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王妃,为何大家都喜欢凯特,而反感梅根?

云石君


就算是现实生活中,普通兄弟俩的媳妇都会被拿出来比较,更何况是王妃。


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


哥哥威廉王子,英国王位的第二继承人,剑桥公爵,一直都是努力,踏实,正直的王子形象,拉近了王室和人民之间的距离。



他的妻子凯特虽然出身英国平民,但是家境良好,父亲是企业家,母亲是空姐,她从小就是被父母按照王妃的要求来培养的,举止端庄,仪态优雅,博学广识,热衷公益。这不仅仅是王室对王妃的要求,也符合大众对于王室的期待。



弟弟哈里王子和梅根王妃


反观哈里王子,苏萨克斯公爵,从小因为受黛安娜王妃去世的影响,一直给外界的形象就是叛逆生活不检点,不但抽烟酗酒,绯闻还经常见诸于各种花边小报,谁能征服这样一位王子,也是广受大家所瞩目的。



在这个时候,梅根出现了,这个王妃完全不符合大众的期待,她不是英国人,也不是贵族,还是好莱坞女明星,还有黑人血统,娘家的八卦狗血事还层出不穷,甚至连和哈里王子大婚的时候,一众亲戚都在搅合作妖。



这样的王妃,在人民心里造成的冲击可不小,即便王室接纳了她,普通百姓可能也会对她不赞同,不过能让风流的哈里王子死心塌地,并且一改往日花天酒地的做派,这也正是梅根的魅力所在。


2020年初哈里王子夫妇宣布退出王室,独立生活,这对王室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对民众更是,这回,英国百姓可能更不喜欢梅根了。



卡西熊多


就从长相上来说,凯特比梅根更端庄大气,而且梅根的黑人血统在里面更不出挑


另一方面凯特一向节俭,穿的衣服有平价有大牌,夏洛特和乔治穿的衣服也是平民的价格,夏洛特还经常捡哥哥的旧衣服穿,但是梅根就很高调了,出席活动穿的衣服件件大牌不说,有的时候还没有穿出气质,相比较凯特的亲民,公众自然偏向凯特。很多新闻报道梅根气走了多位助理,这么难伺候谁会待见。

梅根在怀孕期间,数次将自己的孕妇向媒体公众展露,但是生产却不按照皇室的规定来,要用自己的产科医生,里面不能包含男性,不会向凯特那样生产完就抱着孩子在媒体公众前,甚至还要孩子过更隐私的生活,英国的纳税人肯定不乐意了,身为皇室花着纳税人的钱,享受皇室特权,但是不按照皇室规矩来,甚至要美国做派,纳税人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aa瓜瓜


同是王妃,为什么凯特王妃比梅根王妃更招人喜欢?

说起凯特王妃与梅根王妃这段事情,在英国应该没几个人不知道吧?凯特王妃是英国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剑桥公爵威廉王子的王妃,而梅根王妃则是英国王位第六顺位继承人、苏塞克斯公爵哈里王子的夫人。

说起她们两个,那很多人脑海里想起来的第一个话题应该就是同是王妃,为什么凯特王妃比梅根王妃更招人喜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解答这个问题。首先,第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凯特王妃比梅根王妃更早嫁入皇室。一般先来的已经占据了人民的民心,所谓“得民心而得天下,失民心而失天下”。次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梅根王妃不够亲民,凯特王妃自从嫁入皇室就给人一种非常的和蔼可亲的形象,而且梅根王妃并不像凯特王妃一样观察民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梅根王妃不及凯特王妃漂亮,一般大家都喜欢那种绝世大美人嘛,对吧?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在留言区告诉我喔!








千雪小姐


英国王室妯娌间盛传不和,不管两人如何解释,群众们就爱拿她俩做比较。

“这里没有不和!”所以周一当凯特和梅根一同出现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现场,她们就赶紧给对方一个双颊吻以示友好的问候,摆拍了十多秒,上周两妯娌凯特和梅根出席公公查尔斯王子被授封50周年庆典,同场不同框,被媒体抓到各自同其他客人聊,一点也没有互动,被大肆渲染,

妯娌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时甚嚣尘上

中途还要互动几句,全世界都在看着,两妯娌破冰,梅根毕竟是专业的演员,表情、肢体语言相当到位。

然而

英国王室宫斗里的重头戏,着装一向是重点,在这方面,梅根恐怕需要跟进一个时尚政治教育,目前背上了“王室大花洒”、“败家媳妇儿”的标签,失分严重。

要知道毕竟是英国最受瞩目的家庭,媳妇们的穿着打扮、在公共场合的互动与言行举止都被放大审视,而英国狗仔键盘党

又是世界上最著名会挑事生非的,美国明星媳妇儿梅根着装方面恐怕真要学两招大嫂凯特的心机。

穿得土吧,全世界嗑你,还记得梅根刚进宫那轮的粉色低调着装吗?

习惯王室生活以后,梅根开始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穿得越来越有自己的味道,可是因为每次装新,装新的款式又太一致,大有“这种款式的都给我包起来”,又有美国大老粗们显摆耍富特性——名牌太多、堆叠名牌(大家就想想金卡戴珊一家人的炫富文化吧,好莱坞那堆人,图的就是一个“秀”字),这又与内敛传统的英式时尚有冲突,英国的酸民们和我国键盘手一样,最受不得名人穿奢侈品牌,花这么多钱买衣服不如捐钱建希望小学嘛,梅根每次出来,都要计算一轮她今天又花了多少钱买衣服。

比如周一这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纪念英联邦日,今年刚好成立70周年,算是隆重的了,两者的着装后来也是吸引来一群群众讨论,开口就是“

梅根单日置装费18万人民币,而凯特王妃穿的是旧衣服”。你说单看这个标题,你心中的好感天平会偏向谁?

