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韓信攻下齊地後選擇單幹,他能實現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嗎

我們先來看看,歷史上在哪種情況下可以實現三分天下。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還有韓、趙、魏三分晉國,不過,這個只能算是小版的“三分天下”。

如果韓信攻下齊地後選擇單幹,他能實現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嗎

(三國鼎立區位圖)

三國時期之所以能夠三分天下,那是因為當時出現了三個非常重要的君王:曹操、劉備和孫權(必須是孫權,孫策都不行)。這三個君王擁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根據地:中原地區、巴蜀地區和江南地區。也就是說,當一個團隊有一位好的領導者,同時又有一塊好的根據地的時候,這樣就有可能建立一個相對獨立一點兒的割據王國。

按照這種條件,我們來研究一下項羽、劉邦和韓信的情況。這三個人中,要說好的領導者,其實只有劉邦一個。

項羽很典型的就是瞧不起人。因為他瞧不起人,所以沒有一個謀士願意跟著他。唯一的范增,還是因為和他有一種特殊的關係(被他稱為“亞父”),才跟他有稍微長一點兒時間,後來還是被他氣跑氣死了。武將方面,也是因為他太霸道,太不把人當回事兒,所以最後都一個一個離他而去。

而且項羽建立了一種強權邏輯:誰的拳頭硬,誰就可以坐天下。所以,像英布、彭越這些人,本來是跟著他乾的,後來做大了,就單幹了。(彭越、英布這種思維一直沒改,後來跟著劉邦也是,一做大就想單幹。)

如果韓信攻下齊地後選擇單幹,他能實現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嗎

(劉邦和項羽)

也就是說,項羽沒有一個寬闊的視野,一個寬廣的胸懷,他肯定是坐不穩江山的,就算他暫時拳頭硬,能夠把別人打服,但是別人反他,是遲早的事。

韓信也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朋友。小時候為什麼被一幫潑皮收拾,就是因為他自己太孤傲,沒有朋友。酈食其已經勸得齊王歸順了,他偏偏不肯把這點功勞留給人家,還要去搶功,搞得人家酈食其被齊王烹殺。後來他被蕭何設計抓捕,就說明,他連蕭何這樣一個原本很賞識他的師友都失去了。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沒有朋友不能容人的人,他怎麼可能做得好一個領導者呢!

再說根據地。韓信雖然能打仗,但是它沒有一塊好的根據地。韓信如果想獨立,他最好的機會是在齊地,也就是說只能把齊地作為他的根據地。但是齊地從古到今,都不是一塊牢固的根據地。因為它雖然有一定的出產,但沒有好的地勢,而且背後靠海。韓信雖然能打“背水一戰”的仗,但是如果對方的力量太強大。他最後還是隻能被逼上絕路,“泛浮槎於東海”,當神仙去。而且韓信在齊地沒有群眾基礎,田榮田橫尚且沒辦法在齊地長久稱王,何況是韓信。

如果韓信攻下齊地後選擇單幹,他能實現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嗎

(韓信劇照)

項羽跟韓信不同,他是名門之後,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他的群眾基礎是有的。但是項羽殺戮太甚,火燒阿房宮,坑殺秦降卒20萬人,到處結怨。有人勸他把都城定在咸陽,他卻說什麼“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把都城定在故鄉彭城。彭城這個地方,易攻難守,哪裡是當根據地的地方。由此可見,項羽其實也沒有根據地。

而劉邦把巴蜀及漢中作為他的根據地,後來又佔領了三秦。無論巴蜀還是三秦,都是糧倉,糧草富足。另外,劉邦的群眾基礎也非常好。巴蜀人愛戴劉邦,三秦人痛恨項羽。而且劉邦還曾因在三秦“約法三章”,博得了很好的名聲。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劉邦不但具有很好的領導才能,而且他的根據地選得非常好,只有他才有成為開國君王的潛質。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韓信脫離了劉邦,劉邦早就被項羽幹掉了,還做什麼君王?其實不一定,一旦項羽聽說韓信獨立以後,他很可能就去跟韓信硬碰了,而劉邦反而保存了實力。如果他進行戰略轉移,把部隊轉移到巴蜀及漢中,等到項羽、韓信乃至彭越、英布等人兩敗俱傷的時候,他再出來收拾殘局,網羅更多的人才,最後,江山肯定還是他的。

所以,我的觀點是,就算韓信選擇單幹,秦朝末年也不會出現三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