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脾氣不好怎麼辦?

用戶4521164848825


你好寶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孩子脾氣不好主要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經常聽到有媽媽說孩子不好帶,包括我家親戚的孩子,各種類型的我都遇到過,性格脾氣不好的,愛哭的,特別調皮的。一度讓我恐懼生孩子,緊張害怕。生了娃之後發現真的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大人的原因,孩子一出生白紙一張,你怎麼帶他就是怎麼樣。所以我覺得孩子脾氣不好,大多數原因在於大人,爺爺奶奶溺愛,爸爸媽媽之間相處不和諧,媽媽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等等。

孩子脾氣不好怎麼辦呢?家庭是一個人受教育最長的環境,而媽媽是受影響最大的來源,孩子與媽媽之間是有種特殊情感的。不是有個笑話嗎:孩子回到家都是先找媽媽,先看到爸爸說的第一句話是,爸爸,媽媽呢?可見媽媽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來說有多大的影響。媽媽首先要調整對孩子的態度,孩子調皮時不要動不動就斥責他,要先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同時要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生活環境,與家裡人好好相處,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發脾氣。也要跟爺爺奶奶溝通好不溺愛孩子,溺愛孩子只會害了孩子。

陪孩子看一些相關的書籍或是動畫片。現在孩子都愛看佩奇,我家的也一樣,有時候可以跟著孩子一起看,看到佩奇與朋友鬧彆扭或是與弟弟相處不愉快的時候,通常到最後都會以很好的方式重歸於好,你可以藉此跟他說,你看佩奇他們真棒,不發脾氣就把事情解決好了...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很有耐心,你得堅持下去。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我是賽賽麻麻,歡迎你關注我,與我一起探討養娃的經驗哦!


賽賽的仙女麻麻


非常高興能回答你的這個問題!因為我的孩子也脾氣不好,經常在家大喊大叫,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時候甚至會扔東西打人,作為母親的我肯定不能任由她這樣下去,我害怕我不教育她以後社會會讓她付出代價[流淚]做家長的真是操碎了心!

首先我有想過為什麼女兒脾氣不好,為什麼別的女孩子說話細聲細語而我女兒一不順心就大叫,脾氣倔的和頭驢一樣。無數次的檢討過自己,發現自己也是個暴脾氣媽媽,沒有足夠的耐心,動不動也會對孩子歇斯底里的,爸爸脾氣也很倔強,所以我認為這種骨子裡的倔強是遺傳,我沒法改變,但是我要往好的方向去引導,把這種倔強轉化為優勢。縱觀我自己的原聲家庭,我母親的脾氣也很急躁所以影響了我而我又帶給我女兒,所以要改變女兒壞脾氣之前我自己先要有所改變!每次要發脾氣之前我自己先冷靜幾秒再小聲的去和女兒講道理,鍛鍊自己的耐心,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女兒也慢慢的在改變。因為家庭環境氛圍的改變從而促使孩子發生了改變。

其次我會買一些控制情緒的繪本,在每天晚上睡覺前和女兒一起讀,用一些生動形象的列子告訴她發脾氣不僅傷害了對方也傷害到自己,也解決不了問題,我始終喜歡用成人的說話方式對待孩子,告訴她發脾氣的一個壞處,不僅有心理上的還有生理上的,別以為孩子不懂,經常說孩子能明白這些道理。同時我也懂得不得在公共場合去訓斥孩子,孩子有他自己的自尊心,別傷害了他,不然只會惡性循環,天大火壓著回家再說,等回了家也就沒那麼火了。

再次平時我會充分利用獎懲機制來督促孩子的小情緒,在家做了一個日程表,每天打卡不發脾氣,有話好好說,連續一週打卡成功可以在合理範圍內獎勵一個小玩具,孩子畢竟是孩子,慢慢的嚐到了不發脾氣的甜頭,他也就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俗話說十五天能養成一個好習慣,孩子都很聰明,當他發現不發脾氣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漸漸地也就能改掉這個壞毛病了。

