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姜張達刺死張飛,難道張飛沒有大帳衛士嗎?

田長旺


張飛、關羽二人,皆是劉備的左膀右臂,更是三國時期有名的猛將,有著“萬人敵”之稱。關羽義薄雲天、忠心為主,最後卻兵敗被殺,結局令人唏噓;張飛在戰場上叱吒風雲、忠誠可嘉,因作戰勇猛,獲得車騎將軍的封號,然而,這個猛將卻死的憋屈無比,最後被自己的兩個手下刺殺身亡。

關羽是兵敗而亡,最終也是死在了戰場上,可是張飛勇冠三軍,甚至都已經被封為了大將軍,這些無恥之輩,究竟是如何溜進張飛大帳之中,取了他性命呢?難道張飛身邊沒有大帳衛士嗎?

桃園三結義

張飛之死,其實有以下幾個重要原因。

第一點:關羽之死對於他刺激頗大。無論是在《三國志》中,又或者是電視劇中,張飛之死的原因都是:張飛飲酒以後,暴打了他的手下,最終被範疆、張達二人聯合殺死。

張飛之所以要喝酒,除了他喜愛喝酒之外,其實就是為了化解關羽兵敗而死的悲痛。他和關羽是情比金堅的異姓兄弟,兩人在戰場上共進退、同生死,知知道兄弟死亡的消息,他自然不願意接受這一切,所以便採用了喝酒的方式來化解心中悲痛,誰知卻給了兩個小人可乘之機。

張飛

第二點:張飛暴而無恩。《三國志》中經常提到“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其實這句反覆出現的話,早就揭示了張飛的性格缺點,也揭示了他最終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

張飛是一個五大三粗的莽夫,而且他的外在形象總是面露殘暴,常人不敢接近,事實上他的真實性格也是如此。甚至連劉備都經常告誡張飛,不要經常對部下處以極刑或者是鞭笞,否則終有一天會招來禍患。

張飛

不僅如此,張飛的“暴而無恩”還表現在他“敬君子,不屑小人”上,可是這裡的“君子”並不是正人君子之意,而是張飛只尊敬那些身份比自己尊貴的人;“小人”也不是指卑鄙之人,而是指比張飛地位更低下的人。

張飛的這兩位賬下將領,就是他眼中的“小人”,長期以來張飛並沒有善待過他們二人,甚至也沒有善待手下人。雖說是範疆、張達沒有完成任務了,可是卻是張飛先下手,將兩人綁在樹上,打得滿口是血,所以他最終的結局,完全是將手下將領逼上了絕境。

張飛

三個原因:範疆、張達二人,早已經有了投靠東吳之心。關羽之死對於整個蜀國來說,完全就是切去了蜀國一支最有力量的臂膀,這個時候軍隊人心不穩也是常事。尤其是張飛的“暴而無恩”,導致他的這一些手下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範疆、張達自然會有棄主投敵之心。

但是,他們想要投靠東吳必須手中有砝碼,聯想到平日裡張飛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他們二人走了一步險棋,打算帶著張飛的頭顱獲得東吳認可。結局就是他們這一步險棋走成功了,張飛的死也成了必然。

範疆、張達的二人

於張飛身邊是否有大帳衛士。按照他的身份地位來說自然是有的,可是既然他能夠將重任交給範疆、張達二人,說明他的防備心並不重,這二人溜進他的大賬中也是輕而易舉之事;其次他對於手下一直都無恩,想必大帳衛士,也未必有多麼忠心,甚至可能坐視張飛被殺,以解心頭之恨。


鳶飛九天2018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真實歷史書只說張達、範強刺殺了張飛,割了頭去向孫權邀功,並沒有說用什麼方法刺殺。

而且,歷史書只說張達、範強投靠孫權,並沒有說孫權將他們交給劉備,最終被劉備處死。

其實,張達、範強刺殺張飛成功,並不難理解。

原因如下:

