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占领青岛17年,除了贡献了青岛啤酒和排水系统,还对青岛人干了什么?

我爱美丽广西0


德国占领青岛之前,青岛就是一个大号渔村,人烟稀少。其人口主要在当时的即墨等区域。现如今市南区、市北区这些核心城区加一起大概也就几千人的规模。

德国人在这里几乎是零起点打造了一座新城,而且全部欧式建筑、欧式街道。至今,红瓦绿树还是德国人留下的整体风格。

要说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干了什么,其实还真不是网传所说的“青啤”和“排水”。

青岛的排水系统和德国人留下的管网布局有关系,但却更应该说青岛排水系统是学到了德式管网的精髓。青岛现今地下排水系统总长度当中有不到3%是德国人所建,其他都是后来自己建的。而德国占领区也只有老市南以及市北东部临近市南的部分区域。

有人喜欢在雨季拿出青岛积水图说青岛排水言过其实。这里我想说明一下,排水系统强弱是指一定水量全部排完所需的时间,而不是瞬间有没有积水。去年和今年,青岛两度遭遇超强台风,12级以上台风伴随超强降雨,当时的确出现了大面积积水,但能够在强降雨结束后2小时内排空,道路恢复畅通,这等排水能力全国找不出五个。

至于青啤,这到也算是一大贡献。毕竟青岛啤酒的影响力也为青岛的城市知名度有着潜移默化的提升,而且喝啤酒也成为了青岛人离不开的生活方式。青岛国际啤酒节更是成为了仅次于慕尼黑啤酒节的世界第二大啤酒节。同时也为青啤这家500强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体来说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我认为德国对青岛影响最大的是城建与工业。

青岛在民国时期,基本就是如今深圳的成长雏形。从一个渔村摇身一变成为一线城市。

青岛设市之前几乎除了渔业什么都没有。被德国占领之后,城市雏形迅速形成,工业商业同步展开,各种工厂和商号的出现,直接引发大规模移民潮,几千人的海滨大渔村成长为一座繁荣的城市。清末至民末,青岛一直是特别市、院辖市、直辖市,与上海、天津并列一线。这离不开青岛繁荣的商业与强大的工业。

青岛被占后,城建模板是按照德国首都柏林来打造,其建造规格和标准之高尤胜于其国内绝大多数城市。

中山路在当时是国内最为繁荣的商街之一,有盛锡福、谦祥益等当时诸多一线品牌商号。劈柴院也成为了最早的“美食城”之一,虽然如今成了外地人忽悠外地人的地方。

德式建筑群如今是青岛的旅游名片之一,圣弥厄尔大教堂、胶奥总督府、公主楼、花石楼、蝴蝶楼、安娜别墅……都成为了热门景点。这些经典建筑撑起了老青岛的雏形,同时也撑起了新青岛旅游的半边天。

德国是工业强国,当时占领期也在青岛大力发展工业。青岛的轻工业从零起步,几年时间能与当时的老牌强市上海、天津并称“上青天”就足以说明一切。


城市发展报告


德国人在青岛几乎从零开始又重新打造了一座新的城市,全部欧式建筑,欧式街道,即使到了现代,红瓦绿树也是德国人给青岛这个城市留下的整体风格。

说起青岛,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青岛的排水系统,说青岛的排水系统多少年多少年不坏不堵还能够正常的发挥作用,但其实,现在青岛整个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也只有3%左右是德国人建的,其他都是后来中国人自己建的!

除了排水系统之外,青岛啤酒是德国留在青岛的又一个产品,这个也算是德国对于青岛留下的一大贡献,毕竟作为快消品,青岛啤酒对于青岛城市宣传也有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并且到了现在的青岛,街头的啤酒售卖机也是老青岛人的生活方式,在青岛,啤酒是使用塑料袋装的,青岛啤酒节更是成为除了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世界第二大啤酒节!

并且现在的青岛啤酒也成为了五百强企业,从啤酒上来说,德国人对于青岛也是十分重要的。

青岛被德国改变最深的就是工业以及建筑!

青岛在民国时期就像是现在的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慢慢长成,当时的青岛在设市之前几乎什么也没有,就是一个小渔村,在被德国占领了之后,工业商业才开始迅速发展,引发大规模移民潮。

在清末至明末,青岛在国内的地位一直都十分的特殊,是唯一的一个非重点城市可以与上海,天津并列的特别市!

这也离不开德国对于青岛工商业巨大的扶持以及帮助,在青岛被占领之后,德国对于青岛的建设标准就是按照柏林来建设的,其标准之高也可以俯视大多数城市!

