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第一次听到河南方言是什么感受?

a398181531


今天的河南大部分地区都是说的中原官话,特别是今天的开封地区,远在宋朝时期汴京宋朝都城,汴京流行开封话就是当时的宋官话。还有很多人说开封话是河南官话的,这点的话到后来不太准确。。宋代的国都,不代表那时的官话口音和现在相同。抛开历史变迁,只谈当代,一省之方言,大多都以省的最中心地区或省会为代表的。所谓开封话是正宗的话,那时候在其他省听来比较像。

语言是文化里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原文化,说的是中原官话,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目前的汉语言文化专业学生,教科书中对河南话提及的很少,还有说洛阳话是正宗的河南话的,我本人认为洛阳自汉唐以后就没落了,而开封自古以来便是河南地区的首府,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包括豫剧也是自开封起源的。正宗河南话应该是开封话。


为愁


1

准备结婚的时候,带媳妇儿回我大河南。

吃饭的时候,妈妈炫耀这桌饭都是自家种的,说了好几遍:上地啥都有!

过了,媳妇儿悄悄问我:妈妈是基督徒吗?

我说,啥???

她奇怪地问:那不然妈妈咋一直说,上帝啥都有!


2

我大伯家的闺女也要出嫁了,但有些事情还没有谈妥,最近老来跟我妈商量。

我妈最后建议说:先把日子定了,别的等男方过来瞧的时候再说。

“瞧”,河南方言里的意思是男方到女方亲戚家挨个登门拜访并送礼品。

结果媳妇儿老委屈了,晚上可怜巴巴地问我,为什么她嫁过来对她不好?

我???

媳妇儿伤心欲绝地问:那我有桥吗?啥时候给我修桥?


3

村里有人有人推着车,开着喇叭一路叫卖。

然后每当清晨,一个熟悉的喇叭声经过时,媳妇儿就会说:那个卖鹿茸的又来了!

而且她还觉得别人的台词很好笑,就模仿着那个人的声音一本正经地重复说:鹿茸,无效鹿茸!

她这么念了好些天我都没忍心告诉她,其实那个喇叭喊的是:卤肉,五香卤肉。


4

我们喜欢说,中,中啊。表示行的意思。

现在媳妇儿无论什么事情,她要是觉得不行、不喜欢、不想要或者是劝别人不要那样做,于是所有人就能看到她手舞足蹈自由发挥的河南话:

不中,不中啊,不能中啊!不要这么中啊!


5

我们这里的长辈招呼晚辈,一般都会说:娃儿,blablabla

媳妇儿很感慨地给我说:这里处处充满了怜爱的感觉!!!

我。。。


6

媳妇儿GET到一个很喜欢的词:可美!(河南方言里要简短有力,点到为止)

可美,真是我们最寻常不过的口头禅,大事小事觉得不错都可以这么说。但在媳妇儿的心中,这个词似乎只能用在书面,口头说出来老文艺了。

时不时她就赶紧运用一下,对人家说:可美了!

但不幸多了一个“了”字且音调过于延长,双方就会忽然冷场,在你看我我看你的疑惑中珊珊作别。

场面十分好笑。


7

最后是媳妇儿总结的,她说河南话就是把普通话里,一、二、三声调多尽可能地发成四声就比较像了。

肯定不全是这样啊,但可能外地人听来就是这样吧。每次她觉得自己河南话说得很地道的时候,其实我们都好担心她下一口气喘不上来。


地球旅客


刚开学时我们宿舍8个人,三个南阳的,一个信阳的,一个驻马店的,一个三门峡的,一个商丘的,一个周口的。别看都是河南人,除了我们三个南阳的互相交流没问题,信阳那哥们说普通话也没问题,其他人居然都无法正常交流!商丘那厮说的简直就是火星语,我们南阳的说话一说快他们居然都跟不上节奏听不明白。


天睐67050157


大学宿舍8个人,一个林州,一个周口,两个信阳,一个洛阳一个南阳一个商丘,一个三门峡,只要说的慢点都能听懂。唯独有一个信阳的每次跟父母打电话说的都是方言,哎呦我去,一个宿舍就静静听着,完全就跟外语似得,另一个信阳的竟然都听不懂,平时交流就跟我们说普通话,如果都讲方言的话,呵呵哒呵呵哒。。。。无法沟通