第一,張飛是在自己地盤遇刺的。

劉備讓張飛出兵從閬中(今天四川南充)出兵江州。

但張飛大軍還沒有出發,他就被刺殺了。

那麼,張飛其實是在自己防區遇刺。正常來說,在自己地盤的張飛不會太多戒備,最多在營房外佈置幾個哨兵而已。

張達、範強只要搞定這幾個哨兵,殺死張飛就沒有問題。

第二,張達、範強很可能早就和孫權勾結。

歷史上,張飛對部下嚴格,經常重罰,導致部下不滿。

但史書上沒說張飛要求製造白盔白甲,張達、範強卻不能及時完工,張飛就要殺他們。

張達、範強無奈之下,才殺死張飛自保。

實際上,張達、範強刺殺張飛,很可能是孫權使用的計謀。

張達、範強可能就是孫權長期潛伏在張飛身邊的臥底。此次張飛率領萬人大軍要攻打孫權,孫就下令讓他們行刺主帥。

大家注意,張達、範強殺往張飛以後,並不是自己跑路(其實當年有很多地方可以躲避),而是直接帶著人頭去東吳邀功。而孫權也保護了張達、範強,並沒有把他們交出來。

很可能,張達、範強就是孫權的臥底。

第三,張達、範強搞定張飛幾個哨兵沒有問題。

張達、範強在張飛部下臥底多年,既然行刺決定已經準備完善,當然不會在乎幾個哨兵。

張飛營帳外面區區幾個哨兵,哪裡能夠擋住他們。

張達、範強或者收買,或者暗算,或者直接出手殺死,總之搞定他們並不費事。

而且,史書並沒有說張飛是睡著以後被刺殺的,可能就是張達、範強帶著一群人殺進去,將張飛殺死。

總之,這還是張飛比較粗魯,對部下沒有什麼察覺。

既然已經決定出兵了,就應該考慮到孫權可能派人暗算行刺,應該按照打仗的規則設置大量衛兵保護營帳。

如果張飛安排四五十人保護大帳,張達、範強就沒這麼容易得手。


薩沙


張飛和關羽這哥倆,都有明顯的性格缺陷,陳壽在《三國志》中寫的很清楚:

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翻譯過來就是,關羽愛惜士兵,但看不起士大夫;張飛尊敬士大夫,但不體恤士兵。


這其實與二人的出身有關,關羽乃貧寒子弟,祖上三代務農為生,因為看不慣當地土豪仗勢欺人,關羽殺了土豪,之後潛逃到了河北涿縣,並在此地遇到了一生的貴人劉備。

可見,窮人關羽對上層人士有極深的偏見,這種偏見深入到了骨髓,以至於動刀殺土豪,但關羽對同樣出身寒微的底層人士,有一種不自覺的同情和憐惜。

PS:窮人對富人大抵是羨慕嫉妒恨的!

