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私信小編回覆“加群”,可加入“城市更新 舊改說 交流群”!(可注意文末或者點擊主頁哦~)

1

最近在米宅深圳星球頻繁收到的提問,很具有代表性。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近期,深圳擴容的傳聞沸沸揚揚。


據傳826深圳特區四十週年,中央會送擴容大禮包,一旦擴容,惠陽和大亞灣被納入深圳的概率最高。


這讓不少人很是糾結,一萬多的惠州要不要買一套,提前埋伏等待暴擊。


從哪個角度看,深圳對土地都極為飢渴:土地開發殆盡,華為出走東莞,房價越炒越高,發展遭遇掣肘,一切都是因為缺地。


土地不夠就要擴容,這是一個很直觀的推論。


何況,深圳已經擴了一塊深汕的飛地,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近在眼前的只有東莞和惠州。


深圳擴容,怎麼看都覺得勢在必行,不確定的無非是並東莞還是並惠州。


傳說中有激進的大合併,直接併入東莞或者惠州;也有保守的小合併,惠州併入惠陽和大亞灣,東莞併入鳳崗、塘廈、黃江這些臨深片區。


缺地=擴容=併入莞惠的一部分=徹底解決深圳的缺地問題


這個邏輯怎麼看都無懈可擊,但是,又總覺得哪裡不對。


首先,深圳要吞併東莞惠州,問過莞惠的意見嗎?問過廣東的意見嗎?


2


深圳擴容,涉及到的利益博弈實在是太多了。


首先是廣東省,多年來深圳一直是計劃單列市,享受省一級的經濟權限,財政收入上繳中央而非廣東省。


深圳越來越富,越來越強,不受廣東轄制,粵東、粵北和粵西山區卻貧窮依舊,廣東與深圳的明爭暗鬥早非一朝一夕。


廣東省的高速公路、高鐵終點站大多設在廣州,而不會延伸到近在咫尺的深圳,從深圳到內地很多城市都需要去廣州轉車,


2000年,珠江口大橋立項時,原本是為了解決深圳通往珠海的交通問題,但廣東省拉上了香港澳門把珠江口大橋改成了港珠澳大橋,花千億巨資最終連接的是珠海、香港和澳門。


港珠澳大橋採用Y字連接方式,巧妙避開了車流量最多的深圳,只允許擁有粵港和粵澳車牌的車輛通行,大橋使用率可想而知。


面對這種情況,深圳只能曲線救國,自行籌建高鐵、城軌、通道和大橋,如今已有了虎門二橋,深茂高鐵,深中通道等。


在這種大背景下,讓廣東省把親兒子,GDP排名第四的經濟強市東莞,或是排名第五的惠州送給深圳,想一想難度會有多大?


再說廣州,廣州做為傳統一線,南部老大,地位屢屢被深圳挑戰幾乎不保,從北上廣到北上廣深到北上深廣,一字之差,寓意微妙。雙城表面合作,實則競爭。


2017年,深圳GDP首次超越廣州,GDP分別為22438和21503億,差額935億;


2018年,深圳廣州的GDP分別為24222和22859億,差額1363億;


2019年,深圳廣州的GDP分別為26927和23628億,差額3299億。


兩個城市的GDP差距已在不斷拉大,如果再把東莞或惠州併入深圳,給深圳增加了土地,又增長了GDP,等於猛虎添翼,廣州又是否會坐壁上觀?


再者,東莞和惠州願意嗎?


東莞經濟強勁,野心勃勃,近十年轉型成功,甩掉了大部分的低端製造業,轉型高端產業,不惜血本打造松山湖、南城和濱海新區,在深圳和廣州的夾擊之間,表現絲毫不弱。


東莞和深圳爭搶華為,深圳幾無還手之力。


華為已大部分遷入松山湖,去年10月12日,東莞又把松山湖東部800多公頃的優質地塊低價出讓給華為,並配套規劃各類設施,很明顯要讓華為全部遷入東莞,一點渣渣都不給深圳留下。


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東莞,會甘願把寶貴的土地拱手送給深圳嗎?


