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征服欧洲的拿破仑帝国,为何最终还是成为失败者?

草莓奶昔ru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失败于超出自己实力的扩张。

自古以来,大部分侵略者的失败都是这个原因,拿破仑也不例外。


拿破仑是触底反弹的高手。

他带着残破的法国军队,连续击败强敌。

比如1805年,拿破仑击败第3次反法同盟,痛击欧洲5强之一的奥利地。

1807年,拿破仑又击败第4次反法同盟,普鲁士军队几乎覆灭,该国被重创。随后,法军又在波兰打垮了俄军,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迫和法国议和。

至此,法国成为毫无疑问的欧洲大陆霸主,先后击败了欧洲5强的3个,剩下的英国在海外,无法对欧洲大陆有直接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拿破仑应该明白敌人还是很多的。普鲁士虽然遭受毁灭性打击,但奥利地损失不算很大,俄国的损失更小。

即便奥利地和俄国联手,法军就并不容易对付,更别说侧后还有一个强大的英国。

如果欧洲5强另外4强联手,军力和国力都超过法国二到三倍,法国其实是对付不了的。

这种情况下,法国已经尽量拉拢盟友一同对抗英国。

然而,由于拿破仑的志向很大,做出了超过自己的实力的决定。

随后,西班牙发生内乱。这是民族内部战争,法国作为邻国不应该牵扯进入这种泥潭。

然而,拿破仑却派出30万大军进攻,还让长兄约瑟夫·波拿巴成为西班牙国王。

此举遭到西班牙各阶层反对,法军陷入持久战和民族战争的大海中。

英国趁机支援西班牙反法力量。

而由于法军主力南掉,北部的兵力大减,也让奥地利,普鲁士、俄国面临的军事压力减轻,开始异动。

于是,1890年,第5次反法同盟建立,奥利地在北面进攻。

拿破仑被迫率领30万主力退出西班牙,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军事天才,一句击退敌人,迫使奥地利签定维也纳和约,再次割让土地。

此时,连连征战的法国,本应该休养生息,巩固自己的占领区。当时法国的领土已经比原来大了很多,是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

然而,拿破仑却又做出超过实力的决定,也就是彻底消灭欧洲大陆最后的敌人,俄国。

其实,当时法军的实力并不足以消灭俄国。

然而,拿破仑仍然出兵67万入侵,最终在持久战中惨败,退回国内只有2万人。


1813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第6次反法同盟。

当时拿破仑的实力已经无法对付这几个敌人,最终失败,巴黎也被占领。

说来说去,拿破仑的野心太大了,超过了自己的实力。

法国只是欧洲5强之一,充其量最多一次对付2个敌人。

而拿破仑却偏偏同时和4个敌人作对,以完成欧洲霸业,失败几乎是必然。

其实,拿破仑比较聪明的做法是不要进攻俄国,而是寻机消灭实力已经大大减弱的普鲁士和奥地利,将反法同盟消灭一半。

至于英国和俄国,未必需要拿破仑这一代来对付,或许是下一代法国人,甚至是下下代。


萨沙


先说说拿破仑,出生在地中海的科西嘉岛,他在巴黎军事学校毕业后,任炮兵少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军。他在收复土伦战役中显示了军事才能,得到重用,获得军衔。

1799年10月,拿破仑从埃及赶回巴黎,依靠大资产阶级与上层军官的支持,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成里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1804年拿破仑称皇帝,把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一度成为了欧洲的绝对霸主。拿破仑一路东征西讨,占领了柏林,攻占了埃及,又侵犯了葡萄牙、西班牙,最终在1812年,拿破仑进军俄国,遭到失败,俄国乘势组建了“反法同盟”,第二年联军攻占巴黎,4月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1815年逃出回到巴黎,恢复帝位,6月英普联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再次打败法军,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滑铁卢战役。

失败原因1.战术问题:拿破仑分析了强大的对手,决定以攻为守,将兵力分散开来,达到逐个击破的目的,就是这个错误最终导致他的垮台

2.兵力问题: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拿破仑组织了28.4万军队,但是军中又不少老兵,加上组建仓促,缺乏训练与默契,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

3.歼灭普军: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联军,但因为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至使没有完全歼灭普军。