而張飛與關羽不同,張飛是個土豪,他家裡有豬肉連鎖店,壟斷了涿縣的豬肉市場,還有一個大莊園,光僕人就有一百多個,他是涿縣數一數二的大富翁。

想在涿縣做生意,必須白道黑道通吃才行,黑道不用問了,張飛一身好武藝,沒人敢惹他,因為他自己就是個黑道。


張飛也是個會來事之人,與官場的大老爺們關係很融洽,平日裡經常走上走下,上下打點,在官老爺的照顧之下,生意自然越發興隆。

張飛眼睛是朝上看的,他看得起比他強的人,所以才有義釋嚴顏,巴結劉巴等“不可思議”的舉動,但張飛瞧不起不如他的人,特別是下層人士,更是難入其法眼,對他們非打即罵。

關羽輕視士大夫,張飛輕視下層人士,最終都帶來了惡果。

關羽輕視士大夫糜芳、傅士仁,還威脅殺了二人,二人被逼無奈,轉而投降了東吳,將荊州軍事機密和盤托出,東吳趁機襲了荊州,殺掉了關羽。


張飛輕視下屬,把下屬不當人看,特別是喝酒之後,經常鞭打士兵,活活打死了不少人,下屬整天提心吊膽,戰戰兢兢。

之前,劉備曾多次勸說張飛少喝酒,要愛惜士兵,否則必受其禍,但張飛表面上答應了,但回到駐地之後,依然我行我素,最後真如劉備所言,招致大禍。

張飛被殺那晚,喝多了酒,在大營之內呼呼大睡,白天他鞭打了範疆、張達,把他們打得半死,還威脅他們,倘若三日之內,白衣白甲制辦不成,就殺了他們。

範疆、張達一合計,與其被你弄死,不如我們弄死你,他倆趁夜抹黑來到了張飛大帳,見張飛呼呼大睡,就用利刃割掉了張飛的腦袋,之後提著張飛的腦袋,連夜順江逃到了孫權那。


那麼,問題來了,張飛被害當晚,侍衛在哪?他們瞎了啊?

有人說,侍衛被範疆、張達殺害了,還有人說侍衛被範疆、張達策反了,還有人說張飛藝高人膽大,沒有侍衛。

其實上述說法都不對,侍衛一直都在,他們既沒被範疆、張達殺掉,也沒有被策反,因為範疆、張達就是張飛的貼身侍衛。

《三國演義》交待的很清楚,範疆、張達是張飛“帳下將”,啥是“帳下將”?說白了,就是張飛的侍衛官,但同時還負責一些後勤雜事。

當然,範疆、張達不是兩個人作案,而是一群人作案,這是一起多人參與的暗殺,範疆、張達殺掉了張飛之後,帶著十多個親隨,連夜逃到了東吳。


一半秋色


說起張飛之死,就想起三國名將裡死於刺客之手的還有小霸王孫策和後來官至蜀國大將軍的費禕。另外董卓,曹操,劉備也都被刺殺過,由此可見三國裡的刺殺事件絕對不少,所以像張飛這樣的大將的安保工作絕對是非常嚴密的。



範疆張達二人能夠殺死權高位重的蜀國大將張飛,而且還能帶著他的頭顱毫髮無損的逃到東吳。說明此次的刺殺絕對是有周密安排並且有人沿途接應的。

在古代能夠守衛將軍營帳的都是親兵,也就是近衛或者侍衛,專門負責保衛將軍的安全。這些人一般多為同鄉,同宗親屬,特點就是忠誠可靠。古代打仗軍規中一般都會有,“主將死,親衛無故而存者皆斬”的鐵律。所以說在刺殺張飛之前一定是有周密的謀劃,調離親兵,然後行兇。



另外,張飛被刺的時機正好趕上準備伐吳之時,而且範疆張達二人殺死張飛之後能夠順利逃到東吳。這說明張飛之死很可能就是東吳謀劃的,而且範疆張達二人就是埋伏在張飛身邊的棋子,伺機而動。在東吳接到劉備準備進兵的消息之後,孫權一面求和,一面備戰。再求和無果之後,孫權果斷的發動了範疆張達這步暗棋,順利的刺死張飛,先斷了劉備一臂。還未進兵,先損大將,反映出吳國作戰前做了相當的多的準備工作,劉備夷陵之戰的慘敗也就說的通了。




---------關於張飛之死三國志是這樣記錄的:“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

《三國志》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三國志中並沒有記載張飛的死因,也沒說是不是死於大營之中。不過通過劉備聽聞張飛死訊的反應與陳壽對張飛的評價:暴而無恩,可知張飛的死與其對兵士的暴虐也脫不了干係。也許就是因為範疆張達受過張飛的氣或者打罵,懷恨在心,才被東吳鑽了孔子,成為埋在張飛身邊的催命符,最終要了他的小命。


雪滿刀弓


范姜張達刺死張飛,難道張飛沒有大帳衛士嗎?(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其實,張飛的死,劉備早就有心理準備了,在劉備看來,張飛有一個非常要命的問題,劉備已經警告過他多次了“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經常因為一點小過失就鞭撻部下,隨意殺人,處置完之後,還讓他們侍奉左右,這不是找死嗎?

