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我找到治癒和滋養我心靈的神奇密碼——《我的閱讀觀》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春節的所有計劃。

每個人的心裡都承受著各種壓力。

從有些恐慌,到產生焦慮,到最終的淡定從容,我心裡上的變化來自於閱讀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閱讀觀》。

疫情期間,我找到治癒和滋養我心靈的神奇密碼——《我的閱讀觀》

《我的閱讀觀》作者朱永新教授,是近年來中國推廣閱讀的“第一人”。

在《我的閱讀觀》裡,朱永新先生提出了“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才會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改變,從閱讀開始”等振聾發聵的觀點,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疫情期間,我有幸參加了一個讀書群,我們共讀群的小夥伴一起共讀的書,就是中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閱讀觀》。

早上,我們把書中最精華的部分,用【晨頌】模式來開啟美好的一天:

在反覆誦讀中,體會文字的優美,傳遞美好的願望和情懷,培養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

中午,我們開啟【午頌】模式:通過慢慢的精讀和細讀,感受朱永新教授對閱讀觀的詮釋。

晚上,我們開啟【暮省】模式:通過一天的閱讀,總結出自己的閱讀感悟,在不斷反思中加深認同。

疫情期間,我找到治癒和滋養我心靈的神奇密碼——《我的閱讀觀》

從書裡面,你會找到你想要的生活方式;你會獲得閱讀的力量;改變你的人生;滋養你的心靈;閱讀讓城市更加美麗;閱讀讓你和親子避免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你還將認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的閱讀;什麼是“讀書無用”與“讀無用書”。

我讀到了很多讓我感動的精華,我把感悟記錄下來,用以見證自己的成長。

(一)

既然閱讀真正的意義,在於它是我們獲取精神食糧的最好途徑,那麼閱讀自然應該成為豐富我們生命,幫助我們修身養性的生活方式,應該成為連接在現實和理想之間的橋樑。通過閱讀這座有著美麗心靈風景的理想之橋,我們的生命得以永遠敞開著,朝向著未來的諸多美妙,繼而通過行動獲得現實生活裡的豐富和完整。

疫情期間,我找到治癒和滋養我心靈的神奇密碼——《我的閱讀觀》

從疫情爆發到現在,並不算長的時間,對很多人來說,像經歷一個世紀那麼漫長,而且這種情況還可能繼續下去。

非常時期,人們面臨生與死的考驗。

在災難面前,閱讀帶來的意義就更非凡了。它給予你的力量是巨大的。

確實,通過閱讀,內心的擔心、不安、焦慮和恐懼,是可以得到緩解的。

我慶幸,我和喜歡閱讀的小夥伴們,找到了一種以毒攻毒的最好方式。在閱讀中,我得到了力量和信仰,我堅信一切都會過去的。

當生命受到侵犯時,當刀都架在脖子上時,我們不麻木,我們不漠視生命,相反,我們要和一切邪惡的力量做鬥爭,我們選擇的武器是閱讀。

通過閱讀,我們更敬畏生命,更加珍惜生活,珍愛生命。

我和我的孩子,每天在家裡學習、閱讀、聽書。

談起疫情,我們不恐慌,我們相信科學。

我們真誠地為病人加油和祈禱,

我們的內心是從容和平和的。

在閱讀中,我們獲得了更多的堅強、樂觀和豁達。

(二)

青春伴書最痴狂。

因為閱讀為伴,我的青春歲月沒有輕狂;因為閱讀為伴我,的教育之路走得痴狂。

從這裡開始,閱讀真正成為我的生活方式。

疫情期間,我找到治癒和滋養我心靈的神奇密碼——《我的閱讀觀》

人一生中最好的黃金歲月,莫過於青春時代。

這個時候養成的習慣和做出的選擇,將影響著你今後的人生之路。

朱永新先生非常感懷的說:在那段青春歲月裡,我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閱讀。

一個從圖書較少的農村闖進大學校園的少年,簡直像劉姥姥進大觀園,驚喜交加,瘋狂的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瘋狂的在圖書館中盡情的閱讀。

閱讀在周永新先生的人生關鍵點上,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他說:那是他一生最充實最幸福的時光。那是他在天堂讀書的好日子。並不誇張的說,喜歡閱讀的日子成就了朱永新先生。

說到小時候,我也是很喜歡讀書的。那個以解決溫飽為首要問題的年代,能有一些好書來讀,現在回想起來,確實太幸福了。

雖然能夠讀的書不多,我們家還算好,奶奶和父親都喜歡讀書,所以家裡也有幾本比較經典的書,如《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

記憶最深的還有在當時被列為禁書的《金瓶梅》,我有幸讀過它,我知道那是最原汁原味的《金瓶梅》。

當然,在我記憶當中,看的最多的還是小人書。

我記得,我經常在索然無味的數學課上、政治課上經常偷偷的看,雖然多次被老師叫起來訓斥、罰站,但內心卻是喜悅的。可惜後來,由於很多的原因,閱讀離自己越來越遠了。

今天,重新站在閱讀的隊伍裡,重新找回初心讓閱讀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滋養心靈找回人生的意義。