《每日邮报》统计了一下梅根的当日穿着花费,她一身贝嫂品牌造型,从印花洋装、白色大衣、高跟鞋、手拿包等全部来自 Victoria Beckham,估计要价 9000 欧元(约9万人民币)。

梅根的穿搭应该是特别考虑过的,头戴“药盒帽”增添了几分复古气质,也是为了向戴安娜王妃、凯特王妃致敬。

1987年4月10日,当年的威尔士王妃戴安娜穿着凯瑟琳·沃克(Catherine Walker)的白色套装,配有鼓乐队的金色褶边和肩章参观桑德赫斯特军事学院,她顶上无可挑剔的白色帽子,正和梅根今天穿戴的有几分相似。凯特则在2017年4月,参加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的传统复活节周日教堂服务时,穿过非常相似的服装。

但你看看梅根上周的穿搭,这条价格345美元的英国高街品牌Reiss长袖黑白印花直筒连衣裙(手上拿着的是Stella McCartney的黑色手拿包),和这天贝嫂的锁链印花裙风格是不是有几分相似?

相似风格的单品,梅根总喜欢堆起来穿,就让人有“都一样为什么要多买一件,真浪费啊”的心理。

再说这白色大衣吧,款式设计也与她衣柜里存着的大批白大衣风格相似。上周二在白金汉宫举行的招待会上,她穿的价值895美元的Amanda Wakeley外套,虽然是第三次复穿,但衣柜里一堆同样的大衣把这好感度完全刷没。

和哈里王子首次前往苏塞克斯的旅行,梅根穿着一件奶油色的阿玛尼(Giorgio Armani)羊绒大衣

另外其实同一天稍早,梅根还和哈里到其它地方出席活动,她穿的是另一身新造型,选穿英国品牌ERDEM墨绿色刺绣大衣,搭配 Givenchy 手拿包、Maison Birks 蛋白石耳环等,价格全部加起来也是逼近 9000 欧元(约9万人民币),也就是说

梅根一天之内治装费高达 18000 欧元,等同于是将近 18人民币。

大嫂凯特的爱牌,被梅根演绎得不算好看,显得“粗身大细”,看起来很笨拙。

再看看凯特,出席这么正式的场合,她也是穿着过去的旧衣服,一件2014年新西兰访问时穿的Catherine Walker红色纽扣大衣,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旧衣重穿”的印象,节俭、环保又有一出场自然散发出的独特优雅。

其实款式相似的衣服凯特才多呢,她甚至喜欢“同一款不同色的给我包起来”,但她聪明之处就是以不同的颜色分开穿,不会在短期内撞色撞同造型,也爱用不同的发型与配饰、包包来刷新每次露面的印象。

你看她这件大衣是不是和她圣诞节时重复穿的外套也是很相似呢?

她上周复穿的Sportsmax绿色外套,从2015年初次穿过以来,这次也是第三次重复穿,你看她就是会通过配饰、发型来搞搞新意思。

在昨天,凯特也示范了一天换两个不同装束跑活动,新衣服加上旧衣重穿,总花费也控制在2万元上下,是梅根的十分之一

对这位英国大王妃来说,她平常的标准着装是外套、连衣裙和高跟鞋,而今天的蝴蝶结系带茄子紫衬衫配黑色宽腿裤着实让人眼一亮,又大气又优雅,这件茄子紫蝴蝶结系带衬衫来自Gucci,价值799英镑(约人民币8000块),阔腿裤来自Jigsaw,310英镑(约人民币3000块),手拿Aspinal of London的薰衣草紫色Midi Mayfair包,495英镑(约人民币5000块),脚蹬Gianvito Rossi价值7000块的高跟鞋。

当天伦敦天气多云,一身十分亮眼,让人看到也觉得心情大好,和梅根的黑白灰性冷淡色系着装不同,凯特向女王陛下学习,善于用彩虹色系着装,发挥颜色着装的正面力量。

她这身造型被外媒高度评价,认为是今年最美穿搭之一。

凯特的头发看似随意披散,但是一如既往是特别打理过的,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示范了最标准的职场着装与妆容。

值得一提的是,她今天戴的耳环是2012年宣布订婚时戴过的珠宝——Links of London Hope Earrings,自那次戴过以来,很久都没拿出来过。手上的戒指是2010年威廉王子送给她的订婚戒指。

晚上她又换装参加伦敦国家肖像画廊举行的Portrait Gala 慈善晚宴,现场星光熠熠不乏当红明星、名模,像贝克汉姆夫妻(David Beckham、Victoria Beckham)、英国超模凯特摩丝(Kate Moss)都都是受邀嘉宾,但是凯特并未担心会被抢风头,穿着前年穿过的一条晚礼服就来了。手上拎着Prada黑色缎面硬壳晚宴包,戴上Kiki McDonough的粉红色的摩根石钻石耳环,腰部的黑色缎面修饰身材效果极强,视觉上打造黄金美腿比例

Kate的Alexander McQueen礼服来自2016 resort款,2017年2月与威廉王子一起走BAFTA红地毯。

她曾经参加过2014年和2017年的Portrait Gala 慈善晚宴。

这件Alexander McQueen晚礼服成功抢走焦点,因为这次她不只旧衣新穿,甚至还改造旧衣极具创意。

凯特改造了袖子的造型,赋予旧礼服新生,搭配不同的发型,让人根本无法一眼辨识这是同一套礼服,其实一件礼服增改配件,可能花费也不菲(毕竟要专人定制,还要找回一样的布料),但是比起重新买新裙子,改穿旧裙子看起来就“环保”得多了,

