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保險行業怎麼看,有多少人現在願意從事保險行業職業?

緣起2020


由於人們對保險的誤解和偏見,保險業務員老百姓不喜待見,這幾年隨著人們保險意識的增強,保險業確實也好多了,正確說,其實壽險和車險都一樣重要,大多數人們對車一年買幾千元保險能接受,對自己一年交幾千壽險就捨不得了,不管車險壽險都是以防萬一,很多人都說保險騙人,保險公司有銀保監會監管,不會騙人,騙人的是個別業務員,為了業績,誇大保險優點 ,哄騙客戶簽單,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好多客戶交了十幾年都不知道自己買的什麼險。保點什麼,所以奉勸業務員用專業知識為客戶設計適合的險種 做保險誰也做不了一輩子,但是你得活一輩子,誠信第一,不要以後讓客戶想起來就罵你,讓客戶想起來說,這是誰誰給我推薦的保險,這份保險可交對了。這才是保險業務員的最高存在價值。

附一份車船使用稅費率表,喜歡的收藏



綠川雨如煙


首先,看到您這個提問,我是非常詫異的,呵呵,可能您是對保險的瞭解不多吧,也可以理解。我是一個從事保險行業12年的老保險了;大學一畢業,就由於工作原因到綿陽出差,4月底回來廣州,5月12日就發生了那次震驚中外的大地震;正是這次巨大的自然災害讓我對保險產生了很大興趣,於是就踏入這個行業,一直堅持到現在,我已經將保險當做是我的事業來做了。

在這十幾年的過程中的確經歷了很多人白眼、不理解,當然更多的是客戶朋友的信任和支持,很多不認可的人逐漸認可,而且也很多客戶最終都成為很好的朋友。其實並不想像其他的保險從業人員那樣去吹噓這行業是多麼的偉大多麼的充滿愛和社會責任,我覺得每個行業都是充滿愛和責任,都是在為人服務。保險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轉嫁風險的金融工具,車為什麼有備胎呢,就是為了防止半路爆胎嘛;車為什麼要買車險呢,就是因為車一旦出險造成的損失往往是普通的個人無法承擔,需要保險來轉嫁;為什麼每個人找工作首先要問有沒社保,其實大家都不傻。

時代發展到現在,全國的老百姓對保險的認識和接受度已經很高了,尤其現在信息資訊高度發達,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一場疾病或者意外事故,導致家庭經濟陷入泥潭深淵,家庭支柱變成家庭包袱,小康之家變成小糠之家,以前聽都沒聽過的癌症似乎比以前更多了........這個時候尊嚴已經一文不值了,只有錢才能解決問題。而提前準備的保險就能很好的應對這些突如其來的風險。

未來保險的發展必定是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十幾年前,人們說從事保險的都是沒學歷的、下崗的、在原來單位混不去的,但是這些已經在慢慢發生改變了,因為未來的客戶群體都是高素質的,所以只有高素質的、專業的保險從業者才能在這個行業脫穎而出留存下來;未來的保險從業者不會再是人海戰術,而是精英化路線。

所以,想要挑戰自我的話,可以來嘗試下哦。



奕衛e保


去年,銀保監在其官網公佈的2019年1月至5月保險業經營情況表顯示,前5個月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2.1854萬億元。其中,人身險原保費收入1.7049萬億元,財產險原保費收入0.4805萬億元。根據經營情況表,前五月原保險賠付支出5252億元,其中,人身險賠付支出2807億元,財產險賠付支出2445億元。

相比於加拿大、美國、日本等保險強國,我國的保險數據看似已經成為了保險大國,但其實對比一下數據就會很直觀看出我國的人身險理賠率並不高,甚至一度處在畸形發展時代。大多是因為錯誤的配置和保險理念的扭曲,很大一部分“保民”都把保險當做理財“保本”的一種工具,導致人身險保費中有非常大一部分都是兩全險和終身壽險,這本身沒有太大問題,但是作為普通家庭保險配置的首選,就是本末倒置了,因而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僅僅是“保費大國”,還遠遠不是保險強國。

不過像提問者問到的關於保險行業的從業問題,疑似帶有偏見?這個鍋應該由我們觀念裡的所謂大公司的代理人制度和對應的營銷模式直接來背吧?