果然讓劉備猜中了,張飛被屬下範強、張達殺死。

《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三國演義》是這樣描寫的:飛令人將酒來,與部將同飲,不覺大醉,臥於帳中。範、張二賊,探知消息,初更時分,各藏短刀,密入帳中,詐言欲稟機密重事,直至床前。原來張飛每睡不合眼;當夜寢於帳中,二賊見他須豎目張,本不敢動手。因聞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飛腹。飛大叫一聲而亡。時年五十五歲。

兩者的出入不大,《三國演義》描寫的更加詳細罷了!

當閬中軍營都督給劉備報信時,劉備基本上已經猜到了,說了一句爭議非常大的話:噫!飛死矣!

劉備的話似是輕描淡寫,對張飛的死毫不關心,其實是對張飛的死早有思想準備,並且滿滿都是抱怨之情,已經多次警告過你,就是不聽勸,本來還指望你給關羽報仇呢,真是讓我失望呀!

堂堂的車騎將軍、西鄉侯,在軍營裡輕易被部屬取了首級,還揚長而去,張飛帳前無人把守嗎?防範怎會如此鬆懈呢?

應該不難看出,張飛的死絕對是咎由自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作死的!

當天晚上,張飛和往常一樣,喝得酩酊大醉,這才給刺客下手的機會。如果不是喝醉,像這樣久經沙場的戰將,絕對是枕戈待旦,非常驚醒,隨時準備出擊的,再說,張飛醉酒誤事已經不是一兩次了,當年在徐州的時候,劉備對付袁紹,留張飛守徐州,張飛就醉酒殺人,結果被呂布給撿漏了,丟了徐州,劉備、諸葛亮已經多次勸張飛戒酒戒躁,從這兒看來沒有什麼效果,這回,把自己給喝死了。

其次,張達、範強和張飛應該非常熟悉,從《三國演義》上來看,二個人是因為準備壽衣不及時被張飛暴打一頓,無論哪個朝代,領導和後勤人員都比較熟悉,後勤人員負責領導的吃喝拉撒,對領導的愛好、生活規律都十分清楚,所以,張達、範強才能順利摸進張飛的帳篷,而沒有驚動警衛,就算有警衛,憑藉兩個人和張飛的熟悉程度,騙過警衛也不是一件難事兒,所以,張飛的警衛工作做得不夠嚴密,死在疏忽大意上。

第三,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張飛喜歡鞭打身邊人,然後還讓他們繼續留在身邊,我想,這些大帳警衛平時沒少被張飛收拾,也是敢怒不敢言,再說,現在是出征時間,大營裡到處都是巡邏的,況且主帥的帳篷,應該是整個軍營裡面最安全的地方,難免會放鬆警惕,跑出去撒泡長尿或者喝個小酒,都不稀奇,正好這樣的機會被張達、範強利用,要了張飛的命,然後提著張飛的大腦袋直奔東吳而去。

《三國志》中並沒有交代兩個人的最終結局,但是《三國演義》中,卻有一個讓讀者滿意的結果,孫權把張達、範強綁了,送還給蜀國,張飛之子張苞將二人剖腹挖心,為張飛報了仇,讀者對這個圓滿的結局都比較滿意。

張達、範強究竟是死是活,成為了歷史謎案!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張飛是三國時期最沒有爭議的“萬人敵”,無論在正史還是野史還是小說之中,張飛的實力這一塊,沒有爭議。

但是張飛的死卻窩囊,被他的下屬給弄死了,這兩個下屬就是範強、張達,這兩位歷史中的小人物幹出了留名歷史的事情,可能要比很多將軍的名氣都大了。那麼勇猛無敵的萬人敵張飛,是如何被這兩小子給弄死的呢?下面我來給大夥說一說。