還有惠州,惠州沒有發展野心只想賣地不假,可是,正因為臨深惠州土地才好賣,如果把地都送給深圳了,還拿什麼賣?


所以綜合分析下來,深圳擴容的阻力超級大,除了深圳和莞惠的投資客,沒有人會投贊成票。


和18年濟南吞併萊蕪完全不同,濟南併入萊蕪,做大做強省會,肥水不流外人田,符合山東省的利益,符合濟南市的利益,對萊蕪來說,雖然失掉了獨立的地級市地位,但是變成了省會的一部分,多方共贏,何樂而不為?


而深圳擴容莞惠,面臨的阻力來自四面八方,惠州還有可能因為利益讓步,但對東莞和廣東來說,不是錢的問題,是地位之爭,排名之爭,榮譽之爭,是絕對不可能讓步的。


想要達成這一目標,除非從中央的層面去強力推動,去下達硬性命令。但讓中央為了深圳的一方利益,去硬壓廣東、廣州、東莞這樣雄據一方的諸侯,恐怕也很為難吧。


對深圳來說,又是否值得排除萬難必須推進擴容呢?


3


首先,深圳的有產階級不願意,一旦擴容,擴容片區房價大漲,房源數量和後續潛在供應量都大增,必然導致原深圳轄區房價下跌,大量有產階級的身家縮水。


最有利的當然是莞惠臨深的自住和投資客,但他們的訴求顯然不重要。


深圳政府的意願才是決定性的。


再回到開頭那個命題上,深圳缺地嗎?


深圳當然缺地,但是,深圳又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缺地。


深圳總面積199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925平方公里,剩下的一多半不是無法利用的山地,就是被納入生態紅線禁止開發,幾乎無地可用。


但通過航拍圖我們會發現,深圳很多片區還有不少已平整未開發的地塊。


龍崗寶龍地塊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光明地塊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前海地塊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寶安地塊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坑梓地塊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葵涌壩光地塊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後海地塊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民治地塊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尖崗山地塊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坪山地塊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西麗留仙洞地塊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深圳灣超總地塊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深圳真實的土地儲備確實很有限,但卻比大家想象中要多。


這些星羅棋佈的地塊量級,沒法和其他城市動輒幾百上千平方公里的新區相比,但能看出深圳缺地並沒有缺到無米下鍋的程度。


這些地塊主要用於工業、商業、住宅和教育、醫療等城市配套用地。


現存地塊大部分做為工業用地進行拍賣,因為高新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是深圳立足之本,少量的土地儲備要先保證產業發展。


住宅、商業和城市配套地塊所佔配額較少,只有產業起來了,才能養活更多的人口,深圳這個拍地思路是沒錯的。


靈魂拷問是,這麼點地塊夠用嗎?


4


深圳現有的儲備地塊夠用嗎?


我仔細研究了深圳近兩年拍地的情況,如果大力招商引資肯定是不夠的,如果只是引進有競爭力的高新產業卻差的並不多。


去年,深圳出讓了兩塊重量級的工業用地,一塊是出讓給騰訊的大鏟灣地塊,面積高達81萬平方米,出讓價85.2億,每平米摺合10500元。


寶中前海片區,住宅用地出讓價每平米摺合40多萬,一萬塊賣給騰訊體現的絕對是深圳政府的滿滿誠意。


另一塊是出讓給聯想的光明地塊,面積59244平米,出讓價1.08億,每平米1822元,光明的住宅地塊拍賣價高達11萬多,相比之下,這塊地可以算是白送。


從這兩次象徵性土拍能看出,深圳政府把最好的地塊,以最低的價格留給最有價值的企業,這些獨角獸企業數量有限,佔用土地資源有限,GDP產出卻極高,還能留下眾多的高新人才,深圳想要留住這些企業,並不需要太多的土地。


次有價值的地塊,則以合理價格出讓給優質企業和製造業,來保證產業的升級迭代。


一個城市什麼時候需要大規模用地,往往是在建設新區的時候。


很多二線三線城市,一揮手就是幾百平方公里的新區規劃用地,比如武漢的光谷新區,成都的天府新區,石家莊的正定新區等等,全國各地的新區隨手劃拉劃拉,沒有500個也有300個。


建新區,一是為建設面貌一新的新城,二是利用新區噱頭招商引資。


但深圳兩者都不需要,因為該規劃的城建都已建好,該引入的高新企業都已引入,現在深圳尚有大量寫字樓產業園空置,再去建設一個龐大的新區,建起更多閒置的寫字樓商務區意義何在?


