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将军,性格鲜明的革命者

张爱萍是开国将军中个性鲜明、轶事最多且最有分量的,没有之一。

张爱萍将军,1910年1月出生于四川达县一个富裕农家,本名张端绪,后改名爱萍。中学时,张爱萍即参加革命活动,时之中学训育主任评价他是:“天资聪颖、桀骜不驯”。

张爱萍将军入党参军早,资历深,曾与我军过早陨落的两位将星邓萍、彭雪枫都有极深渊源。

邓萍死在张爱萍的怀里的:“是九响枪子打中的,从前额打进从后脑出来,血流得很多,我的手臂都染红了。”为此,张爱萍哭着给彭德怀打电话,遭到彭的痛骂。

张爱萍将军,性格鲜明的革命者

彭雪枫、邓子恢、张振等

彭雪枫比张爱萍大三岁,两人在军中关系最好,彭对张来说既是兄长也是师友,彭雪枫牺牲之后,张爱萍接替彭雪枫任新四军四师师长。

解放战争开始,华中军区成立,张鼎丞任司令员,邓子恢任政委,粟裕、张爱萍任副司令员。正在大展身手之际,张爱萍突遭车祸重伤,脑震荡并发症十分严重,整个战争张几乎都在苏联疗养,回国后参战只做了些收尾工作。

就这样,张爱萍在五五授衔的时候还是名排上将前列。

张爱萍一生刚正不阿,有明确记载的事件就有很多,很见将军性情。两代领导核心对张爱萍都有评价,毛泽东说张爱萍:‘好犯上!’;邓小平评价:‘惹不起!’,又说:爱萍,你这个人不懂政治。

百团大战以后,日军重新重新敌后战场。1942年,日军重兵围剿皖北、苏中地区,华东局、新四军第一号人物饶漱石主动跳出铁壁合围,留下张爱萍率偏师与敌周旋。张对此十分不满,当众顶撞军令:“我不干!”。我军军史上战场抗命,并且当面抗命者,并且如此高职位的,极为稀少。

与许世友:张爱萍自己推掉华东军区副司令,后来在攻打一江山岛的战役中屡屡受制于人,只能越级请示后下达作战任务,战役成功反而惹上一身官司和后患。

张爱萍将军与另一位将军两人闹得如此之僵,实在是历史的悲剧。晋察冀军区出来的军人和干部对此位将军的为人都有很好的评价,但是他与张爱萍就是因为工作发生矛盾,后来冲突遂不可调和。

文革之后,在纪念刘少奇的座谈会上,张爱萍激愤地发言:“有些人,在‘文革’中坏事做绝,又毫无悔改之意,到现在还在写文章为自己涂脂抹粉,到处招摇撞骗!”有人分析,张将军有确指的。

反观被指责的对方,对张将军的指责并没有什么回应。君子责人以宽,张将军差点为此送了命,说两句也是应该的。

其实我在博客上专门就此问过研究这段往事的专家,专家对两位将军双方都有很高的评价,只是说自己曾在八十年代军委大院中见过张爱萍将军,前呼后拥崖岸自高,只能远远的望见,不能随便靠近。

君子品格自然是威重的,张将军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的理想,自然对人事的细微末节不甚在意。

张爱萍将军夫人李又兰女士也是资深革命者,一次颁发解放勋章,遗漏了李女士,夫人回家抱怨,张将军不耐烦:把我的拿去吧。一枚勋章代表了一段岁月,替别人轻忽掉,总是不体贴的。

两件事情更能明确的说明张将军这种“确乎不可拔”的革命者品格。

其一,文革中张爱萍被军委众委员批判,------陈锡联用腿碰碰张爱萍,悄声说:“你承认了算了。”张爱萍大声问:“你们要我承认什么?”陈锡联:“承认犯了路线错误啊。我不也承认过嘛,也没有把我怎么样嘛!”张爱萍大吼:“那是你!”

其二,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原张爱萍专案办副主任身患绝症,托人捎话给将军,希望将军能原谅过去,死能瞑目。将军凝视空壁良久,最后回绝:“不行!这是不能原谅的!我绝对不会对这种人说一句原谅的话!这不是我和他个人的问题。绝对不行!

今天是张爱萍将军诞辰110周年,纪念这位真正的革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