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錢了!新四萬億正在路上,歷史是否會重演?房價會再暴漲麼?

印錢了!新四萬億正在路上,歷史是否會重演?房價會再暴漲麼?


新冠疫情正成為新一輪信貸放水的加速器。歷史一幕會否再次重演?這次會否不一樣?


01 經濟刺激


政府刺激經濟的手段就兩類,一類是財政手段,另一類是貨幣手段。


財政政策就是政府花錢,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的錢來自哪裡?


來自稅收——如企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

來自國債——包括中央政府的國債和地方政府的國債;

來自土地出讓金——就是各地賣地的收入……

當然還有一些小頭,如收費、罰沒等收入。


政府籌集來這些錢,去修高鐵、修地鐵、修公路、修機場、治理江河等……也就是政府文件裡的上項目,並由此帶動經濟。


財政政策還有就是減稅降費。少徵稅、少收費,把本該政府來花的錢讓民間去花,以此激發消費。


貨幣政策可簡單理解為民間花錢。


錢來自哪裡?來自老百姓的日常儲蓄嗎?不是,那叫激發消費。


貨幣政策的錢來自於央行新印的錢,央行把新印的錢給各商業銀行、各商業銀行再把錢放貸給企業和居民,大家有了錢就去投資、消費。


貨幣政策有哪些呢?央行先印錢,如逆回購、MLF(中期借貸便利)/SLF(常備借貸便利)操作、再貸款、再貼現等,銀行拿到這些錢再去放貸。


怎麼讓放出的貸款更多呢?把存準率降低——銀行能放貸的錢就更多了,把利息降低——願意貸款的人就多了。


大家想一想,新冠疫情全面爆發以來,政府出臺的經濟刺激政策是不是就是以上的一項或幾項?


刺激經濟沒那麼複雜,無非是政府少徵稅少收費多花錢、印更多的錢出來借貸給大家多花錢罷了。


它的關鍵在於經濟刺激的度有多大。度是什麼?就是錢的數量,包括政府花多少錢、印多少錢給大家花。


2008年,為了應對汶川地震和美國次貸危機,經濟刺激的度是4萬億,卻引發了樓價暴漲、產能過剩等負面影響,也因此廣受詬病。可這次新冠疫情帶來經濟刺激估計得遠超4萬億。


02 新四萬億


應對新冠疫情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實施方案還在陸續進行中,有一部分已出、但更大的部分還沒出來,我們也只能通過定性和定量兩方面結合著分析。


定性部分主要來自於重要會議的決議、領導的講話、答記者問及官員媒體發佈的文章等,定量部分就是已經具體實施了多少錢。


我們先看定性分析。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會議提出“加大宏觀政策調劑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用好已有的金融支持政策,適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


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也就是收更少的稅費、花更多錢,能收的稅費總量是有限的、也不可能無限減免,否則公共服務怎麼保障呢?


更加積極有為其實主要是加大新項目的開工和建設。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適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其實就是讓央行印更多的錢。


2月24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官員給出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的標準——防止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防止短期衝擊演變成趨勢下變化。為此,要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指導地方做好項目儲備和前期準備工作,儘快形成有效投資。


疫情結束後,一大批新項目開建、老項目加速建設將不可避免,這意味著將有很多錢投入市場。


在貨幣政策上,央行官員表示,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也將進行年度動態調整;支持三家政策銀行(國開行/農發行/進出口銀行)擴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中小微企業金融專項債券發行,讓銀行有充足優惠資金來源;6月底前,對地方法人銀行新發行的普惠小微貸款,符合條件的允許等額申請再貸款。


也就是說,定向降准將繼續實行、政策性銀行也開始印錢、給中小微企業發放的貸款可抵質押給央行新獲得低成本資金——銀行給小微企業發放了5000億貸款,就可從央行那裡從新獲得5000億的資金。


以上這些財政和貨幣政策要投入多少錢還不知道,但確定會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再看定量分析。


各級財政安排疫情防控資金995億;

中央財政均衡性轉移支付700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獎補資金406億;

抗疫專項再貸款3000億;

支持小微企業信貸的央行再貸款5000億;

政策性銀行專項信貸3500億;


以上這些長期的錢合計1.36萬億,要知道這些可是基礎貨幣,若再加上當下超過6倍的貨幣乘數,能產生近8萬億的信貸資金。


這都完了嗎?NO!


