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女博士,一直在國外,最近想回國工作,可投簡歷一週了都沒一個電話,我該回來嗎?

職場8君


想回來就回來吧,女博士,你是中國人!

該不該回來,一個向左向右的問題,還好選擇權在自己手裡,投簡歷一週都沒有一個電話,也許是因為越洋電話的緣故。不能因為一週沒有一個電話就不回來了,投遞簡歷畢竟是在網絡上,回到國內人才市場上走走看看,博士學歷在職場上還是金光耀眼。當然,國內國外的職場氛圍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有個心理準備。


投簡歷後沒電話不是意味著沒有工作機會

很多人在求職的時候會把能夠投送簡歷的單位都投上一份簡歷,只要沾一點關係就行,有點廣撒網的味道,但事實上還是有人不幸的,簡歷投遞無數,電話一個皆無。因為沒有接到HR電話就不找工作了嗎?顯然不是。

投遞簡歷只是求職的一種方式,簡歷投遞失敗之後需要去招聘現場進行面對面的實地求職,在人才市場直接對話的效果比投遞簡歷的要好。簡歷投遞失敗以後去人才市場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方不亮西方亮。

無論是投遞簡歷還是人才市場面對面,都是沒有規定一定要成功的。但在實際生活中沒有聽說過誰找工作沒找到的,真有沒找到工作的基本原因出在主觀上。投遞簡歷後沒有接到電話不是意味著沒有工作的機會,可以換找工作的方法。

回國是想在國內工作的第一步

想回來就回來,不能因為投遞了簡歷沒接到電話就不回來了,回來了與實際情況面對面,人不回來只是就著沒接到面試電話而糾結。

人在國外和人在國內是不同的,遇到心儀公司招聘可以直接去現場的,當然了也有一些公司從不做現場招聘。但是回國是你打算在國內工作的第一步,人不回來談什麼都是空的。

回來之後,有做國外的工作經歷也許有可能會加分的,但是國內國外的工作環境是不同的,外國人可能直接,而中國人比較含蓄,這個問題身為中國人應該懂的。回國,是想在國內工作邁出的第一步。


回國,工作一定會有

34歲,女博士,光光憑著學歷在國內找工作都容易。問題的關鍵是,在薪資待遇上可能達不到心理預期,這種待遇上的落差需要提早做好接受的準備。我認為,可以回來,回國也是回家。人在外面漂泊久了,誰不想家?34歲的女博士,也該回來用所學在國內做事了。不用擔心工作的問題,把薪資待遇要求標準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就好了。國內工作工資待遇可能沒有國外的豐厚,但是在親情方面豐厚了。回國工作,不要把工資放在首位條件上,應當綜合起來考慮,多多進行國內外的對比,回國是沒問題的,工作一定會有。


大嘴老郭


這就是國情。我女兒留英碩士,回來到西安應聘大公司,說是你沒有工作經驗,我女兒一生氣犟脾氣上來了,說那就進個小公司,從頭做起,先積累一下工作經驗吧,結果小公司卻說,你這麼優秀,到我們這小公司,估計是做跳板吧?我女兒直接就說,是做跳板積累經驗,結果就是工資特別低,我女兒一生氣,就投簡歷到北京,結果沒有一週,好幾個大公司就同意面試,但是人在西安,人家直接就是視頻面試,然後我女兒選了一家工資不是很高,但是是她非常喜歡的工作,每天干的特別高興,甚至採訪的都是名人,積累了經驗後,不放心我和她爸,就回西安了,到西安又是投簡歷就石沉大海,沒辦法,特別低的工資進了一家總部在北京的國企,職務是部門主管助理,幹了一年多後,因為路太遠了,每天開車來回不堵車就要一個半小時,但是每天加班,晚上11點下班都算早的,我們考慮孩子畢竟要談戀愛,這樣沒有自己的生活了,就提出辭職,老總又是升工資又是縮短工作時間,職務也從主管助理到主管了,但是,女兒還是離職了,離職前就應聘到了自己總部仍然在北京的教育機構,工資漲了三分之一,但是,幹了半年後,又開始無節奏的加班,雖然有加班費,但是,身體受不了啊,又再次提出離職,離職前又應聘到了一家港資企業,工資又漲了三分之一,但是,因為特殊情況,他們的項目至今未啟動,每天工作量很小,女兒幾次都想辭職,我勸了一下,我認為,目前按時上下班,有自己的時間可以去健身,交男朋友,把自己的事情解決了,再說發展方向吧,可女兒說人家都在出成績,我在這裡養老,感覺太頹廢了,可是,個人的終身大事才是最重要的啊,但願今年能脫單,然後就可以考慮怎麼發展了


