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煤电:精准按下复工复产“快捷键”

3月4日上午,在距离本部数千公里之外的皖北煤电集团招贤矿业选煤厂旁,等待装煤的汽车排起了长龙。自动取样机依次对来车原煤自动取样。一辆辆满载煤炭的货车驶往陕西省各地……连日来,皖北煤电集团在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的前提下,精准按下复工复产“快捷键”。

1至2月份,皖北煤电集团累计生产煤炭223万吨,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市场电煤需求,充分发挥了国企国民经济稳定器作用。

皖北煤电:精准按下复工复产“快捷键”

坚持顶层设计,有序复工复产

“请大家排好队伍,依次接受体温检测。”2月3日,为保障电煤供应,钱营孜矿率先复工复产。不过,入井职工在进入井口的时候,除往常必不可少的安全检查外,还多了一项操作——测体温。不少矿工反映,现在安全员领誓时还要特别增加一句:“戴好口罩,注意防护。

疫情发生以来,皖北煤电坚持做好顶层设计,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结合上级疫情防控要求和复工复产有关文件精神,围绕“管住人、干好事、造声势”等焦点问题、突出“人员是否进得来出得去、生产物资是否供得上供得足”“产品是否卖得出拉得走”等难点问题,出台了《全面复工复产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及安全生产管理预案》《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关于矿厂实施封闭式管理的指导意见》《疫情防控预案》等系列文件,为基层单位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皖北煤电:精准按下复工复产“快捷键”

疫情期间,各矿均实施封闭式管理。钱营孜矿在保持疫情防控高压态势的同时,及时调整工作量和采掘队伍安排,统筹做好E3213工作面安装、W3221工作面拆除及W3222工作面设备检修维护,确保工作面持续稳产高产。截至2月29日,累计生产原煤50.82万吨,进尺1005.1米。祁东矿把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方式方法导入疫情防控工作之中,把职工在矿期间不戴口罩当作“三违”处理,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实现了安全复工复产。

加强地矿联动,开辟复工绿色通道

2月26日,昌恒公司通过山西省吕梁市应急管理局复产验收;2月29日,天煜能源两对矿井顺利通过山西省尧都区应急管理局矿井复产验收;3月3日,麻地梁矿获内蒙古自治区批准联合试运转并顺利通过准格尔旗节后复工、疫情防控、联合试运转“三合一”验收……连日来,皖北煤电省外项目捷报频传,掀起复工复产热潮。

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政策环境是“硬杠杠”,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的招贤煤矿年产能300万吨,是皖北煤电集团在省外首家获批复工复产的矿井。疫情防控期间,各省市均实施了极为严格的封闭管理措施,人员返程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首要难题。招贤矿业积极协调沟通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悉心谋划、精心组织,采取点对点包车方式接送复工人员跨区返岗,并按有关要求采取隔离措施。目前,该矿900多名职工全部到岗,疫情防控、井下灾害治理、工作面维护性推进、原煤销售和日常经营管理等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中。

后期,该集团将紧抓各地疫情应急响应等级纷纷下调、各地政府按照有关要求有序恢复生产的有利时机,组成工作专班,专门赴省外与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精准对接,开辟复工复产绿色通道。目前,受疫情影响按下“暂停键”的麻地梁矿、昌恒公司、恒昇煤业、恒晋煤业正陆续恢复正常生产。

智能化设备发力,推动精准高效复产

早在2月10日,任楼矿迎来复工潮。复工首日,不少职工心里免不了有些忐忑。“当时疫情还处于高发期,每个人特别怕跟别人接触。”但进矿之后,大多数职工的疑虑立即烟消云散。

行走在偌大的矿厂,一阵阵“硬核”+“智能”防疫气息扑面而来。

厂房各个角落的工作画面实时投射在调度室的巨屏上,无处不在的摄像头不仅能辅助生产管理,还能自动识别和抓拍未戴口罩、人员聚集等行为;繁忙的生产线旁“不见矿工身和影,只见乌金滚滚来”,不远处的智能化采煤机长臂挥舞,煤块应声而下,“搭乘”煤溜子,如潮水般涌向机头、驶向地面;新安装的单轨吊系统取代了人工托运,把各种部件径直送到流水线工位……

“过去,采煤机每割一刀煤,都需要司机现场操作,工作面的上百根支架要一根一根移动。”预备区职工刘飞说,如今,在距离工作面不远处的集控中心,矿工就可以远程操控采煤,工作面只剩下巡检工,杜绝了煤尘、顶板等危险因素。

得益于智能化、信息化设备的大量应用,该企业的复工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变得精准而高效。

“受疫情影响,从春节到2月10号,我矿一直无法正常生产。政策性复工复产后,借助智能化、机械化装备,矿产能迅速恢复。仅仅十余天就完成了当月产量预算计划,硬是把失去的时间和产量给夺了回来。”该矿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邵明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