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鄉來了只“布穀鳥”浙江中行這位駐村書記好樣的

山鄉來了只“布穀鳥”浙江中行這位駐村書記好樣的

陳軍為洋坑埠頭村送達額溫槍、口罩等保障物資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行浙江省分行駐洋坑埠頭村第一書記陳軍踏上了“逆行”之路,緊急返崗,為他所守護的村莊打好疫情防控和助推全面小康的“雙戰役”……

抗疫防護不放鬆

正月初四一大早,陳軍從松陽縣城家裡出發,奔赴三十多公里外另一個“家”——大東壩鎮洋坑埠頭村。

去年7月,中國銀行職工陳軍派駐成為大東壩鎮洋坑埠頭村第一書記。洋坑埠頭村山清水秀,是一個可以尋到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英雄村落,有著松陽規模最大的戰壕遺址,然而經濟卻相對落後。剛踏進這個古樸沉寂的村落,陳軍想的是如何讓村民生活更富裕、更美好,而現在,鄉親們的健康平安成了他最大的牽掛。

“1月20日以來‘七省五市’回來的人都排摸清楚了嗎?”

“最近一段時間你們有沒有與外人接觸過?”

“居家隔離的那10來家農戶的生活物資有保障了嗎?”

連日來,陳軍一直在為大東壩鎮洋坑埠頭村的防疫工作忙碌著,一戶一戶的詢問,一家一家的排查,村裡處處都有他不知疲憊的身影。

“我們村那會防疫壓力是非常大的。”陳軍回憶,當時松陽縣唯一一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就在大東壩鎮牛角圩村,洋坑埠頭村曾到過確診病例村莊的村民再加上從重點地區返鄉的村民共涉及十多戶。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進村路口,陳軍和村黨員幹部一起值班值守,測量體溫、登記人員和來往車輛等,實行24小時輪班值守工作制;在村頭巷尾,他教村民如何不串門、不拜年,做好自我防護,上門摸排走訪,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因受交通不便及渠道不暢通的影響,值班人員必備的額溫槍、口罩等物資出現短缺。陳軍當即撥通了電話請示中國銀行麗水市分行領導支援相關物資,經多方聯繫,將額溫槍及口罩送到了洋坑埠頭村。在連聲的感謝中,陳軍原本焦慮不安的心終於落了地。

一些溫暖的細節刻在了陳軍的抗疫記憶裡。防控疫情不分晝夜,值班時往往夜裡還要守在村口,最冷的那幾天,卡點路邊的火堆24小時生著。傍晚及夜裡,有幹部把家裡的土鴨蛋拿來烤起來大家分享。大家圍在在火堆邊,火驅除了冬夜的寒冷,抵擋了疫情,也溫暖了人心。

防疫不忘春茶交易

麗水松陽是浙江相對不發達的縣區,近年來,生態茶產業的發展是助推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推動力量。在松陽,茶葉猶如“黃金葉”般珍貴。洋坑埠頭村茶園種植面積有423畝,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疫情導致封村、停工、停運,村民們人雖“宅在家裡”,但焦躁的心實在是“宅”不住了。

“鮮嫩的早茶放那裡沒有人手摘,現在可是價格賣得最好的時候啊!”“一年到頭的辛苦就靠春茶賺點錢,但現在連家門都出不去,這可怎麼好?”

陳軍深知春茶對村民們的重要性,也萬分理解村民們內心的焦急。“疫情防控是當前首要工作,眼下即將面臨早春茶開採高峰期,提前部署,及早做好應對,對做好疫情防控和實現村民增收十分重要!”

