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呆得不開心?靠soho也無法解決


公司呆得不開心?靠soho也無法解決

工作幾年,不少朋友都應該有自己單幹的想法,問起原因,大多數是以下幾個:在老東家乾的不愉快,老闆摳門,實在幹不下去了;就沒想過給別人打工,打定主意要自己單幹;積累夠了足夠的資源,是時候拼一把了...如果你接觸到的人夠多,你又會發現,這些朋友裡面,第一種情況往往佔了大多數——在公司呆的不開心,不知道怎麼和老闆相處,自己一直也有創業的想法,那不如就創業了。

01

不知道怎麼和老闆交流?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不鼓勵大家貿然創業的,一些加油鼓勵的漂亮話誰都會說,我不這麼做,就是希望大家能夠正確的看待這件事情

原來的公司有問題,呆的不愉快,那你就需要找出問題出在哪裡,畢竟每家公司都有不足。之前有位朋友就是我說的這類情況,我們來看看他的問題:冰大你好,我之前在東莞的一家香港公司做了6年的業務和跟單,主要負責幾個美國品牌商的開發和訂單。

雖然這份工作很輕鬆,但是工資只有固定的七千塊,提成也只是形式主義,一年幾千塊。再加上年底的時候發一個月的工資獎勵,這就是全部了。我實在厭倦了那種不溫不火的生活,不想把自己的人生全部浪費在那裡,再加上父母年紀大了,我想多陪陪他們,所以去年8月份開始到北方的一個小鎮工作,負責的產品也由鞋子換成了塑料椅子。花了一個月熟悉產品後,我就到了上海參展,兩個月內成交了5個客人,目前還有三個潛在客戶,準備下單。有人可能會說這個成交量還可以啊,但我們是個全新的公司,小老闆才24歲,高中畢業,不懂外貿。可能也是因為如此,他的做事方式很不爽快,就算客戶己經付了幾百塊美金的運費,他連幾十塊的樣品費都要問客戶要

我真的是不明白,區區幾十塊錢,我都送的起,何況老闆呢?平常參展幾十萬的費用眼都不眨就交了,等到客人有誠意的要樣品,反而磨嘰的要死。老闆天天呆在工廠裡忙自己的事情,明明在微信裡溝通過幾次的工作事項,他忘記了,出了問題反而來說別人,還埋怨別人為什麼不發郵件給他。

我有問過老闆對於明年的市場戰略和規劃,但是他不說,估計是沒有想過吧。不過我猜應該也是和往年差不多,國內兩次展會,除此之外就其他沒有平臺了。我已經是30多歲的人了,真的沒有多少時間浪費了,有這樣的老闆我實在不知道怎麼推動接下來的工作,感覺無法和他交流。

創業的想法一直都有,但也一直沒有勇氣,但不創業,我心有不甘。如果創業的話,我的家鄉最多就是傢俱,我對這類產品的認識才幾個月,風險特大。

一直以來,您都是鼓勵大家出去看看,去展會,找機會,可是怎麼出去,我卡在這裡了,請給我指條明路吧。


02

保持空杯心態主動求變

當時我是這麼回覆他的:

你過去的兩個工作經歷,可能因為存在

矛盾衝突,造成你現在心裡有點彆扭。

東莞的香港外貿公司:流程化、制度化、平臺多樣、機會多,但平均到自己身上的並不會有多少

你現在的公司:靈活度、不規範、平臺少、機會少,但平均到你身上的機會,並不見得少於之前的公司

我建議還是多角度看問題,理性分析現狀,不要因為老闆的原因就這麼輕易做決定。

首先,保持空杯心態,過去香港外貿公司的經歷是你的優勢,但不要被它束縛,不要用那裡的制度、規則套在現在的工作上。

第二:自己主動求變

小工廠裡面,老闆的雜事還是很多的,微信溝通,可能當時還記得你說了什麼,但過了一會忘記了也不是不可能。

既然你老闆提到了發郵件,那你就按照他說的做,把工作事項發到他郵件裡,就算事後真出了問題,有郵件為證,想必你老闆也不好意思再說什麼了。

和老闆相處,怎麼和老闆交流是個技術活,是必須要自己慢慢摸索的。

其實你的情況也不算太差,至少公司還願意投展會。

至於樣品費,不願意提供免費樣品的公司真的千千萬,其實也不是老闆不願意免費提供,只是他不瞭解你這個客戶的進展情況,不清楚後續合作可能有多大

老闆做生意,自然什麼都是利益為先,針對這一點,你可以把客戶的背景調查、客戶年採購量、客戶往來郵件、客戶國內其他供應商等做成ppt給他看。

做成這一單的把握有多少,如果能拿下這一單,你們的利潤有多少,擺出這些數據,我相信老闆會有所改變的。

大多數老闆都不願意聽到業務員一上來就問他要免費樣品,單個雖然便宜,但他也要考慮回報率

至於你提到的創業,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

有的人創業,一天能高效工作15個小時以上還樂此不疲,有的人能擱置壓力專注公司正事;

但也有的人思路沒有那麼清晰,在公司時還能有個條條框框限制自己必須做什麼,但自己創業後,就沒有思路了,看上去什麼都需要做,但又好像什麼都做不到。

事業,是需要時間的沉澱,和各種積累的。

當有些要素沒有匹配的時候,合作,或者繼續工作等待,給自己多一些自我增值和人脈搭建的機會,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很多東西並沒有辦法複製,只能根據自身的情況去衡量,有沒有必要去邁出這一步。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為了逃避問題,去製造一個新問題,但問題本身並不會消失。

所以不論你是繼續工作,還是自立門戶,就看你如何看待和解決問題,如何去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