拿破仑在指挥上频频出现失误,导致结束了自己的帝国,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糯糯苡苡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的铁骑进入巴黎,法国国王路易十八闻望风而逃,不敢迎战,仓惶逃遁。跑到比利时寻求保护。拿破仑重新登上皇位,为他在一年前被迫退位,软禁在地中海厄尔巴岛的事件报了仇,雪了恨。拿破仑是欧洲凯凯撒大帝般的人物。兵峰所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五天后,英、俄、普、比利时等国,抱团组成了“第七次反法联盟”,拒绝了拿破仑和谈,集结起了70万人马。准备与拿破仑一决雌雄。6月12日,拿破仑率近18万法军,火炮300门主动出击,如饿虎般杀向英、普联军。战役最后以拿破仑的失败落下帷幕。战神拿破仑最后被囚禁在圣赫拿。最后被毒死。今天看来拿破仑在滑特卢战役的失败。我认为有下面几点。

1:天气原因。6月17日天公不作美。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使道路泥泞不堪,使法军行动迟缓。也让法军疲惫不堪。暴雨造成的泥浆和湿地,给法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步兵难以前行。

2:、军队素质差,指挥员缺乏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

3:兵力分散,调动不及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让人不可思议。

4:戴尔隆军团居然在战争紧要之际东窜窜西晃晃,竟然一整天没放一枪。缺乏战略眼光的内伊错过了在英军防守战略重地四臂村极薄弱时占领它!格鲁希则率领着3万大军被一支普鲁士偏军引离了主战场。让拿破仑兵力减弱。

拿破仑在滑铁卢惨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归咎于拿破仑一人。有人说是拿破仑轻敌了。还有人说拿破仑不该与反法同盟决战,而是让敌人进入法国境内。各个击破拖垮敌人。还有人说拿破仑得了性病。影响的他的判断。总之众说纷纭。





广元飞龙


爱历史的兰台令君为您回答此问题!

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关于他的事迹整理出来可能有1000页书那么厚。而他最失败的原因历来是众说纷纭,至今依然没有盖棺定论,我在这里也只是简单聊聊自己的一家之言。

拿破仑与沙皇的蜜月期

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原因应该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衰落开始说起。那么衰落始于何时呢?答案无疑是法俄战争。拿破仑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原本的关系还不错,想当年两人在涅曼河中游的木筏上可是相谈甚欢,他们之间的《提尔西特条约》可以说是瓜分欧洲的协议,拿破仑对亚历山大一世的评价不低,说他是一位极具吸引力的人。而沙皇也曾非常敬仰拿破仑,还放下面子向这位法国皇帝请教战争的艺术。这种由战争打出来的友好的关系维持了五年。

法俄关系破裂

然而政治博弈中从来不讲什么天长地久,只有利益趋同。英法矛盾的升级影响了法俄关系。当时拿破仑为了反抗英国的海上封锁政策并在政治上孤立英国,率领法国及其同盟国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这也是法俄关系破裂的诱因,因为大陆封锁政策虽然促进了法国工业的发展,但是并不能摆脱欧洲其他国家对于英国出口产品的依赖,对于沙皇来说这并不符合俄罗斯帝国的利益,因此压力山大一世果断地退出了大陆封锁政策,而法俄战争正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法军惨败,精锐损失殆尽

1812年6月,拿破仑率领60万法军及其同盟国的军队远征沙俄,以显示法国在欧洲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然而天寒地冻的天气、坚壁清野的战术以及莫斯科的大火让之前战无不胜的法军品尝到了惨败的滋味。在这场战争中,法军损兵27万,使得法国的军事力量大伤元气,要知道这些将士之前都是跟随拿破仑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此外带去的近千门火炮也折损殆尽。更为令人担忧的是,此战的失败让拿破仑苦心经营多年的“欧洲次序”发生了动摇,法国的军事力量在于欧洲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的对比中不再占有绝对性的优势,大家不再认为拿破仑和法国是不可战胜的了。要知道无论是后面的莱比锡战役还是最终的滑铁卢战役,这些后来的法国士兵从军事素养上是无法与俄国战场上牺牲的这些老兵相提并论的。

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的无奈之举

有了法俄战争的铺垫,我们现在回来说滑铁卢战役。事实上拿破仑在复辟以后就宣布他只想做法国皇帝,不再奢望玉成为全欧洲的主宰,什么欧罗巴合众国的梦想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他本以为这样可以与以英、普、奥、俄等国和平共处,但这些列强早已容不下这位法国皇帝的存在。没办法拿破仑再次被逼选择了战争。