着装节俭又不奢侈,显得高级又高招,你必须果断同意凯特确实“衣Q”高。

凯特也不是第一次改衣服了,上周白金汉宫的活动,穿着薄荷色的衬衫连衣裙看起来几乎与她2012年访问吉隆坡时穿的Beulah礼服完全相同,带着荷叶边袖子和纽扣领,搭配绒面革裸色高跟鞋,有说这件裙子是找裁缝特别定制的,或者就是把当年那条裙子给拆了重建。

2012年访问吉隆坡时穿的Beulah礼服。

所以这一天的全身装备,不计算珠宝的话,2万元多一点,对于一个王妃来说,怎样也要竖起大拇指,有人说梅根的大花洒形象,根本就是用来衬托凯特的。所以当媒体大篇幅报导价格的时候,斗大的标题就让两位王室妯娌悬殊的时尚价值观暴露眼前。

这是

一场时尚外交的战役,不管两妯娌的真实关系如何,但是梅根可是要跟大嫂学着,如何用高低街品牌搭配与平素循环穿旧衣服给人树立低调高级好印象了,美国从头到脚都是名牌的炫富文化很难在英国获得观众缘,只会让人觉得奢侈乱花钱。

上周妇女节,梅根参加一个研讨会与多位成功女士讨论女权主义的议题,梅根说自己在加入王室前,是活跃于社交媒体的一众人,经常分享并发文,但现在她几乎不再用推特也不再读报纸,“不,对不起,没有,”梅根强调,“无论是积极或消极的信息,某种程度上它们就像噪音一样,令我感到滋扰。”

根据CNN的报道,在过去两个月里,梅根的负面评论足足超过5000条,这其中的信息包括污蔑她假扮孕妇及辱骂她的黑人血统,当中更有70%的留言来自20个账户,这20个账户主力发布和转发梅根的负面新闻,相信是针对梅根而设。

虽然梅根不再使用社交媒体了,但是无疑网上的负评依然会影响大众对梅根的印象,梅根着实要学习一下凯特的高衣Q来获得好感度。

本文为原创,同期在其它各大平台发布都已经获得原创标签


蔡百万


俗话说“骑白马的不一定都是王子,有可能是唐僧”。那么今天我要告诉大家另一件事:不要先入为主把王子与权倾天下、富可敌国、英俊潇洒这样的词汇联系起来,因为我们今天要提到的这位王子与童话故事中的王子形象反差有点大。如今君主制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成为历史,剩下的屈指可数的君主国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首推英国。别看中东一些土豪国的王室成天炫富,可实际上他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不足以与英国王室相比的。对英国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可能会知道英国有一位超长待机的高龄女王,也正因为她的超长待机使英国出现了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太子。年近七十的老太子恐怕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说绝无仅有,恐怕也是极为罕见了。目前英国媒体已在公开讨论关于威廉王子越过自己的父亲查尔斯继承王位的可能性了。除了威廉王子之外查尔斯和前妻戴安娜还有一个儿子哈里。如今威廉、哈里两位王子均已成家立业,于是英国王室就有了年轻的王妃:凯特和梅根。

如今君主制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已成为了历史,而英国王室也早已不再具有任何政治实权,而更多只是国家的一种象征符号而已。那么现在英国王室存在的意义何在呢?英国的国民性格是倾向于传统保守的——在国家和社会变革方面他们有一种渐进式的改良主义倾向。这点我们可以将其与欧洲大陆的法国进行对比:法国大革命中每当一个新的政治派别上台几乎就意味着将之前的掌权者送上断头台,由此在法国造成了数十年的混乱状态,甚至迄今为止法国人这种热衷于街头政治的个性都不能说得到了根本的改变——“黄背心”运动就是最佳的证明。英国人对激进革命总体上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他们才以不流血的”光荣革命“这一手段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既然王室的权力已受到宪法的制约,不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阻碍,英国人民也就乐得保留这一传统。久而久之王室文化成为英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英国人仍会怀念历史上曾为英国带来荣耀的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征服者威廉、狮心王理查、伊丽莎白一世、维多利亚女王等等。这种王室文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英国本土,事实上也成为了英国国际影响力的一部分——英联邦是由52个成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这52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加起来达到了31462574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3.28亿,而这52个成员国中相当一部分是以英国国王作为本国国家元首的。有鉴于此英国也刻意将王室打造成为对外树立国家形象的一个品牌——你看人家威廉王子结个婚都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轰动效应,不仅为英国创造了实况转播、纪念品出售、旅游观光等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成为英国对外弘扬文化软实力的一大途径。对赴英旅游的外国游客而言:白金汉宫、温莎城堡都是必去之处,甚至如果没造访过这些地方几乎可以被视为白去了一趟英国。曾有咨询公司统计:2017年王室品牌为英国经济增长贡献了17.6亿英镑,英国王室的品牌价值在445亿英镑左右。王室人物往往也会通过各种社交礼仪活动树立王室乃至整个英国的国际形象: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通过接待外国领导人、向优秀公民授予荣誉称号、任命教会职务等方式树立自己在民众中的存在感,同时她还是600个慈善机构的赞助人。

