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根筋是怎麼了?心理學家以兒子做實驗,揭示秩序敏感期祕密

秩序敏感期來臨,孩子會這樣

晚上,媽媽帶2歲的榮榮去臥室睡覺。榮榮發現爸爸也睡在自己這一頭,頓時嚎啕大哭,同時不斷地去扯爸爸的衣服和頭髮,要把爸爸趕走。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爸爸每次都睡在床另一頭,榮榮和媽媽睡一頭,這在榮榮的意識裡是已經固定不變的秩序。所以當爸爸“睡錯了”地方,對榮榮來說,就是打破了規則,擾亂了秩序,榮榮因此感到焦躁不安。當爸爸重新睡到自己原來的位置,榮榮才如釋負重,恢復平靜。

孩子一根筋是怎麼了?心理學家以兒子做實驗,揭示秩序敏感期秘密

每天晚上和沛沛做親子活動時,我們都要玩“我說你指”遊戲。每天我都是按順序分別問答:

小沛沛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手手、腳腳、小屁股)在哪裡?

小沛沛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手手、腳腳、小屁股)在這裡。

(媽媽問,讓沛沛指,對了繼續往下說,錯了就糾正。)

有一次我說錯了順序,沛沛突然發脾氣大哭。我反應過來後,重新按固定的順序問他,孩子眼淚還沒幹,就開心地配合我指自己的身體部位,順序絲毫不差。

相信很多家長也深有體會,家裡的鞋子要擺得整整齊齊。有人敲門,必須由他開門,否則必須重新關上門讓他再開一次。

孩子一根筋是怎麼了?心理學家以兒子做實驗,揭示秩序敏感期秘密

當孩子有這些“一根筋”偏執的行為時,家長千萬別煩躁,其實這是孩子進入了秩序敏感期。

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傻兒子”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曾對兒子做過一個實驗。

皮亞傑當著兒子的面,在一把椅子的墊子底下放了一樣東西,然後他讓兒子走出房間。接著皮亞傑把那個東西從第一把椅子墊子下面拿出來,放到對面椅子的墊子下面。

兒子走進房間,拿起第一把椅子上面的墊子,發現那個東西沒了,並沒有試圖像皮亞傑希望的那樣,到其他椅子墊子下面去找。

皮亞傑又重複了這個試驗,這一次他讓兒子親眼觀看整個過程。他把那個東西從第一把椅子墊子下拿出來,然後將其放到另一把椅子墊子下面。

沒想到兒子還是拿起第一把椅子上的墊子,說沒了。即使他知道那樣東西在另一把椅子墊子下面,卻沒有去找。

為此皮亞傑認為他的兒子有點傻。他有些生氣地拿起第二把椅子上的墊子問兒子:“你沒有看到我把它放在這裡嗎?”兒子指了指第一把椅子的位置說:“我看到了,但它應該在那裡。”

皮亞傑做的這個實驗就告訴我們:兒童感興趣的不是找到東西,而是在物品應該在的地方找到他。

孩子一根筋是怎麼了?心理學家以兒子做實驗,揭示秩序敏感期秘密

因此在孩子看來,是皮亞傑不理解這個遊戲。因為孩子認為:如果不把東西放在它應該放的位置上,這個遊戲還有什麼意義呢?

瞭解秩序敏感期

什麼是秩序敏感期?

孩子的成長要經歷很多敏感期。其中秩序敏感期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並逐步獲得和發展起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對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即秩序感。

兒童具有兩種秩序感。

意大利育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兒童具有兩種秩序感,一種是外部秩序感,一種是內部秩序感。

外部秩序感是指與外部環境體驗有關,可以讓兒童體驗到環境中事物之間的關係。

而內部秩序感,它可以使兒童意識到自己身體不同的部分和相應的位置,也可以稱為內部定位。

孩子一根筋是怎麼了?心理學家以兒子做實驗,揭示秩序敏感期秘密

兒童秩序敏感期發展的三個階段。

著名育兒專家孫瑞雪說,兒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現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比如沛沛會因為遊戲沒有按熟悉的程序進行,而不安地哭鬧。

第二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比如吃飯時喜歡伸手到碗裡抓,大人想喂他吃,一定會拒絕說不,堅持自己用手抓。

第三個階段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要重新來。比如家裡來客人,必須要他去開門。誰要是去開門了,就會生氣。還要關起門,讓客人重新敲門,由他打開等等。

兒童秩序敏感期,家長需要做些什麼?