張飛的缺陷

張飛的死和張飛的一個缺陷不無關係,那就是嗜酒。張飛嗜酒如命,離開酒就活不了,當年在徐州的時候,因為醉酒給呂布的老丈人一頓罵,導致呂布帶人把徐州奪了,把張飛一頓幹。

據我瞭解,這張飛本來脾氣就爆,每次喝完酒就控制不住自己,一不順心就抽打手下部將。劉備就曾經勸過張飛,老弟呀,你這樣不行啊,經常鞭打手下,打完了你還讓他們跟著你幹,你不記仇,人家記仇啊。展飛不以為然,依舊我行我素,但是喝酒有點收斂。

在死之前,張飛再度重度酗酒,原因是關羽的死,讓張飛這個實心眼很難受,他每天借酒澆愁,對關羽的死始終無法釋懷

範疆、張達

據我所知,張飛每天都盼著要幹掉東吳,為關羽報仇雪恨,這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信,是劉備的來信,內容很簡單,但是讓張飛很興奮,劉備要攻打東吳,讓他帶兵與自己回合一處,然後一起伐吳。

張飛得知了這個消息後,開心的不得了,張飛鬧心的時候借酒澆愁,開心的時候當然是把酒當歌,總之理由任你想,只要能喝酒。

這一天張飛喝多了,他很開心,就叫來了範疆、張達,命令他們三天內製作白旗、白甲,為關羽報仇,讓伐吳的軍隊穿上。

範疆、張達一聽張飛的命令,心裡有點不得勁,你這不是扯犢子呢麼?三天咋準備啊?於是二人對視一眼,唯唯諾諾的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說時間有點緊張,能不能寬限寬限?

張飛報仇心切,等了這麼久,終於等到這一刻,他著急啊,一聽這倆人說辦不了事,他肯定急眼啊。於是眼睛一瞪,讓手底下人給他們二人綁柱子上抽了五十鞭子。

範疆、張達被抽了鞭子,鬱悶啊,但是不解決問題啊,要是抽打完鞭子,能寬限幾天也行啊,這三天期限沒變,倆人還被抽一身傷痕。

兩個人長吁短嘆,不知道咋辦是好,就這樣,二人達成了共識,反正是個死,與其被張飛弄死,還不如他們弄死張飛呢。

於是二人來到張飛的大帳,他們在外邊很久,聽到張飛的呼嚕聲均勻了這才摸了進去,剛要動手,發現張飛睜著眼睛,嚇得二人跪地求饒,不一會兒,他們發現張飛好像沒反應,這才再一次起來把張飛給宰了,割了首級去東吳邀功去了。

張飛的侍衛呢?

張飛在大帳睡覺,門口應該有侍衛才對啊,如果有侍衛,範疆、張達是如何得手還能遠逃東吳的呢?

根據我的分析,下面給大家講講。

  • 侍衛被“解決”了

前文我說了,張飛讓範疆、張達負責製作白衣、白甲。說明範疆、張達二位是主管後勤保障的官吏。這樣的後勤官吏,平時大家都是不願意得罪的,比如衣服肯定有好有壞,有大有小,如果你和後勤的相處好了,給你一個厚實的鎧甲,再給你發一把好刀,那實惠肯定不一樣啊。

所以我分析,當時的侍衛和他們的關係都不錯,加上這二人也經常出入張飛的大帳,大家都熟悉,這麼多年的熟人,很可能侍衛沒有防範他們二人,當時的侍衛可能是被他們支開了。至少會放他們進去,理由就是商量一下白衣、白甲的製作方案。二人以刀殺之,按照道理,張飛應該會有聲音發出的,所以侍衛被支走的概率大點,支走也很容易,例如:讓他們去領兩套白衣白甲,拿來給張飛看看樣品。

