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之美(2)——《國風·周南·葛覃》:回孃家


詩經之美(2)——《國風·周南·葛覃》:回孃家

葛之覃(tán)兮,施(yì)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yì)是濩(huò),為絺(chī)為綌(xì),服之無斁(yì)。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浣我衣。害(hé)浣害否,歸寧父母。

詩經之美(2)——《國風·周南·葛覃》:回孃家

葛覃:葛:葛藤,蔓生植物,其皮可製成纖維織布;覃:長

【註釋】

①施(yì)於中谷:施:蔓延;中谷:即谷中。

②維:句首發語詞,含有“其”的意思。

③萋萋、莫莫:茂盛、茂密的樣子。

④是刈(yì)是濩(huò):割完葛藤用水煮。

⑤為絺(chī)為綌(xì):絺:細夏布;綌:粗夏布。用葛布做成夏衣

⑥不斁(yì):不厭棄。(因為是親自動手做的,不容易,所以不厭棄。朱熹《詩集傳》:蓋親執其勞,而知其成之不易,所以心誠愛之,雖極垢弊而不忍厭棄也)

⑦師氏:保姆,傭婦。

⑧言告言歸:告訴公婆和丈夫要回孃家。

⑨薄汙我私:薄:語助詞,含用力的意思;汙:錯洗髒衣服;私:內衣(下文衣為罩衫)。

⑩害(hé)浣害否:害:音義同“何”。區分好哪些要洗,哪些不洗。

詩經之美(2)——《國風·周南·葛覃》:回孃家

【譯文】

葛藤枝兒長又長,爬滿漫山遍谷中,藤葉青青又茂盛。黃雀飛去又飛回,飛落棲息灌木上,聲聲鳥鳴似歌唱。

葛藤枝兒長又長,爬滿漫山遍谷中,藤葉青青又濃密。收割回來煮一煮,剝成細線織葛布,葛衣百穿總不厭。

回去告訴老保姆,還有公婆和丈夫,我要回家看父母。內衣外衣洗乾淨。洗與不洗整理好,回家看望我父母。

【賞析】

《葛覃》講了一位女子回家探望爹孃的事。當時社會的女孩子出嫁後,回孃家不容易,所以,回孃家是一件大事,很值得高興。

然而詩並不從她要歸寧直接寫起,而是先寫山谷之中,葛藤長得十分茂盛,葉子翠綠,黃雀上下飛鳴,停落在灌術叢中,先描繪出一幅陽光明媚的景象。為整首詩打下了一個明快的基調。

接著講到收割、煮葛,講到用葛的纖維織成粗布、細布,做成衣服,這樣的衣服,穿起來舒舒服服。

“服之無斁”,四字體現了她親自割、親自煮、親自織,並親自縫製成衣服後那種高興愛惜的心情。

最後一段才寫到本詩的主題。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她徵得了公婆和丈夫的同意,可以回孃家看望自己的爹媽去了。她是多麼快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