巨大的实力差距

此时拿破仑面对的形势是你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而且是打是输,不打也是输。因为此时的法国已经没有值得信赖的军事力量了,过去的骄傲早已不复存在。拿破仑能动员作战的法军仅有28万,而反法联军的兵力达到了可怕的70万,法军连对手的兵力的一半都不到。尽管在尼林战役中,拿破仑率领的法军依然顽强的击败了普鲁士军,并击伤了主帅布吕歇尔。但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回光返照,昙花一现罢了。拿破仑依然难逃滑铁卢的大溃败。

奇迹只在皇帝亲临的地方才会发生

此外,拿破仑兵败滑铁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终其一生他都没有培养出能够够独当一面的军事将领。没有人可以质疑拿破仑的军事天赋和才能,甚至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他面前也只能算作学生。但或许正是因为拿破仑的光辉太过耀眼,显得周围的人都相对比较暗淡。在滑铁卢战役中,他所信任的两名元帅都没有能出色完成他的部署,缺乏变通的格鲁希元帅手握34000人的重兵,在听到滑铁卢的炮声后,并没有遵从部下的建议回援拿破仑,内伊元帅尽管在战场上表现出了一往无前的勇气,但他沉迷于和2万英军的厮杀,却忘记了8万普军正在打击法军的有生力量,丝毫没有起到任何牵制作用。平心而论,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并不冤枉。

或许还有战略上的失误

最后要说的是,滑铁卢的惨败也有拿破仑自身的因素。因为拿破仑的军事思想历来是主张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的策略,但在滑铁卢战役中却鬼使神差的分兵拒敌,这不得不让人有些匪夷所思。格鲁希的没有回援大本营固然是缺乏随机应变的军事素养,但他也是在之前遵从了拿破仑的命令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鲁士军。

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对拿破仑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从此他无可奈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兵力悬殊(这一点无法改变),用人不当(事实上未必有人可用),战术失误(或许这也是不得已),但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那么无疑是法俄战争的惨败或许才是原罪。那近30万的法军精锐如果还在,或许拿破仑帝国依然还能驰聘欧洲,但上帝似乎并没有眷顾拿破仑,他兵败巴黎以后,法国失去了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欧洲其他国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法国俯首称臣,后来的莱比锡战役和滑铁卢战役,只不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已。

以上就是该问题的答案,欢迎交流讨论!


兰台令君


历史背景

  • 拿破仑自法国大革命之后异军突起,从一个小小的底层炮兵军官,迅速晋升为的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直至加冕为法兰西帝国皇帝,而这一切,只是在短短十几年间发生的事。拿破仑帝国几乎征服了欧洲绝大部分土地。连续挫败反法同盟的进攻,保存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同时也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散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 但是就在拿破仑帝国的声威达到最鼎盛之时,远征俄国的失败,导致拿破仑帝国迅速衰败。衰败速度,堪比其崛起的速度。“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这一切都在这短短十几年中发生,令人唏嘘不已。那么几乎征服欧洲的拿破仑帝国,为何最终还是失败?谈几点我个人看法。

▲法兰西第一帝国版图(拿破仑帝国)

原因一: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拖垮了拿破仑帝国的经济,最终遭到盟友的抵制和背叛

  • 1805年,拿破仑为了能够尽快的实现其渡海进攻英国的计划,要求其在西班牙的法国舰队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启程前往法国协助拿破仑大军渡海。当年10月21日,法国与西班牙联合海军舰队,与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在西班牙的特拉法尔加角发生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的结果是英国舰队歼灭了法西联合舰队,法国丧失制海权。
  • 这直接导致了拿破仑渡海进攻英国的计划破产,在此情况下,拿破仑决定对英伦三岛进行经济封锁,试图通过经济封锁来逼迫英国屈服。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要求法国的本土、殖民地和附属国,禁止与英国进行贸易,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与英国进行贸易为主的国家和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荷兰地区,德意志北部的汉堡、不莱梅、吕贝克、罗斯托克等海港城市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
  • 法国占领军在这些被占领土地上收取高额的占领费用,大大增加了当地人民的负担,被占领地区人民,敢怒不敢言,拿破仑虽然通过武力逼迫被占领地区臣服,但是没有收获这些地区的人心,使得拿破仑帝国一旦衰败,这些被征服的国家和盟友纷纷背叛。
  • 同时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不但伤害被占领国家经济,也伤害法国本土的经济,由于法国丧失了制海权,英国对法国的各个港口进行了封锁,使得法国的商品也无法输出到国外和其他殖民地市场。这其实变成了一场英法两国的经济消耗战,看谁能熬到最后。

