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機構31次頒獎,《這是什麼呀》天氣繪本,讓孩子讀懂天氣

我國民間神話中有風伯、雨師、雷公、電母四位神仙之說,傳說中他們掌管天氣變化。當然現代科學證明,他們是子虛烏有的,那麼天氣現象是如何形成和發展呢,我們又該如何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告訴孩子呢?

美國教育機構31次頒獎,《這是什麼呀》天氣繪本,讓孩子讀懂天氣

《這是什麼呀》天氣系列繪本,包括《下雨是什麼呀》、《下雪是什麼呀》、《你說的天氣是什麼呀》、《春夏秋冬是什麼呀》、《龍捲風是什麼呀》、《颶風是什麼呀》6冊,幾乎涵蓋了基本的天氣現象,中文版是由原版翻譯而來。美國教育機構曾31次頒獎給這套繪本,可見是親媽無疑了。美國國家科學教師協會&美國兒童圖書理事會也對他疼愛有加,先後8次頒發年度傑出科普童書獎給他。美國物理科學研究院也認可他的科普價值,把傑出作品獎(童書類)頒發給他。這套繪本也獲得美國國家氣象局官方蓋戳認證、強勢推薦。

《這是什麼呀》天氣系列繪本之所以那麼香,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文字親切細膩,貼近孩子審美

在《下雨是什麼呀》一書中,作者這樣描寫蒸發——當陽光燦爛、空氣溫度升高的時候,水汽就會往天空中跑,變成潮溼的空氣,這樣的過程叫做蒸發。孩子們看到這裡,會覺得水汽多像他們一樣無拘無束,可以自由的奔跑,真像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孩子們自然而然會有代入感,彷彿自己就是水汽,一個勁的往天空中跑,大人們攔也攔不住。

作者提到毛毛雨,這樣介紹——當小小的雨滴輕輕地落下時,人們會說:“下毛毛雨啦。”在孩子眼中,雨滴彷彿一個很有禮貌的孩子,做事輕手輕腳的,人們對他帶著一絲絲親暱。

美國教育機構31次頒獎,《這是什麼呀》天氣繪本,讓孩子讀懂天氣

在《春夏秋冬是什麼呀》一書中,提到了——整個世界都在春天慢慢醒了過來。樹木長出了新的葉子,花兒一朵又一朵地開。“慢慢”、“一朵又一朵”,我們大人看起來可能比較矯情,孩子們卻能想象出春暖花開的場景,嚼出詞語的韻律。

二、配圖精美生動

美國教育機構31次頒獎,《這是什麼呀》天氣繪本,讓孩子讀懂天氣

《下雨是什麼呀》提到地球上的動植物都離不開水,配了一張小朋友和小狗喝水的圖片,穿綠衣服的小朋友捧著水杯,開心的衝其他孩子笑,刻畫得極為傳神。小寶看到這幅圖片,關注點竟然在小狗身上,好奇的指著小狗對我說道:“媽媽,你看小狗也在喝水!”

《下雪是什麼呀》裡面,寫道科學家認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雪花。配圖中是形狀、大小完全不同的雪花,大寶看到後馬上明白了雪花與雪花是不一樣的,自己也畫了一副漂亮的雪花圖。孩子大腦中識別文字和圖像的區域是不同的,枕葉區主要負責視覺感受和圖像欣賞。相對來說,圖畫語言對孩子來說更容易理解,孩子們也更感興趣。

三、數據權威

《這是什麼呀》天氣系列繪本通過了美國國家氣象局的審核,數據比較精準。孩子們可以放心閱讀,不必擔心被錯誤的知識所誤導。

《你所說的天氣是什麼呀》一書寫道,1934年美國的華盛頓山上,出現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風,速度為每小時372千米。孩子們可以把這個數據和小汽車、火車、高鐵等速度做比較,然後得出比較直觀的印象。

書中提到,夏威夷的考艾島是世界上下雨最多的地方,一年甚至有350天在下雨。根據一年有365或366天,350天是什麼概念,孩子能夠很快了解,這就依託於背後美國國家氣象局的強大數據庫了,讓數據可以精準到某一天。這對孩子們的閱讀體驗無疑是幫助良多。

《颶風是什麼呀》裡提到,赫伯特·薩菲爾和羅伯特·辛普森創建的“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它根據強度把颶風分為了五個等級。

美國教育機構31次頒獎,《這是什麼呀》天氣繪本,讓孩子讀懂天氣

如一級颶風,風速大概處於每小時119.1千米到152.9千米之間,掀起的海浪高達1.5米。數據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可以說一個兒童讀物,作者自然如此嚴謹,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態度。

另外,書中還有一些安全小常識,幫助孩子們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如提醒孩子們,當你聽到天氣預報中出現暴風雨預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雖然我們希望孩子永遠用不上,但多儲備些常識總是有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