德国对于青岛工业的帮助是巨大的,在当时德国是工业强国,在占领期内也大力发展工业,青岛的从零起步,几年时间能与当时的老牌强市上海、天津并称“上青天”就足以说明一切。


娱乐吃瓜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纠正一下,有关流传了100年的青岛的下水道为什么这么好,完全是依靠当年德国侵占胶澳半岛时修建的,直到现在还有人这么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并且青岛有关部门已经专门进行过调查,青岛2900公里的地下排水系统,只有3%是德国建造的,也就是现在位于原市政府,就是现在青岛路,栈桥,中山路一带,总体面积100多公里,像现在香港东路,五四广场,东部和北部地区的下水道都是新建的。跟德国建造并不沾边。青岛的排水系统之所以在全国排前列,跟青岛的独特的地理优势分不开的。

青岛啤酒确实出自德国,这一点不可否认,也确实是德国技术成就了现在的青岛啤酒。而且德国当年侵占胶州湾后,很快把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发展成了一个现代化都市——青岛,这一点也不可否认,但当时的德国政府并不是在帮助青岛,而是想长期霸占青岛,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除此之外,德国人还在山东修建了一条胶济铁路,(也就是现在的胶济线,东起青岛,西至济南,是贯穿整个山东的铁路大动脉)修好后他们不仅拿走了所有的铁路赢利,还要独占铁路权,如果中国人要使用铁路就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所以我们在佩服,学习德国的过硬技术的时候,也应该时刻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踏雪无痕7654381


青岛称下水道为“古力”,是音译德语的“Gully”,意为集水沟。德语里面女士、小姐,“Dame”(单数)(念嗒么),复数就是(Damen)念“大嫚儿们”。老青岛话管女孩儿就叫“大嫚”,就是这几年不知怎么出了个“小嫚”。马达姆(德文Madam)是青岛旧时的小商贩德籍侨民妇女的尊称,有太太或阿姨的含义。另外,青岛人把拉响警报俗称为“拉哞”,就来自德语中“警报”一词alarm。


胶澳的孩子


答:大家都说了那么多,其实我想说最重要的贡献还是那条铁路,胶济线。德国人1897年建,1904年建成。全长390多公里。这是德国在青岛与山东省省会济南间建了一条贯通山东腹地的胶济铁路。它的通车,对山东社会、经济各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晚清山东历史上重要事件之一。因为青岛靠海,过去货物运输海运为主,这样内地的货物运往海内外,大大方便了时间和成本,也是德国在青岛发展的重要基础。直至今日,胶济铁路仍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和责任。它也带动促进了当时中国铁路的发展,如以后京张铁路、津浦铁路的建成通车。等等。尽管西方列强等国家对中国进行大肆资源掠夺,但留下的东西还是宝贵的,值得一提和学习借鉴的。行在路上,大家见谅。








行在路上8


那侵略的罪证,为什么不说?下水道有那么大的作用吗?先生别忘了青岛靠海,排水系统不需走弯路立马就排到海里了,那不是德国留下的排水沟的作用。


潜望镜kangjixiang


德国人一百多年前占领青岛,并首先规划了这座城市的布局然后开建码头、修㬵济铁路,除了掠夺山东的矿业外又通过德华银行发行纸币将中国人的银元运回国内支持战争。据三十多年前的一些研究青岛史志的专家们说,当年英国占领了香港,法国等列强占了上海,德国只能北上来占据青岛了,他们企图将青岛建成与香港规模相当的位于远东地区的桥头堡,所以他们在这里是下了本钱的。其实排水系统与啤酒都是一种细节和表像,作为一个城市的定位,青岛的深水港码头的建设,胶济铁路和㬵海关的设立使这座年轻的城市一下子就领先了历史上的沿海中心城市烟台,这才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硬件和灵魂!它是一个排水系统与青岛啤酒所能替代的吗?烟台有码头,也有啤酒。但是它的铁路却是晚了半个多世纪,还有那个“胶海关”都已经奠定了青岛作为山东省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的历史地位。另外青岛还诞生了中国的第一条公路,(特指有汽车营运的,青岛市区至崂山北九水麦克伦堡疗养院的专线一一台柳路。)也是中国第一个跑汽车的城市。青岛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使用抽水马桶的城市,德国人在修建会前山下的伊尔梯斯兵营为了解决士兵的非战斗减员问题,引进了在本国刚刚面世的新的抽水马桶模式,使粪便的排泄系统得以无害化处理,此举有效地防止了疫病的传播途径。现在已经确定,中国的第一个电影院就是青岛中山路与湖北路交汇处的德国水兵俱乐部……中山路一号也是德国人在一百多年以前建的,一楼的大壁炉有贴金的普鲁士鹰标瓷砖为证,在正门吧台的便门后的走廊上,可以去看。二楼面南正中带露台的大客厅整个硬本地板是铺在弹簧垫上的,当舞厅用的时候跳华尔兹地板随着舞步会上下起伏的,另外一处在东海饭店的六角形大厅,那个要晚三十多年了,是抗战爆发之前由中国留美的建筑师设计的。中山路一号的那个地板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还去试探过的。这都是德国建筑的细节,也是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还有青岛德华大学、青岛礼贤书院(青岛九中的前身),那也是一个巨星璀璨的地方:我国的“两弹一星功勋”王大珩、电影泰斗崔嵬都是礼贤的学生……德占青岛时期还修建了青岛山炮台,因为它,青岛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唯一的战场。德国人在青岛的会前山南麓建立了植物园,引进了一些城市绿化的村种,如悬玲木(法国梧桐)、刺槐等……他们建立的伤兵医院(青医附院的前身)安徽路上的“福柏医院”(后来的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开了青岛现代医学教育与临床研究的先河……总之,德国的舶来文化对于这座年轻的城市的发展与影响力已经成为了流淌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血液中的烙印和基因,后来的“海尔集团”、“青啤”,以及大量的民间文化交流,青岛的职业教育……都与德国的文化传播有关系的,青岛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仅有个“德国人留下来的下水道和啤酒”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站的更高一些,学的更多一些……是不是这样的呢?