既然王室是万众瞩目的中心,那么嫁入王室就要做好被议论被嘲的充足准备,嫁入王室后不仅代表着王室形象,还需要养活一堆小报。英国人早已养成在茶余饭后谈论王室的八卦绯闻的习惯。想当初查尔斯和戴安娜夫妇也曾被用来和弟弟、弟媳进行对比,如今凯特和梅根妯娌俩也同样成为英国人用来衡量比较的对象。无论两人如何解释,反正群众就是喜欢拿她们进行比较。事实上在哈里与梅根成婚之初媒体的报道基本上还是以美好祝福居多,然而没过多久关于梅根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什么王室内部人士称“梅根王妃性格与众不同”,接连气走三个王室助理候;梅根与凯特不合,甚至还气哭凯特,梅根不想与威廉和凯特为邻,鼓动哈里王子搬离肯辛顿宫;梅根导致哈里王子与威廉王子兄弟反目;梅根想生完孩子继续拍电影等等。梅根的形象在英国小报的报道中被塑造成为一个十足的“心机婊”。其实这些英国小报的可信度有多少是压根说不清的,不过为什么这些英国小报都千篇一律指责梅根呢?这令人不禁要问:同样是英国王妃、一个家族的儿媳妇,这差别咋就这么大呢?是因为梅根的平民出身导致她遭到负面评价吗?英国王室的确强调出身门第。不过要知道王室贵族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产物,如今在全世界大多数地方都已成为历史,如今英国王室不断受到各种社会新思潮的冲击,王室本身也在经历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事实上凯特王妃同样是平民出身,可不仅王室上下赞誉有加,在大众层面也有极高的美誉度。那么是梅根的黑人血统导致关于她的负面新闻频出吗?不可否认种族歧视作为一种现象在包括英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反种族歧视毕竟还是作为政治正确的标准。除了一小部分鼓吹白人至上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之外无论王室或是公众还是不可能公开拿种族成分做文章的。英国王室是全球现存王室中影响力最大的,英国女王还是英联邦的名义元首,这种身份和地位更不敢沾上种族歧视的名声。相反对有黑人血统的梅根的接纳反而有助于重塑英国王室的形象,向世界昭示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也能赢得亚非英联邦国家的好感。况且威廉才是查尔斯的长子,按英国现行的王位继承法而言:威廉和凯特的子女才是王位最优先的继承者,除非威廉一系全部意外身亡,否则梅根生育的有黑人血统的子女是不可能成为未来的英国国王的。即使王室中的保守势力会对梅根的肤色心存芥蒂,也不敢公然发难。梅根之所以被嫌弃还是因为她张扬的风格与王室生活格调的不搭配。

正如上文所说英国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废除君主制的前提下保留王室实际上是让王室起到国家精神象征的作用。王室要发挥这种作用就需要用一套特有的规矩礼仪来树立其形象,所以尽管英国王室早已不再具有政治实权,但依然是世界上少有的极为讲究礼仪规范的地方,很多时候英国王室的礼节在我们看来:简直就是一套烦人的繁文缛节。我简单给大家列举一下英国王室内部一些需要注意的规矩:非王室成员不能主动与王室成员有任何身体接触(包括握手),即使是握手也应当等候王室成员先与你握手;拜见女王应当携带礼物,不要空着手来;女王驾到时应当起立迎接,等她坐下后才能落座;应当称女王为陛下,称王子、王妃为殿下,而不能直呼其名;在女王发言之前不要抢着说话;进餐时不要抢在女王之前动餐具,女王吃饱时意味着你也该下席了......事实就连风评还不错的凯特王妃都吃过这方面的亏:美国职篮球明星詹姆斯在2014年和威廉王子及凯特王妃合影时就因把手搭在凯特王妃肩上而遭到英国媒体的炮轰。这件事在我们看来:詹姆斯似乎也没做错什么呀,怎么就招来英国媒体的炮轰呢?说到底英国王室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精神象征作用。英国王室的礼节看起来的确繁琐,可正是这些繁琐的礼节才使王室形成了一种神圣性,王室的品牌价值和精神象征作用就来自于此。如果失去了这些,那么王室还有何存在的必要呢?英国人何必花钱供养一个有名无实的世袭家族呢?所以王室生活其实是有一定的游戏规则的,谁破坏了规则就会遭到抨击。然而英国毕竟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所以不可能像古代的君主专制国家一样明文规定什么大不敬之类的罪名,这就使英国王室的这些规矩礼仪实际上更多时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惯例。平时大家都不会公开强制要求一定要遵守这些规矩,可如果谁真要是触犯了这些规矩就会遭到口诛笔伐了。那么以梅根张扬的个性估计多半没少触犯这些规矩。如果梅根只是一个普通人,即使个性张扬一些也不成其为问题,然而作为王室成员就有问题了。我们中国人常说入乡随俗,而梅根所犯的错误也恰恰就在于此——她没摆正自己的角色,她把自己那套张扬的美式作风带到了英国这个保守气息浓厚的国家,她的行为在英国人眼中是离经叛道的。