无戒行者


我个人的感觉,河南方言吐字发音是不是有些硬、直,加上过去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给外地人“土”的错觉。本人河南南阳人,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在山西大同市空军部队当兵,是营部书记。因为经常在营首长身边,又常到上级领导机关领、送材料,普通话讲的很标准,曾经还被人误以为北京人。有一年回家探亲归来,去教导员家玩儿,他们家是江西九江的。因为回家十几天又说惯了家乡话,脱口就说。教导员家属发话了:回家几天一开口说话变土了,变得给不认识似的,很不舒服,你还是改过来吧。没办法又说起了普通话。那一刻感觉着河南方言是不是很“土”呀。


两棵树57


我们不管是出去旅游还是自己到外地,语言很难一下子转变,那么当外地人听到河南方言都会有什么反应呢。如果是去到周边的一些城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然而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语言都不一样,特别是河南方言更是独具特色,甚至让人有种喜感。


我就谈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的家乡是河南商丘,大学来到了上海,有时候和同学说话说的很着急,就拽出来我的河南话了,把他们逗得捧腹大笑。虽然现在推行普通话,但是大多数地方还是保存着自己的方言,而且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是很难懂的,我对河南这几座城市的方言接触的比较多。

第一个就是焦作的方言了,这里的方言就像在听文言文根本就听不懂。经常都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还没有清楚在说什么。

第二个就是商丘,方言就相对好一点,这里的地理位置处于省份的交界处,其实还是挺接近普通话的,不过有其特色,喜欢在什么东西后边加个嘚,比如说,洋车嘚,面条嘚,裤衩嘚 让人听着非常有喜感。

第三个是信阳的方言就显得有些萌萌哒了,很喜欢叠词,而且带着一些搞笑的词汇,叔叔竟然能叫成手手,听着非常的有趣,比如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地方去旅游,都是为了听听当地的方言,看来方言也是一种文化。

第四 安阳林州话 这是真正的让你一脸懵的方言,给你说事说半天,估计你一句都听不懂。河南方言里的一枝独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欢迎大家留言说说你的意见,感谢评论,关注!


会飞的小猪遇上达尔文


河南话最正的是开封,郑州不算啊,那是郑州话,河南也有地方方言不太好懂,安阳那边说话就有点听不懂,还有焦作话也不太好懂,狭义的河南话是河南境内的方言,广义的河南话不光河南,与河南交接的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湖北北部一些地区也是河南话,又称作中原官话。

觉着读作jiode

干啥 抓嘞

包子 zuode

膝盖 胳老半儿

拍 pie

馒头 馍馍

笨蛋 玄种


水管工人帅大叔马里奥


第一次听河南方言会感觉到浓重的感情色彩,或许你听不多什么意思,但凭借语气和声调就能判断是好话还是不好的话语。

河南方言语气会有点重,第一次听可能会觉得对方再吵架,其实只是说话的方式和语气造成的。

河南方言也有很多的趣味性,让人一听就觉得很搞笑,让人一听就忍不住哈哈大笑。

#头条情感心理学院#


愿不负时光不负卿


那题主一定听到的是安阳林州话,我们同事有两个是林州的,跟我们说话也没感觉到什么,说的是普通话,可一旦他们两个说话,或者是他们给家里面打电话,就只能听到屋里哇啦的,就跟掌握了一门外语一样,神奇的很。

外地人第一次听河南方言的感受,我也曾思索过这个问题,是会觉得河南话很土?还是会觉得很有意思。以前总认为外地人听河南话一定会觉得很土,但这些年这种感觉变了。在电视上或者出差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外地人会感到河南话有意思,而想学学河南话。

有一个外地的同行就跟我说过,感到河南话很亲戚,她说自己第一次到河南是去新乡旅游,在大山里见到一个农家老太太叫她“妮儿”,她感到温暖的不行,她是苏州人,第一次被别人用河南的调调叫“妮儿”,她觉得很有意思。

不过我觉得河南话应该和任何一种方言类似,有一种自己独有的调调,听上去憨厚而淳朴,让人通过语言都能感到这方水土的乡音乡情,有一种舒服就得劲,有一种肯定叫中,其实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最能代表这个地方的灵魂。

方言是每个地方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对这个地方方言的感受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即使听不懂,也会从它的调调和感情里听出那份浓郁的感情。


乐眼观象


普通话离不开北京,河南话离不开郑州!狭义河南话就是河南中部的郑开片方言!广义河南话东到徐州西到新疆,北方邯郸难道襄阳!至于每个市县方言有一丝丝区别就可以忽略了!豫东说“头”和“手套”,豫西说“地闹”和“手帽”,个别词不同说法,但语音基本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