葉子也黃了


我女兒曾經在香港一家世界500強金融公司供職,她每年都招聘辦公助理,一個英國回來的男博士,年年都來應聘。她一看到遞交的簡歷就知道又來了。可基本能力太差,連複印文件,收發信件,訂餐,採購都做不好,更別說做圖表了。能力比學歷重要。


吉蘭泰奇


34歲女博士,一直在國外,最近想回國工作,可投簡歷一週了都沒一個電話,我該回來嗎?

如果放在十多年前,“博士”兩個字可能會對用人單位引來尖叫,很多單位都會想方設法把博士們引進到自己的單位。即便是經濟實力不夠的單位,也會用軟環境吸引博士加入。尤其是海外歸來的博士,就更是搶手貨。如果再加上一個硅谷回來的博士什麼的,就不知道會被捧成怎麼樣了。

但是,隨著博士數量越來越多,具有博士頭銜的人越來越廣,特別是一些在職人員通過各種非正常手段獲得博士學位,博士的含金量也在打折扣。而全球金融危機後迴歸的一些博士,雖然有過這樣或那樣的經歷。但是,回國收兵,許多並沒有取得外界期待的業績。相反,卻給地方留下了許多矛盾和問題,也就使得用人單位在如何使用博士問題上,變得越來越謹慎了。

事實也是,博士能否引起單位的興趣,最關鍵的還是能力,是能夠給企業或單位帶來效益和成果。如果僅僅具有博士學位,但能力不強,沒有特點,也沒有特長,那麼,用人單位就不可能考慮,也不可能給予很高的待遇,甚至連接受的興趣都沒有。

那麼,題主到底是什麼原因無人問津的,需要具體分析。譬如專業不對口,譬如不懂得實際,又譬如沒有具體的研究成果等。如果屬於此類,自然不會有單位回覆了。更何況,凡博士者,對待遇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所以,必須知彼知己,能夠了解雙方的結合點。不然,博士也不再是入職1金鑰匙。


譚浩俊


首先看看簡歷有沒有硬傷

這些年來,諮詢我同類問題的人很多,一般來說我都會讓他們先把簡歷發給我看一下,看完簡歷,我大概就知道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常見的影響應聘的問題主要有這麼幾個:

一是年齡,一般來說應屆生32歲以內,博士後35歲以內是比較正常的範圍,年齡再大一些,高校就會把要求提高一些,比如會要求更高水平的論文。題主34歲算是一個不太有競爭力的年齡,但也還不至於沒人要。

二是學歷,因為題主在國外上的博士,那主要就要看第一學歷,一般來說本科為二本院校的,在應聘985時可能會糟嫌棄,但不會作為首要條件去卡。但如果第一學歷是獨立學院、專升本這個層次,那基本上211、985都不太可能考慮了。

三是研究方向和成果,近年來,材料和化學的人才回國的特別多,國內又沒有很大的產業可以承接,大部分人才都湧向高校,這就造成這些專業的人才要求非常高(而且本來這兩個專業也好發論文),沒有兩篇JACS層次的論文,高校很難看得上(這裡說的大面,具體小方向有一些差別)。

如果題主佔了我上面說的三點,那應聘的時候就不能那麼隨心所欲了,需要適當降低一下應聘高校的層次,可以選擇去省屬高校。至於性別,像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一般是不限制的,企業就不好說了。

其次看看應聘方法是否得當

如果題主以上三點都沒問題,那就要看看是不是應聘工作沒有做好。像題主題目所描述的情況,基本可以看出題主就業經驗比較缺乏。

第一,簡歷投出去一週沒有回覆很正常,大部分單位,HR都沒有決定權,需要把簡歷轉給相關部門。比如我們高校HR,只負責收簡歷和初篩,然後將簡歷轉給學院或系,等待相關專業專家的評估,最後才能通知應聘者。這個過程我們一般要求是兩週內完成(因為學院不會來一個討論一個,需要積攢幾個一起討論)。還有些學校明確是一個月集中討論一次。當然,其間HR也可能會給你發郵件以確定你沒有找別的工作。

第二,簡歷投出去以後就等電話,這是不行的。HR很忙,簡歷也有很多,不一定會挨個回電或回郵件,尤其是題主還是在國外。題主在投完簡歷5天后就必須給單位打個電話或者發郵件確認一下情況。如果沒有機會,可以儘快換目標。