事实上英国王室已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离经叛道的人物了——上一个令英国王室头疼的离经叛道人物是凯特和梅根的婆婆戴安娜。戴安娜被称为“人民的王妃”,以致于很多人以为她是平民出身,于是她和卡米拉之间的竞争就被形容为一个灰姑娘和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的竞争。事实恰恰相反:戴安娜其实是有贵族头衔的,而卡米拉尽管家境不比戴安娜差,但卡米拉的家族其实是被排除在贵族圈子外的。那么为什么贵族家庭出身的戴安娜会被称为“人民的王妃”呢?原来戴安娜一入宫就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了王室的一场变革:当时的英国王室仍延续着重视出身门第的传统,因此王室和普通百姓之间始终存在一层隔阂。王室成员平时所接触的就是一个狭小的贵族圈子,然而戴安娜却和完全不认识的民众拥抱,在公共场合完全不顾忌身份地和人们一起欢呼大笑。这些行为都是和当时的王室礼仪所不相符的,然而却恰恰帮助戴安娜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平民王妃”的称号就源于戴安娜这种亲民形象。1991年戴安娜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家艾滋病医院在没戴手套的情况下紧紧握了艾滋病感染者的手,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不要歧视艾滋病人,他们也需要关爱,握一下手并不会感染。1997年她在安哥拉探望了因为误触地雷而受伤的平民,她穿上防弹衣和面罩亲自踏进地雷区。在她的大力推动下国际反地雷组织蓬勃发展,这个原本无人知晓的非官方组织因为她的支持获得了超过60个国家、上千团体的加入。那些年和戴安娜一起工作过的慈善机构超过了100家。戴安娜与这些慈善机构一起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帮助无家可归的人,为生病的人带去安慰,鼓励瘾君子远离毒品的侵害。

戴安娜的这种亲民作风放在今天是受人欢迎的,而如今她的儿媳凯特王妃也在试图延续她这种亲民作风,然而在当年保守的英国王室中这样一个爱抛头露面的女人是不受欢迎的。事实上当时王室中的保守势力更多是指责她是一个爱慕虚荣刻意表现的人。可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当年王室保守势力也曾指责过戴安娜,可最终英国的主流舆论还是对戴安娜进行了高度评价。为什么当年英国人能接受戴安娜高调的出格举动,而如今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却不能接受梅根的举动呢?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道德规范的尺度变化问题。英国王室存在的意义的确就在于保持一套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但保持传统不代表抱残守缺。事实上社会是一直在发展进步的,王室需要一套规矩来维持自身的体面,但这些规矩也不可避免会随时代的变化而更改。在20世纪后半期王室在绝大多数国家都已成为历史了,英国王室尽管得以存活下来,但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身。恰好这时戴安娜通过自己的亲民举动使王室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被拉近,所以英国人认可她这种举动。然而梅根的举动起到了拉近王室与民众距离的作用吗?事实上人们所看到只是梅根对英国传统风格的破坏而已。相比之下凯特王妃在这点上做得就相对比较好:她作为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显然比受美式教育的梅根更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底蕴。事实上凯特延续了婆婆戴安娜的亲民路线,然而与此同时她表现得极有分寸,从不让人感觉她有刻意表现出风头的嫌疑,也就是说她比较好地把握了亲近民众和维护王室体面之间的度。如今英国王室早就没政治实权了,其实如今的王室说白了就是一种职业。王室成员其实一个明星演员,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塑造品牌效应,为国家提升形象和创造经济效益。既然是一种职业,那么就一定会有相应的职业规范,正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企业每个部门都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一样。梅根尽管是电影演员出身,但她显然没弄明白“王室演员”和电影演员之间的区别,以致于在不知不觉间打破了许多不成文的潜规则,自然也就成为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今天来个轻松点的,写写英国王室那点事儿。

最近英国王室有点烦。而引发王室烦恼的,则是新晋王妃,苏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

其实自打5月份哈里王子与梅根成婚以来,这位有黑人血统的二婚王妃,就一直是英国小报的重点关照对象。关于她的各类消息也一直没间断过。不过整体而言,当时的舆论,对这桩王子与灰姑娘的婚姻,还是以美好祝福居多。

不过近两个月,情况则出现了翻转。所有关于梅根的报道,几乎都是以负面黑料为主——什么王室内部人士称“梅根王妃性格与众不同”,接连气走三个王室助理,难伺候;梅根与凯特不合,甚至还气哭凯特,梅根不想与威廉和凯特为邻,鼓动哈里王子搬离肯辛顿宫;梅根导致哈里王子与威廉王子兄弟反目;梅根想生完孩子继续拍电影等等。反正诸如此类,所有关于这位平民王妃的新闻,几乎都是黑料满满,而她本人,也被外界形容为一个“心机婊”,被视为英国王室的隐患。

这恐怕是梅根与哈里大婚前,万万没有想到的。

当然,小报的黄色新闻,向来都以捕风捉影、夸大其词为能事,做不得准。不过无风不起浪,仅仅半年时间,梅根就闹的满城风雨,而且很多爆料都都有看似可靠的信息来源,内容也具备相当可信度,所以这些负面消息也不能说是空穴来风。

梅根的形象为什么会如此糟糕?

是因为她的平民出身?显然不是。别的不说,就说她的嫂子凯特王妃,同样出身平民,但风评可以说是出奇的好,不仅王室上下赞誉有加,在大众层面也有极高的美誉度。

那是因为她的黑人血统?看上去有这么一丝道理。毕竟王室是最讲究血统的,英国王室身份尊贵,现在纳一个有黑人血统的王妃,看上去确实有那么点离经叛道。

但其实这一点同样经不起推敲。毕竟现在反种族歧视在西方依然是政治正确,无论是大众还是王室,除了少数白人至上主义者,其他的都不会拿这种种族成分做文章。何况英国王室又是全球现存王室中最具影响力最大的,英国女王还是英联邦的名义元首,这种身份和地位架着,他们更不可能沾上种族歧视的名声——相反,对黑人梅根的接纳,反而有助于增强英国王室的威望,赢得亚非英联邦国家的好感。最后,梅根毕竟不是凯特,除非威廉这一系全挂掉,否则梅根的黑人血统子女,是绝对不可能成为英国国王的——所以即便王室对肤色依然有点芥蒂,也不会摊到她头上。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梅根成为万人嫌呢?

