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愤怒的彭德怀发令:为他报仇!

他是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愤怒的彭德怀发令:为他报仇!

邓萍,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与领导了平江起义,任中共红军第五军委员会书记和红五军参谋长。1930年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沙战役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5年2月27日,在第二次攻打遵义城的战斗中,亲临前沿侦察敌情,不幸光荣牺牲。邓萍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

1935年2月23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团必须在当月底前重占遵义。27日,红三军团在董公寺、高坪、大桥等地击溃黔军第六、第十五、第九团的拦阻。在遵义城西北的石子铺等地,又将黔军第一、第五、第八团击溃,逼进遵义城下。

他是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愤怒的彭德怀发令:为他报仇!

为了迅速拿下遵义城,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主动要求随担任前卫任务的红十一团行动。27日下午,红军不顾疲劳,奋力发起攻城战斗。在指挥战斗时,邓萍连连高呼:“同志们冲啊!追啊!追到遵义去,活捉王家烈!”在他的带领下,红军势如破竹,一鼓作气抢占了遵义新城。当日黄昏,邓萍率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参谋长兰国清,在当地农民刘绍、蒋致才的带路引导下,到遵义老城北门外拱安关斜对面、湘江河东岸的土埂边侦察老城的敌情。

在对地形进行分析后,邓萍命令张爱萍派一个营从河的跳墩上过去,沿着小坡接近城墙。张爱萍便让兰国清调第三营上来。在第三营还未赶到时,张爱萍建议先派侦察排过河在老城通向新城的大桥边警戒。邓萍点头同意。侦察排的战士机警灵活地从小河的跳墩上过了河,到达指定位置后,很快构筑了一条简易掩体。不一会儿,第三营也顺利过了河,摸到了城墙下。

突然,邓萍从望远镜里发现有战士在爬城,便问张爱萍:“哪个叫他们去爬城的,第一个是哪个?”张爱萍回答:“没有哪个要他们去爬城,真槽糕!那个爬城的是蔡爱卿同志,第七连的指导员。这家伙胆子大得很,打仗很勇敢,每次都冲在前面。”“他们又一个个地爬出来了”,兰国清说。邓萍把望远镜挂在胸前,稍微把身子露出了一些,对张爱萍、兰国清说道:“你们把任务讲清楚没有?第三营一定把任务弄错了。”

这时,天快黑了。邓萍又举起望远镜观察第三营的行动,接着命令说:“第三营与侦察排都在现在的位置不动,今天晚上就从那里爬城。军团决定今晚攻城。你们先钳制住守城之敌,待军团主力到达后,发起总攻。一定要在明天拂晓前拿下遵义。”

与此同时,一个小战士跑来向张爱萍报告:“报告政委,营长说,是两层城墙。我们三营爬进去了一连多人,又出来了。”邓萍问:“你是谁?”“我是三营通讯员”。邓萍说:“告诉你们营长,队伍不要撤回来,把这信带去就行了。”兰国清补充说:“准备今晚爬城啊。”“是”。通讯员行了个军礼,飞奔而去。

邓萍一边观察敌情,一边又叮嘱张爱萍说:“情况紧急,明天增援遵义的敌人薛岳部就可能赶到……”他的话还没说完,一颗突然飞来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他头一歪,倒在张爱萍的右臂上,殷红的鲜血喷溅在张爱萍的袖子和衣襟上。当张爱萍扶起邓萍的时候,发现他已经停止了呼吸。这年,邓萍年仅27岁。

他是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愤怒的彭德怀发令:为他报仇!

随即,张爱萍用电话悲伤地向军团长彭德怀报告了这一不幸消息:“邓参谋长牺牲了。我们一起在前线观察,……是九响枪子弹打中的,从前额打进从后脑出来,血流得很多,我的手臂都染红了。……现在已送往军团指挥部。政治处已作了解释和宣传,口号是坚决夺取遵义城来纪念邓萍参谋长,指战员的情绪都很高。”

他是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愤怒的彭德怀发令:为他报仇!

(红军长征时期的红三军团)

邓萍牺牲后,他的遗体被安放在一块背风的洼地里,一盏风雨灯挂在一棵小树上,发出昏黄的光。当晚见到邓萍遗体时,彭德怀已是泪流满面。彭德怀轻轻揭开盖在邓萍身上的白布被单,默默地注视着战友苍白的遗容,心如刀绞。他掏出手巾,小心翼翼地为邓萍擦去脸上的血迹和尘土,然后低头默哀。四周一片寂静,流水声都听得十分分明,这是恶战前短暂的寂静。彭德怀慢慢抬起头来,小声对张爱萍说:“给参谋长换身新军装,如果没有,到总供给部去领,就说是我说的。”

下达作战命令时,彭德怀几乎是在吼:“拿下遵义城,为参谋长报仇!”临近拂晓,遵义老城终于被红军攻下。当红三军团在遵义县鸭溪镇举行祝捷大会时,张爱萍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挥笔写下挽诗一首:

长夜沉沉何时旦?

黄埔习武求经典。

北伐讨贼冒弹雨,

平江起义助烽焰。

“围剿”粉碎苦运筹,

长征转战肩重担。

遵义城下洒热血,

三军征途哭奇男。

他是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愤怒的彭德怀发令:为他报仇!

1957年夏,邓萍遗骸在遵义城北松子坎罗家坟山被找到时的情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