最後我會請求老師的協助,不是有句話叫做家園共育,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老師,這些老師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我會把孩子的問題反饋給老師,讓老師私下找孩子談談心或者開相關主題的班會,有些孩子家長的話嫌囉嗦可是特別聽老師的話,特別喜歡在老師面前表現自己從而獲得老師的肯定。

希望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謝小小小淑


我家孩子 小小的時候一段時間 特別和我對著幹,估計是叛逆期吧 我反正是從他出生起就一直是以朋友加嚴師的狀態,原則問題不能改 比如三觀要正 心態要積極向上 善良 懂尊重人 等,其他事全是商量著來,徵求他意見 不強迫,發脾氣 一般都跟他講理,實在不聽,就緩緩,,再溝通,,,一定多溝通


三個臭皮匠不是諸葛亮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鬧情緒的時候,爸媽肯定是既緊張又尷尬,在眾目睽睽下,想盡辦法要讓他安靜下來,無奈他就是不買帳,您愈急他愈過份,這時爸媽們一定在心裡嘀咕著,怎麼他偏在這種時候發脾氣呢?

針對孩子鬧情緒的問題,您必須注意下列幾項原則:

保持耐心,避免自己情緒失控。

深呼吸,不要自己也跟著生氣,其實孩子的記憶很短暫,只要在事發當時運用適當方法,他的情緒很快就會過去。

避免讓孩子予取予求。

雖然年紀還小,他可比您想像的要聰明。如果爸媽在每次孩子發脾氣時都屈服,孩子就會知道,發脾氣可是勒索爸媽的好法子呢!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您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先下手為強吧!用他有興趣的事吸引他,讓他暫時忘了原本的不高興。例如,在餐廳中,他一直吵著要下餐桌去玩,這時您可以提議:「我們用牙籤來排圖案好不好?」。轉移他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式,給他食物或玩具,嘗過甜頭的他可是會變本加厲的。

幫助孩子用其它方式宣洩怒氣。

當他準備發怒時,試著引導他唱他喜歡的歌,或是要他講他喜歡的故事,或者,塗鴉也是個發洩的好方法。

如果可能,可讓他自己平靜下來。

您的干預愈多,他的脾氣可能愈強烈。孩子鬧情緒,有時是帶點試探的性質,爸媽表現得愈在乎,他可能愈是過份,所以,如果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就試試讓他哭夠了自己安靜下來吧!

鼓勵孩子用言語描述自己的感覺。

例如,當孩子吵著要買東西時,鼓勵他說出:「媽媽不讓我買小火車,我很不高興!」讓孩子學著瞭解自己的情緒與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嘗試用其他方式解決問題。

試著和他講道理。

告訴他這些行為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困擾,教他學習尊重別人,並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適度的處罰

可以用點處罰的方式,例如取消例行的散步等等,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處罰的原因。處罰過後,他的心裡一定不是滋味,別忘了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他知道處罰歸處罰,爸媽還是愛他的。

適當使用隔離法。

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覺得已經不生氣了,就可以出來和我們一起玩。」很多爸媽都用過這個方法,但必須注意隔離處的安全性,而且不能是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的地方,例如黑暗的小房間或不熟悉處;當然也不能是太有趣的地方,否則孩子連玩都來不及,不可能學到教訓。最重要的一點是,您可得隨時注意他,別因為忙別的事而把他忘了。

事情結束之後,記得要把它置諸腦後,別讓它影響自己的心情。孩子的脾氣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發,別太在意,試著微笑面對吧!


