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拜財神!回孃家!這麼做最吉利

大年初二:拜財神!回孃家!這麼做最吉利


大年初二:拜財神!回孃家!這麼做最吉利

正月初二回孃家的習俗

農曆正月初二,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回孃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要帶上禮品回自己的父母家。回孃家有很多講究,比如帶禮物一定要帶雙數,不能帶單數,一般是四份,孃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大年初二:拜財神!回孃家!這麼做最吉利

回孃家只吃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女兒回到孃家,如果家中有侄兒,當姑姑的必須要給侄兒紅包。

大年初二:拜財神!回孃家!這麼做最吉利


大年初二:拜財神!回孃家!這麼做最吉利

各地回孃家的習俗有什麼不同

回孃家並不只是在大年初二,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在中國陝西、河南等一些地方,甚至有六月六回孃家的習俗,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相關,俗謠雲:“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

大年初二:拜財神!回孃家!這麼做最吉利


大年初二:拜財神!回孃家!這麼做最吉利

祭財神

財神是多階層普遍相信的神靈,民間北方於正月初二(南方為正月初五)祭財神,鞭炮聲晝夜不停。正月初二一早,住戶和商號都要祭財神。


一般住戶家無常年供奉的財神像或牌位,就臨時到香蠟鋪請一位極糙的木刻板,水彩印刷的“增福積寶財神”碼兒,或者將除夕接進的那些財神夾在木製助神紙夾子上,設一祭壇,商號則仍在原奉祀的“三財”神龕前設壇。是日有登門售財神像者,如不欲購,只能回答“已有”,忌諱說“不要”,以避不祥。

大年初二:拜財神!回孃家!這麼做最吉利


大年初二:拜財神!回孃家!這麼做最吉利

商號祭財神一般用五宗大供

1.整豬;

2.整羊或用豬頭(羊頭)、前後爪、尾巴,象徵性地表示全豬、全羊;

3.整雞;

4.整鴨;

5.紅色活鯉魚兩條,用紅絲線拴上,繞在正中央,謂之“吉慶有餘”(“魚”與“餘”諧音),又叫“一魚二水”,有借水得財之意,用“羊”與“色”,合成鮮,以示新鮮財神降臨,再發新財。

大年初二:拜財神!回孃家!這麼做最吉利

住戶祭財神則用豬、羊肉各一方,饅頭三碗,每碗五個,湯三盅(用火點燃),茶水一杯。買賣由掌櫃的主持致祭,住戶由長輩主持致祭,程序是燃燈、拈香、叩首,然後將財神碼兒放在院中錢糧盆內,用松樹枝、芝麻一併焚化,院中此時鞭炮如爆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