高新企業的數量是有限的,一個城市的容量也是有限的,深圳再強,也不可能把全國的獨角獸企業都納入自己麾下。


5


在我看來,深圳未來十到二十年的用地規劃和產業發展,是四步棋同時在走。


一是前海自貿區,這塊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一個濃縮的新區,深圳準備把金融業和大量中小高新企業都納入這個版圖之內,填滿這個地塊,並形成集群效應,需要至少十五年。


二是各大總部基地,超總基地,留仙洞總部基地、大鏟灣等,用來承接下一批總部企業的進駐,這些金字塔頂端的明星企業是深圳發展的基石。


三是分散於光明、龍崗、坪山、大鵬等區的多個零散地塊,政府會依據土地位置和等級不同,接納各類高新產業或中高端製造業。


深圳現在的IP和地位,有資格去篩選企業,引進低能耗高產出的產業,拒絕高用地低產出的產業,所以深圳產業發展對土地的需求,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大。


深圳在做的是不斷提升在單位土地面積上的產出值,而不是盲目追求擴大土地面積。


說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國內普遍的工業用地年限為50年,但深圳的工業用地全部是30年。


為什麼深圳只有30年?因為工業地塊不同於住宅地塊,到期收回難度低。


30年後,這些賣出的地塊可以全部回收,再次出讓給更有價值的產業和企業,讓土地價值最大化,實現不斷的騰籠換鳥和產業升級。


30年的使用期限,能保證每年都有大量工業地塊到期被收回,重新整合利用,交付給更有生命力的產業和更有創造力的企業,深圳經濟得以被重新激活。


第四步棋放到後面講。


6


如果真的併入莞惠的部分區域,深圳的土地問題是否可以一攬子解決?


惠州是個多山的城市,山地和丘陵佔去整個城市面積的69%,剩下31%,難以開發的臺地佔12.6%,平原只有18.3%。


惠州我去過多次,偌大的臨深片區,除了大山,剩餘的少量平地基本全部開發殆盡。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整個惠陽,幾無可以開發的土地,臨深片區偶爾能看到的未開發地塊,早就被惠州政府賣出。剩下的少量未賣出地塊距深圳核心區超過百公里,很難利用。


深圳要的是土地,不是漫山漫谷的房子,更不是亂糟糟的城建,這樣一個惠陽,深圳拿來何用,為了幫惠陽抬房價嗎?


有人會說,惠陽沒地了,可以把相鄰的惠東一起並進來啊。


講真,且不說惠東是一個除了山就是山的窮縣,問題是到了惠東就等於到了汕尾,深汕合作區已被深圳收入囊中,可利用的平原面積比惠東還大,深圳為什麼還要大費周章去拿下惠東呢?


深圳擴容莞惠,真還是假?


東莞情況也是類似,東莞深圳都是發達城市,兩市交界處開發強度很高,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很少,且多是一些零散地塊,深圳需要的不是零散地塊,而是連成片的大片待開發土地。


何況,並東莞的難度比並惠州要高的多。


7


綜合分析一遍,會發現擴容根本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擴容之後帶給深圳的價值有限,負面影響卻極多。


深圳並非沒地,東部的龍崗、坪山、大鵬都還有不少未開發土地,只是資金過分扎堆西部,已形成規模效應,資金東引難如登天。


龍崗坪山大量地塊尚未開發利用,再向東走去開發惠州意義何在?


觀瀾城建一塌糊塗,還有部分未開發地塊和急需改造的大量低端廠區,再向北走去開發東莞又意義何在?