再或者,是被二人解決了,侍衛對這二人沒什麼防範,他們在背後捂嘴殺死二人也是極為可能的事情。

  • 侍衛配合了

張飛伐吳,劉備願意、張飛願意,但是當時的其實時機不成熟,諸葛亮又不好直接說,沒辦法勸劉備,當時益州的一個大儒秦宓倒是勸過劉備,說時機不成熟,還說東吳的水軍強大,他們去了也是白去啊,忘了赤壁之戰嘛。

劉備哪聽得進去呢,他一心想為關羽報仇,也想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再拖下去他就看不到那一天了不是嘛。

張飛實心眼,就是要為關羽報仇,相信他開戰前動員大會的時候,益州的部將也肯定有不同意的人,但是他們肯定不敢說,大家都知道張飛的脾氣,但是大夥也不願意去東吳送死啊,這時候範疆、張達有此心,那些官員肯定也能看得出來,白天被鞭打了,晚上就去張飛大帳,這很可疑。

當時張飛被刺,就算沒有叫喊聲,也會有打鬥聲音,為什麼範疆、張達能順利割下首級還能遠逃成功?

據我瞭解,這很有可能是因為當時有負責安保的益州官員對範疆、張達的行為有了暗中支持。範疆、張達這才能順利得手,又逃跑到了東吳。



野史日記


不管是按正史的《三國志》還是小說的《三國演義》來推斷,張飛都不可能是死於大帳之中,所以題主這個問題沒有答案。

我們先看看《三國演義》怎麼說的。

“飛令人將酒來,與部將同飲,不覺大醉,臥於帳中。範、張二賊,探知消息,初更時分,各藏短刀,密入帳中,詐言欲稟機密重事,直至床前。原來張飛每睡不合眼;當夜寢於帳中,二賊見他須豎目張,本不敢動手。因聞鼻息如雷,方敢近前,以短刀刺入飛腹。飛大叫一聲而亡。”——(《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張飛遇害 雪弟恨先主興兵)

這裡有兩個不合情理之處。

一是範疆、張達如果需要“詐言欲稟機密重事”才能走到張飛床前,那說明張飛帳外必然是有守衛把守的,範疆、張達刺殺張飛後,是如何安全脫身的?

守衛們難道就看不到他們一身的血跡嗎?

範疆、張達還割走了張飛的頭顱,外面的守衛真的是死人嗎?

如此不負責任,不合情理。

二是張飛向來吼聲如雷,在長板坡甚至能吼官兵橋樑,這是張飛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範疆、張達以短刀刺入飛腹。

飛大叫一聲而亡,不管是誰,臨死前的慘叫都是撕心裂肺的,外面的守衛聽不到嗎?

這完全是違背常識的。

所以刺殺是真,但地點應該是羅貫中先生搞錯了。

再從《三國志》來看。

《三國志》對張飛被刺寫得更簡單,只有“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區區二十餘字。

但大家注意,這上面根本沒有提到刺殺地點。

後世的史書也沒有交待刺殺就是發生在張飛大帳之中,這個說法,應該是羅貫中自己閉門造車弄出來的。

張飛死時的職務是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西鄉侯,在蜀漢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作為劉備最為心腹的大將,他的安保工作應該是最頂極的。

