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發電趨於飽和,工業垃圾發電初露鋒芒

生活垃圾發電趨於飽和,工業垃圾發電初露鋒芒

近日,浙江首家“利用工業垃圾焚燒發電”的-瑞安市工業固廢與汙泥無害化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自行驗收專家評審會順利通過引起筆者的關注。這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固廢與汙泥無害化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

提起垃圾發電,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近幾年生活垃圾發電的火爆,而關於工業垃圾發電則關注的人似乎並不多。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工業垃圾發電才剛剛起步,多數工業垃圾處理方式是以填埋為主,焚燒等的僅佔10%左右,而發電則少之又少。

相對於生活垃圾,由於工業垃圾多數質地堅硬,回收利用價值不高,處理方式技術要求較高,因此處理方式一般採取填埋。而這種方式雖然可以表面上解決工業固廢圍城的問題,但是卻給子孫留下了汙染的禍源。

隨著我國垃圾焚燒技術的進步,通過直接焚燒處理的方式,對工業垃圾減量化處理效果非常明顯。我國已經擁有一批專業從事投資、建設和運維的固廢焚燒企業,工業垃圾發電也悄然興起。

當前,我國生活垃圾發電項目投資已經趨於飽和,戰場開始從一二線城市,轉移到三四線的縣城。投資商已經認識到生活垃圾發電項目的存量已經不多,於是將投資的目光轉向工業垃圾發電。

目前我國對工業垃圾的處理基本上都是依靠單純的政府補貼,如果通過工業垃圾焚燒發電和餘熱回收,讓工業垃圾產生供能收益,則可大大降低工業垃圾處理依賴政府補貼的力度,從而形成一個新的垃圾發電產業。

2018年,我國200個大、中城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5.5億噸,如果再加上一些小城市,中國的固廢量當超過20億噸,可以說工業垃圾發電大有可為。隨著部分項目的上馬,工業垃圾發電開始初露鋒芒。

當然與生活垃圾相比,工業垃圾成分更加複雜,焚燒之後所產生的汙染對環境的影響更大,因此這就要求國家主管部門要提高工業垃圾焚燒的門檻,制定更嚴格的焚燒技術標準和市場準入制度。期待工業垃圾發電大有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