第三,如果題主說的情況是最近幾天的事,那這個結果也正常。現在已經是6月,大部分單位的招聘季已經結束,上一年度的招聘計劃已經截止,新的招聘計劃還沒有出來,也就是說,大多數公司已經停止招聘了。題主這個時候投簡歷,得不到回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最後給題主一點建議

其實像題主這樣的海外博士,在國內就業市場上是屬於妥妥的高端人才,關鍵還是在於題主對找工作是否上心。

第一,題主應該提前確定目標,比如國內哪幾家高校有相關學科,自己的本科母校是否有招聘計劃,如果理想的地方去不了,第二層次目標還有哪些。題主在國外,對國內的情況瞭解不充分,就應該多選擇幾個備選項,或者乾脆借回國探親之際實地去看看。

第二,題主可以考慮一些專業領域的招聘網站,比如科學網人才頻道,裡面基本上各大高校的招聘信息都有。除了高教領域,其他大多數行業都有專業人才網站,在這類網站上能找到更多有用信息。千萬不要去哪些亂七八糟的招聘網站。

第三,題主想要回國工作的話,最好還是要多與國內同行交流,與原導師以及師弟師妹們保持聯繫,一方面獲得更多就業信息,另一方面,在科研上也可以保持合作關係。現在的科研絕不能單打獨鬥,“扎堆”才是明智選擇。

總得來說,還是歡迎題主回國,把青春奉獻在祖國大地上。


高校人才真經


我問14歲兒子想不想出國留學?他回答: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好最快的國家,為什麼要出國?之前去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他還看不起,說城市破舊,吃東西不習慣不方便。如果出去了回來就業很困難,如果不回來,在國外也很難溶入進去,這麼小就很有自己的認知和想法。一句話,打死都不出去。


煥然一新76518


某四位一體的單位,前幾年引進的海歸男女博士,目前已有超過三成被取消了PI資格,或調離科研教學崗低聘使用,或邊緣化後自己調走去更基層的單位混。形勢變化太快,單位從各渠道競來的科研經費大幅增長,用人單位極其上級院校,還有地方政府、國家層面給予引進人才的優惠待遇一個也不少,單位和外方著名機構實質性的合作很多,幾位圈內知名外籍洋專家也來長期工作,華裔在美名校有正式教職的教授也很常見。所以目前一般的海歸博士回國求職,對工作和生活上的期望值不能太高。


用戶9385563692709


這樣看她的專業研究方向:

如果是與芯片、人工智能 、新材料、遙感測繪技術、石墨烯開發、超導、核工業等有直接和間接關係的,應該是秒回覆,找個高薪且帶股權的工作隨隨便!!其他專業要涼涼咯一一一一 尤其是工商管理!!!



綻放人生hnguo1965


才一週時間,慢慢來。大部分人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得幾個月,甚至半年。我一個朋友孩子還在墨大讀EE研究生。他想回國看看自己嚮往的單位,海投了10份暑期實習簡歷,10個單位都email回覆他的,基本都歡迎他去,他確認了一家。你學什麼的?如果投很多家連一家也沒人理你,是不是投錯了對象?回不回國主要還是生活方式的選擇。有激情的年輕人大部分嚮往回國工作。喜歡慢生活、喜歡安靜的還是留在那裡很好。


清晨出遊


⭐高校專業那些事⭐為您分析/分享/解惑

樓主是34歲的女博士,一直在國外工作。最近想回國,投了簡歷,一週都沒一個電話,該回來嘛。

我先分析分析你這句話有多少的問題,看看你這一句話中多少語言表達模糊不清的地方,如果我是用人單位,很難對你的情況做出判斷。。很可能第一印象就否定了你。現在反正不缺博士應聘。