退一萬步說,深圳缺地真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中央完全可以給政策,適當退讓生態紅線,允許開發一部分山野林地,開發部分半山資源,或者再填一部分海域,都可以大大緩解深圳的缺地問題。


這個選擇不管對中央還是對深圳,都比兼併莞惠造成的城市內耗要少的多,難度也要小的多。


所以,深圳擴容實際是一群人自以為是的意淫,媒體傳的火熱,中介嗨到飛起,投資客心急如焚,政府根本不care好嗎?


深圳政府在做的,除了前三步棋,用現有地塊不斷騰籠換鳥,用產業升級解決缺地問題,還有第四步棋,已在大家不經意間啟動了。


這就是深汕飛地的打造。


深汕合作區成立於2018年12月16日,但早在成立兩年前,深圳和汕頭就這塊飛地已達成了合作共識。


據大漁對深圳近三年土拍的統計,從2017年初,深圳已開始拍賣深汕合作區地塊,三年時間已拍出深汕土地共計六十塊,工業用地為主,商業和住宅用地為輔。


拍賣地塊主要集中在鵝埠鎮片區和鮜門高鐵片區,小漠漁港片區和產業路創文路等也有少量地塊拍出。


深汕合作區的土地出讓價格極低,尤其是工業用地,早期只有200多元一平,現在也不過500多元一平,住宅地塊5000多元一平,拍下深汕工業地塊的大多是深圳本土製造業。


從拍賣地塊的位置可以看出,深圳政府正在大力打造深汕合作區的鵝埠鎮和鮜門高鐵片區,並用極低的地價吸引深圳本土企業前往深汕佈局,經過長線籌劃與發展,最終讓深汕這塊飛地成為深圳製造業的大後方。


深汕飛地,可供開發土地極多,既不擔心房價暴漲暴跌,又不涉及與莞惠和廣州的利益博弈。所以,擴容莞惠都是假象,深汕明棋才是深圳真正要布的局。


8


深圳,從誕生起,就註定要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城市發展,並不是越大越強,越大機會越多,內地大把一萬多平方公里的三線城市,有用嗎?


紐約,只有789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並不妨礙它成為美國第一大城市。


寸土寸金的紐約,2018年城市GDP高達801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54000億,每平方公里的產出高的驚人。


深圳大概率會學習紐約,做強金融和高科技產業,提高單位產出,做小而強的龍頭城市,而不是盲目擴容面積,導致首尾難顧。


至於高房價問題,縱觀國際經濟發達的城市,紐約、香港、新加坡、溫哥華、倫敦等,無一不是高房價。


經濟的高度發展,必然帶來核心區域的高房價,這根本不是擴容能解決的。


否則,深圳的龍崗坪山還有大量三萬多的房源,為何無人問津?


北京那麼大,平谷懷柔一萬多的房價,能拉低東西城的均價嗎?


為防止中心區房價過高導致人才外流和社會不穩,深圳政府用人才房、安居房和公租房的批量供應來解決這個問題,雖然不能完全解決,但給了夾心層很大的希望。


深圳無處不在的農民房,雖然有礙觀瞻,卻給廣大中低收入階層提供了很好的過渡居所。國際上所有的高房價城市都是豪宅與貧民窟並存,讓每個階層各得其所。


深圳也是同樣,農民房和商品房兩分天下,讓商品房上天,讓農民房落地,讓居住在農民房的人安居的同時,還一直心懷夢想,為最終脫離農民房,住進商品房而奮鬥,這也是深圳能一直維持發展原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從來不認為政府會急於拆掉關內外成千上萬的農民房,把它們全部改造為商品房;


同樣,我也不認為缺地的深圳就急於吞下東莞和惠州,解決辦法有很多,為何要選問題最多的那一個。


高明的統治者,不會事事追求完美,而是承認存在即合理,去尋求一個多方共存的平衡點。


看問題只看表面的人,才會認為政府會用最短時間拆盡農民房,去買小產權搏拆遷;才會相信深圳必然吞併惠莞,去買大亞灣等暴擊。


在我看來,與其買惠陽大亞灣賭擴容,還不如長線佈局深汕,那才是深圳一定要走的棋。

關注公眾號“舊改說”加入城市更新行業群,和小編分享交流舊改 、房產開發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