媽咪寶貝學園


現在社會孩子脾氣易怒是很常見的,大多數孩子都脾氣易怒,跟現在飲食包括家庭教育有關係。如果孩子脾氣很急、特別容易怒而且總是委屈,有一點目的達不到就愛發火,這種情況要做如下處理:

1、行為改變以及教養方式改變;

2、平時避免吃甜食,因為很多孩子甜食越吃脾氣就會越大;

3、可以到醫院檢查看脾氣易怒是怎麼來的,屬於肝火旺還是腎氣不足,還是脾虛。因為不同的症狀、不同的原因都可能導致脾氣易怒,不同的情況在治療方式上還是不同的。所以孩子脾氣易怒要找原因,改變家人的教養方式,另外可以到醫院對症治療。





健身的斯巴達洋


你好,我是育兒領域創作者,我將從我瞭解的情況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想說解決辦法一般用引導,有時我們不能把小孩當成小孩而是把他們當成是朋友來對待,這樣小孩會覺得他跟我們是一樣的在平等的位置,就會把他們的所感所想說給我們聽,這樣我們就能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而加以引導。



然後我們來探討下面這個問題:怎樣糾正小孩子脾氣不好。家長有時候會發現,我們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脾氣非常暴躁,有什麼不順他心的事情,他就會哭鬧,甚至會有一些過激行為。我們常常無可奈何,通常我們會以暴制暴,用更壞的脾氣來壓制孩子。但是,長期以來這樣,會對寶寶的心理造成壞的影響。所以不建議大家以暴制暴。我就來談一談家長該怎麼辦?



1、孩子脾氣不好原因:一方面,孩子出生在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環境,吵架甚至拳腳相向都會在孩子的頭腦裡面形成不好理念,進一步影響孩子行為;另一方面,家長的過分溺愛,讓孩子要什麼,滿足什麼。有一天,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發脾氣。孩子一哭鬧家長就會妥協,從而讓孩子形成只要我哭鬧,就會得到滿足的心理。

2、怎樣解決問題:一、訓導不懲罰。孩子犯錯誤原因很多,要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去了解問題產生原因。因此,我們應該多花時間去陪孩子,一起玩、一起看書,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只有深入瞭解孩子心理才能有助於選擇適當引導方式。同時,會幫助我們提前預料到孩子的淘氣行為,好對症下藥。二、冷靜處理問題。不要以為孩子只是在發脾氣,其實他也在偷偷觀察你的反應。這時候你應該,威武不能屈。不理他,讓他明白,你已經看穿了他的小把戲。同時,要做好老一輩的思想工作,不然他們會打亂你的部署。同時不要讓孩子的壞脾氣傳染到大人身上,告訴自己人在氣頭上都這樣,給孩子一個冷卻時間。三、循序漸進。有些孩子即使在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會急躁不安,這時候家長應該在他身邊鼓勵。實在不行,就給他起個頭。四、不火上澆油。孩子情緒急躁,不用馬上問為什麼。先控制自己情緒,自己先冷靜下來,然後觀察問題所在,引導孩子在發洩情緒之前要冷靜下來。事後,再找機會想孩子提出自己的希望,教會孩子正確應對情緒的方法。五、轉移注意力。孩子喜歡無理取鬧,引起家長注意。同時,孩子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態度強硬,會適得其反。建議想辦法轉移注意力,既引起孩子興趣,又不違背原則。六、必須要一個紅臉。孩子愛找茬。誰最愛他,他就越這樣。比如奶奶、媽媽,他知道就算髮脾氣也不會有什麼後果。但是,爸爸、爺爺就不一樣了,兩三句話就把孩子解決了。七、同期且給予鼓勵。孩子心理簡單脆弱。一點小小的打擊會讓他嚎啕大哭,這時,應該安慰他“這種情況很多人都出現過,不要擔心”。這樣可以緩解孩子自卑自責情緒,拉近孩子距離,是最好的勸慰方法。八、保持冷靜的教導。孩子發脾氣,大人越在乎,他越起勁。孩子發脾氣,首先是試探性的,家長應該冷靜,等他冷靜下來,再和他說話,給他調整情緒的時間。孩子看見大人如此冷靜,自己也會無趣。如果他不冷靜,就讓他哭夠了冷靜下來。九、提高孩子情商。孩子發脾氣,冷靜守在他身邊,給他一杯水,等他冷靜下來,然後幫助孩子用語言表達出自己感受。幫助他用語言調節情緒。