範疆、張達二人如果不是刺殺了張飛,史書上根本不可能留下這兩個人的名字,他們無論地位還是貢獻,都是默默無聞的那種。


所以這兩個人應該沒有機會深夜在不報告的情況下有機會接近張飛。

要知道古代人是非常注重身份和禮儀的,兩個小小的校尉,就算有什麼重要軍情,也不可能在不事先報告的情況下,獨自接近蜀漢最重要的大將。

所以我認為,刺殺地點絕對不會是張飛大帳。

我們不知道範疆、張達的武功有多高,但是絕對不會是“萬人敵”,他們絕無可能在刺殺張飛後,從四川閬中順流直下,逃到東吳。


我個人認為,這兩人應該是張飛軍中負責後勤的文職人員,官位也並不高,但是分管部隊的衣甲供應。

所以張飛會讓他們採辦白衣白甲,而不是委任其他副將去辦這事。

為了能在第一時間攻擊東吳,這兩人採辦的地點應該不在遠離東吳的閬中,而更有可能是在更前線。

他們詐稱有機密軍情也許是真的,但應該是通過正常渠道報告給張飛,藉口是現成的:就是完成了任務。

而張飛極有可能是在去檢查這些物資的時候,遭到了二人的毒手。

由於刺殺地點是範疆、張達的地盤,所以他們才能從容的割下張飛的頭顱,拿去獻給孫權。

當然,以上全部內容只是本人的個人意見,當時究竟是什麼情況,歡迎大家評論區討論。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指正一下,題主說的應該是範強(《三國演義》叫範疆),範強張達二人刺殺了張飛。



範強張達二人因為小違軍規,被醉酒的張飛暴打一頓,二人因此懷恨於心,於是就趁張飛在帳中罪臥殺死了張飛,攜帶張飛的首級投奔東吳而去。據說兩人途經重慶雲陽時,把張飛的頭投入長江,後被子漁夫打撈上來,並在長江邊上鳳凰山下建了一座張恆候廟,至今還在,世受香火。



問題如題主所說,為什麼範強張達二人能在警戒深嚴的蜀軍軍營裡刺殺了主帥,而且還能從容的帶著主帥的首級離開,投奔東吳。這就不得不說到範強張達二人在軍中的身份了。

範強張達為什麼會被張飛責罰呢?原來關羽在荊州被東吳所擒並殺,張飛急於報仇,聽聞劉備將親自領兵東征孫吳,張飛此時正鎮守閬中,劉備出川肯定會以張飛為前鋒的。張飛急令範強張達二人限時打造白色盔甲和旌旗,結果二人沒有如期完成,就被張飛捆於樹上鞭打五十。二人受罰後,深知任務依然不能完成,並明白張飛還會責罰於他們,甚至會有更嚴重的責罰,於是他們才連夜刺殺了張飛。



從範強張達所受的任務來看,肯定是張飛軍營中比較重要的人物,至少是管軍需的偏將,他們是可以相對自由的接近張飛的。而張飛的性格又“少恩於屬”,說對下屬不是很好,經常遷怒於他們,甚至醉酒後任意打罵,也間接的造成了張飛與下屬士兵的疏遠,所以範強張達能利用自己將軍的身份從容的刺殺張飛並帶走了他的首級投降東吳而去。

順便說說範強張達的下場,劉備領兵徵東吳,孫權很害怕,於是令人綁了範強張達二人送劉備營中,被張飛兒子張苞親手挖心祭奠張飛。


沉墨I方之城


首先糾正下,不是叫范姜,演義中叫範疆,正史裡叫範強,演義中也是作者不小心誤寫成範疆的。

在三國中張飛可以說是死的憋屈的名將之一了,作為古代六十四名將之一的他,在伐吳前夕,居然被手下將領給刺殺了,腦袋則被砍下送到了孫權那去了!

這確實讓人好奇,範強、張達難道這麼容易就進入張飛營帳將張飛殺了嗎?難道張飛就沒有護衛嗎?

對於張飛之死的細節史書並沒有詳細記載,我只能憑藉正史為依據,自己來強行猜測一波。

當時劉備要討伐東吳,張飛則受劉備之命率領上萬士兵從閬中打算前往江州與劉備大軍會合。

在出發之前,他肯定要休息好,畢竟要再出徵打仗了,以後的軍旅生活註定勞累,他要歇息好,把狀態調整到最佳。所以他這時候警惕性應該是很低的,處於完全放鬆狀態,睡的相當死!

