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如何破解中央儲備糧稻穀輪換難題

(中央儲備糧宜昌直屬庫有限公司 陳傳武 胡洲)


淺議如何破解中央儲備糧稻穀輪換難題

中央儲備糧是中央政府儲備的用於調節全國糧食供求總量,穩定糧食市場,以及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其他突發事件等情況的糧食和食用油。中央政府在儲備規模不變的情況下,對庫存中央儲備糧通過市場化購銷實施輪換,實現中央儲備糧油管理的良性循環,確保中央儲備糧常儲常新,國家急需時調得動,用得上,肩負重大政治使命。但輪換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矛盾日益顯現,現結合宜昌地區中央儲備糧稻穀輪換工作,談談體會和建議。

一、儲備糧稻穀輪換面臨的難題

1.銷售出庫週期長。宜昌市地處鄂渝咽喉,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本地及周邊30餘家大米加工企業星羅密佈,糧食加工及貿易發達,中晚秈稻穀商品流通量歷年保持在20萬噸左右。但近三年來銷售出庫異常艱難,以2019年為例,宜昌地區中央儲備糧中晚秈稻穀輪換銷售輻射鄂、川、渝、贛、湘、豫六省,客戶達到30餘家,出庫期卻長達10月,銷售出庫緩慢。

2.糧食收購無保障。宜昌地區的當陽市、枝江市中晚秈稻穀總產量接近25萬噸,且與產糧大市荊門、荊州接壤,輪換收購糧源應有保障,但自2017年來,宜昌地區收購糧源日益緊張,加工企業、地方儲備公司、託市收儲企業、外地貿易商入市踴躍,農民惜售心理加重,各收購主體對質量合格的糧源爭搶日益激烈,宜昌直屬庫2019年3個庫點歷時90余天收購中晚秈稻穀7萬餘噸,單個庫點日均收購量不足300噸,出現入庫生產線“吃不飽”現象,輪換收購任務完成難度越來越大。

3.輪換經營創效難。國家對中央儲備糧輪換實行補貼費用包乾,輪換經營由企業自負盈虧,輪換產生的虧損由企業自行承擔消化。宜昌地區2019年中央儲備糧中晚秈稻穀輪換購銷價差略低於上級撥付的輪換補貼,考慮出入庫作業各類成本,輪換經營基本持平。目前各中央儲備糧直屬企業稻穀輪換的目標是控虧減虧,根本談不上輪換創效,如運營成本控制不力或市場把握不準,輪換髮生虧損可能性極大,加之中央儲備糧倉儲保管補貼入不敷出,長期以往,企業運營將出現困難,無法健康穩定發展。

二、存在困難的原因分析

1.政策因素。一是連續15年啟動最低收購價中晚秈稻穀收購預案,國家、地方和各經濟體不斷加大倉儲基礎設施投入,糧食倉容呈現井噴式增長,導致收儲需求量大幅增加。二是中儲糧企業迴歸主業後停止了加工和貿易經營業務,導致輪換銷售方式單一,銷售渠道變窄。三是中央儲備糧自儲比例作為直屬企業考核項,導致直屬企業庫存增加,倉容緊張,在輪換任務加重的同時非直屬企業騰出的倉容積極開展託市和地方儲備收購,搶佔收購市場。四是受架空期限制和政策性糧食去庫存時間重疊影響,短時間內市場投放量集中,導致供需關係失去平衡,銷售市場競爭激烈。五是國家糧食庫存總量大,加大去庫存力度對輪換銷售形成擠壓。

2.市場因素。一是最低收購價收購政策對稻穀價格有支撐,導致收購價格下行空間有限,農民對後市價格有較高預期,惜售心理嚴重。二是加工企業為保品牌,對優質稻穀需求較大,特別是出米率高、腹白小的往往提價銷售,如宜昌地區加工企業對出米率達到66%的淨糧收購價已達到1.28元/斤,高於儲備糧輪換收購價。三是外來成品糧價格低,如安徽優質大米到本地交貨價在1.70元/斤左右,而本地優質稻加工出廠價不低於1.90元/斤,加工企業紛紛轉變經營模式,直接採購外地大米進行改包銷售,從加工商轉變成了貿易商,導致輪換糧採購意願不強。四是政策性糧食銷售定價一刀切,超儲存期同年限同品種稻穀銷售價格低於市場價,加工企業採購加工後搭配優良品種或外地大米可降低成本,導致對輪換糧需求不旺盛。

3.種植因素。宜昌地區水稻種植不成規模,單一主體種植面積超過百畝的不足100戶,同時種業公司為確保效益,推廣品種多,並通過發放小禮品和返現等方式大力推廣各類小品種或試驗品種,目前宜昌地區水稻種植品種達到200餘個,且多為豐兩優、金優、蝦稻香等大路貨,黃花粘、鄂香、果兩優油晶等優良品種較少。同時由於種植不成規模,科技化種植比率低,“靠天吃飯”,遇到極端天氣和病蟲害,糧食品質較差,同時小規模種植也導致種植成本高,糧食價格沒有市場競爭力。雖然本地有部分種植合作社通過訂單農業方式期望對本地種植品種有所改良,但契約精神的缺失和違約成本的偏低,導致訂單回收率低,如以宜昌枝江市某種植合作社為例,近三年訂單回收率分別為90%、60%和40%,單靠社會力量引導進行的品種改良效果不佳。

三、做好輪換工作的幾點建議

1.優化庫存結構。一是需要政府部門從土地流轉、農田改造、資金貸款和農技幫扶給予政策傾斜,引導品種改良和規模化種植。二是儲備糧和政策性糧食收購質量指標在常規質量檢測指標的基礎上,要關注出米率、腹白等加工指標,使質價政策進一步貼合市場需求。三是提升收儲管理水平,收購中嚴把質量關,通過價格調整做實分品種分倉儲存,銷售中根據市場需要及時調配出庫品質,加大科技儲糧投入,延緩庫存糧食品質劣變。

2.完善輪換機制。一是積極抓好輪換備用糧收購,避免輪換超架空期。二是購銷定價要結合市場波動及時調整,根據區域、需求、質量等情況合理定價。三是創新輪換購銷方式,探索訂單農業和預約收購,提前鎖定合格糧源,通過網上掛拍和原糧展銷會,加強與糧食深加工企業的合作,不斷拓展銷售渠道。

3.提升服務質量。一是做好客戶管理,落實客戶評級制度,對優質客戶要有獎勵或補貼,培養其做大做強。二是提升服務水平,引導客戶進行網上購銷,提高業務辦理效率,業務流程和質量情況要公開透明,及時聽取客戶意見和建議,對合理述求及時處理,使客戶買的放心、賣的舒心。三是建立市場共享機制,通過洽談會、供貨會和走訪,共同分析市場,共享購銷渠道,實現合作“雙贏”。(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