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常家莊園

常家莊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被稱為“儒商世家”的榆次東陽鎮車輞村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築群。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始建於乾嘉年間,後多次修繕,佔地60萬平方米,有房屋4000餘間、樓房50餘座、小園林13處,建築佔原車輞村的一半。1947年,因戰爭被毀多處,後得到修復。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常家莊園開放為原常家莊園遺存的半條街,共計12餘萬平方米,不及原面積的1/4。其中宅院4公頃、園林8公頃、附屬房屋3公頃,莊牆12公里,形成一山、一閣、兩軒、四園、五院、六水、九堂、八貼、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

規模佈局

常家莊園佔地12餘萬平方米,是規模最大的晉商大院,也是中國最大的莊園式建築群。佈局嚴謹,整齊有序,功能性很強。由堡門、堡牆、街道、宅院建築群、園林、商鋪以及街心牌樓、堡池、池橋等組成。 街道北側是莊園的宅院建築區,臨街一字排開。宅院區之北是園林區,包括靜園及遐園、獅園兩個園中園。街道南側沿街開有各種商鋪,是族人生活消費的供應設施,也是莊園的南封閉線。常家莊園以“后街”為紐帶,各個宅院彼此靠,“臨街門戶依次開,堡門關閉如一堂”。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1681年(康熙二十年)左右,八世常威北上張家口,經營綢布生意,漸次發達,由行商到坐商,開設了“常布鋪”,為常家商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隨後,常威的長子常萬圮、次子常萬旺、三子常萬達相繼隨同前往。除常萬旺不善經商,留居落戶張家口菜園村務農外,常萬圮、常萬達均繼承父業。到乾隆朝及其後,兩兄弟的產業得到長足發展,躋身於鉅商大賈行列,在故鄉榆次車輞村開始了大規模的宅院建設,首先建成“世德堂”老院。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常萬王圮、常萬達分家析產,常家莊園開始大規模建設。常萬圮留在村南祖居“世德堂”老院,稱為“南常”。常萬達在村北重新購地,填平廢渠,建起了“世榮堂”,稱為“北常”。從此,逐步形成“南常”和“北常”兩大宅院建築群。

歷經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六朝,近150年連年不斷修築,常家莊園形成了房屋5000餘間、樓房50餘座、園林7處、佔地達60萬平方米的宏大規模,其建築面積佔到車輞村的一半,在清代晉商大院中首屈一指。民間以此與祁縣喬家大院對比,有“喬家一個院,常家兩條街”之說。另外,常家在太原清徐縣的姚家堡還擁有相當規模的宅院和地產。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1948年(民國37年),車輞村所在的榆次、太谷、徐溝三縣交界地是晉中戰役的主戰場,“南常”主院“石頭巷”遭到很大破壞,“北常”雍和堂正廳被毀。新中國成立初期,“南常”宅院的全部、“北常”后街西面和南面的宅院,大多分配給貧苦農民居住,部分仍留給常氏後代居住;后街東面北側的20多個院落收歸山西省民政廳所有,安排山西第二殘廢軍人療養院佔用。“文化大革命”中,“破四舊”風行一時,常家莊園數以千計的影壁和磚、木、石雕被當作“四舊”破毀。到20世紀80年代,逐漸富裕起來的農民開始追求新式建築,“南常”和“北常”宅院大部被拆除、改造。療養院佔用的“北常”部分宅院,雖然也有部分拆改,但大部分基本保持了原貌。

山西榆次常家莊園,東經112°34'至113°8'和北緯37°23'至37°54',北依太行山脈,南俯汾河谷地,歷史悠久,古稱魏榆、塗水、中都,起源於上古榆罔榆州國,向為三晉名邑。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常氏祠堂

祠堂即原“北祠堂”,開建於1879年(清光緒五年),竣工於1882年(光緒八年),歷時3年,共耗銀兩萬餘兩。北祠堂位於莊園后街東段北側,坐北朝南,院寬25米,進深100餘米,佔地2500餘平方米。整個建築遵從儒禮,南北中軸,東西對稱,三門四進,雄渾壯闊,莊嚴肅穆,是中國北方現存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設施最完備、規格非常高的祠堂建築群。在建築佈局上,常家祠堂從南向北由4個院落組成,即石圍欄外院、前院(戲臺院)和由獻廳分隔而成的裡院上、下院。主要建築設施有供奉祖宗牌位的正廳和獻廳、配廳、配房、戲臺等。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貴和堂宅院位於后街西段北側,坐北朝南,有房屋73間,樓房2座,在常家莊園建築中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個堂;得以保存的磚、木、石雕、彩繪最完整;有中國民居中最大的磚雕影壁;專家認定七開間後樓是中國民居中最高等級的建築。貴和堂的建築,除車馬院、客院等附屬院落在後街南側外,主要建築6處均在街北,是北常建築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堂。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石芸軒書院位於后街中段北側,是常家的家族書院,因珍藏稀世珍品一一石芸軒法帖而得名。書院由石芸軒大書院、私塾院、約齋書院3組院落組成,佈局上連為一體。院內形成一處園林式的書院建築群。碑廊構成了石芸軒書院的主體,收藏展示著四部大型珍貴碑帖,廊即是帖,帖即是廊,其中三部在前院,一為正廊的《石芸軒法帖》,一為東廊的《聽雨樓法帖》,一為西廊的《常氏遺墨帖》。一部在後院南廊,為《四十四帝后御筆帖》。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靜園,是在原常家“後園子”——杏園、棗園、桑園、花園、菜園的基礎上,聘請中國當代著名古建園林專家孟兆禎、周維權、鄭孝燮等精心策劃,遵從原貌,而又經過必要的整合和補修恢復而成的。靜園主體位於各堂院的後面,縱跨莊園北部,佔地120畝。常家建造靜園時,正是中國造園活動的高峰期,且常氏數代往來於江南水鄉與塞北大漠之間,所以,揉南、北風格於一體,使靜園既具北派之質樸豪放,又有南派的靈巧秀美。風格以野趣為主,點綴以小溪、水塘、迴廊、甬道、亭閣、溪橋、園中園,精緻、肅靜、空靈、通透,超然脫。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榆次常家莊園


實用信息

開放時間:早8:00——晚18:30

公交:12路公交車是榆次火車站到常家莊園的往返線。

門票:80元

免費政策:

2020年2月,為感恩抗擊新冠肺炎的廣大醫務工作者,景區自恢復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醫護人員免費開放。

地址:晉中市榆次區東陽鎮車輞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