人心如良苗,得養及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最後,用《讀書有所見作》的好詩詞來共勉。

(三)

讀經典作品讓,你往往通過移情的作用,通過作品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的命運,讓你知道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

中國自古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說法,意思是:讀書可以使人帶來好處,讀書讓人受益,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

作家餘華曾這樣寫道:“經典作品的優點是可以反覆閱讀,每次的閱讀,都會使我們來本來狹窄和貧乏的人生變得寬廣和豐富。或者說使我們的心靈變得寬廣和豐富。

疫情期間,我找到治癒和滋養我心靈的神奇密碼——《我的閱讀觀》

從經典中,打卡智慧之門。

教育孩子,我們也一樣可以借古說今。

從古至今,為人父母說到孩子,總有說不清的話題。

今天,讓我們對話大師,對話金典,看看《紅樓夢》中,300年前的熊孩子薛蟠,怎樣被造就的?

薛蟠是四大家族(賈史王薛)中薛家的孩子,薛姨媽的兒子,薛寶釵的哥哥,也是賈寶玉的表哥。

瞭解《紅樓夢》的都知道,四大家族彼此是有聯姻關係的,所以他們的勢力是龐大的,都名列當時的“護官符”之中,“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指的就是當時的薛家。

想想看,做為薛家的兒子薛蟠,一出生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集多少寵愛於一生。

這種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孩子,在當今社會並不少見。

當時的薛蟠,是個十五六歲左右的少年。按當今的說法,是正處在叛逆期很嚴重的年齡。

書中介紹:他為非作歹,到處惹事生非,爭風吃醋,什麼壞事都做。

但不管他惹出什麼事,都有他的家族、父母在庇護他,為他善後。他沒有機會反省自己,也沒有機會檢討自己,而且根本沒有人告訴他,到底做錯了什麼?錯在了哪裡?

按現在的說法,薛蟠是沒有是非觀的,三觀不正。

在《紅樓夢》第四回中,被家人寵得無法無天的薛蟠,為了和馮淵搶一個女孩子,就讓家丁把馮淵給打死了。

讓人氣憤的是,打死了人,自己還逍遙法外,甚至連法庭也不去。當然,他也不把這些官看在眼裡,因為他們家族的人,做的官位都比這些大。

你是不是覺得薛蟠很壞?

可是,想想看,一個男孩子,從小到大的過程裡,要什麼,家裡就給什麼,到最後,為了要一個女孩子,要不到,就把人打死硬搶回來。因為,他從小想要什麼,就是這樣搶回來的。想要好吃的就搶,想要別人的玩具就搶,但凡自己沒有但想要的,就去搶。

想想我們身邊,是不是有很多這樣的熊孩子?這樣的情景,是不是太熟悉了?

300年前的孩子是這樣,300年後的孩子何嘗不是呢?

人性本善,人沒有絕對的好和壞,而是在成長的過程裡如何被教養。

如果,始終缺乏一個人來教導他,怎麼樣做人處事,怎麼樣對自己的慾望極致和收斂,最終,就自然而然的,變成了一個為非作歹的害群之馬。

自始至終,薛蟠都沒認識到,打死人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情。

我們要全怪他嗎?

這樣的事,我們的生活的時代,依然還經常有會發生。

我們是不是該痛定思痛,好好的反思一下?

我們還該怪罪誰呢?

誰還應該對這樣的事負責任呢?

是誰那麼寵溺孩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父母在他成長的路上去哪裡了?

是什麼造成孩子如此墮落?

雖然是300年前的故事,可又好像是在講述我們身邊一個非常真實的,讓人深思的人生的境況。

我想,這就是一部經典優秀文化所帶來的真正偉大的意義吧!

(四)

現在,很多父母跟孩子,很多老師跟孩子,表面上朝夕相處,其實往往是是生活在一個房間裡的陌生人。

疫情期間,我找到治癒和滋養我心靈的神奇密碼——《我的閱讀觀》

這讓我想起來,前不久主持人冠軍爭奪賽上的一幅畫:一個孩子坐在沙發上,拿著一個手機,發著一條信息,信息的內容是一條很溫馨的祝福:“媽媽,祝您母親節快樂!”可是小女孩卻是面露愁容,不開心的,失望的,越顯孤獨的。她的媽媽呢,就和她坐在同一條沙發上,就在她的旁邊,也是拿著一個手機,回覆小女孩的信息,內容是:“謝謝你,親愛的寶貝!”這樣的一幕,讓人看著好痛心啊!

此時,我又想起一條讓人無奈又倍感傷心的語錄:是這樣說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

處在這個被“三屏”慢慢包圍的時代,你是不是也深感無力?

我多麼希望看到的是另外一幅畫面:媽媽和小女孩坐在沙發上,依偎在一起,捧著一本故事書,正在一起溫馨的讀著,女孩用軟軟的幸福的童音對媽媽說:“媽媽,祝你母親節快樂!”媽媽深情的把她擁抱在懷裡,充滿感動的說:“謝謝寶貝,媽媽愛你!”