归根结底,还是和梅根的张扬处世风格有关。而这背后,又涉及到王室延续的道德合法性支撑。

现代的英国王室,和过去已经有了极大差别。进入21世纪,英国王室的政治实权基本已经不存在,仅仅只是一个国家象征而已。而且鉴于民主成为万民认可的潮流,在可预见的未来,英国王室也不大可能摆脱统而不治的状态,重新拥有实权——甚至王室成员自身都已经没有这个想法。

既然已经没有实质性的存在价值,那王室为什么还能存在?或者说,英国人为什么还要供养王室?这就涉及到王室的另一个主要作用——精神引领。虽然政治上,王室已经没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在精神层面,王室还是有存在意义的。

当然,这种精神价值,并不是说英国人命贱,天生就喜欢搁个王在自己头上。实际上,大家之所以愿意接受一个王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王室能够起到道德垂范的作用,作为道德秩序的维护者,以他们的言行,作为万民表率,引导社会正常有序的运转。

这就是现代虚君制民主国家,王室最大的一个作用——甚至也可以说是王室存在的根本价值。如果没有这层作用,那不管是从纳税人角度,还是从人权角度,人们都犯不着去供养一个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财富和地位却天然高于自己的世袭家族。

既然民众赋予了王室这样的定位,那王室要想延续,就必须要遵循民众的意见。

而在现实表现中,王室的道德垂范表现,又普遍以偏保守和传统为主。

这是很正常的。现代社会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整个社会的伦理秩序都处在剧烈的变动之中。这种激烈的变化,使人充满了不安全感,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焦虑乃至恐惧。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在精神上本能的会希望社会稳定;而这种对稳定感的追求,又使得他们对传统秩序产生依恋——毕竟传统秩序已经经历过,有经验可遵循,所以能让他们感到安心。

既然大家心理上都怀念传统秩序,那王室就有必要扮演传统秩序的维护者。他们的言行举止,都需要尽可能的遵循传统规范,这样民众才能在王室这里得到安全感——民众的心理满足了,王室的精神引领价值也就体现了,其存在价值也就有了。

这是从民众心理角度来说的。而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会伦理道德标准的变动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也是必须进行的。但由于这种变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大家事前并不知道变动的最终结果是好是坏。一旦这种变化,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有利运转,那反而会造成伤害。这种情况下,王室作为道德典范,它在前进的脚步上慢一些,其实也是起到一种托底的作用。如果形势发展不妙,有王室的表率,再加上它无以伦比的号召力,社会道德伦理可以比较从容的退回原地,以免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总而言之,王室要想延续下去,他就必须充当社会道德的维护者,而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又决定了王室在扮演这个维护者角色时,其风格必须相对保守和传统。这是王室屹立于世的根本!

而梅根的风格,则与王室的这种存续需求有极大的冲突。从各种报道透露出的信息,梅根个性张扬,自我,有极强表现欲和独立意识,不愿受规则束缚。这种典型的美式风格,如果是一般老百姓,倒也无所谓,但是作为传统价值捍卫者——王室的核心成员,这确实是有些不适宜的。这不仅仅是一种习惯冲突问题,严重点说,这种过于时髦现代的做派,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会消解王室的存在价值——王室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了,如果它还不能捍卫道德传统,为社会托底,反而一味去追随新潮时髦理念,那这样的王室,和一般的老百姓有什么区别?社会大众去供养它,又有何意义?

这就是梅根惹人不喜的根源所在。她的风格,从个人角度来说其实没什么不妥,但作为王室成员,其实是很不称职的——换句话说,她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当然,有人会说了,著名的戴安娜王妃,以当时的王室行为规范来说,她的一些行为做派,其实也是非常出格的。但人们却普遍对她高度认可,相反对束缚她的王室大加抨击。为什么戴安娜当年的出格可以得到认可,而今天轮到梅根,就被刻画成了一个“心机婊”呢?

这其实就涉及到一个道德规范的尺度变化问题。不错,民众确实需要王室保守和传统。但这种保守和传统是相对而言的。让你坚守传统,不是让你在20世纪,还对16世纪的陈规陋俗抱残守缺。他们对王室道德垂范的要求,只是希望你们稍微慢一步,能起到托底保障的作用就行了。可你要是不止慢一步,而是慢了三步四步五步,守着民众已经彻底抛弃的过时道德规范不妨,那就不是给社会托底,而是拖累社会发展的进步了。

当时的英王室,在戴安娜问题上,就是这样一个处境。戴安娜的所谓出格,只是相对于长期冥顽不化、固步自封的英王室而言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英王室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已经与大众心理需求严重脱节,成为世人眼中食古不化的老朽。戴安娜的亲民做派,在当时的英王室标准下是逾越了雷池,但对整个现实社会而言,不仅不出格,而是刚刚好。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戴安娜的所谓出格,才大获民众青睐,英王室的保守,反而饱受世人抨击。

而梅根所面临的处境,和之前的戴安娜完全不一样。戴安娜死后,英王室饱受非议,被逼之下也启动了改革,在道德垂范的标准方面逐渐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脚步——梅根作为二婚+黑人血统的美国人,她跟哈里的婚姻能得到女王的许可,这本身就证明了英王室观念的进步。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作为王室,它所需要的,只是跟上时代的脚步——甚至要稍慢一拍,而绝不是去引领什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不是带领人们突破现有社会观念的阻碍——这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王室本身,都没有任何好处。而梅根的一些理念和个性化做法,在她看来可能是所谓时代新女性的风尚,但实际上却大大超越了王室这个职业所应该遵循的规则和限制。这样一来,别说王室不认可,就是普通民众,都难以接受。