▲特拉法尔加海战失败,迫使拿破仑推行大陆封锁政策

原因二:拿破仑战略判断失误,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严重消耗了法国的国力

  • 1807年,拿破仑在击败第四次反法同盟之后,与俄国达成了停战和平协议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此时拿破仑个人的威望和法国的国势达到了顶峰,得胜归来的拿破仑及其军队,享受了无上的荣耀,获取了大量的战争赔款,法国宫廷内天天莺歌燕舞。但此时拿破仑发现,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表面对那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表示支持,暗中和英国人往来进行贸易,对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阳奉阴违。
  • 于是拿破仑决定派兵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借道西班牙进攻葡萄牙,葡萄牙很快就投降了。这个时候拿破仑的野心膨胀了,他想所幸也一并解决西班牙的问题,所以拿破仑赶走了波旁王朝的西班牙国王,让自己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当了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件事情引起了西班牙人民的极大愤怒,爆发了起义。从此法国军队陷入了西班牙人民战争的泥潭之中,拿破仑不得不从东线战场调来大批军队进行支援,法国在西班牙的军队人数,最高达到30多万。西班牙战场牵扯了拿破仑太多的精力,大量消耗法国的国力。
    由于东线战场的兵力被大量抽调到西班牙。导致东线防御力量薄弱。1809年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再次结成了第五次反法同盟,发动了对法国的进攻。
  • 1811年,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再执行法国的大陆封锁政策,加入反法同盟。拿破仑为了惩罚俄国决定出兵俄国,但是当时仍有大量的法军陷入西班牙战场,拿破仑不顾两面作战的风险,决定出兵俄国,最终导致惨烈的失败。

▲拿破仑入侵西班牙线路

原因三:拿破仑用人不当,手下将领大臣纷纷叛变

  • 1807年,在拿破仑粉碎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之后,他的外交大臣塔列朗,居然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暗通款曲,要求亚历山大一世和拿破仑作战到底,并且向沙皇提供了大量关于拿破仑的情报,使得俄国对法国的情况一清二楚。塔列朗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一直为俄国搜集法国的情报,拿破仑居然一直都没有发现,而且还给塔列朗加官进爵,这个从波旁王朝时期就担任外交大臣的人物,最终为反法同盟战胜拿破仑提供了一臂之力。
  • 拿破仑手下的将领贝尔纳多特是一个死板无能的人,他因为和拿破仑之间有裙带关系,所以才被提拔为拿破仑手下的将领。贝尔纳多特的老婆和拿破仑哥哥约瑟夫的妻子是姐妹。在耶拿战役中,他因为拒绝在战场上进行变通作战,让拿破仑手下的另一位将领达武元帅独自率领军队抵抗普鲁士军队的主力,幸亏达武元帅的军团战斗表现优异,才保证了耶拿战役的胜利。
    拿破仑因此对其非常不满,但是碍于双方之间的裙带关系,而没有将其撤职,仍然信任他。后来拿破仑竟又让他去当了瑞典国王。但是在拿破仑进攻俄国失败之后,贝尔纳多特背叛了拿破仑,竟然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的阵营,在关键的时刻给了拿破仑致命的一击。