  1. 34歲的女博士。是畢業了還是沒有畢業?34歲的女博士,按照正常學習經歷來說,在30歲畢業也是正常情況,你34歲的博士到底畢業了沒有?
  2. 女博士,你為什麼要突出自己是女博士?找不到工作了就別人性別歧視,說自己是女博士嗎?
  3. 一直在國外,你說自己一直在國外,這個一直是什麼意思?從小學到博士一直在國外讀?還是隻有你的博士在國外讀?
  4. 目前是工作了/還是畢業了,你自己都說不清楚。
  5. 然後你投了簡歷,說別人一週沒有一個電話,如果你一直在國外,那你的電話是什麼?電話是中國移動/全球通。還是隻有國外的號碼,別人怎麼給你打電話?別人給你打國際長途?你又知道多少電話,能不能打國際長途,很多的電話都是隻能往國內打打國際長途的電話,非常的少。既然你投了簡歷,應該是電子簡歷,你最應該注意的是你電子信箱的回覆,而不是電話。
  6. 作為女博士,你重要的一點也說了沒有你生育沒有?結婚了沒有?關鍵問題你不說哪個用人單位敢用呢?
  7. 你什麼專業 環化生材已經。。。。任何地方(包括國外)幾乎找不到工作了。
  8. 你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你說清楚了嗎?
  9. 該回來嗎?你自己說呢。一句話都說不清楚,我覺得你個人適合當老師麼:

好啦,廢話完畢,我們說這個高校老師招聘。

高校老師是個好職業

高校老師是一個好職業,成為博士生的就業首選單位,高校老師為什麼好呢?

第一,工作輕鬆,自我掌控時間特別多

不像別的專業,天天都是996工作體制,週末還要加班休息,而高校老師完成了自己的教學,科研任務外,時間完全屬於自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一般完成教學任務之後,80%的時間都是屬於自己,基本上,空餘時間特別多。

當然高校裡面也有為科研而拼命的老師。這些人收入就非常的豐厚。年薪百萬小意思

發一篇sci就是幾千的獎勵。

如果不想工作那麼累。輕輕鬆鬆的話,不搞科研,只把教學完成,那高校老師是最佳的選擇。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高校裡面的教學沒有任何考核,自己教課,自己考試,自己給學生改卷子,相對於中小學,可以說沒有任何升學考核壓力,或者說壓力接近於0。

你如此高校老師成為廣大博士生畢業的首選,尤其是女博士。


第二,待遇好,社會地位高。

高校老師的社會地位,特別高大家一想到高校老師就想到文質彬彬的教授模樣。所以社會地位是非常的高。

高校老師招聘條件

學歷,尤其本科學歷

國內很多985/211高校面對海外招聘老師。其實很喜歡海外的博士生。

一般要求本科是頂尖級高校,最差也得時候985院校。如果本科不是211/985院校的話,目前你想進入211重點院校當老師的概率幾乎為零,不管你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還是劍橋大學。

海外學歷

現在信息時代發展,海外名校的實力的具體,而不是說隨便一個海外名校都比比國外都非常的厲害。

一般來說海外名校的定義是,各類國際大學排行榜( QS大學排行榜,泰晤士大學排行榜)不能低於前50名,最差是前100名。

一般來說,澳洲或者歐洲高校基本上都直接被排除。





美國主要是常青藤院校和知名的州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加州理工大學等。

英國除了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以外,其他院校基本不如國內頂級985。

只要你是美國頂級名校,本科也是名校,想在國內找個工作是非常的容易。

高校老師:論文水平

你應聘高校老師來說,最重要一點,除了你的頂級名校學歷以外。就是你的論文。甚至可以說論文比你的學歷更重要。

比如你在你所在領域的頂級期刊,頂級會議上發表了多少論文?

比如生物博士,那你發了多少nature,science,cell?

材料博士,你在下屬刊物發表多少篇一作文章?

  •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IF 51.941)
  • Nature Energy(IF 46.859) Nature
  • Materials(IF 39.235)
  • Nature Nanotechnology(IF 37.490)
  • Advanced Materials (IF 21.950)
  • ACS Nano (IF 13.709)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 8.097)

目前對於生物材料博士來說,頂級的論文越多越好,如果只有一兩篇的話,在國內很難找到教職。哪怕是二本院校。

國內博士嚴重供大於求,都搶著進高校,目前幾乎所有的高校都開始先師資博士後。。。


中國每年培養的高校大概在5萬名。光中科院每年畢業6000名博士。如果都進入高校當老師顯然不現實。每年中國高校提供的教職大概不到5000個。985/211每年提供的教職更是少的可憐。

清華北大博士進211都得查三代。

被基本上不是相當老師已經非常的難,目前任何一個高校內一般是先當師資博士後。

當然師資,博士後也不是說百分百。也不是能百分百留校

所以樓主根據自己條件斟酌一下。

目前,博士能去省會重點高中找個教職就算不錯了(還得有關係)


深圳中學老師:

目前省會頂級高中都是這樣的師資。樓主自我斟酌吧。

老鐵們,都看到這裡了。點個關注,點個讚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