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深圳貴嗎?
估計所有人都會說,貴,太貴了,貴到離譜!
確實很貴。我每天接觸的投資客自住客,有大量600-800萬的中端客戶,他們共同目的是買一套小三房,有升值潛力,品質略好,學位中上。
聽起來要求不算高,但我會直接告訴他們:買不到,哪怕預算打到1000萬,也要在品質、升值和學位上做出取捨。
有很多在內地橫著走的中小壕,拿出千多萬來深圳準備拍一套豪宅,無一例外都被毀三觀,樹新生,不論是深圳的房價,還是深圳的房東,分分鐘教你重新做人。
但是,我又要說,深圳並不貴,只是每個買房人都太貪心,既要又要,既要住的舒服又要有升值潛力,甚至還要附加學位,這幾個需求合併同類項,價格必然上天。
如果不那麼貪心,深圳真的不貴。
拋開福永、松崗、布吉、觀瀾這些遠差破不講,就說福田,深圳中心區,區位、城貌、交通、配套、教育,無一不優質的全能型選手,還有大量4-6萬的房源,三百萬買兩房,四百萬買三房,面積夠用,配套齊全,生活便利,你信嗎?
今天,大漁就帶你抽絲剝繭看福田,看深圳這座城市是如何兩極分化,又如何被妖魔化為高房價之都的。
2
福田房價地圖:
單看地圖沒用,因為太多樓盤被平均了,你看到的房價地圖只是表象。
實際,和深圳東西部的分化一樣,福田也在嚴重分化。
頂級梯隊:香蜜湖:品質+學位+配套12-18萬
第一梯隊:百花:頂級學位+配套+老舊商品房 10-13萬
第二梯隊:
竹子林:深高學位 8-12萬,普通學位 6-9萬
景田/香梅北:福外學位 8-11萬,普通學位 5-8萬
華強北:荔園+紅嶺學位 8-12萬
第三梯隊:
車公廟:普通學位+中等品質樓盤 6-9萬
園嶺:中等學位(園嶺中學)+拆遷概念(園嶺新村) 8萬
蓮花:中等學位(蓮花中學)+老舊小區 7-8萬
中心區:四神盤(中海華庭、星河國際、城中雅苑、發展興苑) 8-10萬,中低品質樓盤 5-7萬
第四梯隊:
保稅區: 6-8萬
梅林: 5-7萬
新洲: 5-7萬
皇崗/赤尾: 5-7萬
八卦嶺: 5-6萬 (荔外落戶帶動一批老破小漲到八萬)
第五梯隊:華強南:4-6萬
同一個福田,上等盤和下等盤的差距可以高達6倍。
梳理一遍會發現,除了香蜜湖和百花,福田大部分片區的房價是5字頭起,有大量單價5萬多的樓盤,認真淘一淘,4萬多的也有不少。甚至還能找到2字頭的。
比如這個位於華強南的國際文化大廈,74平總價200萬,單價2萬6。這可不是公寓,也不是寫字樓,是貨真價實的住宅。
當然,這絕對不是漏,千萬不要去撿。
3
除掉極個別奇葩樓盤,福田真實存在大量4-5萬的房源,它們交通便利,配套齊全,學位充足,很多戶型不差,居住舒適度不低。
這類房源的普遍特點是:
20-35年樓齡
獨棟或雙棟大塔樓,無社區花園,停車位緊張
八九十年代樓梯房,房源、產品和社區老化
戶型差,客戶不出陽臺,異形或有尖角
樓盤偏辦公化,辦公大於自住
學位中下
定價準則:以上特點佔兩條,單價5-6萬,佔三條或四條,單價4-5萬,不信可以自行對號入座。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開始大興土木的福田,早年建造了大量的低水準低品質樓盤,這類房源,一百多萬可買到一房,二百多萬買兩房,三四百萬買三房。
看完福田的房子就明白,那些天天喊深圳房價高無容身之地的剛需都是偽剛需,說白了,他們不是買不起深圳的房子,而是買不起他們想要的房子。
他們想要的房子是品質次新,花園小區,三房,有升值潛力,學位最好中上。
他們想要的房子,是全中國人民都想要的房子,這類房子,也是深圳漲的最快,價位最高的房子,和全國的有錢人去搶,買不起再正常不過了。
而這些交通便利,配套齊全的老房子呢,大概率是看不上的。因為沒有小區,因為居住體驗不夠好,因為學位一般,更重要的是,因為缺少升值潛力。
所以,哪有什麼真剛需,都是偽剛需罷了。
說到這裡,我想插播兩句。
週六晚上,我去深圳灣人才公園散步,拍下了幾張照片。
我的小米渣像素手機,拍不出現場體驗的十分之一,當時我的感受就是:這麼好的城市,誰不想留下來呢?