▲塔列朗,拿破仑帝国的外交大臣

原因四:反法同盟后期军事上采用群狼战术拖垮法军

  • 1813年,欧洲结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领几十万军队与反法同盟军队大战于莱比锡。此次反法同盟军对拿破仑的作战方针是:“任何一个将领都不得单独与拿破仑的近卫军进行作战,只要作战的对象是拿破仑,就必须无条件撤退,等待与其他军队将领会合之后再共同对付拿破仑。但是如果只遇到拿破仑手下的将领的军队,就可以直接进行进攻,并且击败他们”。拿破仑自己求战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手下的将领被敌人各个击破而无能为力。
  • 拿破仑手下的将领大多庸碌无能,除了服从拿破仑的命令之外,没有任何个人主见,战场上不会灵活应变,这其实也是拿破仑自己造成的,因为拿破仑的军事天才,战无败绩,拿破仑非常自负,将领们都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拿破仑的决定是言听计从。而反法同盟方面则是人才辈出,如普鲁士军队统帅布吕歇尔,后来在滑铁卢战役中和英国的惠灵顿公爵韦尔斯利共同击败了拿破仑。一头雄狮架不住一群饿狼的攻击,拿破仑个人再具有军事天才也无法对付一群优秀的军事将领的联合进攻。
    这就导致拿破仑手下将领纷纷战败,而自己却孤掌难鸣。最后的结局便是莱比锡战役拿破仑战败,最终被迫退位流放厄尔巴岛。

▲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决定拿破仑帝国生死存亡的莱比锡战役

结语

拿破仑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但是他终究是一个人,他也会犯错,入侵西班牙、进攻俄国都是战略错误。他的失败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各种失败因素累积起来最终造成的结果。但拿破仑的失败,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拿破仑的帝国虽然最终瓦解了,但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却被保留下来,最终推动了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因为他的功绩而被世人牢牢铭记。


史海泛读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拿破仑是欧洲近代的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他军事才华横溢,在法国大革命的乱世中逐步展露头角,成为了法国皇帝,之后四处征战,其事业最辉煌的时刻曾经基本统一了整个欧洲。但是在他1812年入侵俄国失败后,在第二年的莱比锡会战中再次失败,导致了帝国覆灭,虽然在1815年他又再次卷土重来,无奈于滑铁卢的战败,最终帝国一朝覆亡。

那么曾经鼎盛时期几乎统一欧洲的他为何会覆亡呢?在此我给出自己的理解。

战术上的创新后来被复制

我认为拿破仑的战术创新,一是对于炮兵的理解和应用,二是拿破仑在当时创立了军团制,这两个创新是拿破仑能够雄霸欧洲的法宝。(以下资料是我在西瓜视频里面的纪录片整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西瓜视频看我发布的纪录片,有完整的拿破仑战争讲解)

精通炮兵

拿破仑的战术,通常是先用大炮轰,再用骑兵冲锋,最后上步兵,而拿破仑本身也是炮兵出身,对大炮的使用也是情有独钟。

拿破仑对炮兵的应用就体现在他第一次出战,即土伦战役上。

如图,图中蓝色代表法军的战线,红色为土伦叛军战线,红色的圈圈代表的是堡垒。当时土伦的叛军得到了英国的支援,图中的小船就代表英国的战舰。土伦叛军由于得到了英国海军的支援,所以能够得到充分的补给,土伦外围的法军一直没有突破土伦叛军的防线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拿破仑到达战场后,就仔细分析了形势,他认为可以先拿下土伦外围的高地和外围的两个堡垒,并且在那里架设大炮,尤其是图中画红圈圈的地方,如果在那里架设大炮,那么就可以射击到土伦港口的英国舰船,这样土伦就失去了海军的支援,接下来只要围困就可以了。

于是拿破仑到任之后,就花了些时间打造了100多门大炮,逐步占领了土伦外围的高地和英军的外围堡垒。

占领之后就是这个效果,图中画蓝色圈圈的就是拿破仑假设大炮的地方,此时土伦港的英国舰船成为了活靶子,见到这种情况,驻扎在土伦的英国舰队就撤走了,土伦一下子孤立无援。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率军对土伦发动攻击,土伦很快就崩溃,城市也被拿破仑占领了。

这就是拿破仑第一次指挥作战,就充分利用了大炮的优势。当时他对大炮使用的理解应该是超过了所有的将军,而对大炮的利用也是后来拿破仑屡战屡胜的法宝。

军团制

拿破仑在当时的战争中首创了军团制。

比如,之前作战,一支大军假设是10万军队,8万步兵、2万骑兵和400门大炮,那么在作战的时候,往往是一起行动。这样的话由都在一起走,所以速度比较慢。

而拿破仑如果是10万军队也是以上情况的话,那么他就会把部队分成4个军团,每个军团如2万步兵、5千骑兵和100门大炮。这样的话,4个军团在行军的时候就可以分别走4条路,一是行军速度加快(毕竟没有都在一起走,就没那么挤,就相对好走了很多);

二是军团长(通常是元帅级别)由于军团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所以指挥上会更为得心应手(因为熟悉);三是走的路线多,就可以多路过一些村庄或者城镇,军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补给。

