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如何不被原生家庭拖累,你的心態決定你的人生走向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可見,是否擁有幸福的童年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也許有人會問:原生家庭不好的人,是否永遠無法擺脫陰影,過不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呢?

答案是否定的。也許你無法釋懷原生家庭的對你的傷害,但是隻有直面自己的內心,積極主動改變現狀,調整心態,才能獲得幸福和自由。

《原生家庭》:如何不被原生家庭拖累,你的心態決定你的人生走向


那麼,我們如何減少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呢?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給我們帶來了答案,這本書中介紹了各種有毒父母行為模式以及如何從內心出發,找到解決原生家庭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但是本書的核心不在於譴責父母,而是在於告訴人們如何從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中走出來,活出自我,讓自己快樂和幸福。

一、 有毒父母的行為模式有哪些?

有人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和家庭,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痕跡。一個家庭的幸福程度決定孩子是否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作所為對孩子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

《原生家庭》:如何不被原生家庭拖累,你的心態決定你的人生走向


作者說,如果父母持續不斷的將負面的模式帶給孩子,這種模式包括辱罵、虐待或者是操控孩子,恣意支配孩子的生活,給孩子乃至成年帶來持續的傷害和痛苦,這類父母被稱之為“有毒”父母。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有毒”的父母會有哪些行為會傷害到孩子呢。

01 幼稚型父母

幼稚型父母即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他們只重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視而不見。在孩子的成長中,他們極少陪伴孩子,可以說是完全忽視孩子的情感。

《原生家庭》:如何不被原生家庭拖累,你的心態決定你的人生走向


比如書中有個例子。萊斯從小就承擔起了家庭責任,父親每天一大早去上班,母親整天病懨懨的躺在床上,而萊斯既要照顧弟弟還要做家務,基本上他的童年生活都是在這種狀態中度過。他過早的承擔起了本該不是他這年紀承擔的責任,他名副其實的成為了自己父母的父母。

萊斯成年後,即便萊斯搬到別的地方生活,每天也不得不通兩三次電話,而父親每次的開場白總是:“你的母親心情不好,能不能抽空回來安慰安慰他”。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看出,萊斯的父母從來不管他的感受,只知一味索取。他的母親總是以柔弱之姿尋求萊斯的安慰和同情,一旦萊斯拒絕就會用親情來綁架萊斯,讓萊斯不得不妥協屈服。而當萊斯感覺自己沒照顧好父母的感受時,就會產生負罪感。

這種“有毒”父母完全沒有擔負起父母的責任,他們的內心住著小孩,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巧取豪奪。在這種錯亂的親子關係,會導致孩子的自我價值觀越來越低。

02 操控型父母

除了幼稚型父母外,我們生活中還有這樣一類“有毒”父母,喜歡操控孩子的生活和工作,“以愛之名”來控制孩子的一切。

《原生家庭》:如何不被原生家庭拖累,你的心態決定你的人生走向


比如,在《我家那小子》節目中,朱雨辰母親作為嘉賓就曾對大家說過:“無論朱雨辰走到哪裡,她都要給他一個溫暖的廚房。”確實,她在日常生活就是如此。無論朱雨辰到哪裡拍戲,她都要跟著一起到片場,每天給朱雨辰洗衣做飯。而且天天堅持4點鐘起來,給朱雨辰熬梨湯,一做就是10年。

除了干涉兒子的生活外,更插手朱雨辰的婚姻,希望未來的媳婦能做到和她一樣,做個賢妻良母,照顧朱雨辰的衣食起居。

這種“幫手型”父母,肆意的干涉孩子生活、工作和婚姻,他們最怕的就是孩子自力更生,因為一旦孩子離開,他們就失去了對孩子的掌控感,就會產生一種被拋棄、被遺棄的感覺,他們給孩子造成一種生活上的無力感,只是為了讓孩子更依賴他們。

03 語言暴力型父母

語言暴力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出口傷人。作者說,所謂的語言暴力就是家長經常對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為人的價值進行語言層面的攻擊,這就屬於是虐待了。

《原生家庭》:如何不被原生家庭拖累,你的心態決定你的人生走向


父母有時羞辱、辱罵、貶損的語言對孩子進行負面評價,這種帶有標籤性質的負面語言,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極度缺乏自信心。

放眼我們的社會,青少年犯罪日益嚴重。瀋陽心理研究院研究結果顯示,童年受到精神傷害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國內有一個教育短片《語言能造成多大的傷害》,短短几分鐘,卻震撼人心。視頻中這些父母一出口就能誅心,比如“沒見過你這麼笨的”、“豬腦子”、“廢物”、“你怎麼不去死”。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我們無意中也在說過。同時我們也發現暴力語言的力量是驚人的,足以摧毀一個孩子的一生。視頻中的少年長期受到語言侮辱和貶損,對父母的怨氣壓抑已久,導致他們將憤怒轉向他人,最終走向犯罪的道路。

所以,語言暴力是傷人的利器,會造成孩子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的性格,也讓孩子對未來的期望產生巨大的困惑,他們可能會自暴自棄,也有可能出現傷害他人或傷害自己的傾向。

04 身體虐待型父母

有些父母能夠很好的控制情緒,而有些父母卻不能。他們常常任由自己發洩情緒,當自己被激怒時,就用暴力方式來解決問題。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往往給孩子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原生家庭》:如何不被原生家庭拖累,你的心態決定你的人生走向