孩子喜歡發脾氣。在孩子小時候會主觀意識比較強,比較自我,所以我們要從小教育孩子,將壞脾氣源頭解決,一昧的縱容只能讓孩子脾氣越來越壞。


雨琪HSOR


首先小孩兒脾氣比較爆,要從家長的方面進行思考,是否與家長平常的教育有關係,特別是在孩子滿足不了父母的想法的時候,父母採用了什麼樣的措施和行為,這時非常關鍵。

另外孩子脾氣暴,往往與自身的期待沒有得到滿足有關係。所以說會出現發脾氣的行為,所以說我們要追蹤發脾氣背後的心理因素。

特別是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應該伏下身子,給予關愛和理解。這時孩子的情緒穩定以後,再根據孩子發脾氣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往往對孩子有強大的支持作用,能夠改掉孩子的發脾氣的行為。



峰哥視野


類似問題,昨天回答過一個,再次複述一下。y寶寶脾氣暴躁要分清楚情況,是生理上的問題還是心理上的問題。

首先,要去醫院檢查一下,寶寶如果缺乏DHA或者脾虛也可能會導致脾氣暴躁易怒,這個因為我不是醫學領域的,不好深入去談,但是也是家長不可忽略的原因,建議首先排除此類問題。

其次,如果是心理上的問題,那就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時間去改變了。

1、是不是經常有挫折感的表現呢?

寶寶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會不會因為外界的因素影響而導致失敗,或者是家長沒有耐心的指導和幫助?

2、發脾氣的導火線是什麼?

是有人打斷寶寶正在做的事情,還是干擾了寶寶自己的思維,即使寶寶正在做錯的時間,我們也不要直接斥責,因為寶寶並不知道對錯,而是循序漸進的去引導。

3、有時候家長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寶寶哦!

家長事孩子的榜樣,如果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不耐煩或者情緒化的一面,寶寶可是照著學的啊,家長應該在寶寶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切不可忽略。

以上就是我給出的答案,可能不是很全面,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歡樂玩具總動員


小孩子如果經常特別愛發脾氣,那麼家長們要注意及時進行調整,小孩子越長越大,特別愛脾氣也可能會形成一種習慣,這個時候才糾正往往是比較困難的。在改善孩子脾氣的時候,也要講道理,掌握有效的方式。那小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以下有幾點:

1、孩子生氣有可能是因為受了某種委屈。不妨先把孩子攬在懷裡,給孩子以安慰,然後給孩子講,經常生氣的話,就會長得越來越醜了,就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你玩了。孩子大都很在意這個,所以,此法效果不錯哦。

2、家長都心疼孩子,見孩子不高興,立馬全家出動,輪番上陣,實踐證明,孩子反而會得寸進尺,這種方法效果並不是很好。所以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弄明白孩子生氣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好言相勸,給一塊糖吃比打一巴掌更能使問題得到解決。

3、小孩生起氣來往往不會堅持太久,不妨先不用管他,讓他哭鬧,讓他耍無賴,累了自然就會停止。家人都要像沒事人一樣,裝作沒看見,故意置之不理,孩子耍鬧的動靜反而越來越小。

4、孩子在家生氣的時候,不妨把他領到另外一個地方去玩。孩子很快就會忘記剛才不愉快的事情。再回到家裡,家人也都不要再次提及,此事就會不了了之了。

5、將對象轉移到其他人身上,並故意抬高聲音,鄭重許諾,“咱們去遊樂場玩去吧”、“咱們去超市買好吃的東西去”,孩子一般經不住這樣的誘惑,只好乖乖投降嘍。

哪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呢?