從2月3日至17日,央行累積逆回購操作2.8萬億,一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2000億,這些也是基礎貨幣。


當然逆回購是7天和14天時限,到期後央行可以不續做……這些錢也就收回了。但央行也會根據實際需要續做,這是一筆不確定的大額貨幣量。


此外,一些專家和學者也在呼籲發行1萬億的特別國債以應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是不是有一種貨幣呼嘯而至、奔湧潮來的畫面?是的,你沒看錯,新一輪的印鈔放水就是這麼洶湧!


03 這次不一樣?


2008年的四萬億信貸刺激,對後來近十年的經濟、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一些負面作用詬病至今,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個。


一個是房價暴漲。08年底全國各地房價出現大幅下跌,甚至個別城市出現了一小波斷供潮。也是那個時候,打砸售樓部、抗議降房價成為各地售樓部一道獨特的風景。


可時間不長、情勢急轉,2009年春開始,信貸放水的效果已在樓市產生作用、房價不僅企穩並且開始上漲,到了年中後,房價如烈火烹油般的扶搖直上。在2010年,全國各城開始新一輪的樓市調控以控制房價,可很多城市的房價都已翻倍。


另一個是產能過剩。08年信貸放水,現在稱之為大水漫灌。錢不僅流入房地產,還大量的流入實體企業當中——很多人認為這是好事,其實不然。


因為信貸救命,很多落後產能得以存活,也因為貸款寬鬆,很多傳統企業借入大量的錢去擴充產能、去進入新行業新產業……結果就是產能過剩。


2015年底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及降成本和補短板),一定程度上就是解決2008年過度信貸刺激的後遺症。


不幸的是,這次“三去”最大的受益者竟然是房地產。地產商的槓桿降了,但把槓桿轉移給了老百姓;地產商的庫存少了,但以高價轉移到了老百姓的手裡……歷史一幕再次上演——各地房價暴漲、漲幅甚至超一倍。


因為前兩次信貸放水的慘痛教訓,開始於2018年初的這輪信貸寬鬆,政府一直在強調杜絕大水漫灌、要定向滴灌——主要是防止錢再次流入樓市、推高樓價。


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迅速打亂了既有的節奏,從普通百姓、到中小微企業主、再到大型企業(產業供應鏈受到極大衝擊)、以致政府高層……都一時方寸大亂,高層會議密集召開、專家建議輪番登場,結果就是財政和貨幣政策不斷推出、劑量在不斷加大。


當下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會是新版的四萬億計劃嗎?


或許貨幣數量達到、甚至超過四萬億,但其影響卻不可與過往相比,主要當下中國的經濟體量太大了。


印錢了!新四萬億正在路上,歷史是否會重演?房價會再暴漲麼?

▲2008和2015年信貸刺激時的GDP走勢


2008年時,我國的GDP總量約為32萬億。2015年時,我國的GDP總量約為68萬億。而今我國的GDP總量已近100萬億,是前二者的3倍和1.5倍。


因為經濟體量的不同,同樣的信貸數量產生的影響也就不同,就像在大海里和湖泊裡下一場瓢潑大雨那樣,前者可能毫無影響、後者卻可能湖堤崩潰。


或許整體影響無憂,但因為絕對數量足夠大,若短時間內集中向某個領域快速流動聚集同樣可能造成重大沖擊。


錢會流向樓市嗎?


駐馬店,首套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由30%下調至20%;

南寧,一定條件下,允許公積金貸款購買二套房;

東莞,公積金貸款額度最高上浮20%、貸款期限最長至30年;

浙商銀行,非限購城市的首套房首付比例由30%下降至20%;

全國20餘省市的房地產救市政策出爐、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以吸引人才為手段變相放鬆限購政策;

……


錢會流入生活消費品市場嗎?


1月,我國CPI漲幅為5.4%,這是繼上個月4.5%之後,漲幅再次擴大0.9%,並且至今還看不出下跌、甚至穩定的跡象。


錢會流入股市嗎?


節後我國股市於2月3日正式開市,至今不管滬市、深市還是創業板,都有約超過10%的漲幅,連續多日兩市成交額高達萬億,不少人甚至跑步入市、並對牛市充滿想象。


黃金市場、古玩市場、字畫市場……錢會流入這些領域嗎?


不管錢流入哪裡,它總得有個去處、總得找個標的、總會推高某個價格。


只是……這次會哪一個呢?


關注 ,品味世間百態!

印錢了!新四萬億正在路上,歷史是否會重演?房價會再暴漲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