孩子對秩序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也許他們“一根筋”的行為讓家長感到頭痛,但是尊重孩子這一個生命現象是首要的。

兒童秩序敏感期,家長要尊重孩子,給孩子營造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並因勢利導藉助孩子對秩序的嚴格要求,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1. 尊重孩子敏感期的心理需求。

前一段時間,抱沛沛到衛生間洗澡。每次當我把脫下來的外衣遞給沛沛爸時,孩子都要邊搶邊哭,怎麼安慰都沒用。那急切又生氣的表情彷彿在說:這是我的衣服,不許你動。但是把衣服還給他,他哭得更兇。

孩子一根筋是怎麼了?心理學家以兒子做實驗,揭示秩序敏感期秘密

這樣的情形發生幾天後,我反應過來了孩子是想表達:脫下來的衣服應該由我拿著放到沙發上,因為以前我都是這麼做的。

下一次再洗澡,我先把他的衣服交給爸爸,孩子又是大哭,然後我邊說“媽媽拿沛沛的衣服”邊接過他的衣服,沛沛立即破涕為笑。果然我的分析是對的。以後每次洗澡,我就不讓沛沛爸幫忙了。

育兒專家孫瑞雪指出:秩序敏感期的出現,是不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的成長必經階段。

當孩子出現一些在大人看來不可理喻的偏執行為,家長應當尊重孩子,多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並拿出愛心和耐心,儘量去滿足孩子在這個階段對事物秩序的強烈需求,陪伴孩子順利度過秩序敏感期,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2.給孩子營造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

我們知道,孩子的成長要經歷很多個敏感期,每個敏感期孩子都肩負著發展特定能力的使命。

孩子一根筋是怎麼了?心理學家以兒子做實驗,揭示秩序敏感期秘密

為了使孩子建立良好的秩序感,家長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整潔有序的生活環境。

一是家裡的物品擺放最好有固定的順序。家長不要隨便去改變它們的位置,同時還要做到物品使用完,及時歸位。

二是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前提下,居家用品儘可能簡單,擺放整齊。不要堆滿雜物,混亂的環境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也容易破壞孩子自有的秩序感,長大了學習做事會沒有條理。

三是要明確在家裡做什麼事,應該在什麼位置。比如吃飯最好都在餐桌上,不要端著煩飯碗跟著孩子到處跑。洗漱要在衛生間,不要讓孩子隨意在客廳或別的房間大小便等等。這樣有助於增強孩子的秩序感,將來成為生活有規律,做事有條理的人。

3.因勢利導培養好習慣。

意大利兒童專家蒙臺梭利研究發現: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看到某些物品放置無序時,他彷彿受到了某種刺激、某種指令,會強烈地希望把物品回覆原位。

沛沛正處於秩序敏感期,洗澡出了衛生間要自己關燈,媽媽代勞就哭鬧,非要重新開燈再由他關掉才行。媽媽的包只能放在進門的玄關櫃上,偶爾放在沙發上,他一定要跌跌撞撞提回去。

孩子一根筋是怎麼了?心理學家以兒子做實驗,揭示秩序敏感期秘密

那遇到孩子類似這樣執拗的行為,家長應該滿足他們建立良好秩序感的需求,讓孩子獲得願望實現後的滿足感和快樂感。還可以藉助孩子對秩序的熱切度,培養孩子有規律的的生活習慣。

總結:

蒙臺梭利指出:秩序是兒童內在的需求,就像動物需要陸地,魚兒需要水一樣。

為了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秩序敏感期,家長理所當然要盡心陪伴,盡力滿足孩子這個階段對秩序的特殊需求,讓孩子在井然有序的環境中獲得安全感、平靜和快樂,習得做事有條不紊的良好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