1、培養獨立性:一是日常生活的獨立性(如自己洗臉、穿衣、吃飯等);二是精神生活方面的獨立性(如人際交往、自信心等)。

2、培養果斷性:即在一個複雜而困難的面前,能明確而及時地做出決定。這須要有勇敢、沉著冷靜的性格。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培養。

3、培養堅持性:平時要培養兒童堅持完成作業,堅持為集體做事的性格。

4、培養自制力:要將其與培養自覺性聯繫起來,明確行動的目的和意義,養成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己的好習慣。

5、培養交往能力:培養小孩子和別人相處好,多照顧別人,要從小訓練,認真去做。


圖文寶寶


孩子的脾氣不好,有很大程度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同而引起的,家長應當先檢討自己,在批評孩子前現象向海的優點,多鼓勵孩子,然後再要求孩子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不要責備孩子,這樣孩子就很容易放棄自己。

一般來說,孩子發脾氣,肯定有原因,找到原因。不一定是孩子錯哦。即使在我們看來是孩子不好,那麼也是先和孩子產生“同感”,體會他的痛苦,告訴他爸爸媽媽理解他的感情,然後再談為什麼媽媽不能同意他的決定,或者做適當地讓步,這樣孩子會比較好接受。這種“同感不同意”的態度,在現實中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效果。而且,你一旦願意和孩子產生同感,孩子也常常會和你產生同感,學會分享你的快樂,分擔你的痛苦。

對孩子要多鼓勵,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儘量多給孩子以鼓勵,儘量多誇他,越是誇她好,她就越能夠自己約束自己,這樣她的脾氣就會好起來!

一般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獨立的願望,並萌生自我意識。他們不願事事受父母的管束,對父母的包辦或擺佈產生反感。當大人不滿足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把內心的不滿毫無保留地發洩出來。另外,孩子只不過剛剛具備了一些初步的簡單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借大世界個發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還不能理解,他們要獨立,卻又做不好,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因為達不到目的而發脾氣。

孩子不善於用語言表達,有些事情他們還說不清,因而在大人堅持要他做不願做的事,或大人堅持不能允諾他們的要求時,他們就會用發脾氣來宣洩其壓抑的情緒。

人小脾氣大的孩子,除了脾氣倔之外,還有點“小聰明”。他們能摸透大人的心理,也掌握了一套規律:只要先撒嬌,再磨纏,最後向大人發一通脾氣鬧一番,什麼目的都能達到。

孩子發脾氣、耍賴,原是作為要挾大人的手段,並不希望太過火。可是,脾氣一發,過分的興奮就像決堤的洪水,奔騰呼嘯,理智喪失,任憑情緒左右,只顧撒野,一點餘地不留。過後,雖然願望達到了,但對自己發脾氣時的那種諸如以頭撞牆、摔壞心愛的玩具的行為卻也感到後悔,甚至內疚。同時,嚐到了對自己行為的無可奈何的滋味,也體驗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於是,他們會感到自卑和痛苦。

因此,對大發脾氣的兒童,家長應堅持兩個原則:

一是絕對不要斥責或體罰孩子。

二是緊緊拖住孩子,不要讓孩子撒野毀物和自毀。

第一個原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斥責等於火上加油,適得其反。特別是家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等於是孩子發脾氣的“榜樣”。須知,柔能克剛,而剛卻克不了了柔。

第二個原則的著眼點,在於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願望,幫助孩子控制難以自制的情緒,讓他一動不動地呆上5分鐘,爆發的情緒就會平息下來。

待孩子發過脾氣過後,應同孩子談心,教育孩子認識發脾氣的危害,學會以理智駕馭感情。平時,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應主動地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能滿足,怎麼撒野也不行,讓孩子明白:凡事必須講道理,無理寸步難行。

對人小脾氣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徑必須一致,切忌南轅北轍;教育務必堅持,堅持一段時間,情況就會好轉。

孩子病後常會“長脾氣”。家長今後應該注意,即使孩子病中也不要無原則遷就。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大人堅持原則很有必要,但不能讓孩子一直哭鬧,大人孩子都受不了,要及時轉移他的注意力。這麼小的孩子,在他大哭大鬧的最高峰過去後,帶他看看外面的車、小動物等東西,讓他恢復情緒。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做真確的分析,該滿足的正當需求應給予充分滿足,對不適合的需求則要講清道理。在孩子情緒波動聽不進話的時候,要給些時間讓他冷靜下來,然後再講清道理。千萬不要在對孩子願望不瞭解的情況下,自己先發火,更不要將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造成孩子的對抗情緒。希望初為父母者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少用家長的權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