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灃暗淡人生的燭光——大膽去燒,有我在,看誰敢鬧事

清朝晚年,東北曾大規模爆發一次肺鼠疫,6個月時間有6萬人死於此疫,當時醫療水平極度落後,卻也在外國專家根本沒辦法解決的情況下遏制了。當時的解決方法,是將病死者的屍體全部焚燒,包括那些已經入土為安的人。封建思想作祟的滿清大臣,沒一個敢同意這麼做,他們寧願放棄東北,也不願這樣做,後來攝政王載灃站出來,一句“大膽去燒,有我在,看誰敢鬧事”平定此事。


載灃暗淡人生的燭光——大膽去燒,有我在,看誰敢鬧事


此事的最大功臣當然不是載灃,但沒有放棄東北的載灃,卻成了落日餘暉下的滿清英雄。那麼,載灃是什麼人?為何在疫情關頭這麼硬勢呢?其實,他只是一個有心治國,卻無力迴天的晚清宗室。載灃的一生,沒有親情,沒有天倫之樂,他異母哥哥載湉很小的時候被接入宮中成為光緒皇帝,光緒十六年,載灃襲醇親王爵位。


載灃暗淡人生的燭光——大膽去燒,有我在,看誰敢鬧事


在晚清的特殊時期,如果載湉沒有成為光緒皇帝,那麼載灃的人生或許會更幸福,不用襲王爵的他,有父兄的庇護,有兒孫繞膝,更有那些八旗子弟都有的逗鳥遛狗之清閒……但命運沒有這樣對他,他是醇親王載灃,是溥儀生父載灃,是攝政王載灃。


載灃暗淡人生的燭光——大膽去燒,有我在,看誰敢鬧事


從宣統年間擔任攝政王開始,父子人倫顛倒,他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一人是他的兒子。晚清註定滅亡,民主旗號一打響,載灃的人生成了笑話。不過他一直是一箇中國人,赴德國道歉謝義和團運動中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殺事,拒絕德皇跪拜要求,堅持大義;民國十七年,在東北期間拒絕日本勸降要求,並怒斥溥儀投靠日本,之後返回關內居住;新中國成立後,將醇王府貢獻給人民政府以作公用。


載灃暗淡人生的燭光——大膽去燒,有我在,看誰敢鬧事


比起很多晚清那些賣國嘴臉,載灃或許走了很多彎路,但在大義面前,他的取捨和擔當,已經不是一般皇族人敢做的。東北那年的肺鼠疫,不管起因多麼黑暗,但載灃那句“大膽去燒,有我在,看誰敢鬧事”,真的很有擔當,也成了他暗淡人生的燭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