生活在一起,哪怕是最好的母女卻如同兩個陌生人,這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讓我們通過共讀,父母和孩子,老師和孩子,真正的擁有共同的生活,創造共同的語言和密碼吧。

(五)

朱永新在《我的閱讀觀》裡說過:當然,我相信,閱讀讓人的心靈永遠年輕,我更願閱讀讓我們這個這個多災多難的偉大民族永遠不老,願閱讀讓人類這地球的孩子,擁有共同的語言密碼,讓世界永遠和平。

疫情期間,我找到治癒和滋養我心靈的神奇密碼——《我的閱讀觀》

多災多難,用於2020年的人類,一點都不為過。

人類的災難,大部分是由天災人禍造成的。

如果說,天災是人類不可避免和預知的,那人禍就全然是人為造成的了。

如果一切可以重啟,那些虐殺野生動物、吃野味的人,還敢明知故犯嗎?

我想:不一定吧。

即便現在不會,那幾年後?幾十年後呢?

03年發生的非典,不是和今年的冠狀病毒有很多驚人的相似處嗎?

有科學分析它們的傳染源一樣都是野生動物。

2002年吃野味,2019年接著吃野味。

2003年有些人不帶口罩,2020年有人依然不戴口罩。

……

人這是怎麼了?

這一切的根源,是人類精神靈魂的貧乏和價值的缺失造成的嗎?

如果,我們在幾百年前就能預知天災人禍的根源是什麼?

如果,我們能知曉,閱讀可以讓人的心靈得到滋養,讓人的靈魂變得偉大;我們能早點明白,閱讀是消滅無知、貧窮與絕望的終極武器。

那今天,我們,我們的孩子,就不會受到這樣的傷害了。

劉慈欣在《三體》中曾經這樣寫道:“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但其實,傲慢也是無知的一種表現。

所以消滅無知和愚昧,淨化人類的靈魂,滋養人類的心靈,從閱讀開始。

閱讀,從現在開始,從我們可愛的孩子開始。

(六)

根基牢靠,才能枝繁葉茂,才能花枝招展。經典著作是我們的根基,而閱讀則是我們經典著作汲取營養的“吸管”。閱讀,讓生命更充實,讓教育更精彩,讓城市更美麗,讓民族更崇高。

疫情期間,我找到治癒和滋養我心靈的神奇密碼——《我的閱讀觀》

任何一個在專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基本功非常紮實的。做任何事,都需要打好基礎。只有基礎牢固,才會興旺發展,基礎深厚,才不容易動搖。要建大樓,一定要把基礎打好。

我們有很多形容要打好基礎的成語,比如:根深葉茂、根深蒂固、厚積薄發、跬步千里等。

我們的文化要源遠流傳,要發揮真正的作用,要讓生命更充實,那我們一定要閱讀我們的經典,就如嬰兒要健康長大,就要從母乳獲得更多的營養一樣,從我們祖先留下的經典中,汲取更多的養分,滋養我們的靈魂,豐富我們的教育,讓我們的城市和民族變得更加的美麗和崇高。

(七)

曾有人將人的生活比喻為三個階段:第一是“吃飯”階段,主要是解決溫飽,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第二是“吃藥”階段,指人們開始關注健康,包括對環境,對綠化的重視,追求生活的舒適;第三是“吃書”階段,就是要生活的高雅一些。

疫情期間,我找到治癒和滋養我心靈的神奇密碼——《我的閱讀觀》

這讓我想起,有人將人生的境界分為三個層次:生存,生活,生命。

生存是人生的第一階段,讓自己活下去,才能談人生的意義,這是一切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第二階段是生活階段,在生活階段,沒有了衣食之憂,才開始追求人生的品味和個性的享受。

第三個階段是生命階段,沒有了生存的壓力,物質的享受也已經滿足,人們往往會開始思考人生,追求自我的價值了,生命階段更側重於精神層面。

對應起來看,生存階段就是“吃飯”階段,滿足生存的需要。生活階段就好比“吃藥”階段,爭取追求生活的舒適。生命階段就該是“吃書”階段了,要思考人生,以追求自我的價值我主要目的。要讓精神生活更豐富,讓生命更有意義,就得“吃書”了,大量的吃,吃啊吃,不停的吃啊,生活才可以實現高雅。


疫情期間,我找到治癒和滋養我心靈的神奇密碼——《我的閱讀觀》


以上就是從《我的閱讀觀》裡讀到的一部分精華和一些感悟,當然,這只是鳳毛麟角,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我的閱讀觀》這本書,字字珠璣,處處精華,每個人都能從書裡找到不一樣的人生,讀出不同的感悟和認知。

疫情期間,我找到治癒和滋養我心靈的神奇密碼——《我的閱讀觀》

(我是八月柳絮,我在這裡,等風來,等你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