这就造成了梅根公众形象的崩塌。

那么,谁才是王室和大众心目中,最合适的王妃角色呢?自然是凯特王妃。凯特虽出身平民,但知书达理;衣着时尚大方,但又不标新立异;本身有个性主见,但又谦和有礼,并能尊重王室规范。这样的人,才是王室和大众心目中最合适的王妃人选。

说白了,现代王室本身就是一种职业,王室成员——尤其是核心成员,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明星演员,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向民众展示一种道德规范。既然是职业,那就要有相应的职业规范,既然是明星,那就得塑造一个能得到大众认可的人设。梅根作为王室核心成员,既不愿遵守这个职业的操守和规范,又不愿维护明星演员的应有人设,这样一来,被王室烦,被小报喷,被民众嘲,也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说,王室这碗饭也不好吃啊!看着光鲜亮丽,但实际上,讲究多着哩!这位梅根王妃想拿美国人的那一套自由主义思维,来混全西方最讲究规矩的英国王室,这未来的婚姻之路,着实堪忧啊!

那么,梅根与英国王室的这场“冲突”,究竟会怎么收场呢?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解读。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1897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国际时事分析系列文章


云石君


嫁进英国王室就要做好被议论被嘲的充足准备,因为不仅代表英王室形象,还需养活一堆小报。其实当年凯特也没少被嘲异想天开之类的。

梅根做为继凯特作为“平民公主”嫁入王室后的又一相对“奇葩”的存在,人们的注意力和小报火力自然集中在了梅根身上。而且,梅根本身相较于王室娶妻的传统来说,确实算是“例外”。

几种因素凑起来,导致了习惯了先入为主的人们,对这位后来的“梅根王妃”更加反感。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王室之前选妃的一贯几乎是默认的准则:血统纯正,贵族,身世清白,教养好,好相貌等。对此可参照查尔斯的戴安娜王妃。这可以说是一个鲜明的标准。

而凯特嫁给威廉时,便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媒体打出的几乎都是“高攀”“平民逆袭”的旗号。而凯特是其实是属于中产以上的,从小和威廉王子是校友,也是妥妥的学霸一枚。

母亲为了培养她,费了很大力气,可以说,凯特除了出身(只是对于王室来说,凯特家的资产还是很可观的),对于礼仪,教养等方面都是按照“准王妃”培养的。经历的短暂的被嘲后,凯特凭借每次出席活动得体的表现,知书达理;衣着时尚大方,但又不标新立异;本身有个性主见,但又谦和有礼,并能尊重王室规范。逐渐成为了人们心中合适的王妃人选。

此时,我们将凯特和梅根做个对比:

婚前被拿来说的主要是

首先,原生家庭以及血统,梅根1981年8月4日出生于洛杉矶,父亲是名摄影导演,欧洲后裔;母亲是非洲裔美国人、社会工作者,她的身份和贵族毫不沾边。梅根的爸爸妈妈在她6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妈妈独自抚养梅根长大。再加上两个奇葩的同父异母的兄姐们,对于保守的英国王室来说,梅根的身份确实有些“接地气

此外,相比于之前的王妃,梅根婚前的绯闻就太多了。

婚前梅根是一位演员,走的也是自由奔放的路子。荧幕上留下了不少奔放一点的影视资料。和人们心中端庄纯洁的王妃形象有所出入。

年纪大,有过婚史。王室向来都更亲睐与年龄较小的女子,而梅根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之前还有过一段婚姻,当然这并不是什么错误的事情,只是作为精神象征,人们自然而然的要求会更加严格。这也是大家对梅根不满的一大因素。

婚后,大家的目光也没有离开这位王妃,不同于凯特一水儿的得体好评,梅根参加活动频频被指出“黑料”

参加皇家基金会创立的教练核心项目,并参与篮球赛,穿10厘米的高跟鞋。被指作秀。

而参加同类活动的凯特的装扮是这样。不得不说凯特真的是躺着也赢好感啊。

随后,被吐槽裙子太短,毕竟裙子膝盖以下,是王妃们默认的穿衣准则。但是感觉这波黑有点儿冤,毕竟凯特的裙子也常在膝盖以上,但是都比较保守。

还有,王室成员很少穿黑色。而梅根在被指责着装过于暴露之后,似乎很偏爱黑色

有人则批评她穿一身黑参加这样的活动,在王室成员里显得十分突兀。

还有就是观念上差异,相比与穿衣打扮,这个矛盾更加突出。

比如王室大家庭固有的传统狩猎活动,哈里就很喜欢这个活动。

这也是是个传统的家族活动,每个人都会出席。

可是哈里最近却跟梅根一起缺席了这场活动,英媒说,由于梅根是一名动物保护者,不喜欢任何形式的狩猎,曾经以拒绝穿皮草、吃素来表达自己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所以哈里为了不让梅根不高兴,就破天荒放弃了这项他一直准时参加的活动。