書中有個例子。二十七歲的喬從小就在家庭暴力中長大,父親總是毫無理由的對他揮拳。記得有一次,喬的母親出去買東西,父親就拿起皮帶開始抽他,鄰居聽到叫喊聲後報警。警察到來,父親謊稱叫喊聲是從電視中發出來的。因為父親在當地有些權利,即使警察看到喬身上有傷痕,最後還是離開了。

因為母親對父親冷淡,甚至不願意和父親同床。所以,喬的父親就通過打喬來發洩心中的怨氣,把喬當做出氣筒,遷怒於喬。這類父母從來不管孩子是否受到傷害,通過打孩子來讓自己感受好一點。

也有家長喜歡用體罰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管束。但心理研究表明,體罰只是暫時能約束孩子的行為,但它會引起孩子的憤怒情緒、復仇情緒和自我仇視心理。孩子在心理上、身體上承受的傷害遠遠大於暫時的約束。

二、如何減少“有毒”父母帶來的傷害

當我們經歷過父母的情感綁架、控制、語言或身體的傷害時,如何讓父母知道他們的行為給我們造成的影響,用什麼方法來減少這些傷害呢?我們可以採用設立界限、正視負面情緒、與父母對峙等方法來直面父母,戰勝恐懼,減少有毒父母的傷害。

第一種是設立界限。

設立界限就是明確自己的需求。要把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放在父母感受之上。很多人認為父母是至高無上的,當父母提出要求時,很難拒絕父母,而不敢維護自己的權利。所以,首要的就是拋開父母灌輸的觀點和想法,擁有自己的情感和行為,和父母明確彼此的界限感


《原生家庭》:如何不被原生家庭拖累,你的心態決定你的人生走向

當你和父母意見相左時,為了避免和父母發生矛盾,你可以採用非辯護型回應。非辯護性回應的意思是指以溫和的方式堅定表明自己的立場。比如,當你不認同你父母的觀點時,你可以這樣說,哦,是這樣啊;我明白了,讓我想想;很抱歉,讓你生氣了。這種回應方式不是軟弱、不是妥協,而是用更委婉、溫和的方式避免家庭你和父母之間的衝突。

同時要堅定的表明自己的立場,告訴父母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什麼事情時你可以接受的,什麼事情又是你不能接受的。只有這樣你才能確保你在情感和行動上是獨立自由的。你不主動做出改變的話,掌控權永遠會在父母那裡。

第二種是正視負面情緒。

原生家庭的傷害會帶來很多負面情緒,比如憤怒、悲痛等。很多人會懷疑父母對自己不好,是因為自己的責任,由此產生的負面情緒就會壓抑在心裡,有可能就會變得狂暴或抑鬱。

作者說,必須卸下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擔的責任,歸還給承擔責任的人。所以,你不該為父母造成的傷害而自責,而是讓父母承擔他們的責任。

在家庭暴力下成長的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正確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接納自己的情緒,不要再壓抑憤怒,你可以選擇獨自在家裡或車裡發洩你的憤怒,或者可以選擇運動的方式來轉移你的思緒。

關於悲痛,可以找親近的人聊聊你心中的感受,為了減少自己的悲傷的情緒 ,你也可以每週列出你能做的事情,以減輕悲痛給你帶來的抑鬱。

第三種是與父母對峙。

與父母對峙是直面過去,徹底克服面對父母時恐懼的有效做法。通過對峙,告訴他們你曾經經歷的事情,告訴他們由此帶來的感受,如果我們不去面對內心深處的恐懼,面對過去,就無法改變與父母的關係。

對峙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寫信,一種是面對面對峙。當你還沒有足夠勇氣面對父母時,寫信是最好的方式,可以避免正面衝突。並且寫信可以帶給父母很好的思考機會,如果父母存在暴力傾向,寫信也是最安全的方式。

在信中,你可以以“我想對你說這些以前從未說過的話”為開場白。而且還要包括四點內容:這就是你曾經對我做的;這就是我當時的感受;它就是這樣影響了我的生活;這是我現在對你的要求。要按照這個順序來寫,讓父母知道他們的行為有多糟糕。

寫信後,你可以邀約父母進行面對面對峙,對峙時要注意場所,要保證私密性。同時要做好充足準備,如果對峙時因一時緊張腦子空白,可以先準備稿子,在對峙時念給他們聽。

對峙後父母的反應有可能是暴怒、吼叫甚至不承認自己曾經對你的傷害;或者在對峙後假意對你表示歉意,但是事過之後又開始重蹈覆轍;或者父母對你充滿了敵意。但是沒有關係,只要勇敢邁出對峙的一步,你就勝利了,因為你開始為自己而活了。

三、如何調整心態,找到出路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說:“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過去的經歷不能代表一切,我們可以從這段經歷中去反思自己到底要走什麼樣的路。

《原生家庭》:如何不被原生家庭拖累,你的心態決定你的人生走向


也許你怎麼努力,原生家庭都無法改變,父母對你的態度依然如此。但是沒有關係,我們仍然可以選擇自己要走的路,因為人生是你自己的,別人無法代替你生活。那麼,怎樣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放棄鬥爭,繼續前行。不要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與父母的鬥爭中,而是把精力放在提升自我和經營自己的家庭上。

重新定義愛。學會愛別人,給心中愛的油罐加滿油,只有知道什麼是愛,什麼是幸福,生活才會快樂起來。

相信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相信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要有立場和原則,唯有保持獨立和自主才能擺脫控制和傷害,獲得幸福和自由。

不要被原生家庭拖累,我們的人生還是自己說了算,如果曾經的經歷還是讓你耿耿於懷的話,請溫柔的擁抱自己,說我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