保險的本質是槓桿型消費或強制型“儲蓄”,保險是合同商品,保險公司受銀保監會的監管和《保險法》的約束,國家政府多次大型會議中都反覆強調商業保險的重要性。買保險,本身永遠不會被坑,只有買錯了才會被坑,所以一定要控制預算,關注配置。


保家衛國丨


保險行業,金融裡的三駕馬車,銀行,保險,證券。銀行存款貸款,證券股市基金投資,保險保障。

也許保險行業過去被妖魔化,但不能否認保險行業在快速發展,如今200家保險公司,代理人800萬,更有了經紀人。以後金融的放開,外資保險也會進來。

不管保險產品,還是業務員,或者理賠讓客戶對這個行業頗多微詞,但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保險業在國外最久的已經三百年了。英傑華英國的保險公司,和國內合資的保險公司叫中英人壽。英傑華從康熙25年就開始經營了。還有勞合社也差不多三百年了。

很多人說保險坑,那你問問自己為什麼買保險呢?買的時候有沒有弄清楚保的什麼,錢都花哪去了?如果你買保險不清楚買了什麼保障,稀裡糊塗買了,那出險了,發現買的是理財險不能理賠??

不過,保險因為他的專業性,複雜性,剛接觸保險的人不瞭解,容易被矇蔽,出險信息不對稱,業務員只撿好的方面說,不去說清楚除外責任什麼的。

購買過程也沒有做到如實告知,造成出險了,跟保險公司拉鋸,理賠困難。

所以一定要找個專業的,弄清楚買的什麼,才可以。買保險急不得,需要一個過程。


celine82


可能您對保險行業還是不是10分的瞭解,現在大的企業大的城市比,北上廣深很多,從事保險人員的素質非常非常的高,有很多的行業的成功翹楚,還有很多的海歸人士,還有行業的精英,都來從事這個保險行業,因為在國外保險行業是一個終身的職業,很多的從事保險的代理人都是六七十歲八九十歲。在很多人眼裡,保險代理人就是一些大叔大媽,就知道推銷保險的。這是非常狹隘的認識現在的保險涵蓋的方面非常非常的廣,需要保險從業人員不斷的學習,不光要學習保險知識,還要學習法律知識學習財經知識,學習很多方方面面的知識,這就需要一個保險代理人,需要很強的學習能力,這不是大叔大媽們所能解決的。任何行業都是大魚吃小魚,最後只會留下頭部,這家公司這就預示著大公司越來越大,小公司越來越小,專業的人越來越專業,不專業的人漸漸被社會所淘汰。發達國家保險行業的發達是全超於我們這些普通人的想象的,所以我們可以多看一些書籍,多瞭解一些保險行業,還是不錯的,因為在國外金融界不是銀行是保險業


Flyer520


回答這個問題取決於每個人對保險的認知,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特別是保險行業,跨入這個行業的人首先必須是認可保險才會進入,中國的保險公司由當初的三家(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平洋)發展到現在的近二百家,很多國外保險公司也紛紛進入中國或跟中國的保險公司合資,象馬雲、王健林、許家印這些世界500強企業主近年都紛紛申請並通過銀保監會審核批准成立了保險公司,國務員頒發《關於推廣加快保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2020年要在全國範圍加大深度和力度,人均保費3500元,讓中國由一個保險大國逐步提升到一個保險強國,很多各行各業優秀的人才紛紛轉行保險行業,所以未來保險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人們詬病的是保險公司的招聘制度和營銷模式,相信未來經過改革創新,越來越多的人會購買保險,因為保險是轉移家庭風險的最好工具,有越來越多的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會加入保險行業,因為這個行業向善利他,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重。


用戶大童保險經濟人


我就是一個做了6年保險的代理人,我現在的感受就是:保險公司就是一個大超市,產品琳琅滿目,價位有高有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需要睜大眼睛仔細去選,選不好就是一個大坑,殘次品,還是離櫃概不負責!買保險需要量力而行,經濟條件允許,你就買點,如果吃了這頓沒下頓,就不要考慮了。在全民負債的今天,買保險要謹慎!保險公司是盈利性非常強的企業,是不講人性的!


西北平哥616


我以前也覺得,走投無路大不了買保險唄!

等真的進入保險行業才知道,門檻是低,要求也太高了……保險真的不是走投無路才能做的事,保險是個得遇山開山,遇水搭橋才能走下去的路,而且永遠沒有盡頭[捂臉][捂臉]



那子l保險經紀


你以為有多少人是主動從事保險的?



楊清華銀行保險培訓


保險行業非常不錯,可惜機制不夠完善 代理人制度應該改革了 殺新模式有點不適應這社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