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專訪騰訊區塊鏈技術總經理李茂材:在to G(政府) 和to B(企業)領域,中國區塊鏈產業有廣闊的前景

每经专访腾讯区块链技术总经理李茂材:在to G(政府) 和to B(企业)领域,中国区块链产业有广阔的前景

區塊鏈,無疑是當前人們眼中的焦點。分佈式存儲、加密算法、共識機制,區塊鏈作為一種集成創新技術,也具有相當高的門檻。

2017年4月,互聯網巨頭騰訊第一家發出區塊鏈白皮書。2018年8月10日,騰訊和深圳市稅務局合力,在深圳市國貿旋轉餐廳開出第一張區塊鏈電子發票。截至2019年10月30日,該區塊鏈電子發票開票數量已突破1400萬張,應用於金融保險、零售商超、酒店餐飲、停車服務等上百個行業。

傳統互聯網巨頭是怎麼跟區塊鏈結緣的?騰訊區塊鏈領域的佈局開始於哪裡?是如何發展起來的?騰訊區塊鏈發票業務背後的成功經驗有哪些?區塊鏈全面落地產業,主要面臨哪方面的挑戰?區塊鏈技術在我國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騰訊區塊鏈技術總經理李茂材。

騰訊在區塊鏈領域佈局經歷三個階段

NBD:騰訊區塊鏈領域的佈局開始於哪裡?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李茂材:我們第一次關注到區塊鏈,當時還沒有區塊鏈這樣的叫法。2013年上半年,當時大家關注的是比特幣,國內比特幣交易所陸續出現,不斷有人在做與比特幣周邊相關的事情。

我們技術團隊有一個很好的機制,就是雙週學習分享機制。大家看到有什麼新鮮的東西、技術,就會拿出來分享一下,甚至深入研究。當時就有一兩個人,他們裝了比特幣錢包,然後把比特幣的代碼也翻了一遍,做了一個兩個小時的分享。

分析完我們有幾個結論。第一,這個技術很有趣。第二,它的用戶體驗不好,做一筆交易要十分鐘才能確認。

當時我們正在做微信支付的研發,對移動支付的體驗正在做變革性嘗試,投入了很多精力,暫時就把比特幣放一邊了。

2013年12月5日,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將比特幣定性為虛擬商品。通知一出,它從八千多人民幣,一下跌到一千多,後來就沒有太多關注。

到了2015年,blockchain這個詞在美國已經比較火了,當時還沒有區塊鏈這個定義詞。我們當時剛剛升級為FINTECH(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有哪些?就包括blockchain這個詞。

我們blockchain真正立項就是從金融科技這個視線,認為它是一個比較有前途的技術,值得跟進,很可能對未來金融科技產生一個比較大的影響。

一開始,我們立足考慮是自主研發,但是從底層做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區塊鏈核心的技術創新其實就是防篡改,我們做支付賬戶體系,也是在做賬戶資金的防篡改。這個理念跟金融系統的高安全性有很大的相似性。

當時我們發現,很多區塊鏈公司定位都是基礎鏈,想自己造一個新的生態,這對一個創業團隊來說是個很好的選擇;但對我們而言,騰訊已經比較大了,業務多元,合作伙伴也不少,得重點考慮如何更好的用好這門技術,用區塊鏈技術能不能優化我們的生態,幫助到我們的合作伙伴?當時我們就定位是重點做聯盟鏈。

2015年的時候,以太坊、Hyperledger平臺已經出現,但很多產品還沒有很明顯的雛形,它們大部分也是在2016年才有一些實際的、像樣的東西出來。我們定義自己是自研為主,技術驅動。

而在產品和場景方面,我們第一個區塊鏈場景實踐是微黃金。在2016年底我們上線了黃金紅包,同時我們做了一個並行的區塊鏈系統,黃金紅包可以在上面“並跑”。那時候我們不知道它的性能究竟有多好,黃金紅包體量還比較大,通過這個嘗試,不但有效地檢驗了聯盟鏈能有效提升企業的協作效率,而且對我們區塊鏈底層模塊的打磨有比較大的幫助。

大家對騰訊區塊鏈有一些瞭解是從我們嘗試做場景落地開始的。所有好的技術,一定要解決一些實際的場景問題的。騰訊內部的場景比較豐富,所以我們也在內部探索居多。後來我們又與外部的公益尋人機構合作,他們有信息孤島;通過合作,他們很簡單的就可以把我們的產品用起來,效果也比較不錯。

2016年我們同時發現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大家提區塊鏈,標準其實是不一樣的,因為是從草根發展起來的技術,大家還沒有形成共識。什麼樣的東西才是區塊鏈?一部分人是拿比特幣、以太坊、Fabric改,也有拿數據庫改的,都說是區塊鏈,所以首先要解決區塊鏈定義和標準的問題。

當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正要做可信區塊鏈的工作,想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所以我們很積極參與進去一起來做標準。讓大家知道,區塊鏈的標準應該怎麼定?企業在使用時,有哪些規範?怎麼去評測它?是不是隨便搞一個分佈式數據庫就叫區塊鏈?