实际上每个军团都有步兵、骑兵、炮兵以及相对应的运输、医务等后勤部队,实际上一个军团就是一个可以独立的作战单位。

如上图,一个是军团的配比情况,第二张图就告诉我们,当时拿破仑的军队可以同时走好几条路线,这样行军速度就比其他军队快了很多。一旦拿破仑发现了敌军要去攻击对方,他的军团就会同时沿着几条路线行动,这样他们往往能够比别人更快一步到达战场(当时的战役往往一两天就结束了),所以在历次的战役中,拿破仑总是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对手,当对手的援军赶到时,战役已经结束,对方就只能撤退,但是拿破仑往往还可以追击对手(他们追击的速度也比别人快)。

拿破仑战争后期他的战术被别人复制

当然,拿破仑喜欢用大炮已经使用军团制的这两个致胜法宝后来也被其他对手复制了(毕竟被拿破仑打败很多次了多少都会跟拿破仑学一些)。

第一个复制了拿破仑战术的是奥地利皇帝的弟弟查尔斯公爵,他在1809年同拿破仑展开了一次大型会展,是为阿斯珀恩-埃斯灵,结果就成为了拿破仑第一次失败的战役。当然,那次战役拿破仑战败的原因有很多,而之前被拿破仑打的不要不要的奥地利军队竟然在那一战中和拿破仑打起了对攻战(之前的奥地利军队战斗力基本很难对拿破仑形成对攻战)再加上拿破仑骄傲轻敌,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贸然进入了阿斯珀恩-埃斯灵(两个村)地区,被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奥地利军围攻从而失败。

这是此战的情况,奥地利军在河对岸(拿破仑军在河中架设了浮桥,但是浮桥经常被奥地利军破坏,从而延缓了拿破仑大军过河的时机),拿破仑一开始只是带了部分部队过河,过河后发现对方兵力占有,于是拿破仑不断地命令自己的后续部队过河,但是由于河上的浮桥经常被打断的问题,拿破仑的后续部队到达的很慢,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拿破仑始终处在兵力上的劣势。

最终这一战拿破仑过河的部队支撑不住,从而战败,此战拿破仑也失去了他的左膀右臂——拉纳元帅。(战死)

实际上如果我们细心可以发现,在1809年的阿斯珀恩-埃斯灵之前,拿破仑亲自带领军队作战从来没输过,但是在那之后,拿破仑就有了败绩,实际上就是因为他的战术被对手复制了。个人感觉在那之前拿破仑的士兵对他过士兵战斗力基本是1:2,但是在那之后,基本就是1:1,或者是1.2:1的样子,拿破仑的法军稍微强一点,但不是强很多了。

因此,拿破仑失败的第一个原因是他的独门战术,炮兵战术及军团制被他的对手学会并且复制,是拿破仑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拿破仑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在西班牙做了很多无谓的牺牲

实际上西班牙一开始是支持拿破仑的,而葡萄牙反对拿破仑。后来拿破仑看到西班牙发生了内乱,就派了他的弟弟在他手下第一大将缪拉的护送下到西班牙当了国王。这就引起了西班牙的极度反感,一时间西班牙的反法风潮不断,拿破仑驻扎在西班牙的军队损失惨重。最后是拿破仑没办法,亲自带领军队到西班牙才平定了西班牙的乱局,但是在这场战争中拿破仑也损失了许多的有生力量。

拿破仑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没有获得制海权,使得英国这个威胁一直存在

如果拿破仑能够获得制海权,那么多次组织反法联盟的英国恐怕早就会被法国征服了。遗憾的是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法国海军和西班牙海军的联合主力舰队被英国海军击败,从此法国海军一蹶不振,无法对英国海军形成威胁。

由于英国这个威胁的存在,所以英国人可以经常在拿破仑不注意的时候袭击拿破仑的后院,以及在数次战争中支援拿破仑的对手。

如,英国海军就经常越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海岸线对法国发动进攻;法军陷入西班牙僵局的时候,英国就曾经派出过2万多陆军通过海军对西班牙实施援助,沉重打击了当地的法国军队;英国人通过海军支援了普鲁士、奥地利甚至是俄国这些法国的劲敌,给拿破仑制造了无数的麻烦。

