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食糖歷史並不足夠“悠久”,白糖一直到明代才出現

中國在漢朝才出現蔗糖,白糖直到明代才出現


  在現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糖不僅是常見的調味料,更是重要的食材,是很多人心心念念,完全離不開的美味。那麼中國古人有糖吃嗎?古人又是怎樣吃糖的呢?

中國的食糖歷史並不足夠“悠久”,白糖一直到明代才出現

  中國上古時期還沒有出現蔗糖。《禮記》在記載當時甜食時,說當時的甜食有棗、慄、飴和蜜,這裡的飴糖就是現在所說的麥芽糖。因為植物種子在發芽過程中會產生酵素,能夠將澱粉水解產生麥芽糖,其中以穀物尤其是大麥的效果最好,故得名麥芽糖。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就詳細記載了熬製各種品種的麥芽糖的熬製過程。
  我們今天最常見的糖是蔗糖,是從甘蔗中提取出來的。在中國歷史上,蔗糖的初始形態是蔗漿,在《楚辭》和漢代的《郊祀歌》裡就記述了當時用蔗漿調味的情況。

中國的食糖歷史並不足夠“悠久”,白糖一直到明代才出現

蔗糖要到了漢代才出現,在一些古籍中記載,蔗糖是從印度傳來的珍貴特產。初唐時期,玄奘法師西行到印度求取佛經,在其著作中記載了印度人所食用的糖“石蜜”。

玄奘法師歸國後極大地推動了中印兩國的交流,蔗糖才從印度大規模傳入中國。
  《新唐書》記載,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派遣使者前往印度摩揭陀國學習製糖方法。使者學成後,唐太宗詔命揚州進貢甘蔗,運用印度製糖法制造糖,色味均遠超於西域,自此中國才開始自己製造紅糖。蜀州和青州各地開始上貢糖,表明唐代製糖技術逐步在中國流傳。

中國的食糖歷史並不足夠“悠久”,白糖一直到明代才出現

  以上所說的糖都屬於紅糖,雜質較多,我們今天常見的白糖要到了明代才出現。明代科技名著《天工開物》記載,當時出現了新的製糖技術,運用泥土的吸附性使糖漿脫色。工人們將熬好的黃黑色的糖漿倒入一種漏斗狀的瓦溜之中,瓦溜下有大缸。

工人們用黃泥水淋下,原本糖漿中黑色的渣宰便掉入缸內,瓦溜中便剩下了白色的糖霜,這就是白糖的製造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