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樣聊天,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全知曉

萬老師,您好!我家孩子回家從來不跟我說幼兒園情況,即使我問他,他也就是象徵性地回答。比如:有天在接他放學路上我問他:你們朗讀者錄得怎麼樣啊?孩子說:很好。然後就沒有了下文。這是什麼原因,我該怎​麼辦呢?

孩子在幼兒園這個階段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還沒有媽媽想像得那麼強,當媽媽問的話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時,就不會和媽媽產生良好的互動關係。所以媽媽和較小的孩子說話時,要考慮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儘量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來交流溝通,幫助孩子理解語言的意義,為日後的學習幾下基礎。

原因分析:1、媽媽的語言過於簡單籠統,孩子的心理發展狀態、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還達不到與媽媽進行探討性的交流,所以孩子是不理解媽媽成人化的語言要表達的意義,也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回答。2、孩子的關注點和大人的不在一個頻道,媽媽在意的朗讀者錄音,可能在孩子心理根本就不是很在意的事情,所以孩子很可能只是泛泛地回答。

你可以這樣做:1、媽媽要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和孩子交流,雙向化的,並表達清晰的語言是獲得孩子關注的良好方式,比如媽媽可以針對朗讀者錄音可以問:寶貝今天的錄音你讀了什麼題目?讀的流利嗎?和哪個小朋友一起讀的啊? 2、日常生活媽媽要有意識地去觀察孩子在關注什麼,媽媽也要多關注什麼,孩子的關注可能會變化的很快,但是遵循著這個原則,和孩子談論所關注的話題,及時對孩子的行為和問題作出積極的回應。3、媽媽要和孩子多進行充分的​交流,儘量的把所說的事情描述清楚,引導孩子說出感受,幫助孩子多掌握詞彙和使用方式,提高孩子的思維、信息處理和回應能力。比如:一邊刷牙一邊描述牙膏的顏色,擠出了多少,刷牙要從上到下刷乾淨。

您還需注意的是:我們做父母的不僅要給孩子挑選良好的教育環境,還有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幫助孩子學習語言和溝通,激發孩子學習語言的興趣、養成良好運用語言的習慣,使孩子不斷積累聽懂說好的經驗,為終生的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打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