最重要的是,基本每次反法联盟都是英国人组织的,这也是最让拿破仑头疼的地方。

拿破仑失败的第四个原因是入侵俄国失败

当然,这也是他最后失败的最大原因。1812年,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国。俄国实行了以空间换取时间的作战策略,在拿破仑进攻俄国的时候,始终避免主力决战,不断地引诱拿破仑大军进入俄国腹地。俄军只是在拿破仑进攻莫斯科之前和拿破仑展开了一场主力决战,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亲自指挥了战役,在确定不能获胜的情况下库图佐夫带领俄军撤出了战场。


虽然拿破仑占领了莫斯科,但是俄军主力没有消灭。最后当冬天来临,法军缺少过冬物资,不得不从俄国撤退,一路上俄军不断地出击,法军不断地损失,最后60万大军仅剩下2万人撤出了俄国。

拿破仑失败的第五个原因是没有独当一面的将领

拿破仑入侵俄国失败后,次年也就是1813年爆发了莱比锡会战。在这场会战中就充分暴露了法军只有在拿破仑在的时候能够发挥战斗力,而他不在的战场基本是胜少败多。当时反法同盟也看出了拿破仑军队的这个弱点,所以当拿破仑出现在战场的时候,反法联盟往往避开与拿破仑的交锋,而在拿破仑不在的战场则主动发动进攻。


如此,拿破仑疲于奔命,终于被反法联盟耗死。

虽然他手下有诸如缪拉、达武这样优秀的将领,但没有一个人能够独当一面,基本都是属于偏才,如缪拉擅长骑兵,达武擅长步兵等,综合起来都不是高分将领。这使得当战争进入到复杂情况时,尤其是出现了多个战场时法军就往往应接不暇,这里出了问题拿破仑就去这里,那里出了问题拿破仑又去了哪里,而反法联盟的军队都在跟拿破仑玩起了“躲猫猫“,最终拿破仑不得不认输。

因此综合以上来说,我认为拿破仑失败在五个方面,一是先进的战术被对手复制,最终法军战斗力和对手基本处在了同一水平线上;二是在西班牙消耗了太多的有生力量而又没有意义;三是没有获得制海权,使得英国这个大威胁一直存在,一直给拿破仑制造麻烦;四是入侵俄国失败,损失惨重;五是没有独挡一面的将领。


老威观史


为什么拿破仑会失败,各种原因总结极多,但是有一个原因许多人没有提及,就是拿破仑的实力没有大到一定程度,没有和对手拉开差距,包括战术优势并不是很大。这个我们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历史可以看出来,拿破仑的对手是英国和俄罗斯,当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和第三强国,拿破仑的法国是世界第二强国,你见过人类社会中第二强国打得过第一和第三强国的联合吗?而且是两面作战,理解这一点,所以拿破仑在俄罗斯很快土崩瓦解就不稀奇了。拿破仑为什么能够纵横欧洲大陆,实际是由于拿破仑有一定的卓越军事才能和其对炮兵战术的革新应用,似乎很腻害,但是战术差距没有大到离谱的程度,在战场中,拿破仑和其他国家在大的战役中的交换比没有达到一比五,最大仅仅一比三,这个也是拿破仑最后必然惨败的战术原因,从中国历史经验看,交换比达到至少一比五才能干掉对手,拿破仑根本没有达到这个战术差距水平,所以拿破仑看似非常强大,仔细数据分析就明白,拿破仑在俄罗斯仅仅一年就惨败实际属于正常现象。


血山飞虫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到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

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最危机的时刻拯救了法国,多次打破欧洲各国的反法同盟,当上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第一执政,随着权力的提高,他的野心越来越大。不满足第一执政的位置,终于达到他人生的巅峰,将国号改为法兰西帝国,加冕称帝。至此他控制了除了英国、俄国、奥斯曼以外的欧洲大陆。