当然这样思想观念上的冲撞有不少。小报对此也是乐此不疲的宣扬,使得人们对梅根的好感度也下降。

不过,哈里王子每次见到梅根时的迷弟脸,也会让人不禁祝福他们,毕竟感情最终还是两个人的的事情。

至于王妃这份“职业”对于梅根来说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趣点搬砖工


想想戴安娜怎么死的,女王也会得报应的。她怕戴安娜心里有鬼。什么大多英国民众支持女王,(其实就是投票脱欧的老朽人,种族歧视的人们,想想英国怎么推的欧,国不成过,都是这些人投的票)。英国王室的腐朽,对人性的压制可见一斑。表面光鲜,其实全是男盗女娼,强权压制媒体为他们洗白,从查尔斯,卡米拉,到安德鲁斯,到飞利浦亲王,和以前的玛格丽特公主,女王母亲,害死戴妃,性侵幼女,最放肆无耻小三,生活奢靡放荡,丑闻缠身,个个反倒成了英雄,被英媒体歌功颂德。戴安娜死时,女王拒绝出来。不得不迫于民众的压力才违心表示一下。威廉凯特,嫉贤妒能,因为美丽善良勇敢的梅根哈利名气上升,成为年轻人的榜样; 为这个嫉妒心,威廉出轨都被掩饰了,凯特驱逐小三也不提了。两人反倒一条战线,一致对外了。诽谤压制梅根哈利。凯特始作俑者,却装好人也是被媒体洗白。想当初大学生时成功诱惑王子,没有什么颜值特长却使尽手段成功赶走所有情敌,追名逐利,之后没有什么工作,过的其实寄身虫的生活。威廉排挤哈利,凯特排挤梅根。腐朽的皇室和其他上流社会都排挤他们,被边缘化。可惜梅根不是戴安娜,哈利不是查尔斯。他们不屈服权势,不向媒体卑躬屈漆,向腐朽,邪恶,嫉妒,诽谤低头。这真是正直与阴险,爱心与名利,光明与阴暗,未来与腐朽的较量。问世人有多少是不被愚弄,能看清楚表面下面的这些真实关系和原因的。


像孩子一样谦卑


就好比:长得没你漂亮,和你差不多甚至不如你的,但过的比你好,而且过的比你好太多,你看吧;很多人都会羡慕甚至嫉妒,因为她们觉得梅根就是走了狗屎运而已,仅仅只是幸运而已,就可以做王妃,甚至在大众审美观认知里:梅根是丑的。一个黑人,而且还是离过婚,原生家庭还异常的糟糕,就这样一个普通到很平庸的女人,嫁个了王子。谁人不嫉妒呀。

而反观凯特,她端庄、优雅、美丽,甚至还非常优秀,虽然凯特是平民王妃,但是凯特家境也是非常好的,不是贵族也是新贵了。

其实;梅根配哈里真的绰绰有余了,哈里除了有王子的头衔,他有多糟糕你们还不知道吗?除了这个王子的身份真的没什么优点了,私生活异常混乱,不是喜欢到处裸着就喜欢去把妹,天天灯红酒绿、糜乱不堪,不是梅根高攀了哈里,而是梅根拯救了哈里,梅根是一个很优秀的女人,虽有渣渣一样的父亲,离过婚,但是她过的真的很坚强,我相信很多人如果有梅根的遭遇,肯定堕落到不行吧,但是梅根并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逆天改命,最终梅根所有的磨难最后化解成现在的幸运了。

当今,越来越多人关注原生家庭,只从原生家庭这个词汇出来,把自己所有的性格缺失或者失败,归结于原生家庭,确实,原生家庭会对这些有影响;有些确实是因为父母缺少的关爱,造成的阴影一辈子都走不出来,甚至一辈子都在和过去较劲,一辈子都不愿意和自己和解,总是觉得上天不公平,变得敏感,最后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其实,我想说的是:原生家庭造成自己的不好影响,是该和解了,过去的真的过去了,未来的日子还长得,不要一有什么事情不顺心,就让“原生家庭”背锅,我现象大部分中国人都有过被父母不关爱的时候,中国的父母就是这样,上个世纪普遍的人都很穷,受的教育真的有限,他们无法表达这些爱,能把一家人养活已经是很幸运了,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关注你的内心感受,我们真的要理解他们,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要让自己懂得更多去理解人,而不是懂得越多去怨恨自己的至亲,我觉得这是悲哀的,因为父母已经老去,他们接受能力更加低了,他们大多收到的文化很少,仅仅只是认识字而已,你说的那些父母又怎么理解你呢,所以和过去和解、理解父母,你的未来才是敞亮和光明的。

我今天为什么会说这些呢,是因为我经常看新闻和身边朋友说起这个事情,总说自己原生家庭很糟糕,造成现在的情况;诸如此类,总是有怨恨,但是他们忘记了是谁宁愿做苦力都要送孩子去读书,避免和他们一样做着辛苦的工作。中国的父母表达爱的能力是欠缺的,但是我们真的要体谅他们,因为没有人教他们怎么做呀。

还有作为一个成年人了,要尝试着自愈,多去治疗自己,不要怨恨,心中充满感恩,你真的会活的很轻松。


老舅爷说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确定无疑的现实其实是媒体营造出来的现实。

这个问题很八卦,最近确实传出很多梅根的负面新闻,跟凯特不和等等,但是真实情况是如何我们是很难窥到全貌的。现实是多维度的,人们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一面。

梅根跟哈里的恋爱颠覆了很多英国王室的传统,血统、婚史、性情等等通通跟民众固有认知里的“王妃”不太一样,而凯特王妃虽然并非贵族出身,家庭也是富有的中产之家,受过精英教育,外貌端庄贤淑,举手投足之间更符合公众对一个王妃的想象。两位王妃之间大相径庭的各种特质无疑助燃了八卦媒体的想象力,也迎合了公众看热闹的八卦心理。

说公众不喜欢梅根是很难有实证的,因为“公众”本身就很难定义,大规模的民意调查也很难开展。但是如果说英国部分的“蓝血”贵族瞧不上她也是可信的,毕竟在贵族传统这么历史悠久的国家,"老钱"(old money)一向是看不上新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