轻轻江


1897年11月14日,德国借口两名传教士在山东巨野被谋杀(曹州教案成导火索),出兵侵占胶澳,依仗不平等条约掠取的特权,先后修建海港码头、铺设胶济铁路、修筑街市、开辟商埠、设立胶海关;1899年将胶澳租借地新市区定名为青岛。一战爆发后,1914年11月,日本乘机攻占德国人盘距的青岛,德国侵占青岛恰好为17年。其实,德国人早已觊觎占领青岛,1868~1872年,李希霍芬男爵七次远征中国进行考察;1877年,他专门向德皇威廉二世提交了《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的报告,其中强调了青岛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并渲染了可以在胶州湾筑建现代港口的关键性观点;并建议同时建设一条与内地衔接的铁路线(胶济铁路),1897年2月,德国派河海工程专家佛朗求斯赴山东对胶澳社会形态、地域面积、水土性质、民众风俗、工商农牧林路矿等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筑码头、修铁路、建船坞等各项工程提出了祥尽的计划报告。在视察中国沿海港湾时,认为三门湾、厦门等临海之地皆不适宜,确认只有胶州湾一处值得考虑。

德国人在青岛(胶澳)建筑海港码头,加之我国自建,老港区大港、新、旧共建有1~8号码头。街市道路,将今广西路、兰山路及中山路南段一带打造成德国人的商业区;四方路、海泊路一带定为华人商业区。开埠后,德商先后开设了20多家洋行、工厂,资本总额达两亿马克。继德之后,英、美、日、俄等外商蜂涌而至,外商利用海港和胶济铁路,掠夺出口山东的媒、铁、牛皮、猪鬃、羊毛、大麻、草编等,又将本国的煤油、棉纱、火柴、肥皂、食糖、面粉、五金器材、化工颜料等输入青岛并转运内地倾销,至1913年,青岛与外洋贸易额达到28409余万关平两。

德占时期,青岛建造了大量欧德式建筑:火车站、警察局、总督府、总督官邸(迎宾馆)、胶澳邮政局、帝国法院、观象台、红房子、药品店及后来三十年代仍按欧德样式修建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及德县路、太平路、广西路、日照路、沂水路,江苏路、齐东路、栖霞路、黄台路、武定路、与闻名遐迩的八大关等区域欧德式建筑何其多!……前几年,网络上爆出一些外地城市雨季内涝问题,而一致称赞青岛的德国下水道排水系统设计、修建水平高超。……由此引来争论,有这样的议论: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只残存不到3公里,至目前已建造长达近3000公里;德国修建的只占3%,后来我市又建造的,跟德国造的没关系、不沾边等,众所周知,德国人办事一向严谨!故百十年后的排水系统仍在使用。若没有当初先进的3公里,岂能有后面的3000公里?颇像八十年代引进西方先进设备,起到了借鉴、模仿、消化、再研究,在此基础上产生飞越,才弄出新物件吧?再则,决不是残存,而是如今仍然硬实地保持着泄洪功能。而后期所建得下水道某地段遇大雨时排泄不畅或积水的现象,也显示出泄洪处理方面仍有差距。

英德商人于1903年8月在青岛投资成立了日耳曼啤酒公司,德国酿酒技术起始成就了该厂雏形。经一百多年的不断打造,现早已闻名于世;但不应忘却来历,因之,就有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固然,侵略、占领、殖民行为令人所不齿,并深恶痛绝。可青岛呈现了全国唯一一座欧德风韵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也属不争的事实。人们并非崇洋媚外,仅吸收或保留、保护了原先的成果而已,国务院也已将青岛德国建筑群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月


不要单独喷青岛德国,那段历史虽然黑暗但是德国成就了青岛,没有当年的德国就没有今天的青岛,往后看吧,现在重点发展的只有当年被殖民的城市,没有当年德国发开青岛,估计青岛还是个18线城市呢,德国开发青岛,既然又了基础青岛才被重视,不用重新打基础


k繁华落尽


广大网友比较的不是德国人修了多少地下排水系统,而是排水系统的质量和排水的效率。同样的地理条件,后修建的排水系统,往往在遭遇特大暴雨时会造成大面积的积水。此外,后建的系统污水冒溢的现象也常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