所以,簡單總結一下:一方面我們做底層技術的研發。第二方面,我們在做產品和場景的適配。第三方面,我們在積極的跟一些政府機構、行業機構合作,制定相關的標準。從2015年就開始積累,2016年已經具備雛形,這是我們第一個階段主要做的三方面工作。

關於白皮書,我們當時感覺區塊鏈行業發白皮書是不錯的方式,可以較好地傳達一下我們對區塊鏈的理解。其實我們白皮書2016年就已經寫好了,但當時因為要做春節的紅包大戰,就緩在那裡了。春節過後,2017年初,我們正式發出了白皮書,因為我們是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第一家發佈白皮書,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

關於可信區塊鏈評測,2017年中國信通院第一屆可信區塊鏈大會上,我們也是第一家被評測的區塊鏈公司。一方面是我們對自己的自研產品比較有信心,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協助行業探索一個可行的檢測標準,形成一定的共識,這樣更利於行業的良性發展。

2017年,業界已經形成一定的共識了,像區塊鏈面臨的幾大挑戰,譬如說不可能三角問題,信息透明與隱私保護如何在商業應用中平衡的問題等。

那時我們已探索了一批場景,也遇到了海量併發的問題,包括性能、存儲等,這些都是很實在的問題需要很強的工程優化投入。包括區塊鏈電子發票,當時我們也已經在探討。

2018年時,經過一年多的發酵,國內對區塊鏈的認知已比較普遍,我們也在很多場景裡開始更細節、更深入的工作了,包括區塊鏈電子發票產生的效果還不錯。

總體來說,我們的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

最早2013年算是萌芽。2015年~2016年是第一個階段,2015年真正立項。2017年~2018年是第二個階段,我們不斷打磨底層技術,真正圍繞可用,把工程化的性能做好,結合場景做一些適配性的定製等。第三個階段是2018年後,我們把一些特定的場景做深做透,譬如在發票領域、供應鏈金融領域,我們會比之前投入的更多一些,因為要解決它更實際的問題。

區塊鏈發展要選對場景,符合技術本質及未來發展的需要

NBD:騰訊區塊鏈發票業務背後有哪些成功的經驗?

李茂材:第一,要選對場景,且一定要找到這個行業裡面的專家。

行業專家最清楚行業究竟存在什麼問題。騰訊內部有各種各樣的專家,我們先找了一位稅務專家聊稅務領域的問題,譬如一票多報、假票、開票難的問題等。那時雖然不知道怎麼樣用區塊鏈幫助,但是聽他講完後,就有點思路。

這裡有個契機是騰訊本身跟深圳市稅務局一直在做新技術的探索,深圳稅務局很注重創新。另外,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倡導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用好的技術,提升稅務工作效率。

2018年騰訊和深圳稅務局合作成立了“智稅”實驗室,實驗室論證過程還是很長的,深圳市稅務局請了很多外部學者、專家,還有內部業務專家、技術專家一起探討和論證,最後得出結論區塊鏈+稅務值得去嘗試。所以騰訊專門做了一個定製性的架構,用區塊鏈技術做稅務創新探索,這是比較前沿又大膽的嘗試。

第二,要符合技術本質,有商業價值。

我們設計完方案,稅務局覺得方案確實有亮點,譬如第一次把發票當做資產的方式,實現發票在各環節的流轉。譬如以前個人端的開票難、報銷難的問題,可以很好的解決。企業層面,定期到稅務局報道、清盤,這些過程通過這個方案都能夠有效解決掉。還有報銷企業,以前會遇到假票的問題,虛開票的問題,通過區塊鏈方案結合其他技術都能找到較有效的解決思路。

對於稅務局來說,怎麼做好全程風險的把控、怎麼防止偷漏稅,以前沒有數字化或數字化不足的時候,主要是通過在網絡末端藉助一些額度、頻度的措施,來控制風險,但增加了企業、用戶的使用成本。

區塊鏈發票能夠協助解決這個鏈條裡各方潛在的痛點,大家有共識去做這樣的探索。因為確實能實現優化流程,提高效率,甚至能降低成本。到這裡,較充分地發揮了區塊鏈技術的價值,那就成功了一半。

行業裡面涉及多方合作的時候效率不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控制風險,防止你在裡面弄虛作假。利用好區塊鏈技術,可以幫你去建立信任機制,使得他們做過的事情難以篡改,同時又可以把信息做的更加透明,可跟蹤、可追溯。這可以提高彼此之間的協作效率,也符合區塊鏈技術多方協作的技術本質。

第三,要符合未來發展的需要。

從研發的角度來說,以前大家習慣紙票的模式,等未來真正變成區塊鏈票的時候,它的全流程在一部手機裡面就可以操作完成,整個模式做了很大的升級和變更,這符合未來數字經濟的模式。就和早期我們通過信件來傳遞信息,後來通過電子郵件,再到後來通過微信,它的效率越來越高。