坐不住的他帶著村主任一同走進田間地頭查看春茶長勢,走進村民的家中,安撫村民們焦慮的情緒,強調了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傳達了縣政府的抗疫指示以及後續對茶產業相關工作的安排。

“這張表格是我製作的採茶工需求表。已經跟中介對接溝通好了,賦閒在家的都可以先填上來,回頭等疫情緩解,你們就可以參與縣內的茶葉採摘了。”對於村裡廣大的採茶工,陳軍第一時間聯繫了縣裡的中介,及時掌握用工需求信息。

“這個是我們中國銀行推出的茶商E貸、茶農貸,茶葉市場、各茶青交易市場目前也已經暫緩開市了,建議村裡的茶農朋友儘量的延遲採摘,延長名茶的自然生成周期來提升茶葉品質,這期間我們可以提供資金支持。”

“放心,等疫情過去了,靠大家的努力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我們東山再起!”

一句句安慰和鼓勵的話語凝聚了這位駐村幹部對幫扶村始終牽掛在心頭上的濃濃深情, 振奮了人心,也活躍了洋坑埠頭村的氛圍。

雖然不允許茶葉加工廠進村收購茶葉,但陳軍和村幹部想了個辦法,在村口搭起了交易棚,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幫助村民和收購人員零接觸交易。看到村民們舒展的眉頭,陳軍內心也無比欣慰。

全面小康助就業

“現在大家都復工返崗了,像我這樣的殘疾人,今年還不知道去哪裡找工作。”

“可不是嗎?出去找工作的話,東跑西跑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而且到外地去也不安全啊!”

往年正月十五前後,松陽當地都會組織舉辦大型招聘會,今年正月已過,為了防止人員聚集,招聘會取消了。眼瞅著大夥都上班了,陳軍心繫洋坑埠頭村村民,又開始為村民們的返崗復工焦急萬分。

山乡来了只“布谷鸟”浙江中行这位驻村书记好样的

陳軍走訪復工口罩生產企業

在走訪企業、關注企業復工復產的時候,陳軍瞭解到受這次疫情的影響,外地人員流動受阻,企業也面臨招工難。

“我們主要是生產服裝和襪子,需要大量的手工業從事者,受疫情及工人復工慢等因素影響,目前僅幾條生產線開始生產,後續的生產線恢復後,人員缺口會很大。”耶米瑪負責人陳總告訴陳軍。

萬基光學負責人童總也有著同樣的憂慮,“我們現在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新上馬了一條口罩等防疫設施生產線,你們中行新增的600萬“戰疫貸”貸款也已就緒,急需大批量的縫紉工。去外地招工已經來不及了。”

面對一邊是自己聯繫的企業招工難,一邊是農村的脫貧攻堅就業難,何不做個牽線人,將村裡和企業搭上橋樑,實現雙贏?

說幹就幹,陳軍通過村幹部瞭解摸排村裡村民當前的困難和就業需求,計劃為村裡外出務工人員實行就業“私人訂製”。他先後聯繫了飛洲電纜、旭峰布業、浙江萬基光學等企業,為洋坑埠頭村村民的開通了就業“綠色通道”。

完成這一系列的工作後,陳軍通過村裡微信群發佈招聘信息,為了惠及信息不靈通和渠道有限的村民,他帶著“私人訂製”的招聘通告回村張貼至公告欄,向村民積極宣傳返崗復工的疫情防控基本知識。這些就業信息及時送達後,僅當日就達成了工作意向近十個。

山乡来了只“布谷鸟”浙江中行这位驻村书记好样的

陳軍在村裡公告欄上張貼招聘信息

“這公司不錯,殘疾人他們也招,還包吃包住,有五險,工資還不低啊!”

“想不到不出村也能找到好工作,真是太感謝您了,陳書記!”

一抹暖陽灑在田間,映著油菜花的燦爛,走在這綿長的鄉間小路上,陳軍的腳步輕快了不少。派駐洋坑埠頭村之後,大半年來,他常常像這樣走在村裡,跨過連接著兩岸人家的石橋,偶遇風格古舊的古建築。

陳軍很喜歡他所駐守的洋坑埠頭村,“因為是傳統古村落,村裡蠻有特色,挺漂亮”。陳軍說,近兩年村裡建起了民宿,發展越來越好了。等疫情結束,他想他還能為這片美麗的土地做更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