物极必反,多年的征战使得国内人民都开始厌倦战争,在此之前法国人民是为国家而战,在此之后是为了法国的世界霸权而战。拿破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统治整个欧洲,对付英国他用尽了各种手段,经济封锁,海战均都失败告终。俄国自始至终都没有臣服过,沙皇保罗一世的遇刺身亡结束了法俄的蜜月期,新上任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态度强硬,彻底击怒了拿破仑。他也明白只有把俄国打垮,才能征服英国。1812年5月,拿破仑征调法国及其控制区内人口,组成57万大军远征俄国,前期他击垮了阻止他的俄军部队,顺利进入莫斯科,殊不知这一切都是俄军安排好的陷阱,严冬的来临,加之俄军使用的是坚壁清野的战术,烧毁莫斯科,由于法军物资补给不足延滞、兵力分散,俄军开始战略反攻,库图佐夫以逸待劳,追击法军的同时趁机不断袭扰法军,在几个星期的灾难对战中,本处以优势的法军不是战死就是冻死,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3万人。这时候原本臣服的欧洲各国趁机再一次组成反法同盟,由于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加之错误的占领西班牙,驱使西班牙站到了法国的对立面,最终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因将士倒戈,弹尽援绝而投降。


第二次复辟在滑铁卢决战中,由于兵力不足,过于分散,调度不及时,缺少精干的将领,错误的估计形势而最终战败。


总得来说,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就是解放战争,而且也确实需要这样的战争来保卫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果实,反对反革命君主专制的联盟。当拿破仑建立起法兰西帝国,奴役着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有生存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兰西的革命战争便成为了帝国资本主义战争,而这种侵略扩张战争又变成了反对拿破仑统治的自卫反击战争。无休止的战争使法国人民厌倦,拿破仑最终失败。


宁小杨


楼上说,拿破仑在军事上有天赋,我举上手赞成。但说到在政治上有天赋,我不敢苟同!滑铁卢一战,使一代战神从此落幕。说明,拿破仑在政治上确实是存在问题的。

毛主席说过,战争是人民的战争。这句话,首先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将一切反对的,不友好、不可控的用行动上、思想上的方法让它到达和自己行为、思想一致的目的!而拿破仑,只知道打仗,打仗再打仗……在国内不统一思想,在战场不落实思想,在占领城市不宣扬思想。人民不服你,你终将失败。

二战中最典型的德国和日本,就是例子。而中国共产党是实例!共产党在思想上和人民高度一直,在行动上处处为人民着想,这就是成功的典型!

战争不只是单纯的战争。也不是谁的武力强,谁就能赢得战争的。近代宣明的实力就是美国同阿富汗的战争。苏联与阿富汗的战争,十年的战争只会让阿富汗越来越恨美国。

战争只是一种手段,只会打仗的君王,也就只会局限在打仗上!而又会打仗又会政治的领袖才是真正的王者……如毛泽东,巴顿,艾森豪威尔……各位看官,我乱说,你乱看,再下遇见请勿见谅!


特殊事物咨询师


这个答案毋庸置疑,肯定会失败、这个结果是必然的,主要分析,有以下几点:

01我们先来分析拿破仑处于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环境: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我这里也解释以下,法国自路易十四末年开始,由于长期战争,财政已经十分困难。路易十五继位后,又先后参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及七年战争。七年战争的结果,美洲及印度等处的海外殖民地丧失殆尽,而他又挥霍无度,法国财政的困境遂愈陷愈深。

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02我们来说说拿破仑的个人成长:(主要是讲他成人之后)

他触及到很多国家当权者的利益,被欧洲各国视为敌人。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

下面的几个时间线是他从创业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

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

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毕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

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

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

1799年,回到法国的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所以,拿破仑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800年,拿破仑再度打败奥地利军,英国也不得不与法国签订和约,迫使第二次反法联盟土崩瓦解。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宣布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但是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带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10月17日法国和奥地利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

次年秋天,英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4日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

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拿破仑于是乘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

1808年英国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

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在背后偷袭法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

1811年末,法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国合作抗英,最后战争爆发。

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迪诺的血腥战役后,进入莫斯科。

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确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1万人。

战败、流放、百日政权与滑铁卢

1813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

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

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3月1日回到法国,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百日王朝开始。

1815年6月18日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之役中全军覆没。

7月15日他正式投降,被流放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

拿破仑后来在流放地圣赫勒拿岛,总结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原因时认为:

天气不作美,将领不卖力,最终是命中注定的。他说:“就算有这一切原因,那场仗本来也是该我赢的。”我以为,这完全是敷衍塞责的搪塞。事实上,作为这场战役的法军主帅拿破仑,既没知己,也没能知彼,没有及时歼灭普军,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违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才是真正的根本原因。

如果喜欢这段历史的朋友有另外一番高见,不防在下面留言讨论,大家一起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