。

四人小团队除每天在一线奔波开展现场报道外,视频制作、电视栏目、科普宣传等更是分工协作、环环相扣、紧张战斗。策划、组稿、设计、制作、剪辑、审样、核校、推送,十八般武艺齐上场,每个流程紧张有序。网站、微信、快手、抖音、电视、广播、报纸,各类宣传渠道齐开通,权威报道一线的情况、专家的解读、科学的防疫,及时将防控工作进展和健康知识传递到群众身边。

健康邹平、抖音以短视频的方式,使枯燥的文字信息和科普知识“活”起来、“动”起来,官微每日三次推送,让权威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受众手里;把农村防疫知识普及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加班加点第一时间赶制了通俗易懂的图文、漫画等科普知识,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焦虑的群众面前。

截至目前,他们共在“健康邹平”微信公众号发布374篇相关文章、制作科普类视频15个、科普海报30幅、印发宣传资料50余万份、在各级媒体刊发疫情防控相关信息500余篇,特别是挖掘梳理的一大批疫情防控一线先进典型先后被新华社、《学习强国》、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网等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和权威传播平台采用或转发,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疫情还没有结束,战斗还在继续,邹平市卫生健康人的脚步不曾停歇。因为,他们承载着社会的责任、组织的重托、家人的牵挂,这也是卫生健康人的初心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