但大家都想留下來,這個城市容納不了,怎麼辦?必然要有篩選機制,城市不可能趕人,只能用高房價來篩選了。
付的起留下來,付不起的可以離開。
因為是你選擇了這座城市,而不是這座城市選擇了你。
不能因為你買了一張來深圳的車票,又在深圳打了幾年工,這個城市就欠你一套房,買不起房就是這個城市虧欠和辜負了自己。
這種想法是非常非常錯誤和幼稚的。
深圳的上車門檻真的不高。想留在深圳,錢又少的剛需,應該接受現實,放棄不切實際的既要又要,去買龍崗,去買坪山,去買布吉,去買羅湖,去買福田,有大把二三百萬的上車盤可選,完全可以解決自住問題。
至於升值空間大不大,居住體驗感好不好,學位優不優質,那是馬斯洛需求的第三層次,不是第一層次應該考慮的問題。
話不太中聽,理卻是這個理。
4
再來說福田,這幾年福田跑輸大盤了嗎?
表面看,嚴重跑輸了。
南山均價9萬,前海8萬6,寶中8萬9,福田只有7萬5。不但和南山差距越拉越大,還被前海和寶中兩個小弟超越了。
實際上,透過現象看本質,福田跑輸是個偽命題。
近幾年,福田的品質盤、次新盤、學位房,漲幅一點不弱,尤其是學位房。
福田均價之所以低,是被大量4-6萬跑輸大市的低價盤平均了。這些佔據了優質區位的低品質樓盤,先天不足已經命定,除非推倒重建,否則長線一定跑輸大盤。
而福田的品質盤和次新盤,從2015-2019年,一直在漲。香蜜湖很多樓齡20年的樓盤,均價15-18萬,不弱於深圳灣;次新居多的僑香片區也一直在漲,均價已接近12萬。
學位房的漲幅就更快了,著名的百花片區就不說了,只看景田和竹子林片區,位置相同,品質接近的兩個樓盤,帶不帶名校學位一平米已差出3萬。
更典型的是華強北和華強南。華強片區是深圳的老中心區,今天已經沒落,華強的特點是配套全、環境雜、樓盤老,居住體驗差,獨棟塔樓和老式樓梯房眾多。
這兩個緊臨的片區,僅僅是因為華強北配套了荔園和紅嶺雙學位(紅嶺其實只能算中等偏上),華強南配套普通學位,房價就天差地別。
華強北均價高達10萬,華強南只有5萬,差出了整整一倍!
看福田,就知道深圳的分化無處不在。
從大環境看,東部和西部的差距越拉越大。
從各片區內部看,
品質樓盤和低端樓盤的差距越拉越大;
學位房和非學位房的差距越拉越大。
深圳的嚴重分化,告訴我們三個事實。
一是人們對更好居住體驗的追求,導致高品質樓盤越來越貴;
二是學位的緊缺和供需的失衡,導致學位房越來越貴;
三是深圳的投資屬性越來越強,純剛需已經消失,不管是投資客,還是自住客,每個人都要求投住一體,導致投資屬性強的房子越來越貴。
深圳的分化會持續到哪一步,房價的天平要傾斜到什麼程度才會發生逆轉,很難去預測和量化,這其間又夾雜著舊改、規劃、產業、學校等各類變量。
更重要的是,深圳房產被完全金融化,投資品化之後,主導房價的,已經不是房子本身,而是深不可測的人性。
閱讀更多 直面傳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