以前信息化沒有解決好的地方,通過這個技術,實現現有場景的數字化解決。它給未來的數字化經濟注入了新的動力。

第四,架構要真正解決問題,要與其它技術充分融合。

這個事看起來很有意義,但是要實現它還需要解決好各種問題。譬如中國有上億家企業,這麼多用戶同時在用,海量併發問題、架構高性能的問題、穩定性問題,怎麼解決?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發票是一個泛金融領域,像專票甚至可以直接兌換為錢,它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所以,如何保證安全性?怎樣控制風險?這裡是有很大的技術挑戰性。

企業之間原本是相互競爭的,現在把數據放出來了,會不會導致企業的商業信息洩露?這也是一個很實在的問題。把所有這些因素考慮好,才能夠帶來一個有實際效益的方案。

最終你能發現,它是要做一個適配性、定製性的解決方案,不是單一的區塊鏈技術,它是多種技術的組合,技術都是中性的,通過融合有效解決實際問題才是最關鍵的。

區塊鏈在政府和企業兩大方向,有較好的發揮空間

NBD:騰訊近期的區塊鏈創新產品有哪些?未來的重點佈局?

李茂材:第一,針對非通用的一些場景,我們會做深做透,譬如發票等,我們也會繼續完善並做一些小的創新。第二,我們會圍繞通用性的能力做建設。以前我們做過BASS,同時我們正在思考,是不是未來有一個更通用的區塊鏈大平臺,可以讓更多的人,能夠更簡單的使用區塊鏈,讓更多的企業或個人享受到技術的紅利,我們正在這方面做一些嘗試。

重點佈局上,我們還是會在技術上加大支持,包括核心技術、可用性優化,場景適配技術。底層核心技術上,我們一直都在加大投入,因為它的攻堅難度越來越高,譬如防篡改能力,密碼算法,共識算法,智能合約等。在工程優化方面,如何面對海量用戶,提供海量存儲,保證密鑰的安全,我們也在持續推進。

NBD:區塊鏈全面落地產業,主要面臨哪方面的挑戰?

李茂材:第一,要把產業分析的非常透。做產業不像互聯網,to c(個人)這一塊可以小步快跑,快速試錯。做產業一定要對區塊鏈有個理性的認識,它不是萬能的,它的技術本質是什麼?它能做什麼東西?理解透之後,再想辦法跟產業做結合。或者說,產業裡現有的痛點很難搞定,那用新技術,是不是可以帶來一些新的思路,能對它做一些優化?譬如供應鏈金融。

第二,區塊鏈人才不是很多。一方面要加大這方面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產業裡面有各種各樣的人才,現在可能需要他們更懂區塊鏈相關的技術,需要加強他們對區塊鏈技術的培訓,只有他們充分理解這門技術後,才會用好這門技術去優化產業裡現有的問題。

特別是當下,中國企業的市場紅利越來越少。相比以前,更需要提升它技術的創新力度。用區塊鏈優化流程、增加信任,這是區塊鏈的價值點。

從技術方面講,技術人員也不能只懂區塊鏈技術,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產業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而且不同產業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有些產業跟物聯網技術很接近,有些跟大數據很接近,有些跟分佈式系統很接近,有些跟通信技術很接近,這就需要一些複合型的技術人才。有了複合型人才,再去結合實際問題,他制定出的方案可能更好。

所以,人才是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產業人才要更懂區塊鏈,二是技術人才也要懂產業。

第三,區塊鏈對政務領域的價值很大,但這裡面的挑戰也不小,要解決商業模式問題。

因為所有的技術,必須能夠賺到錢,才能夠可持續發展。有好的商業模式,有好的生存環境,技術才會越來越成熟,對產業的促進才會越來越好。

NBD:區塊鏈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

李茂材:我覺得區塊鏈技術很有前景,特別是在國內,因為它能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在國內,有兩個比較好的機會。第一就是跟to G(政府)相關的,因為我們的政府一直在倡導深化改革,發展數字經濟。在政府機構和個人之間,比如:以前一個政務流程要經過層層把關得十幾道程序才能發出去,如果未來藉助區塊鏈相關技術可簡化成幾道程序就可以發出去,這樣不但可信,而且效率也更高。在政府機構跟政府機構之間,前些年很多政府部門說要建大數據平臺,要促進數據共享,但是直接共享又有隱私的問題。在政府和企業之間,也面臨同樣的境況。所以未來,在數據連通和開放共享方面,區塊鏈會提供一個很好的窗口,這個技術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跟to B(企業)相關的,以前我可能很輕鬆就能把市場做得很好,因為中國的市場足夠大,簡單的市場驅動就可以活得很好了,現在我必須要加強企業鏈條間的合作關係和緊密度,甚至技術的含量,才能夠活下去。在這裡,區塊鏈就有發揮的空間。

我覺得to G和to B這兩個機會是中國特有的,同時,有這兩個大場景的驅動,也會反哺區塊鏈技術的演進。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