而範強、張達則是抓住張飛在這個完全放鬆警惕的時候將其殺害的,這難度就小了很多。《三國志》也記載了張飛遇害的時間點“臨發”,就是發兵之前。

其實他們兩要進張飛營帳也應該是不難的。《三國志》記載範強、張達是張飛帳下將,也就是說這兩人可能是將領級別的。這兩人只要說是有緊急軍情相告,我猜想憑藉將的地位,應該沒人敢堵住這兩人吧!

而且據《三國志》記載,張飛經常喜歡鞭打部下,而且鞭打完還依舊肆無忌憚的將其繼續留在身旁。因為這種事張飛經常做,因此劉備還特意提醒了他,這樣繼續下去以後會惹出禍端,但張飛聽了依舊不放在心上。


也就是說範強、張達可能被張飛鞭打了,張飛也沒將他們兩放在心上,並沒有太注意兩人的情緒,依然把他們兩人安放到了自己身邊做事。

而範強、張達被張飛鞭打後,十分怨恨,看到張飛把他們放在了自己身旁,於是尋思機會殺了“這廝”報被辱之仇,於是找到了張飛出徵前這個他放鬆警惕的時間點,很輕鬆的將他殺害了。

張飛算是死於自己的壞毛病了,打罵了部下,引得了部下不滿,還依舊把他們放在身邊用,其實這就是作死!


夏目歷史君


刺死張飛的人是範強(演義中為範疆),而不是范姜,羅貫中估計是眼花把他的名字寫錯了。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后,準備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命車騎將軍張飛領本部兵馬從閬中至江州匯合。不想張飛卻在臨行前被部將範強和張達殺害,兩人帶著張飛的頭顱投奔孫權去了。

這件事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是很困難的。因為張飛帳外肯定有侍衛把守,想行刺張飛談何容易?兩人還能帶著張飛的頭顱出逃,這更是匪夷所思。

其實這並不意外。張飛死後,帳下都督上表劉備告之張飛死訊,劉備得知後只說了四個字“噫!飛死矣。”

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唉,這張飛最終還是死了!”

從劉備的反應可以看出,其實對於張飛的死,劉備早有預料。張飛雖然勇猛,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他性格剛烈,濫用刑罰,經常鞭笞士卒。而張飛打過他們之後還讓這些人待在自己的身邊,以為沒啥大不了的事情,他們根本不敢把自己怎麼樣。

劉備曾多次提醒他不要這樣做,尤其是把打罵過的人留在身邊,難免這些人心存報復,遲早會生出禍端。

可張飛這脾氣根本聽不進去。關羽被東吳擒殺後,張飛痛心疾首,日日思念為其報仇。得知劉備要出征伐吳,張飛更是迫不及待,肯定會催促部隊加速前行。

事情這麼倉促,所以難免有人不合張飛的心意,被張飛吊打一頓,這範強和張達兩人可能就是這樣得罪了張飛。

範強和張達並不是普通小兵,而是張飛的部將。按張飛的習慣,兩人被打之後並沒有受到降職處分,還和原來一樣。張飛則喝酒消愁,很快爛醉如泥,入帳歇息去了。

範強張達此前肯定沒少捱打,再加上今天出征前又被一頓,心裡肯定早就不爽張飛了。於是兩人就尋思著乾脆刺殺張飛,投奔東吳算了。

可張飛帳外有侍衛把守,如何下手?這好辦,畢竟兩人還是部將,以稟報軍情為由進入張飛帳中並不是什麼難事。

而進入帳內後,張飛已經爛醉如泥,兩人下手殺死張飛是很容易的。然後割下頭顱,帶出帳外,騎上早已準備好的軍馬,以奉張飛軍令外出為由逃奔東吳去了。

所以張飛的死和他的性格缺陷有很大關係,而關羽也是因為看不起士大夫,處處結怨以至敗亡。張飛和關羽恩同兄弟,兩人的結局也都是身首異處,真是讓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